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缓解高中生家长常有的焦急心理?
应该如何缓解高中生家长常有的焦急心理?
-
一、家长焦虑的原因
1.担心孩子成绩不理想与担心孩子承受不了压力的矛盾;
2.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与专注学习成绩的矛盾;
3.培养孩子独立与怕耽误学习的矛盾;
4.过度溺爱与担心孩子成长的矛盾;
5.担心高考与社会就业问题;
6.担心“乖”孩子自我施压;
7.担心“坏”孩子不能奋起自追;
8.担心自己的焦虑传导给孩子;
9.担心孩子的饮食起居;
10.担心孩子的人际关系;
11.担心老师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12.担心孩子受家庭负面影响……
二、家长焦虑的表现
语言过多、反复叮嘱、经常探视、过度准备、行为紊乱、工作分心、效率低下、人际淡化、圈子缩小、失眠多梦、寝食难安、问路神仙、求医问药、寻求捷径、急于求成、自我责备、埋怨他人、脾气暴躁、生理失调、杞人忧天……
三、家长焦虑的影响
“情绪传染”:家长种种焦虑反应会潜移默化传导给孩子,使孩子焦虑,加重家长的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四、家长焦虑的干预
1.构建认知:
我焦虑能帮助孩子吗?
我担心有理由吗?
我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我逐条去解决问题了吗?
我寻求帮助了吗?
2.稳定情绪:
解决好自己的担心,有时就是帮助孩子;
关注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担心问题发生;
适度倾诉,表达情绪,不让负面情绪累积;
态度积极,树立榜样,以身示范;
3.树立信心:
相信孩子。你有什么样的担心,孩子就会朝你担心的方向发展,与其这样,不如放下包袱,让孩子轻装上阵。熟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不能循循善诱,眼光只看眼前,请从心理放手,也许孩子会成长的更好。
五、焦虑理论解释:
“ABC情绪理论”来解释:
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
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们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
C代表结果(Consequences)。
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结果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信念B。简言之,个人对刺激情境的信念和认知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总之,家长如果不想焦虑,就要调整好自己的认知信念,还自己、孩子和家庭一片心灵的净土。
2018-11-28 14:41:56 -
尽力而为,看开点,别对孩子抱太大希望,孩子压力也大,不是每个人都能拔尖,孩子长大后过得平安快乐,是每个父母最大的期盼!
2018-11-27 13:57:25 -
孩子踏进高中,他们就踏进了最紧急的学习阶段,甚而比大学更紧张,因为在当前我国的国情下,高中学业成果也许裁夺了孩子的将来人生。
对教育孩子,我谈一谈浅易的认识。教育始终是育人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简单地强调受教育者的发展,学校教育是这样,家庭教育也是一样,育人者持续发展,才能为受教育者持续供应发展的空间和路径,以便与受教育者有连接的精神共鸣,家长不是专业教师,也不是我用专业教师的标准要求家长。
首先,作为家长应该摆正心态,多去了解一下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和需求,考好大学是每个家长对孩子最关心的话题,但更应该了解孩子学不好的最根源的阻力到底是什么,并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去解决。
其次,内心对孩子的期望值问题,期望可以有,但必须是阶段性的,在不同的阶段,期望值是循序渐进的,不可一下子对孩子提出明知达不到的要求。
最后,孩子的世界,我们要尽力融入,而并非强加己建,更不可倚老卖老,讲道理要讲究方法,多去回想自己当年的学生时代,方可理解自己的孩子,最后便可释然,而非强求。
2018-11-27 14:55:57 -
高中是到高等学校的主要渠道家长和学生在这階段都有期待很正常。不过现在大学录取率提高不少也就是说绝大部份孩子都可上到大学当然也定要考试达标所以学生必需認真学习而家長要以平常心态一如既往的关心照顾飲食起居切不可表现得期望值过高而坛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不要整天唠叨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总之要泰然处之松紧结合。
2018-11-27 16: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