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舒服去医院检查怎样能不花多余的钱?
心脏不舒服去医院检查怎样能不花多余的钱?
-
心脏、胸部相关的检查就那些:心电图、胸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医生会根据你病情的情况酌情选择。因为医学有很强的专业性、壁垒性,自己无法判断自己的病情,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是否花费了多余的钱是不合理的,咱并不能说查出了问题的检查是合理的,查不出问题的检查就是多余的,就好比我吃了第三根油条饱了,咱不能说吃前两根油条就是多余的。所以怎样能不花多余的钱,这很难具体回答。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就是去正规医院诊疗。
我先说说我的看法
1.你描述的疼痛不太详细,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是不是说疼痛和吸气有关?如果真的是那样,那这个疼痛就和心脏无关。
2.正常心率下心脏异常剧烈,伴有胸闷,血管搏动感,出冷汗。这个很难确定一定是病理性的,这也可能是神经生理性的,所以你也不要有心理压力。
3.尽量改掉你的不良习惯:长时间熬夜、缺乏锻炼等
4.去医院就诊,建议去正规的医院,过度检查,大检查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希望你摆正心态。去正规医院检查可以把你诊疗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这里额外说一下,很多人总觉得去医院检查总是大检查,有种被“宰”的感觉!个别医院个别科室可能存在类似问题,但更多的是误解。
很多人对检查不了解,或与医生沟通不畅引起
举个例子:一个刚出院的心脏病老年患者因心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去消化科门诊就诊,医生建议查心电图,老人非常生气,说肚子痛为什么查心电图,直接开药就行了。医生给他解释,心肌缺血或下壁心肌梗死会表现为腹部的症状,老人家不乐意的去做心电图了,结果回来显示心电图未见异常,这下老人家可不依不饶了,愣是骂了医生半个小时,说什么没有医德,就知道检查,就是为了挣他的心电图钱……。在他看来,心电图就是过度检查,当他告诉别人,不知情的老百姓也会这么认为,所以对医院过度检查、大检查的想法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了解医学,不信任医生造成的。
临床工作中,见到太多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的,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很多因漏诊而错失了最佳抢救时机的。遇到这样的怀疑心脏有问题的老年人,让查心电图,查出了问题,人家说你技术精湛;如果没有问题,人家说你过度检查,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理解。
还有一个原因是医生被逼自我保护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1. 一名患者在心内科住院,病愈出院。一个月后发现卵巢癌晚期,马上状告心内科:住院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发现肿瘤,以至拖到晚期而耽误治疗,结果医院赔偿。
社会的代价:在不违反医疗原则情况下,能检查的尽量检查。
2.一个中年人晚饭时喝了点酒,感到头疼、鼻塞、流鼻涕,去急诊科就诊,医生查体后建议做头颅CT,被患者一顿臭骂:无良缺德医生做大检查就是为了挣钱,我就是感冒,你给我开点感冒药。无论怎么解释患者都听不进去,总认为医生做的检查、检验都是为了拿回扣。结果拿着感冒药回去了,当天晚上死亡,家属则不依不饶,认为刚来医院看完病,回家就死了,医生肯定误诊了,把医院告上法庭,最后经尸检确定该患者合并脑出血,医院赔偿。
社会的代价:该检查的一定要检查,一个不能少,不想查,没关系,病历签字,宁多勿少。
3. 一名患者在门诊做一个小手术,常规应做凝血等常规检验,患者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在别的医院刚做完检测,一切正常,请求医生不要再检测直接手术。医生相信了他,直接手术,结果术后伤口出血不止,大量出血,用了很多止血药物,效果差,最后输血浆才把血止住。原来这个患者有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隐瞒病情。
社会代价:医生不会相信患者口中的“检查正常”,我们只信“眼见为实”!如果没有,对不起,检查、检验一个不能少。
所以也希望你理解信任您的医生!!
医患同心,健康同行,祝你早日康复。
欢迎关注天坛医院、阜外医院、儿研所、北大口腔医院、中科院肿瘤医院医学博士团队!
2018-01-31 13:30:19 -
首先可以肯定,刺痛,吸气疼,不是心脏问题。
可以查查别的,比如说肺部,胸膜等。
近期出现的症状,建议带一个24小时心电图。小王医生顺便给大家普及一下。
心脏不舒服会有好多表现。
心脏病也非常多。
首先看是怎么不舒服,才能更简单,更直接,更便宜的查出问题。
心脏简单有四套系统。房子,门窗,电路,水路。
心脏有两房两室: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有坚实牢靠的窗门结构: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
有完美精密的电路设计: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束支,右束支,浦氏纤维。
有无限循环的上下通水: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
门坏了——就是各种原因引起瓣膜坏了,门关的时候关不严实,开的时候开不大。关不严实叫关闭不全,血液会倒流到不该流入的房间。开不大,该流出去的血不能很顺利的溜出去,叫狭窄。发生在哪个瓣膜,就叫做什么瓣膜狭窄或和关闭不全。引起门坏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风湿性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等;这些门坏了以后,房子慢慢就变形,心脏就会出现心衰。 墙也会坏,有先天性房子之间的墙有个窟窿,心室之间的墙有个窟窿,这就是先天性心脏病,也必须早起发现早治疗,否则也会心衰。
电路问题——就是心律失常,正常心脏应该从窦房结顺序传导,所以我们正常人做心电图叫窦性心律。任何不是从这条路走的都是心律失常,都是病态的。不管跳的快还是慢还是乱。都会有危险,特别慢特别快心脏都会停跳,必须治。 跳的特别慢,需要装起博器,特别快需要射频消融手术,当然首先必须先去除病因,药物干预。
水道坏了——这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冠心病,水管细了,流水不畅,水管堵了,就没水了。换到心脏,就是心肌缺血,严重的需要支架,搭桥,不严重的也需要吃药。心肌梗死会死人的。支架和搭桥的目的就是要么把管道通一通,要么从新修一条管道。 门窗坏了,也就是瓣膜出现问题,一般通过听诊能听出个大概,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心脏彩超看门各个门窗到底怎么样,同时看一下心脏的功能,为心衰的诊断提供依据。
电路坏了,也就是心律失常,一般首先做心电图,还有动态心电图,植入式心电图,电生理检查。
水管坏了,也就是冠心病,需要做心电图,运动实验,冠脉CT,冠脉造影等等。
房子大了,也就是心衰了,我们需要做心脏彩超,核磁等检查。
临床上具体需要做哪些相关检查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由心内科医生建议。
而不能简单的判断采取哪种检查,有时候也不是一种检查可以定论。
如果您非要一个初步建议,当然一切检查必须结合首要症状。
那小王医生就勉强给您:如果胸痛,胸闷;还是心电图简单,便宜,一定程度说明问题。最好难受时候一份,不难受一份。对比一下,就基本能明确有木有冠心病。
如果心悸,心慌,黑蒙,晕厥,建议带一个24小时心电图,排除心律失常。
如果憋气,晚上躺不下,可以做一个心脏彩超,看看心功能。
这只是个大概,因为好多心脏病的症状混在一起,不能简单区分。
好多心脏病也是因果关系,不能明确划分。
以上检查仅供参考。
或许能为您省钱。
最后建议题主:
您可以先带个动态心电图,尽快测量一下血压。
一定不要再熬夜了。
就算身体没问题,熬下去也会出问题。
何况您本身从小身体不好。
2018-01-28 22:26:33 -
如果是心慌胸闷,需要做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但是有症状,就需要做运动平板实验,来看是否有心肌缺血问题。
如果是胸闷胸痛,需要查心梗三项,常规心电图排除心梗,必要时做18导联心电图来明确,如果确诊是心肌梗死,就需要做急诊冠脉造影检查来明确血管堵塞情况,必要时进行支架植入术。临床上有一句忠告分享给大家:上至牙痛,下至腹痛,都有可能是心脏问题(心梗)引起的。
所以,一定要首先排除致命的、最危险的情况就是排查心肌梗死,其他的问题都可以有时间来做处理,而心梗的持续时间特别短,如果没有及时就诊或者是及时的把闭塞的血管打通就有可能会出现死亡的情况,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吓唬人,因为身边有太多这样的案例发生,所以给大家一个忠告而已。
2018-03-01 20:42:53 -
身为一名医生,我自己也曾经成为过患者和患者家属,能花费尽量少的金钱和时间完成就诊过程是每一位患者的心愿。我认为就医其实是医患双方互动的过程,针对这个问题说一说我自己的想法。
1、沟通:任何就诊的经历都是从沟通开始的,医生需要知道患者来诊目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患者在去医院前其实自己心里可以先梳理一下上述这些问题,以便更清晰明了的跟医生讲明此次就医目的。以心脏不舒服为例,发病的开始时间、自身的体会、有没有疼痛、气短、其他的症状等等,这些都是患者要像医生讲明的。对于医生的提问,希望能在就诊时讲清楚,这样可以指向性更强,有助于医生鉴别诊断,从而也可以减少检查项目。治疗过程中,身体出现的反应也要及时反馈给医生,要知道疗效也是很重要的信息。
2、就诊前,可以对心脏相关的检查做个大概了解。现在我们可以从多渠道获取科普知识,各个器官相关检查网上都可以或多或少查到一些,提前学习一下,心中有底,有助于与医生沟通。但切记网上科普信息良莠不齐,不要迷信网络,不要自行诊断,各种信息仅能作为参考,还是一定要听专业医生的建议。
3、选择正规医院,医生的水品对于节约就诊成本是起作用的,好的医生,通过临床问诊和体格检查可以排除很多不相干疾病,必然能缩短成本,正规医院在选择医生时还是有严格的考核,工作后也有一系列的学习要求,对医生的成长起督促作用,而且医疗上没有百分百无风险的事情,正规医院操作和技术专业,可以降低治疗风险的发生概率。
4、摆正心态,尊重医生。要知道医生也是人,也有情绪波动,医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比大多数人的职业之路要长和波折,当初能选择医学并能坚持下来,请相信:每一位医生工作不单单是为了劳动报酬。而且中国医生不像外国属于高收入人群的。在工作中,如果对医疗水平有质疑很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出现僵化的医患关系,鉴于目前的环境,医生出于对自己保护,增加疾病鉴别诊断时需要的检查,不是不会发生的事情。请相信,医生都希望自己的患者好转,获得满意的治疗体验,因为看到患者的满意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以上是我的一点小想法,欢迎大家讨论和留言。
传播靠谱的科普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
2018-03-10 17:36:52 -
有啥不能有病,没啥不能没钱。心脏是人体的重中之重,没有胳膊腿还可以活,没有脾也可以活。但是,没有心脏的供血分分钟就死掉了。不能因为怕花钱把命搭进去,毕竟命比钱金贵。
心脏不舒服可以分好多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心悸。任何心脏的不适,都必须做一个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非常直观快速的了解心脏的情况。这个检查也不贵就20多块钱,这个钱绝对不能省。
有一个难忍的症状是心脏区的疼痛,通常会觉得是胸痛。如果这种疼痛像压榨性疼痛,休息后也不能缓解,还伴有出汗、乏力等症状。一定不要随便动,安静的等待救援!这时候很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作。有速效救心丸的要含服在舌下。这是紧急情况下的处理。
如果是心绞痛,需要做冠脉造影,明确狭窄的程度,是否需要做支架。这个钱也不能省!
除了这些,24小时心电图检测也要做。我认为哪个钱都是必要的!
2018-03-29 12:27:41 -
身为一名医生,我自己也曾经成为过患者和患者家属,能花费尽量少的金钱和时间完成就诊过程是每一位患者的心愿。我认为就医其实是医患双方互动的过程,针对这个问题说一说我自己的想法。
1、沟通:任何就诊的经历都是从沟通开始的,医生需要知道患者来诊目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患者在去医院前其实自己心里可以先梳理一下上述这些问题,以便更清晰明了的跟医生讲明此次就医目的。以心脏不舒服为例,发病的开始时间、自身的体会、有没有疼痛、气短、其他的症状等等,这些都是患者要像医生讲明的。对于医生的提问,希望能在就诊时讲清楚,这样可以指向性更强,有助于医生鉴别诊断,从而也可以减少检查项目。治疗过程中,身体出现的反应也要及时反馈给医生,要知道疗效也是很重要的信息。
2、就诊前,可以对心脏相关的检查做个大概了解。现在我们可以从多渠道获取科普知识,各个器官相关检查网上都可以或多或少查到一些,提前学习一下,心中有底,有助于与医生沟通。但切记网上科普信息良莠不齐,不要迷信网络,不要自行诊断,各种信息仅能作为参考,还是一定要听专业医生的建议。
3、选择正规医院,医生的水品对于节约就诊成本是起作用的,好的医生,通过临床问诊和体格检查可以排除很多不相干疾病,必然能缩短成本,正规医院在选择医生时还是有严格的考核,工作后也有一系列的学习要求,对医生的成长起督促作用,而且医疗上没有百分百无风险的事情,正规医院操作和技术专业,可以降低治疗风险的发生概率。
4、摆正心态,尊重医生。要知道医生也是人,也有情绪波动,医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比大多数人的职业之路要长和波折,当初能选择医学并能坚持下来,请相信:每一位医生工作不单单是为了劳动报酬。而且中国医生不像外国属于高收入人群的。在工作中,如果对医疗水平有质疑很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出现僵化的医患关系,鉴于目前的环境,医生出于对自己保护,增加疾病鉴别诊断时需要的检查,不是不会发生的事情。请相信,医生都希望自己的患者好转,获得满意的治疗体验,因为看到患者的满意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以上是我的一点小想法,欢迎大家讨论和留言。
传播靠谱的科普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
2018-03-10 17: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