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
如何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
-
小麦赤霉病,由镰孢属真菌若干种引起,在小麦各个生育阶段都可被赤霉病感染,能引起苗腐、秆腐和穗腐等症状,而以穗腐发生最普遍,为害最重。所以防治穗腐是重要时期,了解穗腐发病症状和规律是关键。
穗腐,是病菌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侵入,在灌浆到乳熟期显症。初期,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到整个小穗,接着蔓延邻近小穗,得病的小穗看上去枯黄。气候潮湿时,小穗基部或颖片合缝处产生粉红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小穗枯白,不产生白穗。后期病部可产生蓝黑色小颗粒。
小麦赤霉病菌,在土表稻茬或玉米秸秆等作物病残体上越冬,春季温湿度合适时产生子囊壳,成熟后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小麦穗部,条件适合时造成侵染。小麦赤霉病发生受天气影响很大,春季平均气温9℃以上,3至5天阴雨天时,越冬菌源才能产生子囊孢子;小麦抽穗扬花期在有大量成熟子囊孢子存在情况下,如遇连续3天以上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天气,即可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
小麦赤霉病在广大麦区为偶发病害,某些局部地区如沿河地势低洼地发生普遍。这个确实是这样,像我老家的麦区基本没有赤霉病,据说以前大规模爆发过一次。而我在浙江地区种植的小麦,赤霉病是每年必须防治的,就是防治有时也会感染的。就在今年还有十几天收割的时候,连续下了几天雨,一夜之间所有麦田都得病了,己经没办法防治了,倒至减产10%以上。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小麦赤霉病流行具有暴发性和间歇性,根据发病因素我们可以进行以下防治措施:
1、品种选择:选用抗、耐病,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这个很重要,记得以前我现在种植的麦区,有人试着选用别的地区、没有病害且高产的麦种,结果不但没有产量,还加重了病情。
2、物理防治:深耕灭茬,消灭病菌源;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等。
3、化学防治:不是常发生地区,如果预报说,小麦抽穗扬花期多阴雨天气,应抓紧在齐穗期用药,一次用药即可。常用药物为多菌灵,也可以选用烯唑醇和丙环.福美双等。像我们这多发地区,我们都是在扬花期必需进行一次用药防治,后面根据情况灌浆期再使用一次。就像今年,灌浆期间天气都很稳定,没想到快收割的时候发生意外,如果灌浆用药一次损失就会少些。
综上所述,小麦赤霉病,通过选用适合的抗病种子,合理的田间耕作和管理,在齐穗扬花期根据天气情况,及时用药防治,多发地区更要适时用药进行防治,才会得到好的控制。
2019-10-18 23:40:58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以长江中下游和东北春麦区发生最重。该病主要危害小麦,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还引起小麦籽粒腐败变质,该病病菌分泌的毒素还能使人畜中毒,一般年份可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赤霉病主要为害穗部,但在小麦生长各个阶段都能受害,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杆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危害最大。一般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侵染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水渍状褐斑,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发病后期在小穗基部出现粉红色胶质霉层。
小麦赤霉病是有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病菌致病能力极强,分布范围极广。赤霉病菌在田间小麦或玉米秸秆等作物残体上越夏、越冬,以菌丝体状态越冬;翌年春季形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至小麦穗部,从凋萎的花药侵入小穗;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病菌侵入的难易有很大差异,扬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次之;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天以上连续阴雨,气温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将大流行。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是抓好抽穗杨花期的喷药预防。一是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千克或稀唑醇 (禾果利)50克加水30千克喷雾 。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2019-10-19 10:43:31 -
小麦赤霉病俗称小麦干尖,全国各区域均有发生,近两年华北大部分区域较为严重。小麦赤霉病不但影响产量而且能引起小麦腐败变质,人畜食用后会出现中毒现象,粮食收购者一般不会收购此类小麦。因此该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而且严重影响价格,甚至导致卖不出去等情况。
小麦赤霉病主要危害小麦穗部,主要发病时期为小麦扬花期,农历节气谷雨前后出现连阴雨天气,赤霉病菌随着雨水空气等传播危害,该病一般从小麦穗中间部分开始出现赤色病粒,后期小麦穗上部干尖甚至无籽粒,只要发现该株小麦出现赤霉病基本无药可救。
该病有效防治时期在小麦扬花期,在小麦即将杨花前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戊唑醇·福美双、丁香菌酯·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粒键等化学药物,最好再配以磷酸二氢钾、12元素液体肥、芸苔素内酯等喷施,即可防病又可植物保健植物调节达到增产条件。
最后,建议选用抗赤霉病优质种子,或闭花授粉的种子(小麦闭花授粉基本不会被侵染赤霉病)。做好田间水肥管理,让小麦吃饱喝足才能有效抗病!
2019-10-18 20:59:28 -
小麦赤霉病防治选好药剂很关键。最佳防治时间是始穗至扬花期,选择新型、高效杀菌剂。如:氰烯菌酯,戊唑福美,绿靓(多·酮)、颖利(戊唑·咪鲜胺)、麦康泰(甲硫·氟环唑)等。确保所使用的药剂具有内吸、保护、治疗和铲除多重功效,全面控制病害蔓延
防全蚀病用硅噻菌胺或苯醚甲环唑或咯菌腈等!防纹枯病,黑穗病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 苯醚甲环唑对种传病害及土传病害均有效,每100kg麦种,用3%悬浮种衣剂200ml(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和颖枯病)、1000ml(小麦全蚀病、白粉病)。 也可用燕化吉苗50克对水400-500毫升混合均匀后拌种小麦20-25千克。将拌种后的小麦阴干后播种,效果也很好。
2019-10-18 18: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