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确实言之有理,您认同吗?
事实证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确实言之有理,您认同吗?
-
这是一句顺口说的老话。
为啥说不听老人言,咋不说不听小人言呢?因为老人经历的多,夸一下口: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
当老人的都希望子女安好,所以总嘚咕你这注意那注意。
有些时逆听了家人话,出了差头儿家人就更加以此句来警示你不听大人话的后果。
现在完全逆反了,听老人言的少了,一些老人言当面哼哈答应,过后我行我素。
现在老人言落伍了,年轻人有几个听老人言的?都觉得老人磨叨,除了找老人要钱基本上老人都插不上言。
老皇历不能翻了,年轻人的世界路在脚下,翅膀硬了爱怎么走怎么走!
2019-12-08 15:19:48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只是双关语,在人生中,每个人总会有过坎坎坷坷,吃过别人的亏,这也是对每个坎坷的人有个锻炼成长的过程,
有些年青人难以把话听得进去,以为老辈的话是骗人的,虽然年青人有文化,有知识,但是在实践中 缺乏经验,在社会上不就有许多大学生,刚出校门走向社会,有的就被人骗,也是急于求成的原因,
在老辈子多年经过风风雨雨的磨炼,受过多少酸甜苦辣的人生,才会总结到人生道路的光明,为什么老人总会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确实如此,因为年青也受过骗,吃过苦才得到的结纶,
作为尊重老人也是美得传统,后生不要有文化就会目中无人,论识字写作很定不能为你相比,但在实践中还是嫩了点,虽然说可以创造,老辈的话言还是要听,听得老人言,胜读十年书,
2020-10-09 18:37:41 -
我认为老人是社会上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并不象社会上在网络上指责现在的老人变坏了,既使有些老人的行为有些偏执,但毕竟是极少数现象,千万不要借题发挥否认我们的老前辈为人为事的正能量。
至于如何理解:“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言而喻有一定的道理,大部分老人是社会的财富,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上辈老人为了祖国建设的发展,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和奉献。尤其是社会阅历,人情世故,待人接物,如何辨别是非,洞察良莠等等诸多的做人的品德、社会生存有一定的经验,是值得我们下一代学习的,他们每一句话都有一定的道理。
2020-02-26 09:42:05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本来就是我们民族古老的俗语,很接地气。
按字面的解释是:如果不听家中老年人的告诫,年轻人离吃亏就不远了。
实际上这句话到什么时候都还是适用的。首先年长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世事、人情的变化有比较深刻的领悟。老年人在历经风风雨雨之后,体会到世事无常,懂得应该“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现代的年轻人,大多是甜水中长大,对世道艰难未必有深刻的理解。现在时代进步了,总觉得年长者已经跟不上时代,思想上落后了。但老年人对生活的领悟是不会过时的。希望年轻人多听听老年人的告诫,让自己少走弯路,使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2020-06-05 11:46:00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此话很道理,俗话说的好‘吃姜还是老的辣,看家还是老嬷嬤’。
俗语是一辈传一辈,祖辈流传通俗的说法。证明老一辈人口口相传,留下了多年积攒的经验。
举个例子:
例子1:有一年收完麦子,在门前晒麦子,午后太阳非常毒辣,万里无云,只是感觉非常闷热,正想回屋找蒲扇呢,哇,老天爷不错,起风了,心里正美着呢,邻居二大爷从家中出来,喊了一声:“要来雨了,快点堆麦子”。真是老湖涂了,哪来的雨,还是回屋看会电视吧。刚看了二十几分钟,只听雷声大作,紧接着大雨点啪啪落了下来,麦子全湿了,唉!
后来听二大爷讲,春刮东南,夏刮北,立秋西风不到黑。五月晒麦子,已进入夏季,天气闷热,起西北风,很快上来雷雨。
例子2:水浒传中,武松景阳岗打虎,大家都熟知。武松不听店老扳劝,喝酒后,一人上得山岗,待遇见猛虎后,心中也是后悔。
以上说明一个问题,不听他人劝,往往会吃亏。
2018-12-05 21:47:03 -
忽然想起一个故事,小明的姐姐每次都把大火腿前后切掉一小部分,然后才放到锅里煎,小明看到了问姐姐为什么要这样做,\"问妈妈去,我是看妈妈一直这样做,我便也这样做。\"小明去问妈妈,妈妈说:\"问你姥姥去,我是看姥姥一直这样做,我便也这样做。\"小明去问姥姥,姥姥说:\"以前的锅有点小儿,一个大火腿放不下,我就把火腿的两头切了,这样就可以放得下了。\"姐姐听了姥姥的话,再也不会那样切火腿了。所以,老人的话是要听的,但也要对时,对事。老年人的经验之谈是自身体悟的总结,我们去借鉴,有多时候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探究,比如老年人常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老话大慨率都是对的,因为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没有变。
2020-10-10 11:23:34 -
老人言,实际就是多年积累的经验!是知识的积累!一般来说,听老人言,就是尊重知识!尊重经验!在学习和工作中少走弯路!如此以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亦是有一定的道理!
当然,亦不能因为只听“老人言”而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社会进步亦需要创新!需要开拓!因为当下与未来的新鲜事物,前人未曾经历!实践出真知!单凭前辈之经济,亦可能僵化!社会亦不会进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前人的经验、前辈积累的知识,应该充分尊重并学习!同时,也必须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做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去其糟粕!吸其精华而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总之,“老人言”必须认真倾听!认真研究!学习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同时,对于以往的知识与经济亦需甄别!如此,可以减少我们事业的失误或是少吃亏!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2020-10-08 00:40:13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之所以人们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是因为老人确实是有着丰富弪历和经验。借名人一句话,人若不死,天下就是老人的。今天我们重温这句话,其意深刻,很有道理。但是如今在改革开放时期,年轻人需要勇于创造发明,也不能完全按老人说的去做。要敢于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老人说的话是以前的经验,我们要在以前的经验上敢于创造。人生活在社会上,不要怕吃亏。有个名人说,吃小亏,赚大便宜。世界上的事都是吃不尽的亏,赚不尽的便宜。一个成功的人士,不要怕吃亏,应舍下小利而不计,图谋宏远,筑大厦之基也。谢谢新农商网的邀请。这就是我个人对此话的一点看法。
2018-12-27 13:22:53 -
这样一句古训,是有一定原由的,但不每一个老人的话都正确,有的老人自身都没有作好人品,也拿这话对着孩子说,是用語不当,老人本身为人处世,办事有见解,有远见的套一套是可以的,。
2019-02-21 13:49:21 -
老人见多识广,年轻人初阅社会,经验教训少,这句话说得有道理。
2019-02-21 13:47:24 -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性格很倔强,总认为自己有一套,听不进去老人的嘱咐和劝告,不管干啥,总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满身遍体鳞伤的时候,才会想起老人说得对,有道理。这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最好的解释。
在生活中,不只是光听老人的嘱咐,还要多学习下老话、俗语,因为那是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老祖宗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出来的,有句老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年轻人敢拼、敢闯、敢干是好事,但是也要借鉴成功者经验,并且和经过与实际实践的人探讨交流学习,才不至于磕得头破血流。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中国先人们总结下来的俗语,自然有它的道理,同时也是在劝诫后代们,不管干什么,一定要先听听老人的意见和建议,在结合自己好的创意和思维,往往才会成功。
例如有句这样老话“吃一堑,长一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吃一次亏,就要长一次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句话就是告诉后人们,不听老人言的话,肯定会吃亏,等你吃亏了,你就会长教训了!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过去的老人,生长的年代,都是困苦时期,每个人都是吃很多苦,吃很多亏,走了不少弯路,锻炼成长起来的,所以说,不管干啥,多听听老人的建议和多向那些有实际经验的老人请教,你就会少奋斗很多年,少走不少弯路,成功的机会会很大,这就是年轻人以后不管干啥,不要那么盲目蛮干,多向老人请教,因为他们会有各种办法,把实际遇到的问题帮你出主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019-10-31 08:03:02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很正确。因为她们年龄大,走过来的路都会有经验。尤其是婚姻问题上一定要听老人的建议。
2021-09-09 05:31:53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老人教训奋青的一句口头禅;特别当奋青遇挫拆时,事后诸葛亮便脱口而出,以证明其先见之明。这马后炮也或不是泼凉水,而是老人对奋青恨铁不成钢期望的失落、失望、惋惜和哀叹。其实质是代沟使然。
老人总认为这姜只有老的辣,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把自己的经历经验教训,固化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自以为是,凡事小心翼翼,恐重蹈复辙,因此刻舟求剑。用老眼光看新问题,这难免陷于经验论的老胡同。
而年青人,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条件要上,没有创造条件也要上,这种无畏精神才是可取的。虽然有时事与愿为,事倍功半,甚而一无所获,赔本赚吆喝。
这不要紧,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只当交了学费,花钱买教训。怕撞着,怕淹着,不上路,不下河,你永远也学不会开车和游泳。把一套一套的专业理论背的滚瓜烂熟也等于零。
实践出真知,要学会真本事,必须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锻炼,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变得成熟老练。
总之,老人的经验固然可贵,但不能总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来阻吓奋青实践前行的脚步,把奋青的创造精神扼杀在摇蓝里。因为事物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你的经验\"老黄历已经看不得″。
年青人要借前车之鉴,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一律排斥也不对。两者兼顾,才能避免减少冲突碰撞,老青携手,共建美好生活,让事业腾达。
总之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21-05-31 09:07:20 -
谢谢邀答。肯定有些道理,这里的“老人言”指的是老人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他们的经验教训对年轻来说是一大财富,值得我们去借鉴,正所谓他们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都多,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都多,就是这个道理。
但也有不对,毕竟那只是他们的经验教训,如果照搬照抄那肯定是不行的,每个人所走路,所遇到的事情都不一样,更何况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任何事情都是在发展变化,不能用老眼光去为人处事,如果那样,那肯定是事倍功半,处处碰壁,甚至一事无成。我们为人处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他人经验之谈我们可以考虑,可以借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020-10-17 16:00:41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是人们常挂嘴边的话,是有道理的。所谓老人就是年纪大的人,他的经历长、经验多,所以所讲的话,所要办的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般情况下,听老人的话、按老人的意愿去办事,是不会出错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人有时是跟不上形势的,以老人的话作为主要参考,再加上自己的认定,才能把事情办的恰到好处,吃亏也不会在眼前啦!
2019-11-01 09:57:11 -
首先我非常赞成这句话,是对前人经历的恳定!
其次吃点亏不是坏事,创造奇迹是在痛苦中诞生的!
最后一点,不应把精力放在听上,应多观察,勤实践!
东方文明更多来自对大自然的观察,熟知自然规律,智慧持续传承!
2020-10-09 18:28:42 -
此话正确!没毛病。国有疑难问祖宗!家有疑难问父母!因为祖宗和父母是最慈悲的!最有经验的!是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有的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长辈各种人生生活经验丰富,值得虚心听取,三思而后行!先辈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粮都多!先辈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值得借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见贤思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尊老敬老用行动!!!?
2020-02-26 11:06:23 -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老人看惯了人间风雨,懂得人情世故,这是一种社会经验的提炼。他们看人,看事更具有前瞻性与遇见性。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耍了个男朋友,这女孩儿第一次把男孩带回家,通过一日的相处,父母私下对她说:“这男的不靠谱,油嘴滑舌,一点也不踏实。”而这个女孩死心塌地跟着这男孩,父母反对,她一意孤行。没有经过父母同意,去了男孩所在的城市生活,父母见生米成熟饭,也不好再多加干涉,只希望她幸福。
可婚后,这男的花天酒地,家暴成瘾,每次家暴后,不停地忏悔,忏悔后旧病复发。她瞒着自己父母,独自品这杯苦酒。女孩临产,男的赌博输了钱,回家问她要,不给,发生口舌,又是一顿毒打导致孩子流产,女孩与这男的离婚,无奈地回到娘家生活。
这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活生生的例子。
老人的话,是他一辈子生活的总结,形成经验。我们站在他们的经验之上开辟成长道路,这样就会少走许多弯路,甚至避免一些急流险滩。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当然时代在进步,一些老古套已不适合社会的发展,该摒弃的还是要摒弃。如过去结婚讲究门当户对,这些已不适合了,就该摒弃。
2020-10-10 14:01:16 -
“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是告訴人們在某些時候,老人的經驗是通往成功的捷徑,尤其是在技術層面。但現在很多時候,我們的青年朋友又有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在技術層面又掌握現代科技知識,有著與時俱進膽略与魄力。所以這句俗語是否正確,也要看用在哪裡,不能光用一句尊不尊重來定調。
2019-12-09 06:09:42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可能大家都听说过,年少时失误或犯错时,父母、老人总会作为口头禅来教训一番。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尊重、不听从有经验者的意见,往往会吃亏后悔。如:他当初一意孤行,不听父母的劝告,现在果然应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句话。
这句谚语流传很广,也很有道理,因为老人的话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方法,很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也有许多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好方法。比如夜观天象知风雨,《尚书·洪范》中提到过:“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意思是说,月亮在箕星位置预示要刮风,在毕星位置,多要下雨。古人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是说月亮周围出现光晕,第二天刮大风的可能性很大,房屋柱石上发潮,下雨的可能性大。假如你明天出行,老人通过夜观天象,得知明天要下雨,叫你出行时带上雨伞,你不信嫌带雨伞麻烦,结果途中淋得个落汤鸡。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这句话也有其局限性,因为老人们的经验与如今的社会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已过时,有的老人们还从未遇见过,对此便没有经验可言。所以对这句话,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既有一定的道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020-10-21 18:39:38 -
No.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The wave behind the Yangtze River pushes the wave ahead, and each generation is stronger than the other.
我是八十年代清华MBA,我女儿是2013年北大研究生毕业。我感觉,女儿这个研究生含金量更高。
2021-05-05 18:00:05 -
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因老人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这句话是老人们用一生的经历和教训总结出来的。
2021-09-08 10:24:29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原来单位的老同事们总是对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的青年人说一些这样的话。有的时候他们说的和判断的是对的。所以他们说这话的时候,我们毕恭毕敬的服从。可是如果说他们的思维陈旧做法老套的话,我们坚决不会服从的,因为年轻人有朝气有新的想法和看法,所以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说法只适用于老人们的见解是对的,正确的我们就要听从,这是没有二话绝不犹豫的。
说一句实话,作为我的父母就总是以老人的角度强硬着干涉我去做事情。有一年我住的平房父母们偏要给卖了,说给我买一个楼,让我住楼里去。我当时就判断这可能要动迁,所以不想卖平房,但是父母说住在平房里永远不会升值,还是赶紧买个楼住着也舒服,后来在父母的干涉下我还是把房子卖了。可等到过了两年,这个房子动迁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房价。当时我真的是后悔不迭。可这也没办法呀,老人们不就是想让你按照他们的思路生活吗?
生活当中尊重老人是没有错的,盲目的服从老人说的话我觉得也不正确,所以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我们要凭借着自己感觉来听来判断,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还是比较正确的。
2020-01-20 05:08:49 -
这是句俗语,但却很有道理。老年人经历的事情多,在岁月的长河中尝到过许多的酸甜苦辣,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后辈来讲是非常宝贵的。 现代教育是学校教育,以往的教育很多是师徒之间身传言教,其内涵就是师傅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传承给弟子,使弟子在学艺过程中少走弯路。
当然,向前辈学习也不是全盘照收,那会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而是有选择地吸收消化并形成自己的主张,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在职场上游刃有余。
2020-02-26 09:00:03 -
当然认可。这句口口相传的老话,自然有道理。老年人阅历丰富,经验多,相对于年轻人,有人夸张地说过:他们走过的桥,比年轻人走过的路多;他们吃的咸盐,比年轻人吃的米多。听他们的话,一般不会吃亏。
2019-02-22 12:08:00 -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分析如下:
人老了,经历的事儿比较多,所以就有姜还是老的辣,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老马识途等等的说词。阅历多了,自然就会积累很多经验。而这些经验反馈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当然就会少走许多的弯路,使事情很好的解决。如果你不听老人的劝告,吃亏就会在当前了。
老人的话,大都以固定的格式被保存了下来,而且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指导着人们的行动。
比如说,你在出门的时候,老人就有一句话:冷不冷拿衣裳,饿不饿拿干粮。其实这句话是很有用的。就是搁到现在,饭店,商店很多,但有时也有不能解决你的问题的时候。比如你开车出门,把车堵在了高速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如果你不拿衣服,干粮,不是照样会受冻受饿,吃亏了吗?
老人还有一句话,见人不施礼,多走七八十来里。就是告诉你,当你找不到路的时候,你就找一个当地人,施礼相问,就会不走弯路。如果你不施礼相问问,走错了,再返回来,不就走了冤枉路了吗?
我说的这些,你认为正确吗?如果赞同我的观点,请阅读点赞,留言讨论,在此表示感谢。
2019-10-31 06:26:12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人活到六七十岁,社会阅历多,生活经验丰富。一般逼到事情处理稳妥。
生产技术熟练。所以。一般老人即对年青人指点,就已经看透某一件事这样做不对。怎么怎么做才对。
有岁数,有市场观察经验的人,
一般对某种产品过多,过剩都能预判个差不多。他若指点你不听。绝对会吃亏的。
2020-10-09 20:36:40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有道理的!是他们老一辈的生活经历总结的一句话!
2018-12-05 16:33:28 -
此古语流传下来,就有一定道理。认可成为必然。但具体事要具体分析,要一分为二。有道理,执行,没有道理商权,学习,总结,思考,理解,传承。三人行有吾师,老人言多听听好!
2020-01-20 05:32:21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有道理。这不仲秋国庆节,我们公司因订单紧,沒放假。正好有条流水线设备出现了故障,不能正常生产了。我们几个设备维修工,通过检查发现是水位控制器坏了。可这不是大家常见的闸阀漂浮球,也不是漂浮球式限位器。这种是冷却式磁力供水系统,就是冷确水箱外壳玻璃管磁力显示系统,经过年轻班长,和几个学徒工论述,决定向厂家购买。通过电话联系,人家厂商回复路程太远,一个这种磁控器一百多元,要一个不值的发货。可厂里又得急需生产。老板又不舍得花钱要很多。我检查设备时发现是很简单的原理,我建议主管自己去市里电子商城去购买。可连主管带几个徒弟都不同意,说人家都是国家花大钱培养的专家,发明的设备,我们普通人是怎么能修复呢?我很不高兴的说,专家也是人,我们只要是能发现问题,就能解决问题,你们发现不了问题,又怎么会解决问题呢。说实话我看了他的原理,让我明白了,这个小元件只是设计精巧,包装好看,可里面的东西,就是六七+年代的电子元件,叫干簧二机管,是用来防盗报警用的,也可以设计成电子锁,以及设备简单低压控制系统。在那个年代去购买才二三分钱一个,现在大不了也就一元钱一个。我说这些大家听后嗤之以鼻。都不想信我说的话。但生产任务急,向厂家釆购又来不及。幸好公司老供应(采购)听说后,他说那就听老张的,我立马上市里电子商城去看看,就这样他按我的指引,就真的买到了,并且就是一元一个,一下买了三十多个。我把原坏件拆下来,重新装修好,调整了一下。设备正常开起来了。这下几个年轻人无话可说了。为了这件事,公司里奖励了我几百元钱。大家听说我受到奖励,直说吃姜还是老的辣。并后悔不该不听我的话,沒有好好实践学习。
还有件事,是车间主管向维修部反应,有台挤出机上的减速机有异响不能开了,结果维修主管派了一位年轻新员工,去维修,当时我告诉他,你干万不能开机试,因以停机几天了,把挤出机与减速机拆开,等分开后在试。可他不听劝告,还理由一大堆,结果开机不到一分钟。设备严重损坏。这事让领导知道后,扣除他当月工资,并辞退了这位维修工。他走后追悔莫及。我告诉他,这叫吃一惭长一智。看你以后还不听劝说不。
2020-10-09 19:21:43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老人常常爱唠叨的一句话,或许年轻的人大多都听了比较烦,但等你到了一定的年龄,你会慢慢发觉,他们说得不无道理。在我年轻的时候父,出常爱唠叨的几句话是,不要太贪凉了,冷水澡少洗,冬天衣服不要穿得太少,否则老了会筋骨疼的。干活不要太较劲了,夜不要熬得太久了,否则等老了身体垮了你就受罪了,谁能抵你痛,谁者服待你?挣再多的钱有什么用?戴眼镜的朋友你父母小时候是不是常挂嘴里一句话,看书不要离得太近了,会得近视的,但谁会听呢?因为我们年轻,许多的事情不在乎,但是我们有许多错误的行为和不经意的伤害自身行径只不过暂时无法显现出来而已。正因为他们有相似的经历而时时提醒你,这是他们对你的关爱,而你却不以为然,他们只能叹口气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018-12-06 18:18:52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一句民间俗语。这句话有没有道理?答案是有道理。为什么俗语通常是经过亲身经历与体验产生的结果?是人都是由年轻渐渐变老,无论是从是学习,从是面对社会交流经验体验。从很多方面变别事物与人生产生的关系其多数而被得到验证,同时也应证了俗语与人和事物正确的判断。为什么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正确的?
是这句话出自于一恳相当于大知识分子无论是从学,从商或是面对现实中无数体验中产生的结果。
相对而言,民间的俗语很多很多。例如“挣钱犹如针挑土,用钱犹如水冲沙”。其典形的俗语告诉人们,挣钱须要一点一滴积攒,挣钱之难;而花钱只在一瞬间,这足以说明两种不同的性质。这两句俗语告诉年轻人们挣钱之艰难,要懂得节俭,是挣钱容易还是花钱容易?俗语:“生姜还是老的辣”,而相对而言之间“老姜”假如说与形成和“嫩姜”共同形成的对比,当然老姜就比嫩姜更辣。相对而言这句话或用于别有用心的人之间成为阴谋不良或别有用心的图谋!而所为的原尾是体现于一个人的老龄化与年轻人之间产生的不同性质。
所谓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指老年人经历过无数岁月,无数的风风雨雨艰难垢坷得出的结论。也许正是老年人都是从年轻各行各业产生的应正,从而在生活中体验应正在所遇现实中的推断变成为现实的应正。比如说某位老年人奉劝某位在赌博中年轻人,不要去赌;“十赌九输”。因年轻人不听老年人的劝阻,其结果输了个精光。其实很多俗语在现实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而更重要作用,只是很多的人不去深思理解,而很多的俗语在现实的生活也证明了俗语到底有没有哲理的概念。
很多俗语在现实中得到了灵验,俗语字短,但知识文化深厚。思考于社会经念,相对于老年人的终谷并不是不无道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老年人给于年轻人的终告而年轻人不能去接受;当出现了问题应正了老年人的俗语灵验变成了现实才来反思,也许太迟太晚。现实如此,事实如现。谢谢大家的阅读!
2020-10-13 06:01:17 -
认同的,老古话不会落空,虽然没科学根据,但是句句为实。
比如,石狮子望天塌,是地震。
风势轮流转,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也是对的,以前穷人家,现在都是暴发户。
船到桥门自会直,等等,我不想多说,望大家冷静地想一想,感觉挺有意思的。
2020-07-15 15:03:53 -
认同的,老古话不会落空,虽然没科学根据,但是句句为实。
比如,石狮子望天塌,是地震。
风势轮流转,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也是对的,以前穷人家,现在都是暴发户。
船到桥门自会直,等等,我不想多说,望大家冷静地想一想,感觉挺有意思的。
2020-07-15 15:03:53 -
这句老话流传成为经典,这和前车之鉴,多是经验的结晶,能使自己少走弯路。
2019-03-08 08:30:15 -
不听老人言,听亏在眼前,这句是人们长用语,对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劝告,老人所讲的都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他的正确性得到事实的验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教训和经验都是后代之宝贵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尽,学之不完,比方说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阳光性,都是伟人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研究和总结出的经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也是毛泽东思想战无不胜的根本所在,尊重先辈,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是国之幸,民之幸,反之就难以预测!
2019-07-05 22:10:53 -
有一定道理,年轻人血气方钢易感情用事,会给自己惹来不必要麻烦,老年人社会阅历丰富能够沉稳应对。听一下老人话有宜处。
2019-02-21 16:26:18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是源自于生活的一些智慧的经验总结。因为很多老人喜欢把自己这一辈子见到的各种事情,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传授给下一代,希望下一代能够吸取自己失败的教训。但是往往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的年轻人都不会信以为真,因为年轻气盛的人一般都觉得自己能力比老年人要大得多,所以才不会把老年人的忠告放在心上。
其实这句话还有一个小典故,就是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过一次大战。然而在战争开始以前,秦穆公向一位老人征求意见。但是老人坚决反对秦穆公和晋国打仗。因为老人认为劳动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部队远征士卒疲惫,加上敌国再有所防备,这仗很难取胜相传,但是秦穆公最后并没有听老人的意见,导致最后战争失败,所以也后悔不已。
现在的年轻人遇到了问题总是会上网询问,但是网上的信息过于散乱和过于浮躁,可能使你更加的混乱。多听听长辈的建议,因为他们是不会害你的。
当然,我们需要承认,大部分“老人言”都是值得后背借鉴和学习的。
总而言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不能不信,也不能尽信。要学会有选择地听取,要学会去芜存真,要学会与时俱进地参考这些“老人言”。
2020-10-09 14:36:11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老年人经过几十年的磨练,他们走过的桥比我们走的路多,吃过的盐比我们吃的饭多,有时候听听他们的话,很有道理。
我的堂姐以前读了高中,在乡里算有文化,当了一名赤脚医生,当时村里来了一些驻村干部住在村子里。
堂姐因为人漂亮能歌善舞就和一个驻村干部谈起了恋爱,当时家里的人都反对,堂姐一意孤行,想和他在一起。家里人说人家是城里人,这是不现实的。这期间还发生了很多事,堂姐受到伤害很大,后来那个人回城里了,再也没有给堂姐消息,她非常难过。
后来堂姐都26岁了,在那个年代这个年龄算很大了,很不好嫁,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老姑娘。这时候有杨姓人家,有一个大儿子也是30岁了,人长得高高大大的,身体很好,没读多少书,堂姐不太愿意。
我记得祖母告诉她,杨家哥哥看起来很诚实,家里兄妹很多,没读多少书,条件不好,是他照顾兄妹,让兄妹读书,说明了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你跟着他,他以后什么都愿意听你的,什么都愿意帮你做,你会很幸福的。
堂姐不情愿和杨家哥哥结了婚,过了一年就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又生了女儿。堂姐在家里很有话语权,杨家哥哥很勤劳,自己做农活又在外面挣钱,所有的钱都拿回来给堂姐,他们家现在在城里买了房子,堂姐儿女都大了,成了家。
现在堂姐都长成幸福肥了。无论去哪里,杨家哥哥都跟在后面提东西。看来她就是真的是听老人言,如果不听的话,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图片来自网络)
2020-10-12 15:08:47 -
当然有道理!老人走过的路、错过的人生阅历不比你个年轻小伙丰富吗?自然,姜还是老的辣!
2018-12-05 19: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