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知的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spider 全部 1032

你所知的端午节习俗有哪些?

回复

共76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豁达的海风吹
    豁达的海风吹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端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曰,通常家家户户会包肉粽,栆棕,花生棕,还要蒸粘羔,把糯米冲洗干净泡上二,三四个小时,然后先在蒸笼里铺上一层泡好的糯米,上面在铺一层栆,在铺一层米,按其顺序,铺上三四层,然后开火蒸上三个小时,取出在粘羔上面压上一块石头,泡在凉水中等放凉了,刀上抹上水然后切成小方块,放在盘子中,撒上白糖,浇上蜜水,味道糥糯的甜甜的好吃极了,瑞午节这天家里会煮上羊肉,蒸上韭苔,胡萝卜包子,在做上羊肉绘菜,拉上一车锅灶,叫上本家亲戚,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支上锅灶,先煮肉,在炒上各种疏菜,和来带来的酒水和吃食,水果,饮料一大家子围上一大圈,在带来的桌子上,摆上满满一桌,这叫浪山,等大家吃饱喝足了,留下年老的守着车和食物,其它人都去上山游玩,等太阳快下山时都回到原地,女人们开始忙碌,和面,炒菜,在把剩下的肉热热,然后在羊肉汤里下面片,叫羊肉面片在下上西红柿,青菜,大家坐在一起吃,等吃饱了,把剩下的给守山的村民,然后开心的回家,给小孩带上有松香的荷包,愉快的一天在晚上的睡梦中度过。

    2019-06-06 16:00:57 0条评论
  • 封护胜463
    封护胜46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明天就要过端午节了,在东北的端午节习俗也和全国的没有太大差别。我也借此谈谈东北地区的习俗,看着与你们家乡里习俗有何不同。

    第一,每家每户都包粽子

    端午节来到了,东北这愿意都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詩人屈原。东北的粽子和南方的有所不同,主要还是以江米和大黄米的居多,也有加上个红枣的,或者是放点红小豆的。煮好了以后剥开蘸点白糖,甜甜糯糯的十分惬意。而南方的粽子就种类太多了,不仅仅是糯米了,还有咸蛋黄的,火腿的,五花肉的,等等很多的品种,市场里也是比比皆是,也是很好吃的。

    第二,划龙舟比赛

    在有江有湖的地方,也开展了划龙舟比赛,虽然没有江南那样湖网遍布的有利条件,东北地区不是江南水乡。但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加节日的火热气氛,也在开展划龙舟的活动,争先恐后的场面也是十分的壮观。

    第三,家家门口挂艾蒿蒲叶

    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或者是提前几天,在家门口要挂一把艾蒿蒲草,人们都说是防毒虫用的。在端午节过去了,遇到了下大雨的时候才可以把艾蒿扔掉。家里有小孩的,还要在端午节这天,给小孩子的手脖,脚脖子上拴上一圈五彩线,或者是戴上一个小香包,也是祈愿不被蚊虫叮咬。

    谢谢尚可网平台!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支持!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

    2020-06-24 16:33:13 0条评论
  •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专注文旅,净化心灵!日子过得真快啊,今天又是端午节。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日子,吃粽子、赛龙舟是普遍的习俗,但我们篁岭端午是不裹粽子的,而是蒸一种叫“汽糕”的小吃。不过,我今天想说的却是另外一个习俗。

    《白蛇传》里有这样的一个场景,话说端午那天,许仙一家和和美美、其乐融融,许仙硬是劝白娘子喝了好多“雄黄酒”,结果乐极生悲,娘子现出了原形,把许仙吓昏过去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端午喝“雄黄酒”由来已久。大人们可以喝酒祛除百毒,可小孩子不能啊,怎么办呢?

    端午节一大早,篁岭景区“五显庙”主持汪老师就在众屋早早地将一种用雄黄调成的特殊染料准备妥当,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来了,只见他娴熟地用他那饱经沧桑的右手,在孩子们的脑壳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一个大写的“王”字!

    这个“王”字象征着森林之王~老虎,端午节到了,天气慢慢炎热起来,各种毒虫也开始兴风作浪,据说小孩子在端午节这天脸上写了这“王”字就能神功附体,整个大热天都会百毒不侵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望喜欢呦!(配图:篁岭)

    2019-06-07 07:14:30 0条评论
  • 老桶土蜂
    老桶土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我这里是十堰地区,也就是屈原时期的楚国汉北边境。在公元304年,屈原首次被流放于此。我们的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有划龙舟,喝雄黄酒,带香包等习俗。这些就是纪念屈原世代相传的习俗。十堰的端午节传统习俗丰富多彩。

    1、包粽子:十堰包的粽子形状各异,如立体四方形,包腊肉丁;有扁三角形的,吃时沾白糖、芝麻粉。外面的包叶也不尽相同,如青粽叶、竹笋叶等。粽子用的是糯米,将糯米在水中泡半天左右,再用粽叶包裹固紧,压在沸水下煮熟放凉。

    2、插艾蒿:端午节的早晨,各家各户要在太阳未出之前,到野外采割艾蒿回家,插挂在所有的门脑上。五月端午割的艾,被认为能辟邪,药效最好,是农家必备的药材。比如孕妇熏洗、牛羊下仔、皮肤痒病、驱瘟防病等备受推崇。

    3、划龙舟:因为十堰是历史上的汉北,郧阳被认为是屈原曾经流放的地方,十堰人把端午节视为纪念屈原的盛大节日。提前造好七条龙舟,端午节这天,村民们头缠头巾在汉江竟赛龙舟,热闹非凡。丹江口市的前身古均州,古称沧浪水的江面,端午的龙舟比赛是历来的大型民间活动。

    4、接姑娘:端午节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被娘家接回来,临走时赠送雨伞、草帽、毛巾、扇子等夏季劳动保护用品。端午节接姑娘、女婿回娘家过节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5、避毒邪: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除了吃粽子之外,还有喝雄黄酒、煮鸡蛋、煮大蒜、佩香囊的习俗,以避邪驱瘟。香囊是用艾蒿、雄黄、苍术、香草等切碎配制而成,香囊上面绣有精致的图案,很有工艺价值。

    总之,每年的端午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我们通过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蒿、避毒邪等习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个节日就是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关爱生命的具体行动。

    2019-06-05 14:10:36 0条评论
  • 山东方言段子手
    山东方言段子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山东:主要是吃粽子,煮鸡蛋

    2020-06-24 20:07:26 0条评论
  • 东张西望客
    东张西望客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感谢邀请!

    我们老家端午节习俗有:

    包粽子,煮鸭蛋套在彩线编织的小网兜(孩子们每人提一只玩),缠彩线香囊,门窗挂艾草菖蒲,房前屋后喷雄黄酒,划龙舟比赛。

    现在不在老家住了,父母也不在了,只存下念想。端午节读读屈原,虽然知道屈原投汨罗江并不是端午节的起源,但作为纪念,是有一定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附上本人原创词作一首:

    满江红--端午读离骚

    叹息深兮,掩涕泣、哀民疾苦。

    忍尤诟,屈心抑志,谏君忠楚。

    饮露餐英兰茝佩,伏清死直前贤固。

    善余心,九死悔何哉,长修路!

    全民祭,迎重五;

    江河沸,龙舟渡。

    唤乾坤忠义,魂归何处?

    风范崇高争日月,诗才俊永传千古。

    一白浮,临水向空吟,离骚句。

    附:离骚诗句摘录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坚;

    ... ...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

    既替余以蕙蘘兮,又申之以揽茝;

    ...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

    ... ...

    2019-06-07 16:57:36 0条评论
  • 游子的梦108
    游子的梦10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又到端午粽子飘香时,端午起源于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在春秋时期是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侫臣的反对,遭贬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山河破碎报国无门,于五月五日写下著名的绝笔诗“怀沙”抱石沉入泪罗江而亡,楚国百姓为纪念爱国英雄和伟大诗人,纷纷撒下饭团于湘江喂鱼,保全屈原身体免遭鱼儿伤害。

    随着时光流逝,人们每年五月五日(农历)纪念屈原就有了包粽子,龙舟竟渡端午节。我的家乡传承中原文化遗产遗传习俗,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踏糯米甜粄(年糕)纪念屈原,有洗午时水的习俗(凉水中放上几根茅草、抹药、艾草据老一辈人的传说,每年五月五日午时洗了龙舟水(龙舟水冲凉)不感冒风寒(冷热天气交替节点季节),家家户户中午准备一餐丰盛的大餐纪念屈原吃粽子。饭后到冮河边参加或欣赏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活动的习俗,还有一些少数地方还有放纸船喝雄黄酒习惯。

    2019-05-17 07:23:49 0条评论
  • 森林里的百合
    森林里的百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我知道。 端午节的习俗有,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龙舟通俗的说就是把船装扮成龙的模样,赛龙舟,也相当于又是一种体育比赛,在河边观看龙舟赛的人都会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在河边呐喊助威。

    在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很早很早的起来到菜市场里面去买包粽子所需要的东西,再买一点小菜回来,就可以自己在家吃粽子包粽子了。

    粽子也俗称“角黍”“筒粽”,粽子的样式也千奇百怪,味道也很多,有原味,腊肉味,糯米味……

    端午节为什么要饮雄黄呢?因为在端午节和端午节过后,天气炎热,蝇虫滋生,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在端午节这天,一般都会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脚等处,都要在小孩子脸上画一个王字,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到蛇虫的伤害。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我就只知道这里了,要想了解更多的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可以在网上收集资料。

    我是五年级学生,请网友点评加关注,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搜索。

    2019-06-06 22:42:17 0条评论
  • 用户67633497114
    用户67633497114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各地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诗配图回答: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5月初5,又叫端阳节,与8月15中秋节,还有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三大传统节日。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25日。

    端午佳节自古传,

    历经春秋两千年。

    江河两岸锣鼓响,

    龙舟竞渡悼屈原,

    门插艾草除瘴气,

    口吃香粽寿延年。

    绿豆糕点共品尝,

    全家欢乐大团圆。

    端午节各地风俗门上挂艾草,划龙船、吃香粽、绿豆糕,全家喜庆大团圆。

    三农领域创作者:何满贵撰文

    (原创)。

    2020-06-22 19:29:31 0条评论
  • 我是小甘
    我是小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这个问题,只要有赛龙舟、包粽子、祭龙等。

    2020-06-27 10:43:40 0条评论
  • 文华沁心
    文华沁心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答问:老家河南信阳有四大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端午节是四大节日的一个,也受本地人的重视;老家端午节的习俗有如下:

    1、包各种粽子、品尝粽子。

    2、年轻女婿一定要给丈母娘送去节日的祝福,带上水果(桃、樱桃、草莓)或其他礼品登门拜访;现在大家天南地北外出工作、打工,不管在哪里,人未到心意一定得到,打个电话问候,最现实的是发个大红包让老人自己买点想吃想要的东西。

    3、迎端午:头一天把新鲜的艾草插在门头上,据说是可以辟邪,一年邪气入不了家门;端午早晨一定起来早早的,出去干农活也好家务也好,一定要勤快,人一勤快就交好运。

    4、过端午:早晨起来一家女主人开始忙活,把头几天都包好的粽子,从清凉的水桶里捞出来,煮熟,再煮点小孩爱吃的咸鸭蛋、土鸡蛋当早点,早餐一般吃粥(老家叫喝稀饭),或煮点糍粑艾叶馍或锅贴馍,家有干农活的人必须吃点硬食,不然不顶饿。为了有过节气氛家里也会从菜园摘来黄瓜或西红柿、树上桃摘一些洗净留给孩子门吃。中午鸡鸭鱼肉来一点,一家人围坐在一桌说说话,喝点米酒或黄酒,有些节日气氛,但是端午时候一般赶上农忙前后,节日跟春节中秋节比还不是那么浓重热闹。“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栀子香,醉心房。桃枝插在大门上,杨柳依依池塘旁,出门一看麦儿黄,家家户户农活忙。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2019-05-30 15:35:59 0条评论
  • 酒泉行吟
    酒泉行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在端午节的众多习俗中,最有名的当属吃粽子、赛龙舟。这两项习俗都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与此同时,很多地方的人们还在端午节的时候挂艾草、菖蒲,饮雄黄酒,拴五色线,佩戴香囊。

    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还可以起到驱虫、清洁环境的作用。起源于汉代的五彩绳,是用青、白、红、黑、黄等五种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系在手臂上可保平安健康;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而填充了藿香、吴茱萸、肉桂、砂仁、冰片、樟脑等中草药的香囊,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此外,端午节还有挂钟馗画像的习俗,往往具有祈福纳财、驱疾祛疫、护佑家宅的寓意。

    2020-06-23 09:25:17 0条评论
  • 落花飞絮13
    落花飞絮1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老家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传统和特有的节日。

    对于这个传统的节日,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

    流传最广的应该是赛龙舟,插艾叶吧!提到龙舟,不得不说说楚国的诗人屈原抱石跳入汨罗江的故事。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有了龙舟竞赛的风俗。在很多地方,端午临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门楣都插上艾叶,挂上蒲草,就像一道灵符,能僻邪消灾。当然,它们奇特的芳香。也起到驱赶蚊蝇的功效。

    现在说说我们老家(安徽宣城)一带的风俗吧!

    从我记事起,我们这边的风俗大致分为两点。

    一是包粽子。

    当然,包粽子是每个地方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风俗。

    粽子的形状也有很多种。方的,尖的,菱形的,三角的......

    粽子分甜和咸的两种味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的口味也五花八门,五香的,猪肉的,牛肉的,蜜枣的,板栗的,芝麻的…...应有尽有!

    其时还有种味道,就是最原始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就提前到山上采摘下新鲜的缭叶(粽叶),开水煮好,清洗后,拿来浸泡好的糯米,就可以包粽子了!包粽子其实是看着简单,学起来却相当难的一门技术活!为此,母亲教了我很多次至今我都没学会,想想的确汗颜!包好的粽子经过煮好后,缭叶和糯米的清香融合在一起,沾上些许的白糖,一口咬去,自然的清香沁人心脾,在那个年代,是大人和小孩都难得的美味!

    二是回娘家。

    每年的农历5五月初四或初五这两天,我们那的路上就特别热闹。从小时候“叮叮当当”的自行车,到后来“突突”的摩托车,再到现在“滴滴”的汽车。无不显示着节日的氛围!有女儿的父母,这两天也相当忙碌,杀鸡宰鸭,买肉买鱼,各种好吃的轮番上阵,就是为了迎接女儿一家回来,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除了女儿,有干儿子,干女儿的家庭,更是热闹!当然,作为晚辈们也不会空手,除了烟酒糖果之类的礼物之外,绿豆糕是端午必不可少的礼物!曾几时起“端午吃绿豆糕,中秋吃月饼”,已经成了老家不可更改的习惯!

    糕点的味道,不仅甜在老人的心里,更甜在晚辈们的记忆里!

    不知道您老家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

    2019-05-19 14:49:51 0条评论
  • 麥凇啉
    麥凇啉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吃粽子,粽子又香又好吃。各地习俗不一样。

    2020-06-22 20:53:08 0条评论
  • 煮酒君
    煮酒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关于"端午"一词的最早记载是出自于晋人周处的《风土记》,其中这样写道:"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和中国其他节日相同,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习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习俗、不同地域的习俗,在今天交汇融合,成为我们共同的节日记忆。

    或许各地有所差异,但都构成了我们对于节日的美好期待。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古代端午节各种有趣的习俗。

    端午的饮食习俗

    在唐玄宗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中写道:"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从这一段诗文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时期的端午节十分重要,皇家要举办宴会,并且在这一天有特殊的节日饮食,如吃粽子。

    据周处《风土记》记载,粽在古代也被叫做角黍,人们在五月五日也就是端午节这天,用菰叶裹黏米和粟煮制而成,由菰叶片包裹制成。角黍在晋代己经是非常普及的节日食品了。到了唐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重要符号。

    唐代诗人沈亚之在《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候郎》中写道:"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筠筒,即为竹筒,其中装的粽子即为我们如今吃的竹筒粽,"筠筒楚粽香"诗文里面的竹筒粽源于楚国,意义取自于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传说。

    竹筒粽是唐代最常见的粽子类型之一,竹筒粽是将米贮进竹筒里,煮熟的呈圆柱形。除此之外,还有九子棕、角黍等样式的粽子。角黍就是三角粽或是四角粽等,有棱角的粽子。角黍是用细长的叶子将米裹成有棱角的形状,制作好的粽子有鲜明的棱角。并且角黍还有独特的意义,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盖取阴阳包裹之象也"在端午节漫长的发展与演变的进程中,还曾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粽子。

    《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九引《岁时杂记》写道:"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雄粽、菱粽、筒粽、秤翅粽、又有九子粽。"宋代时期,宋代粽子除了用黏米制作以外,也有所创新,苏轼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说明宋代一些蜜饯也用来作为包粽子的原料。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粽子的喜爱。

    人们不仅对于食物充满了仪式感的重视,对于节日饮酒也必不可少。唐代就有端午节喝蒲酒庆祝端午佳节的习俗,在许多的唐诗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如诗仙太白曾写道:"我来采葛蒲,服食可延年。"在唐代,端午节有特定的节日饮酒,比如菖蒲酒。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菖蒲作为一味中草药,人们认为饮用菖蒲所酿成的酒,可以驱瘟避毒。唐代时期的端午节,除了菖蒲酒之外,人们还饮用雄黄酒、艾酒。民间有句谚语:"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由此可见,古代的人们在过端午节时,饮食方面颇多讲究。

    端午节的娱乐活动

    端午节所在的五月,在古人看来是不够吉利的月份,是"恶月",端午这一天应该驱邪避恶。在南方吴越地区,产生了龙舟竞渡的习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北方民族融合和交流,龙舟竞渡活动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端午节娱乐活动之一。

    龙舟竞渡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赛龙船活动。相传最初起源是为了拯救投江自尽的伟大诗人屈原。人们乘坐龙舟沿着江水撒下粽子,是为了不让水中的鱼儿破坏屈原的遗体,在此同时人们敲锣打鼓,口号响亮。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最为重要的活动,它具有特定的活动规则。在竞渡开始前要祭祀水神等神灵,祈祷他们的庇佑。竞渡的船只要精心挑选,竞渡前整齐地排成一排。这种竞渡规制会在水中设置障碍,跨过障碍而船先到中间者为胜。不同地区,竞渡的赛制和规则也稍有不同。

    古人在《资治通鉴》作注时写道:"自唐以来,治竞渡船……植标于中流,众船鼓揖竞进以争锦标。有破船折揖至于沉溺而不悔者。"竞渡有不同的赛制,有的是最先到达目的地,为赢者;有的是竞渡的龙舟争夺彩旗,先拿到的为赢者,不同的赛制,同样的激动人心。两岸观看的人们发出阵阵呐喊,龙舟上的击鼓声、舵手们用力挥桨发出的呼声、船桨拍打水面声,一声高过一声,充满了节日的热闹与欢愉。

    除了龙舟竞渡,端午节的娱乐活动还有很多。

    在宋代时期,斗草也是人们所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斗草,也叫斗百草,就是用各种花草相斗来决定胜负。古时候,医疗水平低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采集各种花草,发现了植物的治疗作用。五月已经入夏,人们为了防蚊虫解暑,常常到山野地区采药,在采集的过程中,人们互相比赛,看谁采集的种类多,知道的花草知识丰富。同时,一些妇女儿童也采集一些花花草草,用作欣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斗草这种游戏。唐代时期,斗草颇为流行,在白居易《观儿戏》中就记载了:"抚尘覆斗草,尽日乐嬉嬉。"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加入这项乡间的娱乐活动中来。

    到了宋代,斗草的习俗日益兴盛,在晏殊的诗词中写道:"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女孩们在端午时节,或许除了观看龙舟竞渡,斗草便是她们最为喜爱的活动了吧。

    端午节除了特殊的饮食,吃粽子饮菖蒲酒,观看龙舟竞渡之外,还有许多的习俗,如兰草沐浴,戴五色丝、门上插艾人等等,都是饱含着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盼,祈求辟邪驱瘟,保佑平安。

    2019-06-07 22:08:42 0条评论
  • 煮酒君
    煮酒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关于\"端午\"一词的最早记载是出自于晋人周处的《风土记》,其中这样写道:\"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和中国其他节日相同,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习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习俗、不同地域的习俗,在今天交汇融合,成为我们共同的节日记忆。

    或许各地有所差异,但都构成了我们对于节日的美好期待。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古代端午节各种有趣的习俗。

    端午的饮食习俗

    在唐玄宗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中写道:\"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从这一段诗文我们可以看到,唐代时期的端午节十分重要,皇家要举办宴会,并且在这一天有特殊的节日饮食,如吃粽子。

    据周处《风土记》记载,粽在古代也被叫做角黍,人们在五月五日也就是端午节这天,用菰叶裹黏米和粟煮制而成,由菰叶片包裹制成。角黍在晋代己经是非常普及的节日食品了。到了唐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重要符号。

    唐代诗人沈亚之在《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候郎》中写道:\"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筠筒,即为竹筒,其中装的粽子即为我们如今吃的竹筒粽,\"筠筒楚粽香\"诗文里面的竹筒粽源于楚国,意义取自于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传说。

    竹筒粽是唐代最常见的粽子类型之一,竹筒粽是将米贮进竹筒里,煮熟的呈圆柱形。除此之外,还有九子棕、角黍等样式的粽子。角黍就是三角粽或是四角粽等,有棱角的粽子。角黍是用细长的叶子将米裹成有棱角的形状,制作好的粽子有鲜明的棱角。并且角黍还有独特的意义,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盖取阴阳包裹之象也\"在端午节漫长的发展与演变的进程中,还曾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粽子。

    《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九引《岁时杂记》写道:\"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雄粽、菱粽、筒粽、秤翅粽、又有九子粽。\"宋代时期,宋代粽子除了用黏米制作以外,也有所创新,苏轼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说明宋代一些蜜饯也用来作为包粽子的原料。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粽子的喜爱。

    人们不仅对于食物充满了仪式感的重视,对于节日饮酒也必不可少。唐代就有端午节喝蒲酒庆祝端午佳节的习俗,在许多的唐诗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如诗仙太白曾写道:\"我来采葛蒲,服食可延年。\"在唐代,端午节有特定的节日饮酒,比如菖蒲酒。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菖蒲作为一味中草药,人们认为饮用菖蒲所酿成的酒,可以驱瘟避毒。唐代时期的端午节,除了菖蒲酒之外,人们还饮用雄黄酒、艾酒。民间有句谚语:\"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由此可见,古代的人们在过端午节时,饮食方面颇多讲究。

    端午节的娱乐活动

    端午节所在的五月,在古人看来是不够吉利的月份,是\"恶月\",端午这一天应该驱邪避恶。在南方吴越地区,产生了龙舟竞渡的习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北方民族融合和交流,龙舟竞渡活动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端午节娱乐活动之一。

    龙舟竞渡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赛龙船活动。相传最初起源是为了拯救投江自尽的伟大诗人屈原。人们乘坐龙舟沿着江水撒下粽子,是为了不让水中的鱼儿破坏屈原的遗体,在此同时人们敲锣打鼓,口号响亮。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最为重要的活动,它具有特定的活动规则。在竞渡开始前要祭祀水神等神灵,祈祷他们的庇佑。竞渡的船只要精心挑选,竞渡前整齐地排成一排。这种竞渡规制会在水中设置障碍,跨过障碍而船先到中间者为胜。不同地区,竞渡的赛制和规则也稍有不同。

    古人在《资治通鉴》作注时写道:\"自唐以来,治竞渡船……植标于中流,众船鼓揖竞进以争锦标。有破船折揖至于沉溺而不悔者。\"竞渡有不同的赛制,有的是最先到达目的地,为赢者;有的是竞渡的龙舟争夺彩旗,先拿到的为赢者,不同的赛制,同样的激动人心。两岸观看的人们发出阵阵呐喊,龙舟上的击鼓声、舵手们用力挥桨发出的呼声、船桨拍打水面声,一声高过一声,充满了节日的热闹与欢愉。

    除了龙舟竞渡,端午节的娱乐活动还有很多。

    在宋代时期,斗草也是人们所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斗草,也叫斗百草,就是用各种花草相斗来决定胜负。古时候,医疗水平低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采集各种花草,发现了植物的治疗作用。五月已经入夏,人们为了防蚊虫解暑,常常到山野地区采药,在采集的过程中,人们互相比赛,看谁采集的种类多,知道的花草知识丰富。同时,一些妇女儿童也采集一些花花草草,用作欣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斗草这种游戏。唐代时期,斗草颇为流行,在白居易《观儿戏》中就记载了:\"抚尘覆斗草,尽日乐嬉嬉。\"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加入这项乡间的娱乐活动中来。

    到了宋代,斗草的习俗日益兴盛,在晏殊的诗词中写道:\"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女孩们在端午时节,或许除了观看龙舟竞渡,斗草便是她们最为喜爱的活动了吧。

    端午节除了特殊的饮食,吃粽子饮菖蒲酒,观看龙舟竞渡之外,还有许多的习俗,如兰草沐浴,戴五色丝、门上插艾人等等,都是饱含着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盼,祈求辟邪驱瘟,保佑平安。

    2019-06-07 22:08:42 0条评论
  • 庆双三农分享
    庆双三农分享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庆双与三农同行】各地端午节有什么习俗?──传统节日,有差异。详情请看下文。

    今天是国历6日23日,农历五月初三,后天6月25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农村一直被称为“端阳节”与“中秋节”和“春节”并列为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

    端午怀古

    山河垂泪恸乾坤,

    神州大地祭英魂。

    春秋战国早远去,

    忠烈威各耀古今!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笔者当地的节日气氛比较浓重,市场上卖粽子和卖包蛋的摊点格外引人注目。虽然离正节五月初五还有两天,但购买粽子与包蛋的人比较多。

    到端午节那一天,对于已确立恋爱关系还没有结婚的青年男女来说,这一天是有礼节的。在这一天,未来的女婿要给未来的岳父母送节,礼物是100个粽子和100个包蛋。而未来的岳父母则要给未来的女婿回送一套夏装。

    在端午节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吃粽子、吃包蛋,也还有吃肉的,但吃红苋菜和喝雄黄酒则是家家必兴的传统。

    据父辈说,吃红苋菜是有典故的,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宁死不屈跳江自尽时流出的鲜血不白流,把他的血性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就以红苋菜鲜红的汁液比作是屈原的血液,把红苋菜鲜红的汁液喝进自己的肚子里,寓意屈原的血液已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

    而喝雄黄酒则是为了驱邪,据说这一天喝了雄黄酒,由于雄黄是杀虫的神药,可以驱避毒蛇、蜈蚣之类的害虫,使它们不敢靠近自己。还要将雄黄酒的沉淀物涂擦在耳朵内、鼻孔上和眼晴旁。

    为了驱邪、避瘴气,人们这一天要将一束陈艾悬挂在堂屋前的门檐上。还要将陈艾晒干备用,给小孩熬水洗澡杀菌。在婴儿肚子疼时,母亲口嚼两片干陈艾叶的汁液喂进婴儿的口中,可以为婴儿止痛。

    在端午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单位组织划龙舟的活动,参与和观看的人员众多,其喜庆气氛浓厚。

    不知道其它地方在端年节有什么习俗?

    【欢迎留言,欢迎交流,结缘三农】

    2020-06-23 10:15:48 0条评论
  • 山野逛夫老安
    山野逛夫老安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1.戴符,保平安。

    2.插艾,驱疾病。

    3.吃粽,祭屈原。

    2019-05-17 09:12:56 0条评论
  • 自由诗歌人
    自由诗歌人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吃粽子、划龙舟、插菖蒲艾叶

    2019-05-17 09:40:54 0条评论
  • 刘姨美食美景
    刘姨美食美景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谢邀请!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端午节的习俗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的习俗。我的妈妈是缠过足的“小脚”农家女。如果健在已经一百多岁了。她非常认真地把从姥姥那里传下来的习俗传承给我们。

    从我记事儿的时候起,每到过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都细心的准备“五彩线”,妈妈是:五彩线里面要有黑色的和白色的,我看见妈妈把五彩线捻起来,还非常仔细的捻进一根头发,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含义,估计应该是妈妈对孩子的特殊祝福吧!

    那个年代物资贫乏,妈妈都是端午节早早的起来,煮一些鸡蛋,当然,那只是分给孩子们的,妈妈吃没吃我都不知道,只顾着自己高兴了。还记得在这些煮鸡蛋中有几个是妈妈图了颜色做了记号的,妈妈说:这是五月初一那天鸡都下蛋,要给姐姐们分了吃,说是吃了“不腰疼”。

    姐姐们也很早就起床,结伴而行,去山野采树枝和艾蒿,去河边洗脸,说河水里面有露水,这样洗一洗可以美肤明目。姐姐还要带一条毛巾,一边走一边用毛巾在两边的蒿草上面抽打,让草上面的露珠打湿毛巾,再把沾满露水的毛巾带回家,放在洗脸盆里,给不能起早踏青的老人和孩子们洗脸,作用和和含义与在河边洗脸相同。

    采的树枝系上前一天叠好的纸葫芦,和艾蒿一起插在门窗的上方,说是去病消灾。

    这就是我记忆中妈妈传承给我们的端午节习俗。

    2019-06-04 21:35:38 0条评论
  • 东山居人2018
    东山居人201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们这里,包粽子,门头插艾条,早上吃糖糕,油条,煮鸡蛋!

    2019-06-08 20:55:41 0条评论
  • 长寿贺州
    长寿贺州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据史书记载,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每个节日

    都有着各自的传统习俗

    当然,端午节也不例外

    你知道贺州人是怎么过端午的吗?

    一起来看看吧

    吃五黄

    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

    作用:驱寒湿,祛五毒

    吃粽子

    相传最初为了不使鱼虾损伤投水自尽的屈原,人们会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吃粽子。而有些贺州人,更喜欢自己去河边采粽叶,或去山上采箬叶,或者买点粽叶,自己包粽子。

    佩香囊

    端午节贺州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贺州人把插艾和菖蒲以艾草悬插于门户、堂屋、床头等处,以起到辟邪祈福的作用。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在贺州,划龙舟也有对来年风调雨顺的一种美好祝愿。

    虎头鞋、虎头帽

    端午穿虎头鞋、戴虎头帽,是不少贺州人儿时的记忆。老虎鞋因鞋头形似虎头而得名,在民间有穿虎鞋祛病驱邪之说,也有希望幼儿长得虎头虎脑、强壮结实的寓意。

    以上就是咱们贺州人

    过端午节的习俗啦

    你们家还保留着这样古老的风俗习惯吗?

    2020-06-23 10:32:58 0条评论
  • 峄县西门里老李
    峄县西门里老李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端午节的习俗南北稍有差异,但大同小异。那么多人已答,我就不重复了。

    2019-05-23 19:10:39 0条评论
  • 秀秀日常好物分享
    秀秀日常好物分享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大家好,明天就是端午节了,祝大家幸福安康!每个地区的习俗不一样,端午节过节的方式也不一样。

    我们这里过端午节就是包粽子。每逢端午节,不管家里有多忙,都会包上一些粽子,再煮上几个鸡蛋,煮鸡蛋也是有讲究的,水里要放上车辙子草,艾草叶还有桃叶,煮出来的鸡蛋外皮黄黄的,扒开咬一口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

    还有就是门口都要插上艾草和桃树枝,桃树枝据老人们说要朝西南方向的,说是避邪!

    孩子们这一天脖子上要带上老人们用心缝制的荷包,荷包有心形的,方形的。手腕上要带的荷包是小辣椒,绿蒂红椒的甚是好看。荷包里边放上艾草,桃树皮,熊黄,老人们说避邪。希望孩子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成人!

    风俗习惯每个地区都不一样,但是意义是一样的,都是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2019-06-06 15:23:29 0条评论
  • 私房美食川二哥
    私房美食川二哥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们这里过端午节,没有什么重大的传统活动,最基本的有这些。

    一、包粽子,我们这里的粽子是用春笋长大后,掉落下来的壳来包粽子。把它晒干之后,用水浸泡1-2天,待它绵软不易破的时候,就取出洗干净,剪去头尾,就可以包粽子了。

    二、炸麻花,我们这里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炸麻花,这也算是传统习俗,虽然现在大部分都不会炸,但到过节的时候,都会在赶集的时候买一些回去,等到过节那天再拿出来吃。

    三、驱邪、我们这里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窗口上,放上一株绑好的艾草,据说是用来辟邪、驱邪用的!

    四、驱蚊、每到端午节,集镇上就会有很多老人售卖自制的防虫驱蚊的土烟炮、做得像一根大鞭炮一样,但其实点燃之后也不会爆炸,它只会冒出浓浓的黄烟。这个就是用来驱蚊防虫防蛇的土方法。

    五、然后我们这里没有河流,所以从小到大我也没见过划龙舟。不过传统意义上是有划龙舟的传统活动的。

    2019-06-06 12:49:58 0条评论
  • 国学小鸟
    国学小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请。一我是北方人,过端午节时第一件事是去山上或路旁采艾叶,有一些老人去的特别早,采回后把艾叶挂在窗前,挂在门旁,据说避蚊虫叮咬。二第二件事是节前一,两天去买一对葫芦,挂门旁,还有买荷包的,有的还给小孩子的手臂,脚踝处系上五彩线,也是防蚊虫的,据说还避邪。三最让人喜欢的是包粽子了,有放大枣的,有放葡萄干的,不象南方包的粽子那么复杂。北方人包的以糯米为主,吃起来又粘又香,大人孩子都喜欢吃。四端午节的另一个意义是为了纪念屈原,可在北方没有人会把粽子扔到河里,太浪费了。今年的端午别有不同,和一年一度的高考赶在了一起,祝所有考生鱼跃龙门,凤翔九州!

    2019-05-29 23:12:22 0条评论
  • 咬文嚼字先生
    咬文嚼字先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当然是吃粽子啦!明清时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以至于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前都要吃家中特意包的“笔粽”。“笔粽”细长如毛笔,谐音“必中”,食粽乃为讨个吉利与好彩。

    粽子之外,茶叶蛋、大蒜蛋也是一大选择,不少地方会把煮好的蛋放在网兜内并挂在孩子的脖子上以祈求平安。具体来说,福建地区会吃煎堆;东北朝鲜族会吃打糕;江浙一带吃“五黄”,即黄瓜、黄鳝、黄鱼、高鸭蛋黄和雄黄酒,也有吃黄豆和豆腐;陕西关中地区吃“艾馍馍”......饮食太多,无法详列.....

    好吃,更要好玩。端午节的游戏项目也非常多彩。在我国南方一带,端午节时,儿童喜放纸鸢,称之为“放殃”。从别名就可以看出它的寓意与挂艾草、菖蒲一致,祛邪灭瘟。画额也很有操作性,充满童真。它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这样的用意有二:一是借雄黄以驱毒,二是借猛虎(虎为百兽之王)以镇邪。

    当然,端午最盛大的节目当属赛龙舟。“赛龙舟”,龙舟取义于苍龙七宿。舟行江河,犹如龙腾天汉,象合于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云从龙,风从虎”,龙能飞潜隐惕,更能行云布雨,古时赛龙舟前,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祈禳仪式以求风调雨顺、稻粱丰收。“五月天中节,万物与时偕”,五月阳气强、龙象盛,由天及人,我们做事应当谋其大、求其大。

    2019-06-07 07:34:30 0条评论
  • 天山可可
    天山可可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今年的6月7日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农历是5月初五,这是我们中国除了春节,算是最大的传统节日了,正好赶上我们中国的特殊“高考”,具体多少年能遇到,真的没法考究了,好多学校,都在这几天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都在每个高三班里,高挂3个粽子,寓意“功名得中”。其实粽子的寓意在过去有多种,不单单就是纪念屈原。今天可可就把粽子的寓意整理出来吧。

    第一种寓意:纪念屈原,我们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是因为屈原看到国家将亡时,就在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为了找到他的尸体,就划着船去打捞,并且把米饭撒到江中,让鱼虾吃米饭,不让吃屈原的尸体,于是就有了端午节,有了赛龙舟,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特殊的食品。一在延续到今天。

    第二种功名得中,因为粽子的“粽”的和“中”音近,取名“功名得中”,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所以,不今年的端午节和高开在同一样,不少学校就以这为寓意,让高三学子考出好成绩。

    第三种寓意:光宗耀祖,还是因为“粽”和“宗”音近,就以端午节吃粽子为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吃粽子一直延续到现在。

    第四种,求子,在过去不少家庭为了延续自家的烟火,人丁兴旺在端午节当天,都会相互会互送九个粽子,这个九个粽子必须是串在一起,大大大小小可以形状不一样,必须大的在上面,小的在下面,说是吃了这样的粽子,能得儿子,也是的因为“粽子”是和“众子”的谐音,这样的民间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好多地方一在延续。

    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五月初五,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纪念意义。各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1、包粽子,这是端午节必须吃的一种特殊美食,家家户户都以这种方式来个端午节。

    2、煮咸鸭蛋,煮大蒜,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习俗

    3、有些地方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上树枝葫芦等。说是葫芦的寓意是福禄,葫芦还可以聚财避邪。

    4、栓五色丝线,大多数的地方,端午节当天,大人小孩儿手上都要带上五色线

    5、佩香囊,香囊内一般都是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挂在脖子上。

    6、俗语“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咬娃”。端午节当天染指甲,可以去掉各种毒的侵蚀,这个习俗不普遍,只是个别地方的习俗。

    7、赛龙舟,一般都是一些南方地区比较流行,一直到现在,都成了一种文化的传承。

    8、据《康熙大兴县志》记载,端午节这一天少女要“佩灵符,簪榴花”,因此又名“女儿节”。

    9、端午节当天,一些江南的风俗,要在屋内焚烧苍术、白芷、芸香,再点上蚊香,薰得烟雾腾腾,用以辟邪去毒。

    10、门上挂艾草,可以驱赶蚊虫

    11、画额,不少地方,端午节当天,有些人家用雄黄酒涂在孩子额头和鼻耳之间,或在额上写一“王”字。据古医书《本经》讲,雄黄“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12、端午浴,在广东广西一些地方,端午节当天,要用艾草水洗澡,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至今还有直到现在还很流行,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13、放纸鸢,就是风筝,这是南方一些地方的端午节民间习俗

    14、打午时水,这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因为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

    这些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写的还不全面,中国太大了,地方习俗太多,这些一代代的传下去,至于传承了多少年,应该是传承了一二千年了吧。由此可见我国的人民对历史传统文化是多么注重和重视。

    我是头条号天山可可,美食达人,擅长新疆菜,每天更新不同的新疆美食和风土人情,记得关注我哟!

    2019-06-07 08:56:53 0条评论
  • 青鸟凤凰
    青鸟凤凰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谢邀请

    我曾听我一兄弟摆弄们正(聊天),说他从来不吃粽子,原因是他第一次过节吃粽子他母亲买了一些红豆、糯米之类做粽子馅的食材回来。他和他爸都惊呆了,以为他母亲贤妻良母的本性终于要展现了。不料他母亲粗糙的将一大碗类似炒饭的食物端到他和他父亲面前且在母亲的微笑下(威言逼迫)下忍着“痛”与泪吃完了!那之后粽子的地位从他心中从满心向往到现在的不喜欢。

    当然我这兄弟最后在我的耐心劝导(威言逼迫)下才解开了对粽子的误解。

    2019-06-08 20:41:02 0条评论
  • 乡野阿友
    乡野阿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感谢邀请!

    端午节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每当每年的五月端午,这是必然会放假的一个节日,而且每家每户还都要吃粽子。大门上还要插两根艾叶。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个节日呢?相信有一些人还不知道吧,今天来给大家说一下。

    端午节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过的节日,说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又被我们说为五月节,在五月里的唯一一个节日。端午节最早的时候其实是为了祛病防灾的,是非常吉祥的一个节日,所以很多人都喜欢过端午,非常热闹。根据当地的风俗不同,展现不同的民风给我们。还有一个是因为战国时候的屈原死于今日,所以也为了祭奠死去的英雄。

    端午节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些比较有名的习俗,基本上是有划龙舟、包香包、门上挂艾叶还有小孩子绑七彩绳这些。这些基本上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不过这几个也是有一定的故事存在的。我今天来给大家说一下。

    一、划龙舟。

    划龙舟呢,有一个传说呢是因为屈原当时投江殉国。然后将士们都去营救屈原,划着龙舟去营救他。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划龙舟被一直流传下来到今天。这项运动呢,现在也被纳入了运动项目中。

    二、包香包。

    香包现在来看基本上都是别人制作我们看见有人卖,但是在之前的时候都是自己制作的,每到端午节有的家人就会自己做一些香包给孩子戴在身上,寓意是祝福的意思。香包中一般会有一些香料和中草药配置的,配出来之后的味道是非常清香而且还能够防蚊驱虫防病。所以在之前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给孩子佩戴香包。

    三、门上挂艾叶。

    城市里可能见的不多,但是在农村的话每到过端午,你可以围着村子看,基本上每家每户的门上都有艾叶挂着,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也是有寓意的。艾叶其实是招福的,挂在门上其实也是为了能够得到好的祝福。不过根据每个地方的民风不一,所以可能习俗也不一样。

    不过端午节最重要的还是吃粽子,到这个时候包粽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用糯米和蜜枣。在北方呢,大多数是吃甜粽子。但是南方很多地区是吃肉粽子的。表示很多北方人是吃不惯的。他们觉得粽子就是甜的,为什么会有肉粽子呢。这个我一直也不知道,有知道的人可以评论一下给我们知道知道。还有你们那边有什么其他不同的民风和习俗你们也可以说一下,看有哪些不一样?

    2019-06-06 14:24:17 0条评论
  • 燕燕于飞中原逐鹿
    燕燕于飞中原逐鹿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与全国各地一样,包粽子、吃粽子也是我们本地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我们本地粽子以黄米和红枣为原料,以苇叶(俗称粽叶)作包裹、用马莲叶捆扎而成。通常于五月初四白天包好,晚上煮熟,端午节一早食用。

    而且一直流行相互赠送粽子的习俗。即各家的粽子除了自家食用外,相当一部分会用于馈送亲朋、邻居和老师。端午节一早,各家就会用碗端上自家的几个粽子,沿门逐户去赠送邻居。当然,亲朋和邻居也会把自家煮的粽子回馈相当数量,这样一来,端午节这天,吃到的往往是各家各户的粽子,不仅风味多样,而且友情浓浓。

    2019-06-06 13:34:22 0条评论
  • 屈原传说传承人郑承志
    屈原传说传承人郑承志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陆游《归州重五》赞叹,“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

    屈原故里湖北秭归端午习俗丰富多彩,如:临江祭祀屈公;龙舟游江招魂;峡江险滩赛龙舟;农民骚坛唱诗、斗诗;端午宴……

    2019-06-05 10:29:16 0条评论
  • 布鲁斯班尼
    布鲁斯班尼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祭屈子,划龙舟,吃粽子,佩戴香囊,饮雄黄酒。。。

    2019-06-07 12:47:59 0条评论
  • 认知碎片
    认知碎片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外,我记得小时候端午节那天还会用网袋子装上煮熟的鸡蛋或鸭蛋,那种胶丝网袋刚好裏装一个蛋,是妈妈编织的,也有编两个装的,挂在胸前。(现在已绝迹了,有点怀念!)然后三五成群地来到小河里洗身,用熟鸡蛋往身上和四肢擦了后扔到水里给鱼虾吃,后来才晓得这个习俗一方面是希望去除病痛,尤其是皮肤长疥疮之类的疾病,另一方面是保佑汨罗江里的屈原不要被鱼虾吃掉,这体现了纯朴的劳动人民对这位爱国诗人的一种爱护!

    2019-06-07 13:12:29 0条评论
  • 心随你去2
    心随你去2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五月初五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一)吃粽子,纪念屈原。

    屈原,追求正直完美,追求上劲,渐渐成了国家的模梁之才,忧国忧民,为国为民干了很多好事,刚直不阿,得罪奸臣,被奸臣陷害,不得重用,贤良难为,终归国破。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人们集聚好多船只打捞,却捞不到,为防鱼虾吃了屈原尸体,便煮糯米饭蒸粽糕喂饱鱼虾。后来每逢当五便以此记念。现在每到五月初五包粽子吃来记念屈原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

    (二)赛龙舟,纪念屈原。

    是从人们乘船竞相打捞屈原演化而来。

    (三)挂艾草

    传统挂艾草是用来驱邪的。现在人们不信邪了,还是习惯的挂,以增添节日气份。确也管用。夏天,不挂艾草蚊子蝇子一开门就往屋里跑,挂上艾草,草味驱蚊蝇,开门也无蚊子蝇子跑入。真是驱邪。

    (四)吃五毒饼

    据说,夏天热,细菌多。吃五毒饼,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因为是据说无考,所以这里不作配方介绍,以防误食。

    (五)收五毒

    意思是收了五毒,不受侵害。

    男孩子脖子上挂葫芦,里边装五毒图案。意思是五毒被收,此后平安。

    女孩子胸前别上“缯\"子,用多彩丝线缝制,驱邪避恶,保佑平安。

    (六)斗百草

    我小的时候玩过,到野外,用有揉韧性的各种草或树的叶柄,勾到一起看谁把谁的勾断。断了的输,没断的赢。实际意义就是外游晒太阳。

    (七)点雄黄酒

    端午节这天,喝点雄黄酒,小孩子身上喷酒点雄黄酒,驱邪避恶,邪恶不能缠身。

    等等。

    这些习俗,意在营造节日气份。

    2019-06-05 14:52:22 0条评论
  • Nicole波板糖
    Nicole波板糖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留传至今的节日,每到这个节日闽南都要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包粽子,插艾蒿。这些有趣的活动,都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而在汨罗江跳江而亡的诗人屈原,虽然过去了几千年,炎黄子孙都没有忘记他,一直怀念他,他的诗作仍旧影响着我们中华儿女,悲者不悲,愿他的精神让我们一直传承下去,心系人民,人民心系他,作古千载,节日即丰碑。

    2019-05-20 22:03:32 0条评论
  • 秋雨有泪
    秋雨有泪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5月初5,又叫端阳节,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25日。潮州人过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祭祖,吃粽子。

    现在保留龙舟赛的,就是潮安和饶平,参赛的队伍都是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训练,为比赛做准备。搭建龙门,龙舟队的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增加,端午节当天进行比赛,会吸引很多人去观看。而祭拜的礼品必须有桃,双华李,粽子,稷果,凉膏,和其它当季水果,潮州端午节有两种粽子,一种是糯米加五花肉,鹌鹑蛋,蛋黄,莲子,红豆沙,香菇虾米制作而成的咸中带点甜的,还有就是稷粽,也是由糯米制作的,加上稷,包上之后蒸熟,切小块后沾白砂糖吃。

    2020-06-23 05:29:30 0条评论
  • 防大叔的退休生活
    防大叔的退休生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端午节我们的习俗是:门前插艾草,屋角撒硫磺,包粽子,祭神明祖宗,洗柚子叶澡,划龙舟,游龙舟水。

    端午节我们也叫五月节,粽子是前一晚就煮好的,浸泡在锅里,因为一直有柴火燃着,第二天一大早捞出来还是热气腾腾的。一说起粽子,又让我想起了阿婆和母亲包的大肉粽子,吃起来肉味、豆香十足, 香喷喷的,可好吃了,可惜好久好久没吃过了。

    早上吃完粽子,母亲便会去田间采摘艾草和柚子叶,还有就是到街上买点硫磺回来。艾草是插在门眉上的,据说是驱邪。柚子叶则是在晚上烧洗澡水的时候,放进水里一起煮,用来洗澡,洗的时候有一股柚子的香味,很是清爽。据说是洗了这个水一年都会身体健康,没病没痛。此外,就是在每个屋角撒一些硫磺粉,据说是防止蛇入屋。这个倒让我想起了白娘子和许仙。现在这几个习俗我都没坚持下来,其实在城市住了,也真不知怎么坚持。

    吃过午饭,母亲就会为拜祭神明祖宗的事忙开了,杀鸡,准备祭品,先到祠堂拜祖宗,再到社公、寺庙祭神明,真要忙活半天。我跟在后面最主要的事,是负责烧炮仗。当然,一番拜祭后,晚上一家团团圆圆吃饭才是最幸福的事。拜祭这个习俗我现在还在坚持,不过只能备一只鸡在阳台遥拜一下,也不知各路神明和祖宗能否吃得到呢。

    划龙舟其实不算每年都有的习俗。老家的市举行过一次龙舟比赛,我有幸代表单位参加了,训练的时候挺苦、挺累的,不过也挺有趣、挺快乐的,不用上班,天天玩水,就是晒得有点黑。最后得了个第七名,而只奖励前六名,有点遗憾,但这段经历还是很难忘的。这一届龙舟赛是第一届,不料也是最后一届,那就显得更珍贵了。

    游龙舟水,其实就是去游泳。我们这边的滨海沙滩一年中最热闹的就是端午节这一天。记得有一年到海边游泳,回程5公里的路我开车走了3个小时。今年由于疫情海滩关闭,要不明天又要看大海下饺子和堵车长龙了。

    关于端午节习俗就想到这些,朋友你那里呢?

    2021-06-13 11:22:58 0条评论
  • 亘古国画石
    亘古国画石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端午节有哪些经典习俗? 我国端午节最经典的习俗,哈哈就是吃粽子,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富裕,粽子花样品种很多,根据当地口味有:肉粽,花生粽子,红枣粽子,盐蛋粽子,火腿粽子等等,各式各样,及美味又好吃又营养。 另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个民族的习俗,有赛龙舟,斗牛,斗鸡,斗画眉(鸟),用艾草洗澡或挂门前,(有吉祥,驱邪的说法),等等。

    2019-06-04 12:15:01 0条评论
  • 尚艺书院216066136
    尚艺书院216066136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1、赛龙舟。

    民间有“洗龙湫水”的习俗。通过赛龙舟可以活跃气氛,团结一心,共克困难。

    2、吃粽子。

    粽子的花样很多,有各式各样的料。屈原投河时 ,人民为了我不让他的尸体被鱼吃掉,纷纷往河里投由竹筒、竹叶包米饭之类的东西,投到河里面,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3、喝雄黄。

    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说法。

    在端午节早上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为期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景。

    4、挂艾叶。

    端午节在古人看来是一个不好的节日。所以挂艾叶是为了辟邪。

    5、拴五色线。

    带五色线能够为儿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6、跳钟馗。

    钟馗能够驱邪避害,驱凶引福。

    7、画额。

    将雄黄酒涂在额头可以驱除虫害。

    8、佩香囊。

    端午小孩佩香囊可以驱邪除害,香囊里有雄黄,朱砂,香药等包裹起来,形成玲珑可爱的香囊。

    2019-05-17 11:08:11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