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口技怎么练的?
古代口技怎么练的?
-
先练点简单的.口技是杂技节目的一种。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2020-02-20 12:58:59 -
古代口技主要起源于草原一带,那里的牛羊马等牲畜比较多,牧民为了方便放牧,而发明的一种技术,后来经过全国普及而产生了多重形式,多重风格,逐渐多样化,形成了人民喜欢的一种娱乐技艺。
2020-02-20 13:08:09 -
口技是一种起源非常早的技艺。但真正作为艺术形式来演出的是在宋代。当时主要的口技以模仿各自鸟类的声音如画眉、百灵、布谷、杜鹃等不同鸟类声音。由于是一种新兴的技艺,表演起来非常吸引观众,以至在朝廷皇上皇后的生辰庆典仪式上都演出新颖口技节目。 在民间因为不需要复杂的道具,所以也非常受艺人喜爱,也成为民间卖艺的重要形式。口技普及广泛表演形式之多样化,为明清时期口技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东京梦华录》记有北宋都城汴梁“集英殿山楼上”教坊乐人作口技表演的情景:“乐人效百禽鸣,内外肃然,止闻半空和鸣,若寓凤翔集。”百禽鸣叫的口技声回响在半空中,就像自然界中百鸟云集,十分引人入胜。在百禽鸣叫这样的口技基础上,还出现了其他题材的口技。如一个艺人可以同时模仿几个不同地方、不同方言人物的交谈,有的还能模拟出现场出现的刮风、下雨、着火、奏琴、鸡鸣和狗吠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声音。这时的口技还有一个特点,即与说唱、滑稽、乔戏等结合在一起表演。
一种叫吟叫的节目,是模仿市井中各种歌唱声音的,这一节目在表演时除了口技外,还配以宫商调的音律并合着鼓点,有些类似后世曲艺的特征,其整段节目恰如一段市井生活小品。这些表演口技的演员,有时出现在观众面前,有时藏在帐子里,既有明的表演,又有暗的献艺。在艺人表演口技节目的过程中,除了单纯以口形和舌的变化来模仿各类声音外,有些口技艺人还熟练地掌握了利用特制道具发声。这类道具被称为小叫子。
关于宋代的小叫子,当时的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这样写道:“世人以竹木乐骨之类为子,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口技特制道具宋代女艺人丁都赛,提高了口技演出效果,促进了口技体系的完整化和一些套子内容的丰富,后世口技艺术形式的独立化和表现题材的扩大,不能不说与口技特制道具小叫子等的应用有着一定的关系。
宋辽金元时期,表现在文化艺术领域中的特色之一的是作艺中心的大量出现。由于口技这一艺术形式正逐步走向独立,许多专门表演口技的社火等艺术场所和组织也开始出现了。如学像生叫声社、律华社、小女童像生叫声社、清音社等。其中的学像生叫声社,就是模拟街市上各种抑扬顿挫的歌吟卖物声调而成为一种新的组织,说明它是专门培养训练口技艺人的机构。有些诸如小女童像生社等多由青年女艺人组成,可见女艺人也是这时期口技表演中的一支主要力量。
口技是我国传统杂技节目中的一个品种,它和戏法、幻术等品种一样,有不同于一般杂技节目的特点。作为一种正式的表演节目,口技虽然开始于宋代,但它的表演形式却异常丰富,表演的技巧非常不凡。
2020-02-20 12:40:44 -
1、利用唱片向中国的戏曲名家,学习儿段京戏、地方戏、曲艺等,再向外国歌唱家们学习儿支歌曲。可以小声的唱,仔细品味,如果真的学的象、准确,那就是说已经摸到名家发音的科学方法。
2、用外国语言朗诵一首诗或短文,体会一下其他民族文字与语言的韵味于特色。
二、欣赏:
1、时常去听一些中外演唱家的节日,并座谈一下这些名家的优点与有关问题。
2、养成对各种乐曲的爱好与欣赏的能力。
3、多收集有关声音的传奇故事和名声乐家的事迹,以诱导学习的热情与想象力。
三、练唱持久地跟随声乐家学习唱歌,获益最大。学习丰富的民族演唱经验,对话剧演员在舞台发声的锻炼与体现语言的音乐性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0-02-20 15:10:04 -
和我们最初狩猎有关,为了猎取动物,模仿相似动物的声音,然后吸引它们过来,把他们抓住
2020-02-20 13:47:45 -
多跟着动物学学,比如学狗叫啦,学猫叫、鸡叫啊……还可以学各种乐器的声音——总之,只要你听得到的声音都去学一学,肯定是没有错的啦,多学着叫就行了,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吐舌][呆无辜][看][白眼][熊吉][不看]
2020-02-21 02:43:58 -
口技也是曲艺的一种,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定是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调整才能达到好的境地的,首先得要锻炼听力,能敏锐的分析出声音的构成,并找出里面的特色标志性音素;第二要通音律能找出近似程度高的模拟发声;第三通过大量练习调整自身的发音和节奏以最大程度接近原声。当然除此之外还得好好保护自己的嗓子。
2020-02-20 13: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