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带量采购,是市场行为?还是拍脑袋决策?
药品带量采购,是市场行为?还是拍脑袋决策?
-
是市场行为。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消费升级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尤其是消费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而WTO的加入、中国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为了创新药、高端仿制药进入国门打开了便利,国内消费升级、国外低价药的接轨,都倒逼药企价格的亲民,带量采购就是要把关乎国计民生的药品价格降下来,这是顺应民生的大事好事。
2019-10-06 06:30:00 -
个人观点:
任何违反市场规律的商业行为注定是行不通的。
就如前些年的药品降价,307种基药……到头来,连药都不见了。
其实,并不是真的不见。只是改包装、换名字、提价格等一系列举措后,老百姓根本上来说花了更多的钱!
这次带量采购,本质还是压价!
只是,貌似决心更大,措施更强,降价幅度更惊人!那么,结果会怎样?
如果强制推行,那么,未中标药企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毕竟,多数药品还是要走医保渠道。
中标药企就有好日子吗?显然不是!
动辄把价格压低60-70%,甚至90%以上的药品价格,正常吗?
一方面,公众有足够的理由质疑之前的定价机制;如果之前的价格是合理的,那么,大幅降价的合理性在哪里?如果之前的定价就不合理,那么,这种不合理是怎么产生并存在的?
另一方面,原先虚高的价格之下,相关企业公开信息也并没有显示获得巨额利润,这么大的价格空间,流向了哪里?就不应该有个结果吗?若是商业贿赂,那么,一个不守法的企业,即使低价获得中标,依然会想着法子通过非法获利。这样的企业是群众需要的企业吗?
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算不算恶意竞争?公然打压市场?如网约车收购案、啤酒业的雪花模式等:同行业大举收购,逐渐形成垄断资本。从长远看,群众只会付出更多的代价!
一个企业,合理的产品价格是其生存、发展的必须条件!畸形的机制,中长期看,不仅损害行业正常发展,同时也损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为:一旦行业寡头形成,垄断市场后,它们就会想方设法赚取更加巨大的利润……
2019-10-06 06:15:22 -
物价上涨,药价下降,这正常吗?
2019-10-06 07: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