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怎么复习和调整心态?
临近高考怎么复习和调整心态?
-
最后十几天, 做到“三要四不要”,高效复习,自信应考!我是“赢在高三”,专注高考研究,关注我,获得更多专业指导!
一、“三要”
1、要做好知识回扣,“老朋友天天见”!在最接近成功的地方努力最容易成功,所以,梳理以前的内容很重要,回扣知识不是看教材,不只有看教材!应该去回扣高频考点,看的或者想的内容应该包括教材、笔记、错题本、其他复习资料等,回扣的内容,除了知识,还有常见题型及其审题思路,答题“套路”。
2、要每天做定时训练、“保持手感很重要”!最好每天一张和高考同量的试卷,综合性的试卷,不是分章节的,一般选用各地最新模拟题即可,如果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定时做一道题,比如用12分钟做完一套历史选择题;用15分钟做完一道数学大题等。
3、要每天保持自信和微笑!充满自信,才能高效复习,才能超常发挥,每天给自己多一点积极暗示,从每套题目中找到成功的感觉,多做中低档题目等都可以帮助你保持自信。
二、 “三不要”
1、不要机械学习。每天“瞎忙活”,是因为你把脑力活做成了体力活,学习没有规划,只是被动的接受!
2、不要平均应力。高考是有高频考点的,梳理一下近几年高考题,找出高考考点及其所在单元,重点复习;边缘考点要兼顾,冷考点考前翻阅一遍即可!
3、不要“讲刷题进行到底”。这个时候,更需要研究题,这是尖子生和一般学生的差距所在,不要迷信“考前最后一练”、“高考押题卷”之类的题目,做了“垃圾题”比不做题危害更大!
4、不要想结果,不要过度关注成绩。考前的所有模拟,都是为了发现问题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打击信心而存在的。高前的所有模拟都会影响高考,但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怎么认识最重要!不到高考结束,一切都在变化,不到高考结束,不要轻言放弃!
我是“赢在高三”,欢迎转发、点赞、评论!
2018-05-21 18:16:02 -
谢谢邀请!
首先先要预祝题主金榜题名!——考的都会,蒙的都对!
探探我们一点小建议:
调整心态
如果说劝你别紧张,鼓励没啥用处,绝大多数人无论你怎么调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不会劝你“不要紧张”的,反而我会建议你继续保持这种紧张的状态。
我认为越是到这个时刻,思想上还是要保持紧张状态,不要让自己过于放松(不语有个同学的朋友,当年放松过度考场睡着了……)。这个考试是不可能不紧张的,所以只要能够控制一个度就可以了。而这个“度”的把握,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精力体力要保持最佳状态。
我不建议临近高考的时间突然过大的改变作息时间。为了保证更好的休息,你可以比平时早提前一个小时去睡觉,但是我绝对不建议你提前的太多了!可以通过降低学习强度的方式,来保证充足的精力,比如说过去晚上都是在刷题,那么最后这段时间最好是一复习错题集(卷子)、积累本等为主。
二是进行心理暗示。
不妨每天早晚,甚至于中午的时候,都对着镜子大声的朝自己喊: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行!加油!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就可以!……
其实很多时候大声的咆哮也是一种情绪的最佳释放方式。当然啦,适当的听听音乐、适量的运动(微微出汗即可)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在我看来,心态调节的效果应该不会特别特别的好,因为紧张这个问题是很难很难解决掉的,所以我们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消除紧张,而是尽可能的去控制紧张。
最后的复习计划
同样的,除非是到了考试的前几天,否则的话我还是建议,在这十几天之前,还是应该保持过去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要知道,你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已经按照一定的习惯坚持了那么久,如果到了最后阶段,突然之间改变了整个人的学习方式,那么无论如何都会对你产生一些不太适应的影响。
但是如果继续保持那种高强度的学习,肯定也会对自己的状态有所影响,那么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如前面所言一样,可以进行这种以多看、多思为主的复习方式进行查漏补缺!
这个阶段已经不太建议去做那些比较难的题目了,最好的方式还是把过去做过的那些题目再复习一下,尤其是那些错题,确保做过的所有题都能够理解掌握。
在具体的计划总可以按照内容的多少以及自己精力的特点(比如有人擅长晚上记忆而有人则擅长早上记忆),合理的分配一下时间即可。
其他注意事项
这个阶段,我认为最最重要的其实是一定要保证自己不会生病!所谓“病从口入”最后阶段不建议饮食变化太大。现在条件都算不错,也不会存在过去我们那时候那平常吃的都是“猪食”一般,而到了最后考试阶段突然增加营养的情况。
还有就是现在天气还是存在忽冷忽热的情况,因此一定要注意不要感冒。而那些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等地方,尽可能不要去!
平常心吧,该干嘛干嘛,你越是去想它,你可能就会越紧张。
2018-05-21 19:44:37 -
现在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各位考生这段时间也是比较紧张的,作为一个多年前参加高考的过来人,我有以下建议:
1.不要做太多难题。现在已经已经临近高考了,已经不适合做太多的难题,应该要回归基础,回归课本。当然题是需要做一点的,做题可以找一些过去已经做过的综合题再次练习一下,做完之后还要反思,这类型的题怎么解决,高考同类型的题比较多。
2.总结课本知识。将课本做个整体的归纳,当然这个时候已经不适合做笔记了,而是去分析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总结哪些知识点经常会出现在同一类型的题中。例如,物理中的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就经常出现在一起,运动的题型经常会用到动能定理,这些规律要是自己能总结出来,能帮助同学去分析题目。
3.调整好心态和作息。不管平常学得如何,要相信自己,每天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放松心态。在高考的时候做某一门的时候感觉很难的话,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么多年,很多学生感觉很难反而考得很好的例子很多很多,所以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希望回答能帮到各位考生!
2018-05-21 23:44:29 -
谢邀。
首先,作为一个过来人,根据我的经验,可以给你以下建议:
1、复习的方式是很多的,不要听各种太奇效的办法,最真的,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踏踏实实地查缺补漏,这就是在经历过系统复习之后的思路。
2、至于具体的复习的方式,因为文科和理科的区别,会有细微的差距,但是总体是不变的,那就是知识点的识记,以及正确的表述,得到关键的得分点。而这一点你可以从自己参考书籍或者是复习书籍的答案中习得,自己有意识的总结一下,自然是有好处的,毕竟,高考说到底还是一个考试而已。
3、心态的调整,这一点需要你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是说你考的分比别人少就低人一等,而是要学会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合理的、适合自己的目标。
4、注意自己的身体,吃一些家常便饭,适当锻炼,早上时间紧张的话,可以在晚上走一走,活动一下,不要让自己感冒,甚至生病。
最后,祝你一切顺利!如有其它问题,还可以再问我。
2018-05-21 22:07:55 -
您好,感谢邀答!
又是一年高考时,十年寒窗苦,天下父母心!
距离高考只有屈指可数的十几天了,个人认为,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心态,父母孩子努力都保持一颗平常心。
不过,说的容易做着难哪。说不紧张不焦虑是假的,但还是必须想办法放平心态。凡事只要有信心,结果都不会差。父母要以身作则,不唠叨,不施压,少说话,多倾听,多下厨房做好吃的。
其实越临近考试,学习氛围越不好把控。很多同学包括家长的心情都到了一个临界点,觉得大局已定。但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孩子学习还是不能放松,但是也不必过于紧张,熬夜太晚学习绝对不可取。跟上学校复习节奏,抓紧零碎时间,争分夺秒学习,争分夺秒休息。
高考还是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当务之急,在完成学校安排任务之余,要回归课本。从目录入手,寻找薄弱的知识点,及时补漏。把所有试题的错题总结归类,保证错过的题型都弄明白,不会再错。现在已经不适合再抠难题了,费时费力,效果不大。
考试时要学会取舍,先抓会做的题做,注意答题规范。保证所有的基础题,会做的题都不丢分,这样就算后面的拔高题没做出来,得到的分数也很可观。
总结,
一,心态:高考是公平的,大家都一样,人生必经的路,尽力而为就好,不要想东想西分散精力。
二,复习以基础为准,自己总结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
三,掌握考试技巧。以考试的心态做习题,就能以习题的心太轻松面对考试。
最后,祝所有高考中考的孩子们都能,考的全会,答的全对。考出最好的成绩,顺利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
——@兔只兔子@——
2018-05-21 21:28:26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离高考还有十几天了,需要从紧张的复习工作中解放出来。首先应该放松心情,将使疲惫不堪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出去会会同学或朋友,调节调节情绪。
总结平时考试的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在何处。善于总结你自己,根据你本人的学习特点,一定要把你的优势课目发挥到极至,考出最好的成绩来。
考试的速度训练。考试中很多学生答题速度太慢,以至于到考试结束,还有很多题都没有机会去答了,出考场后跺脚后悔莫及。现在高考为拉开分数距离,题量很大。这就要求考生必须用很快速度答完所有考题,速度一慢就会答不完题,肯定失去很多不应该失去的分,令人沮丧。所以一定要训练自己的答题速度,答题时即便是最后答案错了,过程也会有不少分的,你明白了吗?
考试中应该知道先易后难的方法。先答三分之一的简易题,再答三分之一的中等题,最后再答难度高的题,以抓分为主要目的。
一定要养成快速检验的好习惯,在最后的十分钟一定要快速进行检验所答题目。现在的老师不太注重最后一步的检验训练,其实这个步骤是特别重要的,千万不可废除。进行有效的快速检验可以使整个试卷中的遗漏之处得到有效的弥补和娇正,使得分数提高很多。
希望可以帮到你。
谢邀。
2018-05-21 12:25:58 -
↑关注“报考一起走”,立刻解答您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记得先关注哦,不然以后就找不到啦!
我是报考一起走的丁老师,针对该问题,给大家做出解答:1、家长们要给孩子减压。
有时候,孩子对考试胸有成竹了也会紧张,首先,孩子自己心里充满了期待:这次是不是能考第一?
心理学里说,如果动机过高,活动的效率反而会降低。意思就是,如果孩子对成功过于渴望,反而可能影响能力的发挥。
所以,家长不仅要放平自己的心态,还要帮助孩子放松,不要太看重分数。尤其当孩子在中考和高考的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时,告诉孩子:一次失败不算什么,只要在每次考试中都能够进步,就是好的。
而在高考中,我们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不要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客观的分析,让孩子善于认识自我,对自己的应考状态及能力要心中有数。
2、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备考环境。
有些家长喜欢对孩子说:“加油,我相信你!祝你考个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尽管这话里,充满了爱和关心,但对于神经紧张的孩子来说,这话里满满的都是期待和压力。“爸妈对我这么好,我可不能辜负了他们!”
所以,考试前家长最好能尽量保持平常心,不要对孩子过于关注。
3、要放弃消极暗示,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你真心认为你能行,你会成功,你就真的能成功;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你会失败,你肯定就会失败。
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的潜意识就能激发你的潜能。你的心情好,你的身体状态好,你的自信影响你周围人对你的看法,最后你就真的能成功。
有个孩子就告诉我,他喜欢睡前躺在床上时,想象考试的场景:
步入考场,监考老师走进来,发卷子,开始考试,题目都是复习过的,很容易就答出来了,基础题的分都拿下了,到了最后的难题,有点难,不着急,已经拿了很多分了,这个题慢慢做,好,做出来了,考试很顺利……
这样反复想象考场的气氛,不仅可以让孩子对考场“脱敏”,也是非常好的积极暗示。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自己的方法来进行积极暗示。
4、利用各种方法调整好竞技状态。
考试前除了有规律的学习和复习,也需要适当的放松。完全的放松,会把人的状态搞差,适当的放松,则能让人恢复精力。
如果抽时间做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去散散步、慢跑、跳绳、玩球都可以。注意尽量不要做一些需要意志力的活动,例如长跑、力量训练。
因为人的意志力和体力一样,是有限的,如果做完这些运动再学习,把意志力用光了的话,就很难再坚持学习了。
不管怎么做,考试焦虑都不会完全消失。适度的紧张会让我们的身体处在一个备战的状态,感觉和反应都更灵敏,能帮助我们发挥出更好的能力,考出更好的成绩。
如果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职业生涯规划,您想要了解更多,记得关注我~
2019-06-01 18:10:58 -
↑关注“报考一起走”,立刻解答您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记得先关注哦,不然以后就找不到啦!
我是报考一起走的丁老师,针对该问题,给大家做出解答:
1、家长们要给孩子减压。
有时候,孩子对考试胸有成竹了也会紧张,首先,孩子自己心里充满了期待:这次是不是能考第一?
心理学里说,如果动机过高,活动的效率反而会降低。意思就是,如果孩子对成功过于渴望,反而可能影响能力的发挥。
所以,家长不仅要放平自己的心态,还要帮助孩子放松,不要太看重分数。尤其当孩子在中考和高考的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时,告诉孩子:一次失败不算什么,只要在每次考试中都能够进步,就是好的。
而在高考中,我们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不要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客观的分析,让孩子善于认识自我,对自己的应考状态及能力要心中有数。
2、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备考环境。
有些家长喜欢对孩子说:“加油,我相信你!祝你考个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尽管这话里,充满了爱和关心,但对于神经紧张的孩子来说,这话里满满的都是期待和压力。“爸妈对我这么好,我可不能辜负了他们!”
所以,考试前家长最好能尽量保持平常心,不要对孩子过于关注。
3、要放弃消极暗示,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你真心认为你能行,你会成功,你就真的能成功;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你会失败,你肯定就会失败。
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的潜意识就能激发你的潜能。你的心情好,你的身体状态好,你的自信影响你周围人对你的看法,最后你就真的能成功。
有个孩子就告诉我,他喜欢睡前躺在床上时,想象考试的场景:
步入考场,监考老师走进来,发卷子,开始考试,题目都是复习过的,很容易就答出来了,基础题的分都拿下了,到了最后的难题,有点难,不着急,已经拿了很多分了,这个题慢慢做,好,做出来了,考试很顺利……
这样反复想象考场的气氛,不仅可以让孩子对考场“脱敏”,也是非常好的积极暗示。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自己的方法来进行积极暗示。
4、利用各种方法调整好竞技状态。
考试前除了有规律的学习和复习,也需要适当的放松。完全的放松,会把人的状态搞差,适当的放松,则能让人恢复精力。
如果抽时间做些简单的体育运动,去散散步、慢跑、跳绳、玩球都可以。注意尽量不要做一些需要意志力的活动,例如长跑、力量训练。
因为人的意志力和体力一样,是有限的,如果做完这些运动再学习,把意志力用光了的话,就很难再坚持学习了。
不管怎么做,考试焦虑都不会完全消失。适度的紧张会让我们的身体处在一个备战的状态,感觉和反应都更灵敏,能帮助我们发挥出更好的能力,考出更好的成绩。
如果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职业生涯规划,您想要了解更多,记得关注我~
2019-06-01 18: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