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江湖人士为何普通存在“舌头底下压死人”情况?如乔峰、杨过等人?
金庸小说中,江湖人士为何普通存在“舌头底下压死人”情况?如乔峰、杨过等人?
-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仅金庸小说这样,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成名的背后,肯定得罪过许多人。当你强大的时候,他们不敢把你怎么样。一旦你不慎失足了,背运了,他们还不趁机伸手出口,解解久积的怨毒么?还有两种人,你从来没有得罪过他们,他们反而对你感兴趣。鲁迅说过:有恶意的把你当成流言的种子,无恶意的把你当作饭后的谈资。不管怎么样,英雄豪杰也好,普通民众也罢,只要行得正,走得端,身正不怕影歪,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2019-07-03 20:56:42 -
不只是金庸小说,即使是现实世界也存在舌头底下压死人的现象,不管是小说还是现实,舆论的力量总会把一些人推到风口浪尖。
2019-07-03 20:43:14 -
乔峰、杨过两人皆是金庸笔下的大侠、英雄。能为侠者和英雄其思想行为必异于常人,也定为遭小人妒忌。而舌头又是小人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古时候小人的一句话可能就是一条命。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要“和其光,同其尘”,孔子也曾曰:“君子和而不同。”
所谓“树茂于林,风必摧之”,在你的思想境界超过周围人时,你的行为是会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的,这个时候要善于隐藏,否则就很危险了,要耐心等待时机。
裴距是唐朝的名臣,可同时他也是隋朝时期的奸臣。司马光评述他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因为在隋朝不得时,所以裴距只有先隐藏自己,否则早就没命了,哪还有机会做唐朝的名臣,一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明朝时期的胡宗宪和戚继光战倭寇,也不得不和贪官打成一片,行贿受贿。实则为国为家不得不如此。
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王阳明为事业也曾寻求过宦官的帮助。
所以,不只是金庸笔下的乔峰杨过遭受过口舌是非,而是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2019-07-03 23:08:01 -
人活一世,最不可缺少的,便是信仰和名声!
金庸先生的武侠中,更是以宣扬侠义和民族大义为流派!无论是令狐冲放荡不羁却心怀正道,乔峰身怀绝技却时刻大局为先!面对慕容复父子脱口说的“为官者,应以民为重”,或是郭靖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先生,用他笔下的无数人物,表达着他精神中,对侠义的尊崇和对道义的信仰!
恰如屈原投江以醒君王志!文天祥宁死不屈,并非屈原文天祥不爱惜生命,而是有些事比生命重要!心中有道者,从来都不会轻视生命!而是把道义放在生命之上!所以金庸先生的武侠中,往往敢于直面悲情!所以金庸先生的故事里,很多人即使自杀,也不肯让名声受辱!这并非是宣扬死脑筋,而是突出人生道义!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在有生之年,多扬善德,严守道义!大胜必靠德!
2019-07-03 23:40:11 -
这只能怪中国人聪明绝顶到犯傻啦!物极必反。连什么叫小说与什么叫真理都分不清!
只晓得一再的狂傲,反而被人当笑柄!
2019-07-03 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