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吗?怎么做?
你的家乡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吗?怎么做?
-
我们小的时候的时候,每逢冬季腊八这一天,家里妈妈都会煮好一大锅腊八粥。放学后一到家就可以美美喝上一大碗,非常好喝。现在还会时常回味呢。腊八粥的做法我也知道。它这个腊八粥节的由来,就是它的主要配料。过去由于贫穷,到了过年时把家中的所有剩下的粮食倒在一起,传说中的就是这种腊八粥的主要成分,有大米,小米,高粱,小麦,花生,瓜子,红豆,绿豆,糯米,薏米,小枣,等等,能放在一起冬季有意的粮食都可以放在一起。然后加水洗两遍,再加足够的水浸泡12小时。第二天早上煮上1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2019-01-05 10:14:33 -
我的家乡自古至今都有过腊八节的习俗,就是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月初八,也叫腊八)这天早上都要喝“腊八粥”。其做法:就是在头一天晚上,先把“大豆、喜豆(即黑豆)、红豆、玉米粒、绿豆、莲子”用水泡上,到五更鸡叫起床。开始把已经泡好的“大豆、喜豆、绿豆、红豆、玉米粒及麦子粒、大米、小米、大枣、红薯、喜桃仁(核桃仁)莲子、桂圆”等农作谷物,根据自己的口味可以增减一些“冰糖或者白糖、红糖和食盐。开始放在锅里添加水用大火把锅烧开,然后小火慢熬(其中不断的用勺子搅拌,避免糊锅底)。一直熬到所有谷物熟烂,成黏糊(稀稠恰到好处)状态为好。这样一锅腊八粥就算是做好了。
上述只是我个人见解,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朋友仅做参考。谢谢多多关照
2019-01-05 13:18:55 -
山西人最讲究四时八节的过法。当然应时的腊八也有应时的腊八粥。届时。老百姓会提前几天把上好的软黄米泡好,到腊月初七晚上你看吧,腊八粥的香味随着烟囱里的炊烟袅袅升腾在整个村庄的上空,枣儿,花生,大豆,红豆等的香味在整个村庄弥漫。村上的人们认为这会做的腊八粥最好。第一离得腊八最近,现在做好,腊八既能吃上新鲜的腊八粥,还不用在节日当天忙碌,不能不说山西人是挺会安排的。
腊八节是我国的道德腊,为大祭报功的节日,这条早上,在山西的汾平介孝等地还要将腊八粥挑上一些放于石磨、石碾上,往院内或场上的枣树、杏树、梨树等树权上抹一些,让孩子们用棍棒或斧头在树干上敲打,口中还念叨:“管你结枣不结枣,年年打你三斧脑”,“举起棍棒狠揍你,明年可要多结梨。”
此俗名叫“祭树”,实为世代相传的“嫁枣法”:用斧背敲击树干,使树干韧皮局部受伤,阻止部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向下输送,而留在上部供应枝条,从而使枣树多挂枣儿。
腊八节,民间有破冰取冰的习俗。这一天从河中打砸冰块,成拳头大小,供奉诸神,遍撒街巷院落,据说可免除瘟疫。有的还要泼水在柏树制作冰山,每日泼水到来年元宵节冰山成后,供挂灯观赏。
2019-01-05 10:08:02 -
我们临沂也有在农历腊月(12月)初八日早上喝“腊八粥”等相关习俗。
腊八粥,又名七宝粥、八宝粥、五味粥,原指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六十二》:“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八日,则寺院及家人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葡萄以及红白糖以作点染。”明代民间百姓开始盛行煮腊八粥。
我们临沂腊八粥的普遍做法是:将大米、小米、麦仁、松子仁、核桃仁、花生仁、黄豆、豇豆等八种食品煮粥。煮好以后,除了先盛给小孩吃以外,还要往庭院中树上抹一点,鸡舍鸭窝旁放一点,这是因为腊八与“拉巴”谐音,带有辛勤抚养喂养栽培快快成长的意思。
另外,本地还有在腊八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不走娘家的风俗。
2019-01-05 14:31:45 -
我们是兰州市一个偏远小镇,我们这里文化底蕴很深,对传统东西特别重视,每年腊八,自己家都做腊八粥,现在我说说我们家乡腊八粥的做法,
1.提前一天把做腊八粥的原料泡软,有小麦,玉米,豌豆,青豆,黄豆,花生,如果有你喜欢吃,也可以加点别的豆类。
2.早上把泡软的豆类,放在火上煮上几个小时,煮到豆类开花为止,里面加点盐,花椒粉,
3.在买点羊头肉,切碎,准备点葱姜蒜,起油锅把葱姜蒜爆香,放入羊头肉,把肉炒熟,到在煮好粥里,放点切碎蒜苗,这就腊八粥做好了,
4.有豆类麦香味,还有羊肉鲜味,羊头肉不肥,融入豆类特别好吃,
5.如果你感觉放羊头肉,有的腥,你可以放别的肉,我们这地方的绵羊不太腥,大多数山上放牧的,吃的是草,羊肉特别香。
2019-01-05 14: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