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无微不至,而子女孝敬父母却做不到任劳任怨呢?
为什么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无微不至,而子女孝敬父母却做不到任劳任怨呢?
-
我们老家有这样一句话:娘肚子里有儿,而儿肚子里未必有娘。用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很是贴切。"贴切"的让人心寒,心寒的有点心痛。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亲给自己身体,让自己从一个小小的人儿成长为一个大人,个中辛苦,个中劳累,个中付出,只有父母亲知道。
《常回家看看》,唱的歌,但有几个人做到了?常回家看看,让父母亲辛苦半天,自己不帮助父母柔多做点家务,只是一味玩手机,以至于父母亲把饭菜做好,还要叫上十遍八遍。怎能不叫自己的父母气恼?
让《常回家看看》,不仅唱在嘴中,更要唱在心里。其实父母亲并不需要小孩子给更多的钱财,他们只是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
我真的希望,在儿女的肚子里也装着自己的父母,该有多好!
2018-02-03 21:16:53 -
良心,决定了一个人的品德,是美好歹,全在良心二字
你说的这个话题,真的很沉重。
生活中,我们见过不少的好子女,为了照顾父母,甚至是公婆,任劳任怨,决不说一点苦;但更多的是你说的这种情况,以为给父母一点钱,说父母衣食无忧就可以,有的老人生病了,就送到医院去,找个人陪着,也不去管。
养儿方知父母恩。做儿子女儿的时候,都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天经地义,那是因为父母没有对我们提任何的要求,是一种无私的爱;而当父母老了,久病床前无孝子,因为这个时候父母还是无私的,他们不想拖累子女,但做子女的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得到的无私的爱,是怎么也应该还给父母一些啊。
良心,决定了一个人的品德,是美是歹,全在良心二字。一个讲良心的人,懂得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肯定不会丢下父母不管;一个不讲良心的人,以自己为中心,自己过得好就行,有的甚至父母病了也不愿意出钱,有的甚至打父母,他们讲良心吗?至于你说给点钱就行,难道在你小时候,父母给你的只有钱,而没有爱吗?
当父母老了,正是考验我们良心的时候,让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每一个做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我们也要告诉自己的小孩子,为自己的小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不然,等哪一天我们老了,子女会一样对待我们……
2018-02-03 11:07:06 -
子不教父之过,因为孩子不是生来就啥都懂啥都明白,需要家长去引导。孩子可以关心她他爱护她他,但要让她他知道,这是父母对她他的爱,不是父母怕他她。在原则问题上,父母要有底线,不能软弱,更不能听之任之,长期以往,孩子会觉得你的所有付出都是应该的,没了感恩的成分,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还不如畜生。
2018-02-03 11:41:15 -
有一句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说的就是父亲对儿女的关爱呵护就象大山一样,时刻为儿女挡风挡雨,母亲对儿女的爱好像水一样绵长温柔,时刻包容着儿女的一切。
每个人都有父母,自己也会成为父母,成为父母后,就知道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所以,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是无条件的,他们不需要任何的回报,只要儿女过得幸福快乐就好。
但是,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是圣人他也得为自己考虑,每个人的自私程度要看受到的教化结果,看他愿不愿意为了父母而去付出些什么。
现在是一个讲金的时代,在每一个家庭里,家中有老人生病,如果这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老人得到的待遇就好些,贫穷的家庭,老人就难过了。
这个时代的人很是焦虑,烦躁,其实是也我们接受当下的教化结果。
每个人都想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想因为别人而影响,甚至是自己的父母。至于自己以后成为父母时,自己的儿女如何对待自己,那是以后的事。
还是这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生病的老人注定会成为子女的负担,他过得好不好,完全看儿女的良心。
2018-02-03 10:23:10 -
家长很多时候只教给了孩子享受和索取,没有告诉孩子努力和奉献,也有很多是孩子根本生活在一种无序无计划中,社会层次越低,生活越艰辛的家庭这种争议越多,他自己的生活都是焦头烂额,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孝敬父母,心有余力不足。我家几个奇葩亲戚,让人无语,一个孩子现在上五年级了,两个人都挺善良的,也算勤快,但没有房子没有存款,孩子三年级以前学习还凑合,上四年级的时候孩子说同学都有平板电脑,他也要,妈妈真的要买,觉得孩子平时吃用都不如同学,怕孩子自卑,我们都说会影响学习,劝说无用,买回来孩子是天天玩,考试没一门及格,他们的生活会延续给孩子,最大的可能就是像他们一样想孝敬老人但没有能力。
2018-02-03 10: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