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河北梆子?

新农商网 全部 1019

如何看待河北梆子?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魏青衣
    魏青衣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大批京腔艺人兼唱山陕梆子,而这批京腔艺人又以河北和北京人居多,这些艺人结合当地的民间艺术及方言,慢慢的形成了河北味道的梆子。

    大约到了道光年间,河北梆子已经具备雏形了,开始出现了河北梆子戏班。


    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河北已经有了数十个戏班子流动在河北广大城乡演出,并出现了一些实力雄厚的戏班子相继进入北京、天津与京剧争衡。

    由于河北梆子先进入北京,所以观众习惯称之为京梆子。后来进入天津,比较讲究唱功,真假嗓兼用的河北梆子,被称为卫梆子。


    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成为河北梆子的鼎盛期,出现了大批优秀演员,比如侯俊山、郭宝臣、田际云、魏联升等人,又出现了以刘喜奎为代表的一批女演员。

    而侯俊山和郭宝臣,正是将山陕梆子转化为河北梆子的关键人物。

    这些优秀演员的出现,使得在京城一家独霸的京剧,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但是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情况迅速逆转,河北梆子盛极而衰,观众的喜爱程度和影响力都开始下滑,这时候,原先河北梆子的名家,都改行唱了京剧。

    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北梆子的戏班纷纷解散,艺人们不是转行唱京剧,就是改行做别的了,没了戏班和艺人,河北梆子也逐渐消失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河北梆子才开始逐渐恢复。


    老艺人们又回来继续唱,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新的艺人,同时新编了一些剧目。

    河北梆子是能够充分体现河北民间色彩的优秀剧种,不过近些年来,发现不是很好,一方面是距离京剧太近了,不好招演员,一方面是戏曲市场整体低迷。

    河北梆子在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04-30 13:01:04 0条评论
  • 书丛一蠹鱼
    书丛一蠹鱼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燕赵之地的代表剧种,其唱腔自可以“慷慨悲歌”四字概括。辉煌时和京剧平分秋色,经常出现“两下锅”的现象,京剧大师荀慧生初学戏即学河北梆子,裴艳玲先生大部分艺术生涯也放在河北梆子上。这个剧种对演员嗓音的先天条件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就是高亢嘹亮,高低不挡。

    2019-01-13 21:06:26 0条评论
  • 金钟158659229
    金钟158659229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河北梆子是华北地区的文化特色文娱形式。高伉、激扬。我们为什么提倡传统文化,书法和戏剧是最好的修练,其内涵很深,搞文化,搞艺术的人不懂戏剧,很难达到高的水平!

    2018-12-23 17:39:46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