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教育的发展趋势,会不会在某一天让学校这种形式没落?你怎么看?
AI智能教育的发展趋势,会不会在某一天让学校这种形式没落?你怎么看?
-
按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推想。现时的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有可能在形成上有所改变。小学由集中教育的形式变为1+1的形式。则集中和分散结合。这个集中是作为生源,教学条件和师资来源都充裕的情况下继续办下来;分散即有两种情况。一是家庭充裕、子女学习天分较优秀者,他们另起炉灶,聘请优秀教师作为培育小组,结合智能教育完成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分散的子女学习是被迫于地理位置和生活的限制,凑钱聘请教师教育。到时这部分分散教育的学生将得到国家的国民教育经费补助。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将由公与私两部分经营。它们的生源都从下面两部分教育形式的学生考取或推荐入学。完成学业即送大学集中培养,这部分人将来是国之一精英。这就想法可能是痴人说梦。
2019-12-08 10:27:19 -
会融合。
2019-12-08 12:13:07 -
AI+教育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弥补当前教学资源不足而产生的行业革新,并不是为了取代学校而产生的。
关于这个观点,拆分为以下几个方向说明:
我国现阶段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人工智能技术当前在教育行业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AI+教育的发展会取代职业教师吗
AI+教育发展主要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我国现阶段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传统教育模式可以简单描述为“名师出高徒”,教育质量的好坏往往与教师的关系较大。而“优秀教师”由于培养的时间周期长,数量有限且分配不均,从而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从两个指标来看待当前中国教育资源分配情况。
首先,重点院校是“优秀教师”的主要来源,从中国116所985以及211大学的分布来看:40所分布在一线城市,占比34.5%;68所分布在二线城市,占比58.6%;剩下的8所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仅有6.9%。
其次,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公立校内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占比情况如下图所示:占比最高的为中国两座直辖市,北京和上海,其中北京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高达95.4%,上海为90.5%紧随其后;而广西为60.4%,海南仅为54.6%。可见在数量严重不足的优秀师资力量上,各省之间分布也极为不均衡。
人工智能技术当前在教育行业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未来学家、发明家雷·库兹韦尔曾说:“不断减轻人类痛苦是技术持续进步的主要动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也是一样的。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在实际经济的各个方面落地进行行业赋能,教育也是AI+的一个重要方向。发展到2019年,AI+教育已经在幼教、K12教育、高等教育等细分赛道的各类应用场景输出产品,但是究其程度而言,当前的AI+教育还是只停留在学习过程的辅助环节上;从产品的方向而言,越是外围的学习环节越先被智能化,内核关于学习核心,会较晚实现智能化升级。
现在我们在市面上已经可以看到,基于OCR技术,深度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从教育的外围逐步向内部进行渗透,而渗透的过程,是一个科技向教育不断靠近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用户对于教育的试错成本较高导致的。
在各个细分领域中,由于越是靠近校外的职业教育,受监管程度越弱,因此从当前的AI+教育的渗透程度而言,可以参考下图所示:
AI+教育的发展会取代职业教师吗
如果说AI+教育对于学校而言,需要时间进行渗透,那么是否终究有一日,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会取代当前的职业教师?
我想面对当前算力资源,算法模型,数据资源等问题的限制下,AI+教育要想取代教师,取代学校,很多人的看法都是一样的,觉得不现实。
我们设想一下,当AI技术到来学校后,首先要做的是是什么?
解放教师资源。
如果说优秀教师的数量已经很稀少了,那么特级教师的数量即使在一所名校也是稀缺资源。
如果一个特级教师日常需要大量的时间批改作业,获取每个学生的知识漏洞,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点教学,那么可想而知,一个教师能够支持的学生数量是极其有限的。
当AI技术来到学校,首先可以协助老师进行作业批改,将批改结果汇总为清晰规范的数据表,教师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批改作业,同时又不会因为找助教协助而遗漏批改作业过程中所造成的教学反馈信息遗漏。同时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用户画像,知识图谱等针对各个学生制定自适应课程,降低教师因为辅导个别学生而造成的时间利用率下降。
但是,为何说AI+教育无法取代教师,也无法取代学校?
教育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师和学校的存在,都是作为教育的载体。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需要通过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引导教会学生做人、塑造学生的品质等。教育本身是一项心灵工程,教师是富于情感和智慧、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人类,这些特质是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
即使未来人工智能在知识储备量、知识传播速度以及教学讲授手段等方面超越人类,人类教师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I+教育发展主要面临的困境是什么
AI+教育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可以提供给教师有效的工具,在满足学生差异化的教学需求的同时,支持更多的学生。同时依赖流媒体技术,AR/VR技术,AI+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地理因素带来的隔阂,虽无法彻底解决,但可以有效降低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
那么,目前AI+教育面临的主要天花板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何在金融领域,AI技术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答案就是数据。
AI技术目前主要是由机器学习以及深度神经网络来实现的,实现原理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而金融行业是全面数字化最早,数字化程度最好的一个行业,为AI+的落地提供了数据支持。
而教育行业,还处在信息化的过程当中。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刚刚完成教育信息化1.0,主要以基础建设为主,侧重于教学硬件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搭建和联通。到2018年末,实现全国中小学网络接入率96.7%,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71.2%。
在教育行业,为了推进AI+教育的进程,关键点就是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随着1.0信息化的完成,在硬件上基本完成了网络互联。
为了尽快收集教学数据“养料”,可以以当前数据化的教学环境,以自然积累方式获取学习数据;同时也可从传统教学行为中收集可转换为数据的教育信息。
2019-12-10 22:31:21 -
应该不会,AI智能教育只解决了教育中的教,但孩子们的情感、道德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就目前来说,AI是无法得以解决的。
2019-12-08 14:18:16 -
提这样的问题是一个极不成熟的想法!学校教育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019-12-08 11:14:45 -
提这样的问题是一个极不成熟的想法!学校教育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019-12-08 11:14:45 -
目前ai只是噱头
2019-12-08 13:31:28 -
目前没有这种迹象。
2019-12-09 17:44:13 -
线上教育会越来越发达,线下也是需要的,可以线上线下结合但是不能完全淘汰线下教育。小学初中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期,单单依靠网络传递的东西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线下教育的优点不仅仅只是传递课堂知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道德标准的培养以及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等等,这些是线上教育做不到的。
2019-12-10 11:29:50 -
个人观点。教育对人的有两大作用。一是获取生存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获取人与人相处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常说的智商和情商。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智商的培养和发展会越来越好解决,可是情商不可能靠科学解决,情商主要还是靠一个榜样,生活社会环境,人与人怎么相处来培养和发展。所以学校教育随着科学的发展在知识能力培养方面不再是主要的问题。学校教育主要阵地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教育。
2019-12-08 11:09:18 -
ai智能教育还没有领教过他的作用有多大,就目前的情况看,教师的作用不能低估,优秀的教师能修正大多数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需要好多好多的优秀教师。
2019-12-08 14:42:15 -
工具永远是被人掌空的。谁也不能代替谁。
2019-12-08 14:14:16 -
不会,AI只是手段,替代不了人的思维,教育的手段AI催生了很多老师教育方式的转变,指导AI升级变化的仍然是人。
2019-12-08 09: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