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心理成长角度考虑,使用儿童成长自律板帮助3~6岁的孩子养成好习惯有何利弊?
从儿童心理成长角度考虑,使用儿童成长自律板帮助3~6岁的孩子养成好习惯有何利弊?
-
谢邀!
首先,题主所说的儿童自律板是指自律表或者说计划表一类的东西吧。
自律这个问题其实我是没什么谈论的资格的,因为我觉得我本人严重缺乏自律,哪怕是定了什么计划表,如果不是任务一类的,比如说规定自己每天晨起跑步这样的,那我最多坚持三天。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呢?
想让一个人变得自律究竟该怎么做?自律板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假设一下我们要对一个孩子使用这个自律板,可是孩子为什么要照着做呢?所以我们需要其他的东西辅助这个自律板的实行。方法有二:糖和棍子。可是这个要掌握一个度才行啊,既怕力度不够,又怕过犹不及。至于这个度究竟怎么把握,不好意思,答主也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时候对孩子恨铁不成钢时就忍不住手痒牙痒,恨不得上演一场全武行,棍棒底下出人才可还行?
答主说到这深感偏题,哎,没办法,嘴碎。
言归正传。
利: 自律板得到有效实施,孩子的习惯改善良好,功在当下,利在百年。孩子学习也不用太过操心了,适当辅导,准备好教育基金就OK。
弊: 自律板实施不当,遭到孩子强烈反弹,孩子厌学什么的的提前叛逆等就不说了,主要是亲情破碎,孩子对家长表现出失望的情绪,那可真是自找苦吃哟~
另: 一时自律不代表一世自律。到底是人间红尘万丈,容易堕落啊,一不小心就被腐蚀了也是有可能的嘛。
2018-06-02 01:37:23 -
养成教育十分重要,但决不是用自律版等机械教条式的方式能够教育好孩子的。
每个孩子的秉性天生都是不同的,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他们天生就是不一样的人。人之所以能够在以后的生活生存中体现了很大的差异。都是由先天的差异和后天不同的教育教养而逐渐形成的。用一种模式去教育教养孩子,无疑是削足适履,杀灭了孩子的天性,摧毁了孩子的创造力,这是十分可怕的。试想每个孩子都一样子,像整齐划一的机器人,有一样的思维方式,做着一样的动作,这是多么滑稽可笑的事情!
教条主义害人不浅啊!千万别用在可爱的孩子们身上!
教无定法,育德养善,开发智力,特别是要注重创造力的培养,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成为对社会有大用之人,善莫大焉!
谢邀。
2018-05-30 06:41:47 -
因为没有实际使用过自律板,所以专门去查了一下;最后在知乎上找到了这样一段话: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身为父母的我们需要随时回想过去并不断反省自己。这本书讨论了如何使用代币制、自律板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何促进内在动机的形成让孩子主动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也讨论了儿童接触电子设备要如何处理,早教是否有必要,如何陪孩子做作业、陪孩子阅读等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角度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最重要的前提是:父母一直陪伴着孩子。父母的陪伴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实际的商品也去网上看了一下,类似的接触过。我赞同知乎上的观点,认为家庭教育本来就是家长跟孩子的一个互动过程,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每一个家庭炒菜的味道都不太一样,人也一样的道理;我觉得通过您和孩子的沟通让孩子慢慢容入到家庭生活中来,这里要注意的是家长们尽可能保持教育方针一致性。学校和学习成绩,是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准备阶段和跳板。“奖励的方式”,“自律板”,可能只是孩子学习和养成良好习惯的一种工具,如果有兴趣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断沟通,您觉得呢?
2018-05-27 23:21:52 -
这些工具类的东西没有用过,但让人觉得自律很重要。培养孩子的自立律更要用心和坚持。
我觉得让孩子保持好奇心非常重要,用他的好奇探寻他喜欢的东西。我觉得自律是一种靠内在心理力量支撑的习惯,不是外在的机械的,所以要挖掘孩子的主动力。让孩子利用内在的驱动力做到自律。
不过我也见过有有些孩子善于利用工具。借助工具他们可以把自己管理的很好。这也是非常可贵的。所以还是分情况吧。
2018-06-11 09:12:19 -
您需要培养的是个优秀的人,而不是令行禁止的机器人。人需要的是打破规则,而不是完全遵守规则。教孩子太遵守规则,长大了就是个没有创造性的人才,永远只能做人下人,遵守别人制定的规则。
2017-12-24 20: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