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有哪些共同点?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有哪些共同点?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东汉政权却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大大小小的地方豪强趁机抢占地盘,形成了地方割据局面。他们之间互相兼并,长期战争。在北方二大势力是占据河北的袁绍,和兖豫的曹操。建安五年,曹军与袁军相持于官渡,展开了战略决战,当时袁军兵强马壮,兵力数倍于曹军。曹操奇袭了袁绍乌巢的糧草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经过几年的养精精蓄锐,势力大振,于建安十三年亲率八十多万大军南下,想统一南方。孙权,刘备势力相对非常弱小,他们联合起来,组成联军,在湖北赤壁一代,也采用火攻,烧了曹操的战船,大破曹军,曹操落败而逃,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此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战后孙刘各自瓜分了荆州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夷陵之战,在今湖北宜都北,是蜀汉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蜀汉兵力也是数倍于东吴。战争的根本还是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也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役,刘备先胜后败,由胜转弱,次战是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成功的战例。
三场战争都是由发动挑起战争方失败,都是以少胜多。二场采用火攻,一场积极防御。可见好战者不一定会胜利。
2019-01-08 22:32:53 -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共同点是谁发动谁失败,谁应战谁胜利。官渡之战袁绍挑起,袁绍败了,曹操胜了。赤壁之战曹操发动,曹操败了,孙权刘备胜了。夷陵之战刘备发起,刘备败了,孙权陆逊胜了。谁找事谁倒霉,所以说过好自己的日子别没事找事。
2019-01-08 21:54:59 -
谁发动的战争,谁失败!
2019-01-08 19:56:37 -
每天分享一点儿历史上有趣的人事物,先【关注】不迷路!——史海扑通
这三个战役是三国时期发生的规模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三次战役,三场战役后都对当时形势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与影响。
官渡之战:袁绍 vs 曹操 曹操胜
赤壁之战:曹操 vs 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
夷陵之战:蜀汉 vs 东吴 东吴胜
细细比较会发现,这三场战役有诸多的共同点。
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官渡之战时,袁绍实力十倍于曹操,袁绍占据河北四州之地,可动员的兵力达十万以上,而曹操只有两万左右的兵力,除了要面对袁绍这一劲敌之外,周围还有孙策、张绣、刘备这些不稳定因素。
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才五万,曹操的军队有二十万,号称八十万。在东吴众人都主张投降的情况下,只有鲁肃和周瑜支持孙权坚持作战。夷陵之战虽不像前两场战役兵力相差悬殊,但刘备方面气势如虹,从刘备主观判断上是强于东吴的,尤其是东吴的主帅陆逊是一个年轻书生的情况下,在刘备眼里更是不值一提。
二、谁发动谁失败。
官渡之战,是袁绍主动发起与曹操两大北方势力集团一决雌雄的战役。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继统一北方之后,继续南下征讨的野心。夷陵之战是刘备痛失关羽和荆州之后,想找东吴算账而发起的。
三、都用到了火攻。
官渡之战,曹操通从许攸的建议,烧了袁绍的粮库乌巢。赤壁之战时,曹操中连环计,将战船用铁索相连,被周瑜一把火全烧光了。夷陵之战时,刘备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无重点处处结营,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全军覆没。
四、对当时的形式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官渡之战后,曹操彻底成为北方唯一的霸主,使当时的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赤壁之战,曹操北归修生养息,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与孙权开始慢慢壮大实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夷陵之战后,蜀国元气大伤,变成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三国的地盘已成,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
2019-11-05 21:11:05 -
每天分享一点儿历史上有趣的人事物,先【关注】不迷路!——史海扑通
这三个战役是三国时期发生的规模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三次战役,三场战役后都对当时形势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与影响。
- 官渡之战:袁绍 vs 曹操 曹操胜
- 赤壁之战:曹操 vs 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胜
- 夷陵之战:蜀汉 vs 东吴 东吴胜
细细比较会发现,这三场战役有诸多的共同点。
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官渡之战时,袁绍实力十倍于曹操,袁绍占据河北四州之地,可动员的兵力达十万以上,而曹操只有两万左右的兵力,除了要面对袁绍这一劲敌之外,周围还有孙策、张绣、刘备这些不稳定因素。
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才五万,曹操的军队有二十万,号称八十万。在东吴众人都主张投降的情况下,只有鲁肃和周瑜支持孙权坚持作战。夷陵之战虽不像前两场战役兵力相差悬殊,但刘备方面气势如虹,从刘备主观判断上是强于东吴的,尤其是东吴的主帅陆逊是一个年轻书生的情况下,在刘备眼里更是不值一提。
二、谁发动谁失败。
官渡之战,是袁绍主动发起与曹操两大北方势力集团一决雌雄的战役。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继统一北方之后,继续南下征讨的野心。夷陵之战是刘备痛失关羽和荆州之后,想找东吴算账而发起的。
三、都用到了火攻。
官渡之战,曹操通从许攸的建议,烧了袁绍的粮库乌巢。赤壁之战时,曹操中连环计,将战船用铁索相连,被周瑜一把火全烧光了。夷陵之战时,刘备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无重点处处结营,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全军覆没。
四、对当时的形式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官渡之战后,曹操彻底成为北方唯一的霸主,使当时的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赤壁之战,曹操北归修生养息,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与孙权开始慢慢壮大实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夷陵之战后,蜀国元气大伤,变成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三国的地盘已成,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
2019-11-05 21:11:05 -
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2019-01-08 19:44:41 -
都是放火,都是不被看好的一方大获全胜,至于说以弱胜强,一场定输赢,其实并不是。
战争是人命堆出来的,远没有小说那么精彩
2019-01-08 19:30:32 -
三大战役共同点:
一,全是火攻。官渡曹操烧袁绍乌巢粮仓,赤壁孙刘联军火烧曹操连环战船,夷陵陆逊火烧刘备连营八百里。
二,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官渡之战袁攻曹守,最终曹操击败强大的袁绍集团。赤壁曹军号称八十万兵马,终被弱小孙刘联军击溃。夷陵之战刘备倾国兵马伐吴,陆逊以守为攻大破刘备。
2019-01-08 22:12:04 -
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都是用火,官渡之战许攸投曹操,献计火烧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赤壁之战,黄盖诈降,火烧连环战船,大败曹操。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烧得刘备一病不起白帝托孤
2019-01-08 19:58:38 -
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2019-01-08 19:44:41 -
官渡之战,火烧赤壁,夷陵战役,三大战役至少能找出五个共同特点:以少胜多,火攻,借助环境,计谋当先,骄兵必败,前三个属于物质层面的因素,后两个属于精神层面上的因素。这三个在三国历史进程中起了形势转化作用的大战,胜败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但是,能否总结出一个最主要的共同特点?本人觉得,主帅麻痹轻敌,是此三大战役决战双方强弱转换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在曹操身上,最能体现这个轻敌因素所起的作用。官渡之战他是胜方,同一个曹操,赤壁大战他变成了败方。他知道有火攻,也知道用计谋,更知道用环境,开战双方,数量上谁多谁少一目了然。可就是主帅‘’麻痹轻敌‘’,必然败北的铁律,虽然他比谁都清楚,但是在暗流涌动,杀机临近之时,却被歌舞升平,大军威武,胜利在握的现象深度麻痹了聪明的头脑。以至于程昱等多次诚恳提醒,乐师师祭酒以天象提醒都不能自拔。曹操轻敌失败的历史事实揭示了又一个铁律:人性里的傲慢从来就不是个好东西。在处于劣势时,傲慢之心得不到表现,一旦处于优势,傲慢之心油然而生,并逐渐充满大脑神经的大街小巷,最后一道防线‘’谨慎‘’被突破后,就取代了理智。
三大战役,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一个导火索事件。官渡之战,许攸倒戈并献计派精兵立即烧掉袁绍的乌巢粮草基地,是导火索事件;夷陵战役,关羽被杀是导火索事件;火烧赤壁,黄盖假投降是表面上的导火索,内里的导火索我还没确定。
2019-01-10 13:09:47 -
三国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几十万人以上决定交战双方命运前途的大战役。三场战役都是以弱势一方取胜而告终。三场战役的发起者都败了。三场战役都有以火攻为其最重要的致胜方式。三场战役的败者都没能够卷土重来,而其中刘备,袁绍因此丧命。三场战役成就了三个有名的谋士,许攸,周瑜,陆逊。
2019-01-08 20:23:38 -
都是放了一把火
2019-01-11 05:05:43 -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2019-01-08 23:22:28 -
以少胜多,一把火结束
2019-01-09 09:48:41 -
都是以少胜多的防守反击战
2019-01-08 20:58:58 -
都是以少胜多
都是使用火攻
都是初期相持,突然战局扭转
都是一方过于骄傲导致失败
2019-01-10 12:31:16 -
兵者诡道,声势浩大而未能一鼓作气,速战速决。久之,必生变故。所谓高处不胜寒,局者愈迷,当然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一击即溃,无法挽回。
2019-01-09 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