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在中华文明史上有何意义?《诗经》与儒家有什么关系?

新农商网 全部 1068

《诗经》在中华文明史上有何意义?《诗经》与儒家有什么关系?

回复

共5条回复 我来回复
  • 鍾嚮陽
    鍾嚮陽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诗经》在中华文学史上有何意义?《诗经》与儒家有什么关系?

    谢谢新农商网。

    下面由景陽锺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巜诗经》现存三百零五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我国诗歌文学的光辉典范。

    《诗经》中"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十五个诸侯国家地方的诗歌。诗与风对言,诗是歌词,是形体,风是诗的风格、情调、意境, 是诗的精神面貌。“风”大部分是描写思妇及爱情的周代民歌, 还有不少恋歌,诗中描写恋爱的方式,总是秘密约会,待时机成熟,则赠送礼物,以定终身; 对恋爱者的神情心理,刻画入微又不失其自然纯真。

    《诗经》中"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将国之大事归类《大雅》,描写先王历史,国之小事归类《小雅》, 描写伤时感怀,使臣思妇,婚姻家庭等。这些诗的写作技巧已极成熟,词语复杂,韵语精准。

    《诗经》中“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周颂为周王朝的诗,是《诗经》中最早的作品, 具有浓厚的宗教特点,内容简要,不分章节,韵语不定,由此逐渐形成四言诗的定型。只是由于它是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不一定配合舞蹈歌唱,因此内容单纯对祖先和神的颂扬,开始对社会生活,主要是对统治阶级生活的描写。

    二、《诗经》的艺术特点

    巜诗经》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分别采用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赋、比、兴最早见于《周礼》,它与风、雅、颂合称"六艺"。它的基本含义依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基本含义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一直继承着、发扬弘大,这是《诗经》民歌写意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个方面。《诗经》中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也有较好的体现,并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他们善于区别事物的善恶,发现事物的特征,并且通过口头语言和歌舞形式表现出来。《国风》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运用复迭的章句、多彩的修辞、双声叠韵的巧妙创作手法叙事抒情,给后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后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三、《诗经》在中华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先秦时叫做《诗》,《诗三百》,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改称《诗经》。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很早发达的标志,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特别是《国风》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诗经》还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在文学史上由于作家向民歌学习,常常形成一个时代文学的革新,形成一个时代文学创作的高潮,魏晋五言诗的发展,唐代诗歌的繁荣,由诗到词,由词到曲的文体转变,都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四、《诗经》是儒家的经典

    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四经五书"之一。汉代的学者有人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司马迁《史记》有"古诗者三百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之礼义,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弦歌诗章可能是事实,删诗的事是不可能的,诗三百成篇称《诗》时间早于孔子诞辰,《诗》被吴公子季札演奏时,孔子才八岁。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整理过《诗》的乐章,使雅、颂各得其所。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强调诗的实际用途,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较好的作用。正因为孔子与《诗经》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汉代人才会附会地认为巜诗经》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

    由于《诗经》的内容十分复杂,加上从汉代以来被儒家奉为经典,历代经学家做出过许多歪曲的解释,几乎完全变成了统治阶级的说教工具。它的不少雅诗和颂诗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庙堂文学和宫庭文学,后世愚腐文人正是把这些继承下来,用以歌颂统治阶级的文治、武功和祖先的圣明。




    2019-10-09 08:13:34 0条评论
  • 锦梦素心国学阅读作文
    锦梦素心国学阅读作文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孔子删掉了什么?》

    文/锦梦素心(陌上锦素)

    有一种说法是《诗》里原有3000多首,有一种说法是《诗》里原有1000多首。不论多少首,经过孔子的删减修改,只留311首了。

    那么,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删减掉的内容是些什么样的诗?重复的、错误的、残缺不成篇的,还有呢?这大概就要看孔子修编《诗》的初衷了。

    孔子修《诗》,是用来做课本的。那么错乱重复的被舍弃外,不适合拿来教育学生的内容,也不会留下来吧?这和我们现代编教材同理。

    《诗》成之时,孔子未大,所以肯定有不合乎儒家思想的文字,甚至与之想冲突的诗文存在。孔子大概不会让这样的内容出现在课本上吧?

    2019-10-09 16:13:43 0条评论
  • 杨朱学派
    杨朱学派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修订的儒家六经。《诗经》是儒家六经之一。

    一、《诗经》的创作及成书 。     

    《诗经》中的诗篇分别创作于商朝、西周和东周时期。具体来说,《商颂》成书与商朝,春秋时期宋人又对其增益和修订。其他诗篇则产生自西周和东周时期。      

    《诗经》的作者包含了社会各个阶层。其中大、小《雅》的作者为贵族;《国风》的作者既有贵族,亦有平民。平民即是文盲,其所编之诗歌是如何得以流传的呢?这得益于周代的采诗制度。周王朝有专人负责在各地采集诗歌,汇集至周王室。目的是“观民风,知得失,自考正。”除了采诗外,还有献诗。

    大致可知,《国风》中的诗篇大多为采诗,少部分为献诗。《雅》中之诗篇大部分为献诗,少部分为采诗。经过数百年的收集整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得以完成。其中收入诗歌达数千篇。      

    在春秋之世,诸侯会盟、聘问、朝贡之时。君臣之间,大夫之间常引《书》赋《诗》。   

    《诗经》还是诗与乐的结合。故在盛大的外交、祭祀场合,常常演奏其中的篇章。这也体现了周朝的礼乐文化。这些诗篇有的见于今天的儒家经典《诗经》,有些则是逸诗。当时,无论是周王室,还是诸侯,收藏的都是数千篇的全集《诗经》。      

      若周王室及诸侯所藏之诗书有部分损毁,也可以互相校正补充。《国语·鲁语》记载:正考父任宋国司马时期,宋国因保管不当,致使部分《商颂》散失。便与周太师所保存的《诗经》相互参校整理。      

    孔子兴办私塾后,从数千篇全集《诗经》中选取300余篇,作为儒家的教科书。孔子大力兴学,以及修订诗、书,促进了文化知识在民间的传播。    

    在《墨子》、《战国策》、《吕氏春秋》、《荀子》等先秦著作中,都引用了大量的逸诗。可见,孔子之后,除了诸侯、卿大夫外,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藏有几千篇的全集《诗经》。     

    焚书坑儒后,全集《诗经》毁与秦火。经孔子修订的精选版侥幸被保存下来。      

    二、风、雅、颂 。     

    《诗经》可分为《风》、《雅》、《颂》。《风》有十五国风,作者为平民和贵族,其中有一两篇是周公所作。      

    《国风》的诗篇包含了爱情、婚姻、生活、劳动、战争,以及性爱。人世间哪类文学文艺是专门为爱情而生?无疑是诗与歌。故爱情是《国风》的主题,多达数十篇。      

    在《国风》中有《周南》与《召南》。周者,周公也;召者,召公也。从名字可知,此诗为二人在南地所采。其实不尽然。众所周知,《诗经》是诗与乐的结合。《周南》是指周公从南地采集会的乐调,即南音。而非南诗。《召南》亦然。      

    与之不同的是《秦风》,其中无论是诗,还是乐,大多采自秦地。      

    《雅》有大小之分。《小雅》主要包含政事、战争、外交等内容。其中还有两三篇涉及爱情之诗。愚以为孔子修订《诗经》时,应当将《箐箐者莪》、《隰桑》从《小雅》中删除。选入《国风》中,会更加合理。因为“国风”才是男欢女爱的战场。      

    《大雅》与《颂》有大量的诗篇,是周天子和周公所作。《大雅》之诗主要包含了祭祀和政治两个方面。《颂》全为祭祀之诗。  

    《诗经》的地位远高于《论语》。她是承载华夏文明的载体。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2019-10-10 13:18:44 0条评论
  • 转角风情
    转角风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诗经》相当于我们中华民族青少年时期抒发少年情怀而写的诗。记录的是我们炎黄子孙最健康,最有活力的青年时代的情感和情怀。与儒家的关系问题,孔子也是把《诗经》描述的时代作为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包括人生的追求和社会状态。

    2019-10-09 08:50:14 0条评论
  • 公子煮酒悟史话
    公子煮酒悟史话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对于《诗经》,从文学上讲,我们熟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懂得吟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慢慢吟来,如痴如醉。从文化史上来讲,《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我们也清楚,在中国古代文史是不分家的,《诗经》既是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历史作品。

    根据《诗经》中诗歌的创作年代来看,那时诗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伴以古琴,浅吟低唱,表达喜怒哀乐、人间百态,于是流传成章。此时,诗与音乐相同,唱而传之,弹而歌之,诗诗化曲,曲曲入心。孔子生活在周朝末年,自小也是受礼乐影响,他本身也会弹琴唱诗的,编订《诗经》,其一是对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产生的优秀诗篇进行总结,这一点在很多伟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懂得总结,文化薪火相传;其二孔子始终相信诗乐对于形成人的道德有重要影响。在《诗经》中,我们读《采薇》,看到了战争的残酷;读《硕鼠》,看到了百姓的悲叹长呼;读《君子于役》,看到了苦役的无情决绝。再读《关雎》、《蒹葭》、《木瓜》之时,又看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与向往。所以《诗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古时候人民的生活画卷,这些画卷告诉我们:古时人民对美好生活是多么的向往,而这些不正是当下中华儿女所追求的吗?这不正在说明我们中华的历史始终延续不曾断过?

    对于四书五经这个说法我们都耳熟能详,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可以看出《诗经》放在了“五经”之首,从古至今历代学子都要学习的,从孔子编订完成《诗经》开始都在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举例说明,其中有一篇叫《大雅·思齐》,这是歌颂周文王善于修身、齐家、治国的诗歌,此诗反映出传统道德在周文王身上的完美体现,同时也表达了孔子对周礼的深深向往;再一个我们熟悉的例子《关雎》,里面包含了:1、儒家的礼仪思想,在追求爱情中也要保持礼仪的要求;2、不能始乱终弃的忠贞思想,对于追求的对象始终如一的态度和忠诚;3.儒家的积极追求、不怕挫折的思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必然经历挫折,正确面对挫折,继续勇敢追求。正是因为《诗经》中的诗歌符合“周礼”的要求,孔子才进行编订,通过诗歌继续传递着孔子的思想和理念。

    大哉,《诗经》;伟哉,孔子!

    2019-10-08 21:33:56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