柳雷鸟(学名:Lagopus lagopus),别名雪鸡、苏衣尔、柳鸡,雉科雷鸟属鸟类。其是中型鸟类,体长38-41厘米,体重400-815克。柳雷鸟的体羽颜色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春、秋、冬季雌雄体羽相似:春季体羽近白色或淡乳黄色,具暗色斑;夏季雄鸟体羽栗褐色,翼白色,尾褐色,先端白色,下腹白色;雌鸟胸及体侧褐色,腹部白色。上体大多为白色,但有较多黑斑,腹部白色;冬季除飞羽和外侧尾羽外,其余都为白色。寿命最长约为9年。

柳雷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北美北部、欧亚大陆北部,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新疆。该物种是典型的寒带鸟类,栖息地海拔高度为600-1980米。夏秋季栖息于植被茂盛且环境潮湿的地区,冬季则栖息在有柳丛和小片森林的沿河区域。

截至2016年,柳雷鸟的总体种群趋势是下降的。2016年,柳雷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柳雷鸟的:形态特征、分布栖息、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物种保护、主要价值、种间关系、物种对比等介绍

中文名

柳雷鸟

别名

雪鸡、苏衣尔、柳鸡、白鸽子

拉丁学名

Lagopus lagopus

命名者

Linnaeus

命名年份

1758年

分布区域

北美北部、欧亚大陆北部

动物界(Animalia)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鸟纲(Aves)

鸡形目(Galliformes)

雉科(Phasianidae)

雷鸟属(Lagopus)

柳雷鸟(Lagopus lagopus)

体长

38-41厘米

体重

400-815克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

柳雷鸟的外形与鸽子相似,是中型鸟类,体长38-41厘米,体重400-815克,翅长19-22厘米,嘴长10-12毫米。虹膜褐色,眼上缘有一红色肉垂,嘴黑色,羽冠红棕色,跗蹠和趾被羽,爪黑色。具体量衡度如下:

性别

体重

(单位:克)

体长

(单位:厘米)

翅长

(单位:毫米)

嘴长

(单位:毫米)

雄性(♂)

450-815

38-41

196-220

10.5-12.2

雌性(♀)

400-700

193-215

10-12.4

体羽颜色的季节变化差异较大,但大多为上体色暗,下体前部有不同的暗纹。雌鸟婚配前换羽不明显。

春羽:雄鸟头、颈、喉以为栗棕黄色,头顶、颈部具黑色羽干纹;眉纹红色;上胸栗棕黄色,喉部、胸部有时有狭窄的暗横斑;上背的横斑较明显,其余部分为近白色或者淡乳黄色,具暗色点斑和带斑。雌鸟春羽与雄鸟相似,但头、颈、喉部有少量褐色或者栗色羽。

夏羽:雄鸟体羽栗褐色。头顶、后颈具有不规则横斑,呈黑色;背、肩、腰部有朽叶色横斑;翼白色,羽轴黑色;尾褐色,先端白色,尾上覆羽有朽叶色横斑;下体腹部、脚趾白色。雌鸟头颈部黑色,上体其余部位黄褐色,有褐色横斑。胸以及体侧褐色,有朽叶色斑,腹部白色。

秋羽:雄鸟头颈部栗色,有黑色的宽阔的带斑、块斑;头侧、颏、喉、胸部褐色,有暗色斑点;上体其余部位白色,但有比较多的黑色斑点;腹部白色。雌鸟与雄鸟相似。

冬羽:雌雄全身都为白色,仅飞羽和外侧尾羽的羽轴为黑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柳雷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北美北部、欧亚大陆北部,包括爱尔兰、英国、德国、西班牙、捷克、挪威、瑞典、芬兰、爱沙尼亚、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加拿大等国家。

中国分布

柳雷鸟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亚种分布

柳雷鸟共有16个亚种,分布如下:

亚种

命名人及时间

分布地

Lagopus lagopus lagopus

Linnaeus, 1758

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北部

Lagopus lagopus alascensis

Swarth, 1926

阿拉斯加

Lagopus lagopus alba

J. F. Gmelin, 1789

加拿大育空地区、哥伦比亚到圣劳伦斯湾

Lagopus lagopus alexandrae

Grinnell, 1909

阿拉斯加半岛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北部

Lagopus lagopus alleni

Stejneger, 1884

纽芬兰

Lagopus lagopus brevirostris

Hesse, 1912

阿尔泰山和萨彦岭

Lagopus lagopus koreni

Thayer & Bangs, 1914

西伯利亚到堪察加半岛

Lagopus lagopus kozlowae

Portenko, 1931

蒙古(Tanmu-Ola、Kangai、Kentei)

Lagopus lagopus leucoptera

Taverner, 1932

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岛屿

Lagopus lagopus maior

T. Lorenz, 1904

西伯利亚西南部和哈萨克斯坦北部的大草原

Lagopus lagopus okadai

Momiyama, 1928

库页岛

Lagopus lagopus rossica

Serebrovski, 1926

波罗的海到俄罗斯中部

Lagopus lagopus scotica

Latham, 1787

——————

Lagopus lagopus sserebrowsky

Domaniewski, 1933

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至鄂霍次克海和锡霍特阿林山脉)

Lagopus lagopus ungavus

Riley, 1911

加拿大魁北克北部和拉布拉多北部

Lagopus lagopus variegata

Salomonsen, 1936

挪威沿海(特隆赫姆峡湾附近的岛屿)

栖息环境

柳雷鸟是典型的寒带鸟类,主要生活在亚高山和亚高山地带,栖息地海拔高度为600-1980米。夏秋季栖息于植被茂盛且环境潮湿的地区,例如桦树幼林、有块状松林的苔藓沼泽地、桦树为主的混交林、或耕地附近的小块阔叶林中以及沿海地区,亦见于矮生的柳丛、桦树林、有灌丛和桦木幼林的针叶林、赤阳林中;森林与草原间的狭小丛林地带及山地森林也会出现。冬季则栖息在有柳丛和小片森林的沿河区域,有些地区的雌鸟会进入原始森林,而雄鸟则主要生活在亚高山地区。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柳雷鸟主要以桦、柳等树的嫩芽和枝叶以及悬钩子、野蔷薇等的浆果、花、嫩叶和芽,也捕食昆虫。冬季觅食活动范围较大。

在冬季,该物种通常有两个进食高峰期,即早上和晚上,进食时间大约为2小时,随着白天光照时间的增加,进食时间也在增加。

防御行为

当遇到敌害时,柳雷鸟通常会低着头蹲下并蜷缩起来,它们还会走到另一个地方以分散捕食者对巢穴或配偶的注意力,也会在地面上缓慢移动,同时抖动翅膀假装受伤,该动作看起来像是柳雷鸟在拖着身体行走。

柳雷鸟羽毛随环境变化的特点也可以帮其更好地躲避天敌。当冰雪融化、周围颜色改变,其被毛颜色会快速从白色变为斑驳的棕色。

节律行为

分布在中国的柳雷鸟不迁徙,大多数在巢分布区越冬,也有的个体在冬季会由于食物问题而进行由山上向山下的垂直游荡,晚上在雪穴中过夜。在气候暖和少雪的季节迁徙的速度较慢,种群不大,如天气急剧变冷,雪较大,且种群数量较多时,迁徙速度变得很快。

雄鸟每年换4次羽毛,雌鸟每年3次。雄鸟有完全换羽和局部换羽,第1次和第2次在繁殖期后和入冬前,分别换上夏羽和冬羽;第3次和第4次局部换羽在繁殖期前以及初秋,分别换上春羽和秋羽。

活动特点

柳雷鸟除了繁殖期外,其余时间通常成群活动,活动范围较大。当其休息时通常是站着或蹲着,脖子向后拉,头靠近身体。寒冷的时节,柳雷鸟集群生活,严寒的冬天钻在雪下避寒或过夜。该物种很少游泳或者潜水。有沙浴行为,即通常在灰尘、沙子、干燥的泥土或雪中洗澡,方法是抖松羽毛,用翅膀将沙子、泥土或雪弹到背上。

柳雷鸟可以在疏松的雪地上奔走,也可以飞行。飞行时响声较大,飞行迅速但是距离不长,降落时做弧形回转。

生长繁殖

求偶交配

柳雷鸟主要是一雄一雌制,少量为一雄多雌制,通常在每年的4、5月份发情,发情期持续2个月。柳雷鸟发情时的叫声与家鸡相似。雄鸟在配对前会各自占领一片区域,且会与其他雄鸟争夺领地。繁殖期雄鸟具有较强的争斗意识,会为保护自己的巢区、争夺雌鸟而互相进行搏斗,如果正在求偶的雄鸟遇到其他雄鸟,便会发出“keke-ke-ke”的叫声,做出攻击姿态并张嘴掐掉对方的羽毛。

柳雷鸟的求偶行为包括摇尾巴、“跳舞”、快速跺脚、鞠躬和摇头等。求偶时,雄鸟首先在地面上低飞,后急速飞向高空,再以滑翔姿势突然下降,尾巴张开,头、颈向上抬起,着陆后沿着地面跑3-4米。在地面求偶时会发出特殊的叫声,会在雌鸟身边把脖颈直起,尾巴散开成180度,翅膀伸开并微微下垂拖在地上,把散开的尾部微倾向雌鸟后开始转圈。有时,雄鸟张开垂下的尾巴,脖颈膨胀、弯成拱形并向前伸,冲着雌鸟快速奔跑,嘴张开,几乎要触及地面。还有时候,雄鸟会低头,撩起后脑勺处的羽毛,身体中部下垂,脖颈前伸,快速摆动,进行炫耀展示。如果雄鸟的求偶炫耀展示过于激烈,雌鸟也有可能会离开当前区域。

柳雷鸟的交配通常发生在雌性表现出顺从的姿态之后。

筑巢产卵

柳雷鸟会将巢筑在平原或者低山丘陵冻原地上灌丛中,也会在林缘灌丛和草丛中筑巢。巢较为隐蔽,实际为地上的小坑,宽15-20厘米,深8-16厘米。垫材有少量枯叶、草叶、树叶以及羽毛。

窝卵数4-14枚,多数为7-8枚。卵呈梨状,淡黄色,有大小不等的淡肉桂色和褐色斑点,卵的平均大小为45.3毫米×31.3毫米,中21.2-22.9克。

鸟卵孵化

雌鸟负责孵化,孵化期为21-22天。孵卵期间,雄鸟负责在巢边警戒和保卫巢穴。当一只发育成熟卵准备孵化时,卵壳上会首先出现一个裂缝,卵通常会在几个小时内就会孵化出雏鸟。雏鸟出壳通常发生在白天。一雄一雌制的幼崽的存活率略高于一雄多雌制。

哺育生长

柳雷鸟雏鸟是早成性鸟类,初生雏鸟通常重约15克,长得非常快,在孵化的当天就可以离开巢去觅食。7-10天后就不再依靠亲鸟取暖,10-12天内就能飞行。雄鸟会保护雏鸟直到其独立。到了秋天(5-7月龄),雏鸟通常会长到成鸟大小。1龄时可达性成熟,寿命最长为9年。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截至2016年,柳雷鸟的总体种群趋势是下降的。2004年,柳雷鸟的全球种群数量约为4千万只。2009年,俄罗斯的繁殖种群估计约为10万-100万对;2015年,欧洲种群估计有101万-215万对,欧洲约占全球范围的15%,因此对全球种群规模的初步估计是1300万-2870万只成熟个体。2015年,国际鸟盟预测欧洲的种群数量规模将在三个世代(即12.6年)内减少30%-49%。

致危因素

栖息地质量下降、人类过度狩猎、气候变化、高压电线和鹿栅栏的碰撞都是造成柳雷鸟种群数量下降的因素。

保护级别

2016年,柳雷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

2021年,柳雷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该物种在波罗的海、白俄罗斯和中国受到保护;挪威会定期监测几个特定的种群。英国实施了较为密集的栖息地管理方案,使该物种的密度在某些地区大大超过自然水平。

主要价值

柳雷鸟在北美和欧洲是非常受欢迎的高地游戏鸟类,经常用于体育运动。其在苏格兰具有特别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数量往往是决定土地价值和收入的一个因素,也能决定土地的利用。

种间关系

寄生

常寄生在柳雷鸟身体上的物种包括吸虫纲(Trema­toda)、绦虫纲(Ces­toda)、线虫动物门(Nematoda)等。

天敌

分布在北美的柳雷鸟种群常遇到的天敌有渡鸦(Corvus corax)、白头海雕(Haliaeetus leucocephalus)、苍鹰(Accipiter gentilis)、雪鸮(Nyctea scandiaca)、北极狐(Vulpes lagopus)、北极熊(Ursus maritimus)等。

分布在苏格兰地区的柳雷鸟种群常遇到的天敌有雀鹰(Accipiter nisus)、毛脚鵟(Buteo lagopus)、短耳鸮(Asio flammeus)等,这些天敌常捕杀柳雷鸟幼鸟。

物种对比

柳雷鸟与岩雷鸟(Lagopus mutus)的外形相似,且同属于雷鸟属(Lagopus)下物种,具体对比如下:

柳雷鸟

岩雷鸟

分类

雉科雷鸟属

学名为Lagopus lagopus

雉科雷鸟属鸟类

学名为Lagopus mutus

形态特征

中型鸟类,夏季雄鸟体羽栗褐色,翼白色,尾褐色,先端白色,下腹白色,冬季除飞羽和外侧尾羽外,其余都为白色

体型较小,雄鸟夏季上体皮黄色,有较暗的斑点,冬季眼角到眼后有较宽的黑纹

形态图

柳雷鸟

柳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