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对你说:“你是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是什么意思?
如果一个人对你说:“你是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是什么意思?
-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一个女人而言,爱情是不是人生的全部?
《西西弗的神话》里讲了一个故事:西西弗被众神惩罚,必须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是石头一到山顶,马上又自己滚下来,西西弗必须再次重复这苦役,一直到永远。
这大概就是对人一生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生活本来面貌最好的诠释,加缪在回答人生意义的同时,也回答了女人对于爱情的疑问:激情和困苦构成了女人爱情生命的全部内容。
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重复里,在如巨石一般的沉重里,也在卸下巨石任其滚落的轻盈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作者米兰•昆德拉借一名外科医生托马斯之手,也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在故事里,他剥离人生虚幻的外衣,用近乎残忍的方式将人生荒谬的本质赤裸裸的揭露出来——在没有永劫回归的沉重的世界里,生命的存在如此轻盈。
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他以极大的热情呵护怀中的每一个女人,又以极其冷酷的态度阻止任何一个女人靠近他所设定的界限,他甚至改造了围绕在身边的所有的女人,改造成适合他的样子,包括与他情投意合、惺惺相惜的,与他一同“不媚俗”的萨宾娜。
但是,在他遇见女招待特雷莎之后,他的原则被倾覆,他在他们彼此的纠缠折磨里享尽快乐,又在快乐里受尽分离与嫉妒的痛楚。
而特雷莎,这个男性话语笔下的女子,就是我,也是你。不管你承不承认,女人的生命本质上就是由爱情贯穿,爱情来了,生命便如花般绽放,鲜活可爱;爱情死了,生命之花便枯萎凋零,再也不能吐纳芬芳。可以说,一个女子,于灵肉的追求与守望,成就其一生,也毁灭其一生。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抑或是重,在两位主人公身上投射的尤为明显。
一部作品,尤其是一部经过时间涤荡被千万读者解读了的经典作品,我们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现实境遇去读它,对它的理解就会有很大差别。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十几年前,如今,以超过十年计的再次阅读,完全不同于第一次。
第一次读它的感觉,就是压抑。人类原始欲望暴露在眼前,那时的我试图直接跳过压抑的部分在欲望里找寻快感。读到托马斯对特雷莎的温存呵护:“她是一个被放在树腊涂覆的草筐里的孩子,顺水漂来他的床榻之岸。”
他爱她,欢爱之后,他裸着身子与她并排躺在床上,心里想着她,眼里尽是柔情,直到第二天,两个人的手仍握在一起。这种自然发生的对爱情的诠释,是那个年纪的我最向往的纯粹。
昆德拉有这个本事,在短短的小说里,处处埋下金句。每一个句子都值得反复玩味,年轻的女孩儿会沉迷在这些句子里,畅想未知的一生,我那泛黄的笔记本里,字迹清晰可见:“人类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爱情一旦公之于众就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我可以说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
“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篮里顺水漂来的孩子。他怎么能让这个装着孩子的草篮顺流漂向狂暴汹涌的江涛?如果法老的女儿没有抓任那只载有小摩西逃离波浪的筐子,世上就不会有《旧约全书》,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知的文明。多少古老的神话都始于营救一个弃儿的故事!如果波里布斯没有收养小俄狄浦斯,索福克勒斯也就写不出他最美的悲剧了。”
十几年后,我再读到“托马斯当时还没认识到,比喻是危脸的,比喻可不能拿来闹着玩。一个比喻就能播下爱的种子。”这句话时,只会轻轻叹息。
这声叹息里,道出的不再是对欲望的压抑,不再是如羽毛般轻盈的飞升,而是被层层包裹住的宿命,是挣脱于理性之外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沉重,是西西弗的巨石,是看穿幸福的同时也看得穿的痛苦。
不管你承认与否,“爱情”这个纯感性的东西,如同空气,你明明置身其中,你触的到,却永远抓不住。
躺在特雷莎身边的裸身的托马斯,他的手和特雷莎的手握在一起,托马斯用一个比喻开始了与一个女人的纠葛。
手机屏幕电脑屏幕背后的我,与你,或许也因为某一个比喻,某一个夜晚的深谈而开始了宿命般的感情纠缠。
是啊,这个草莓篮里飘来的孩子,注定将牵绊托马斯的一生,每个女人的爱情注定依附在某一个男人身上才能被称为女人,感受、享受,同时也因此嫉妒、痛苦。痛并快乐着,爱着,也恨着。所有人都逃不过,逃不过爱情的魔咒。你是,我亦是。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周而复始,如同被惩罚了的西西弗——现实生活是横亘眼前的大山,我们必须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这段苦役无数次重复重复重复,一直到永远。
这是该悲伤的吧,人挣扎着的荒谬在上帝眼里也可笑吧。
说到底,从一本小说里,看尽的是欲望还是悲伤,便是人终极的意义,是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女人对爱情的皈依。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先生用一生的守护诠释了爱情的纯粹,在生命的轻重权衡里,时间给了他最好的答案,陪伴成了他最长情的告白。这是纯粹。
女人是爱托马斯的,不管是特蕾莎,还是萨宾娜,还是如同过客一样出现过的每一个。因为,爱情,于女人而言,便是人生的全部。这,也是纯粹。
春天,是属于爱情的,去爱吧,单纯的去爱,不管对对面的那个人,与你隔着万水还是千山,不管对面那个人是否与你隔着你不曾参与的过去、隔着你难以到达的未来。
我学的是文学,却学不会用文学理论去解读昆德拉的这部作品,它作为青春年华的见证,作为女性读者在轻与重的权衡里被预设的存在,已经被可笑的允许了,不是么?如果你表白了,她是在拒绝你。
2017-05-03 13:12:55 -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一个女人而言,爱情是不是人生的全部?
《西西弗的神话》里讲了一个故事:西西弗被众神惩罚,必须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但是石头一到山顶,马上又自己滚下来,西西弗必须再次重复这苦役,一直到永远。
这大概就是对人一生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生活本来面貌最好的诠释,加缪在回答人生意义的同时,也回答了女人对于爱情的疑问:激情和困苦构成了女人爱情生命的全部内容。
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重复里,在如巨石一般的沉重里,也在卸下巨石任其滚落的轻盈里。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作者米兰•昆德拉借一名外科医生托马斯之手,也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在故事里,他剥离人生虚幻的外衣,用近乎残忍的方式将人生荒谬的本质赤裸裸的揭露出来——在没有永劫回归的沉重的世界里,生命的存在如此轻盈。
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他以极大的热情呵护怀中的每一个女人,又以极其冷酷的态度阻止任何一个女人靠近他所设定的界限,他甚至改造了围绕在身边的所有的女人,改造成适合他的样子,包括与他情投意合、惺惺相惜的,与他一同“不媚俗”的萨宾娜。
但是,在他遇见女招待特雷莎之后,他的原则被倾覆,他在他们彼此的纠缠折磨里享尽快乐,又在快乐里受尽分离与嫉妒的痛楚。
而特雷莎,这个男性话语笔下的女子,就是我,也是你。
不管你承不承认,女人的生命本质上就是由爱情贯穿,爱情来了,生命便如花般绽放,鲜活可爱;爱情死了,生命之花便枯萎凋零,再也不能吐纳芬芳。可以说,一个女子,于灵肉的追求与守望,成就其一生,也毁灭其一生。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抑或是重,在两位主人公身上投射的尤为明显。
一部作品,尤其是一部经过时间涤荡被千万读者解读了的经典作品,我们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现实境遇去读它,对它的理解就会有很大差别。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十几年前,如今,以超过十年计的再次阅读,完全不同于第一次。
第一次读它的感觉,就是压抑。人类原始欲望暴露在眼前,那时的我试图直接跳过压抑的部分在欲望里找寻快感。读到托马斯对特雷莎的温存呵护:
“她是一个被放在树腊涂覆的草筐里的孩子,顺水漂来他的床榻之岸。”
他爱她,欢爱之后,他裸着身子与她并排躺在床上,心里想着她,眼里尽是柔情,直到第二天,两个人的手仍握在一起。这种自然发生的对爱情的诠释,是那个年纪的我最向往的纯粹。
昆德拉有这个本事,在短短的小说里,处处埋下金句。每一个句子都值得反复玩味,年轻的女孩儿会沉迷在这些句子里,畅想未知的一生,我那泛黄的笔记本里,字迹清晰可见:
“人类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爱情一旦公之于众就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我可以说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
“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篮里顺水漂来的孩子。他怎么能让这个装着孩子的草篮顺流漂向狂暴汹涌的江涛?如果法老的女儿没有抓任那只载有小摩西逃离波浪的筐子,世上就不会有《旧约全书》,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知的文明。多少古老的神话都始于营救一个弃儿的故事!如果波里布斯没有收养小俄狄浦斯,索福克勒斯也就写不出他最美的悲剧了。”
十几年后,我再读到“托马斯当时还没认识到,比喻是危脸的,比喻可不能拿来闹着玩。一个比喻就能播下爱的种子。”这句话时,只会轻轻叹息。
这声叹息里,道出的不再是对欲望的压抑,不再是如羽毛般轻盈的飞升,而是被层层包裹住的宿命,是挣脱于理性之外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沉重,是西西弗的巨石,是看穿幸福的同时也看得穿的痛苦。
不管你承认与否,“爱情”这个纯感性的东西,如同空气,你明明置身其中,你触的到,却永远抓不住。
躺在特雷莎身边的裸身的托马斯,他的手和特雷莎的手握在一起,托马斯用一个比喻开始了与一个女人的纠葛。
手机屏幕电脑屏幕背后的我,与你,或许也因为某一个比喻,某一个夜晚的深谈而开始了宿命般的感情纠缠。
是啊,这个草莓篮里飘来的孩子,注定将牵绊托马斯的一生,每个女人的爱情注定依附在某一个男人身上才能被称为女人,感受、享受,同时也因此嫉妒、痛苦。
痛并快乐着,爱着,也恨着。所有人都逃不过,逃不过爱情的魔咒。你是,我亦是。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周而复始,如同被惩罚了的西西弗——现实生活是横亘眼前的大山,我们必须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这段苦役无数次重复重复重复,一直到永远。
这是该悲伤的吧,人挣扎着的荒谬在上帝眼里也可笑吧。
说到底,从一本小说里,看尽的是欲望还是悲伤,便是人终极的意义,是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女人对爱情的皈依。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先生用一生的守护诠释了爱情的纯粹,在生命的轻重权衡里,时间给了他最好的答案,陪伴成了他最长情的告白。这是纯粹。
女人是爱托马斯的,不管是特蕾莎,还是萨宾娜,还是如同过客一样出现过的每一个。因为,爱情,于女人而言,便是人生的全部。这,也是纯粹。
春天,是属于爱情的,去爱吧,单纯的去爱,不管对对面的那个人,与你隔着万水还是千山,不管对面那个人是否与你隔着你不曾参与的过去、隔着你难以到达的未来。
我学的是文学,却学不会用文学理论去解读昆德拉的这部作品,它作为青春年华的见证,作为女性读者在轻与重的权衡里被预设的存在,已经被可笑的允许了,不是么?
如果你表白了,她是在拒绝你。
2017-05-03 13:12:55 -
如果说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百步,那么我已经走了九十九步。 你只需要再往前一步,我们之间的距离就是零。 我们终究还是差了一步。 于是,我转身,走了一百步……
2017-05-17 2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