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已经几千年了,究竟哪一位解论语解的最靠谱?
论语已经几千年了,究竟哪一位解论语解的最靠谱?
-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论语》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他弟子及二代弟子编成,主要反映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经典。全书分20章共492篇。
二、有多少种注释
关于《论语》的书非常多,古人和今人都写了不少,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古代关于论语的注释
1、《论语注疏》——何晏集解、邢昺疏,可以参考。
2、《论语集注》——朱熹著,他对于《论语》,不但讲“义理”,也注意训诂。
3、《论语正义》——刘宝楠,清代人,作了一大半时因病停笔,由他的儿子刘恭冕最终编成,参考价值高。
当然还有张居正等多人也做过注释。
(二)今人关于论语的注释
1、《论语疏证》——杨树达(1885—1956年),值得参考。
2、《论语译注》——杨伯峻,注重字音词义,表述清晰准确,学术价值较高。
3、《论语别裁》——南怀瑾,语言通俗易懂,但文字量大。
4、《论语浅讲》——钱峻。
5、《论语新解》——钱穆。
今人写的关于论语的著作也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三、哪个最靠谱
这个就不好说了,要看你从哪个方面讲。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出发点不同,解释也不同,选择也会不同。每本书都有它的优点,也有缺点,如果要全面了解的话,可以多种书参考着看。如果非要说哪本书靠谱的话,我的推荐是:看古书可以看朱熹的《论语集注》,看今书可以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这完全是我的个人见解。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欢迎交流讨论!
如果喜欢就请点赞,请关注头条号;0红旗漫卷0,谢谢!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8-03-26 23:38:43 -
专业研究的话,可能都不是最靠谱的,还必须都要看看,自己的最靠谱。
入门浅学的话,推荐李零的《丧家狗》。当然,只读原文、不求甚解也不错。
2018-03-27 08:58:55 -
谢谢悟空邀请。
《论语》是儒家的根本经典之一,儒学不断发展,不同时代的儒家弟子对《论语》也有不同的解读,所以很难说哪一位解《论语》最靠谱。但不同阶段,都有比较权威的《论语》注疏。
(1)《论语》的成书
《论语》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且不止一种版本。“焚书坑儒”后,很多版本都已失传,只有部分内容散见于先秦的其他典籍中。
到了汉代初期,《论语》只有三个流行版本,《古论语》、《鲁论语》、《齐论语》。
西汉末年,张禹对三个版本的《论语》进行了合并,这成为了今本《论语》的基础。
东汉末年,郑玄又以《张侯论》为本,同时参考《齐论语》和《古论语》进行注解,除此而外,他还采取了东汉其他大家对《论语》的注解。“郑玄就《鲁论》,张、包、周之篇章,考之《齐》、《古》为之焉。”郑玄的注本成为了今本《论语》的主要来源。
(2)三国南北朝至隋唐三国南北朝至隋阶段,研究《论语》的著作计有84部,影响较大的有:
三国曹魏何晏著《论语集解》。
南朝梁皇侃广集众说,撰成《论语义疏》。
当时黄老玄学盛行,因此上述《论语》的注疏都是以道家解论语。
唐皇奉老子为始祖,定道儒释之序,《论语》的政治地位远逊于两汉。《五经正义》经官方颁定后,成为士子习经和科举考试的统一标准,对《论语》的注解并没有有影响力的著作。
(3)宋明清宋明理学的开始兴起,为研究《论语》等儒家经典培养了丰沃的思想土壤和坚实的学术支撑。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邢昺等人删除皇疏之文,而归向儒学本来之义理,此即十三经注疏之一的《论语注疏》。
程颐做《经说》,对《论语》等经典进行解读。南宋朱熹做《四书章句集注》,明清以后的科举均以其作为标准。
明清以来之所解,都是《四书章句集注》的注脚,比较有名的是张居正所著《张阁老直解》。现代人所解《论语》,我了解不多,也不推荐。
2018-03-27 10:22:24 -
最靠谱当然是朱熹,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无人能比。朱熹在立德立言方面绝不逊于王阳明,事功方面他做官时间较短,也无大的军功,当然就不能比了。至于其私德污点,是要打倒他的敌人说的,能信吗?
解论语有创新的该是王阳明了,他的《传习录》可以看成是论语他的新解吧。
2018-03-28 17:29:23 -
《论语》虽然是众所周知的儒家经典,但实际上几千年的传承下来,早已不是当年孔夫子最原始的讲话记录。
具体怎么解其实还蛮头疼的。
首先论语由谁编撰就有相当大的争议。早年学者普遍信奉七十门徒中的子夏编撰论语,宋朝学者尊崇七十门徒中的颜回,于是颜回编撰论语说占据上风,
现代考古和训诂考证:多半认为论语由孔子门人子夏和仲弓编撰还是比较靠谱的。
最早《论语》有所谓齐论和鲁论,既在齐地和鲁地分别口头传颂的版本。秦朝焚书坑儒,齐传逐渐散失,后来汉景帝汉武帝期间又神奇的从孔家旧宅夹壁里发现了古文论语,这就是古论。
但是古往今来不少论语研究学者认为古论是孔家伪作。这又是另一段公案了。
西汉末年,帝师张禹以鲁论为蓝本,参考齐论,编撰了《张侯论》,可以说这个版本基本上受到知识分子阶层推崇,论语的其他驳杂版本,到这里就式微了。
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底本,参考齐论、古论写作了《论语注》。这个版本可以说就是流传至今的《论语》版本了。
总体来说齐论比鲁论多出来了《问王》和《知道》两个篇章,但前二十篇章差别不大,古论则有大约四百多字差异,这也是大家疑心古论为伪作的缘故之一。
2016年在江西海昏侯墓中出土了论语·知道篇,传说中的齐论重见天日。
由此可见,论语的版本都经过如此多的变迁,那么其解读更是千姿百态,尤其是不同时代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中国古代解读训诂《论语》的几次高潮就有汉末两晋(代表作何晏的《论语注疏》,北宋理学(代表作朱熹的《论语集注》,清朝经学(代表作刘宝楠的《论语正义》)
个人认为如果真的想钻研论语,以上三本代表作都有一读的必要,理解不同朝代儒生对经典的不断解读,本身也在了解文人思想的进步。
另外,近代钱穆大师的《论语文解》《论语新解》可以算是两千年论语解析集大成之作,有必要一看。
至于《于丹读论语》什么的,大家就当心灵鸡汤随意看看吧。
2018-03-27 00:01:14 -
南怀瑾有《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可以算是入门的,因为初学古代著作通俗点才会感兴趣的。
于丹也解读过论语,是在百家讲坛上讲的。
目前我觉得这两个比较靠谱。我说的靠谱是指,他们的书能让你读的下去,适合初学者。如果你已经对于传统文化很了解了,是要做学术研究的话,就不适合了。
2018-03-26 23:36:07 -
一定是南怀瑾先生。为什么?因为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一定是开悟的人!开悟的人所得到的慧和一般人所谓的聪明有所不同。而南怀瑾先生也是开了悟的人,因此他对论语的解释一定是最靠谱的。另一方面南怀瑾先生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了解。他的学问也一定是有些专家无法比的。
2018-03-27 15: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