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宝钗到底是什么关系?

新农商网 全部 1032

林黛玉和薛宝钗到底是什么关系?

回复

共1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晓禅
    晓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黛玉和宝钗同是寄人篱下,只是黛玉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宝钗有薛家作后台,所以黛玉从某种层面上对宝钗很是羡慕,对自己自怜。而宝钗对黛玉即有同情,同时对于宝玉对黛玉的爱,又有些嫉妒。她俩本应是知己,无奈隔着太多爱恨情仇。

    2019-11-24 11:20:25 0条评论
  • 简单生活MTV
    简单生活MTV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朋友,诗友,伙伴,亲戚,同是天涯沦落人!

    2019-11-23 20:56:28 0条评论
  • 聪明糊涂心241706414
    聪明糊涂心241706414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不仅仅是情敌关系,我觉得薛宝钗内心是羡慕林妹妹的,羡慕她可以活的那么自我,那么潇洒,而宝姐姐的人社已经固定为大方端庄,她也只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但是就如她要经常服用冷香丸一样,她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放飞自我的,个人感悟,不喜勿喷!

    2018-06-26 12:23:10 0条评论
  • 北方丽人读书观史
    北方丽人读书观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宝钗和黛玉的关系,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

    宝钗初进贾府,就显示出了极其优秀的个人素质,不仅在才情容貌上与黛玉各有千秋、不分伯仲,更成为“宝二奶奶”的有力竞争者,因此,在《红楼梦》前半部分,她们处于一种尴尬敌对的状态:表面上谈笑自若,暗地里却是互相较量提防;看起来关系很好,其实很疏远隔膜。

    宝黛钗三个人第一次在一起时,黛玉就曾经借口雪雁送小手炉,出言讽刺宝玉只听宝钗的话。宝玉自然是让着林姑娘,只笑不语。宝钗呢?她“素知黛玉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她”。宝钗初来乍到,没有接招。她们交锋的第一回合,黛玉占了上风。

    不久“金玉良缘”的传说原来越盛,端午节元妃赐礼更是将宝玉与宝钗放在一起,黛玉却与迎春她们相同。如此情形,更是让黛玉格外紧张警惕。这期间,宝黛多次吵架怄气,有好几次都与宝钗有关。黛钗见面时,话里话外也都有着隐隐的敌意。

    那一次,黛玉看到宝玉当众将宝钗比喻成杨贵妃,一时间十分得意;宝钗心中“大怒”,随即就毫不客气地以“负荆请罪”的典故反击,讽刺宝黛二人一时吵架一时和好,闹得阖府尽知。这一次,是宝钗完胜。

    此后,她们之间不再有这样明显的针锋相对,却依旧在暗中较量。

    那一日,宝钗偶然坐在宝玉的床前,忽然听到他在梦中的呓语:“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这梦中一句话,让宝钗听愣了。原本她也是爱宝玉的,所以才会跟黛玉勾心斗角,才会劝说宝玉去钻研仕途经济。她当然知道宝黛关系亲密,但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竟是这样两心相知。

    宝钗放下了宝玉,把他真正当成了弟弟;自然也与黛玉不再有心结,给予了诚挚的关怀。面对她在宴会脱口而出的《西厢记》《牡丹亭》的词句(那个时代千金小姐是不应该读这种书的),她没有当众出言说出来,而是私下诚恳劝告,并对黛玉敞开心扉,诉说自己曾经的岁月往事,还主动送燕窝给黛玉。

    黛玉呢?此前宝玉已经在树下对黛玉表明了心迹,随即又在挨打后送给她几块旧手帕,两个人终于心心相印。黛玉的心态放松了,面对宝钗的示好,她不再紧张,终于欣然接纳了她的友情。

    此后,黛玉对宝钗深信不疑,把她视为最好的姐妹,对她身边的人都极其亲密。不仅对宝琴毫无嫉妒,对薛姨妈也干脆称呼为“妈”,就连薛家来送燕窝的婆子,也极尽客气;对宝玉亦坦然承认“他竟真是个好人”。

    黛玉和宝钗,这两个大观园里最优秀的女孩,走过互相戒备和排斥,终于明白了对方的好,“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她们成为了最好的闺蜜。

    2019-11-23 10:34:01 0条评论
  • 阿丹151014015
    阿丹151014015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姨表姊妹。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舅姊妹。

    薛宝钗和林黛玉是彼此没有血缘关系的姻亲表姊妹。

    (第三回)林黛玉七、八岁时孤身一人进贾府,贾府将林黛玉与府内孙辈们一起抚养、同样对待,黛玉与童年时代八、九岁的贾宝玉“两小无猜”言和意顺共同成长,宝黛二人关系亲密、情同亲兄妹。

    (第四回)薛宝钗在十三岁左右,与母亲和哥哥一起进京都,薛家全家借住在贾府中有独立进出门户的梨香院内生活费用一切自理,薛家自主经营家族生意、过着相对独立自主的生活。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关系,分为好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四回)十三岁上下的青春美少女薛宝钗初入贾府,与只有九、十岁尚处于童年时期先天不足的病弱小女孩林黛玉比较优势相对明显。

    此时十一岁少年贾宝玉对新来的美丽健康青春少女宝钗充满好奇和倾羡之意。

    (第六回)贾宝玉在与贴身大丫头袭人姐姐有了“初试云雨情”的性经验之后,(第八回)更是与宝姐姐比“通灵宝玉”、看“金锁”、论及“金玉良缘”。宝玉还闻到了宝钗身上散发的“冷香丸”青春少女的体香,并向宝钗求“冷香丸”吃。对宝姐姐家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倾羡之意,对薛姨妈和宝姐姐的劝告“不要吃冷酒”言听计从。

    宝钗的优秀和宝玉的“见了姐姐,忘了妹妹。”,让黛玉十分烦火,面对优势明显的宝姐姐又不好发作,只能借着训自己的小丫头雪雁旁敲侧击,讥讽宝玉。

    (第七回)黛玉对替薛家来送宫花的婆子周瑞家的讽刺挖苦,发泄对宝玉艳羡薛家的不满。

    在第一阶段的林妹妹相对于贾府新来的“人气王”宝姐姐,可以说是完全处于敢怒而不敢言的劣势。

    第五回原文:“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寢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且打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息同止,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利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后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顽耍。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基本上第一阶段一直到了入住大观园后,才正式结束。

    (第十六回)但在第一阶段的后期,即林黛玉从扬州奔父丧归来后,在宝玉眼中已经十一岁的小少女黛玉“出落得越发超逸了”。此时正值贾宝玉的“梦中情人”秦可卿新丧、第一基友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丧父、秦钟本人病重垂危,贾宝玉进入了人生第一个情感“空窗期”。(第十九回)之后一年林黛玉已经是十二岁的少女了,情感“空窗期”少年宝玉这时终于闻到了林妹妹身上也散发出了“香玉之香”,就是青春期少女黛玉的荷尔蒙分泌之体香。

    第二阶段、(第二十三回)入住大观园宝黛二人躲在盛开的桃花树下“共读西厢”初定情,林黛玉相对于薛宝钗处劣势的阶段正式结束。

    薛宝钗和林黛玉开始进入了短暂的相持与竞争阶段。这个阶段从入住大观园的二月二十二日始,到端午节过后的农历五月中下旬便正式落下帷幕了。

    标志性事件就是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第三阶段、(第四十二回)宝钗“审”黛玉,(第四十五回)钗黛结金兰。

    第四十五回原文: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妺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日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和我竟自误了。”

    这是宝姐姐进入贾府的差不多整整四年之后了,此时宝钗十六多岁,黛玉也十三岁了。黛玉也已经是傲娇可爱小少女了,黛玉为了充大说自己“今年十五岁”当然是虚岁十四岁“要吃十五的饭了”。

    (第五十七回)“紫鹃试玉”后,薛姨妈在潇湘馆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事实上薛家就此公开宣布了退出“金玉良缘”。

    (第六十二回)宝钗与黛玉达成高度默契,共同一杯茶。

    原文:袭人便送了那钟(茶)去,偏(黛玉)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是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第七十八回)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之后,宝钗明确拒绝了王夫人和凤姐要她继续留在大观园居住的邀请,正式告别大观园。

    第四阶段、宝钗搬出大观园之后,宝钗黛玉的关系正式进入了婚姻宿命阶段。

    不论经历过怎样的具体过程,结局都是“黛死”和钗嫁”。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2018-08-11 22:56:03 0条评论
  • 张果马
    张果马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三角恋没影响到她俩的关系,宝玉那里各显神通罢了。后来黛玉还拜了薛姨妈为干妈,这样宝钗就成了黛玉干姐了。

    2019-11-23 10:15:24 0条评论
  • 煜熺品红楼
    煜熺品红楼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大多数了解红楼的人都知道宝黛钗三人之间有种剪不断李还乱的缘分。黛玉喜欢宝玉,但是最后嫁给宝玉的却是宝钗。

    那不少观众就认为宝钗和黛玉是情敌关系。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不急,接着听我说。

    首先,在宝钗刚入贾府时,黛玉却实是不喜欢宝钗,原因大概是宝钗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文采和黛玉不相上下。

    最早黛玉真是把宝钗当情敌来看的,尤其是在贾元春赏了宝钗和宝玉红麝香手串时,黛玉的这种妒忌达到了顶峰。

    黛玉是什么人,当然能猜出来贾元春的意思。黛玉大概以为宝玉将来就是要娶宝钗的,所以后来想开了以后,反倒是没那么讨厌宝钗了,也开始学着去接受宝钗。

    黛玉真正觉得宝钗好应该就是宝钗提醒黛玉西厢记的事。

    黛玉在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带着大家对诗时,无意中说了一句《西厢记》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

    宝钗听到了,不仅没有当面指出来告诉贾母,而且还私下里找着黛玉劝她断不可说这些话,和黛玉认真的讲道理。

    也就是这时,黛玉突然发现宝钗的好。

    慢慢的,黛玉逐渐开始欣赏宝钗。

    宝钗的文采不用多说,如果说黛玉的文笔是“仙”,那宝钗的文笔就是“中庸”。偏偏能在遵循古板的韵律里写出具有新意的诗来,这是难得的。

    都说“英雄惜英雄”,如此有才华的女子,黛玉怎么可能不喜欢。

    第四十五回中黛玉生病,宝钗去探望她 ,黛玉说了这么一段话“…………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你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借以,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可见黛玉后来越来越把宝钗当知己看了,都是聪慧的女人,稍微一谈,便可交心了。

    都说知音难有,黛玉既有知音怎么可能不去维护。黛玉了解宝钗的虚伪做作,但是从不以此来嘲讽她。

    后来黛玉渐渐发现宝玉和宝钗三观是非常不符的。宝钗是非常看重功名的,但是宝玉偏说读书人是“附庸风雅”“沽名钓誉”。而且别人一劝他读书就着急,就是关系非常好的黛玉偶尔提过一句"八股也是有意思的",宝玉都会生气。

    宝玉还说过林妹妹从就不会说这些混账话,以此来讽刺史湘云和薛宝钗之辈。

    这样的话还偏偏让黛玉听到了,黛玉是多聪明的人,自然明白宝玉是不喜欢宝钗的。

    而且宝钗家境好,宝钗的母亲断不可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不学无术”的男人,况且宝钗是要进宫当秀女的,自然是看不上宝玉的。

    这时黛玉也就解开心结了。

    要是薛家没有败落,想必这二人会是一辈子的知己,不,就是败落,宝钗嫁给宝玉,黛玉都不怨恨宝钗。

    因为黛玉知道,宝钗配的上一切她得不到的东西。




    2019-05-15 10:36:15 0条评论
  • 边城老黑
    边城老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宝钗和黛玉就是一对姊妹花。宝钗的年龄比宝玉大两岁,比黛玉大三岁以上。宝钗是姐姐,待黛玉如同自己的亲妹妹。

    黛玉自以为宝钗藏奸,总以为宝钗跟自己争抢宝玉。因此,黛玉与宝钗讲话,不是尖酸刻薄之言,就是话里带刺扎疼肌肤。黛玉经常自寻烦恼,还不时跟宝玉耍弄小性子。黛玉的家常小菜里面,要是不拈点酸,要是不放点醋,就好象就尝不到美味。

    宝钗的一直把宝玉和黛玉当成兄弟和妹妹,作为姐姐的宝钗,还与弟妹因小事计较,既没理又不妥。于是,宝钗只得处处让着黛玉,还得时时护着黛玉,尽量不与黛玉红一次脸。

    到了“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时,宝钗发现黛玉有点危险了。作为姐姐,不能不顾妹妹。于是,宝钗再也不顾忌了,便掏心掏肺的先给妹妹揭了自己的短,然后,方才推心置腹的对妹妹说:妹妹,毒品这个玩艺,不是什么好物件,咱们最好别再沾染。姐姐小时也曾沾过,早已尝到这东西的严重危害性。毒品这个东西,不仅会移了性情,还会伤及身体。

    宝姐姐这一回的肺腑之言,确实感动了妹妹。原因是黛玉这时已经深切体会到,读了茗烟买来的《西厢记》,听了梨香院传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曲音,已给自己种下了病根。这时候,黛玉方已经深信,宝姐姐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人。

    除“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之外,黛玉认宝钗为姐姐、认宝琴妹妹、认薛姨妈为妈妈,还有,黛玉喝了宝钗喝剩下的半杯茶,等等,很多事件均可证实:黛玉和宝钗就一对姊妹花,属于二艳同悲的好姊妹。

    提到黛钗明争暗斗的问题,小编认为:原本就不存在明争暗斗。宝钗算得上是博学聪明的女孩,明明知道贾母、宝玉、黛玉的心思,怎么可能还自讨没趣?《西厢记》岂不白读?

    2017-02-12 14:30:22 0条评论
  • 上进咖啡Um
    上进咖啡Um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林黛玉和贾宝玉即為恋人关系。开始以兄妹单纯的两性关系。发展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两分子。再到恋情,因情而欢,因情而悲。最终演义成为悲剧。

    2019-11-23 19:42:10 0条评论
  • 煜熺品红楼
    煜熺品红楼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大多数了解红楼的人都知道宝黛钗三人之间有种剪不断李还乱的缘分。黛玉喜欢宝玉,但是最后嫁给宝玉的却是宝钗。

    那不少观众就认为宝钗和黛玉是情敌关系。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不急,接着听我说。

    首先,在宝钗刚入贾府时,黛玉却实是不喜欢宝钗,原因大概是宝钗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文采和黛玉不相上下。

    最早黛玉真是把宝钗当情敌来看的,尤其是在贾元春赏了宝钗和宝玉红麝香手串时,黛玉的这种妒忌达到了顶峰。

    黛玉是什么人,当然能猜出来贾元春的意思。黛玉大概以为宝玉将来就是要娶宝钗的,所以后来想开了以后,反倒是没那么讨厌宝钗了,也开始学着去接受宝钗。

    黛玉真正觉得宝钗好应该就是宝钗提醒黛玉西厢记的事。

    黛玉在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带着大家对诗时,无意中说了一句《西厢记》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

    宝钗听到了,不仅没有当面指出来告诉贾母,而且还私下里找着黛玉劝她断不可说这些话,和黛玉认真的讲道理。

    也就是这时,黛玉突然发现宝钗的好。

    慢慢的,黛玉逐渐开始欣赏宝钗。

    宝钗的文采不用多说,如果说黛玉的文笔是“仙”,那宝钗的文笔就是“中庸”。偏偏能在遵循古板的韵律里写出具有新意的诗来,这是难得的。

    都说“英雄惜英雄”,如此有才华的女子,黛玉怎么可能不喜欢。

    第四十五回中黛玉生病,宝钗去探望她 ,黛玉说了这么一段话“…………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你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借以,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可见黛玉后来越来越把宝钗当知己看了,都是聪慧的女人,稍微一谈,便可交心了。

    都说知音难有,黛玉既有知音怎么可能不去维护。黛玉了解宝钗的虚伪做作,但是从不以此来嘲讽她。

    后来黛玉渐渐发现宝玉和宝钗三观是非常不符的。宝钗是非常看重功名的,但是宝玉偏说读书人是“附庸风雅”“沽名钓誉”。而且别人一劝他读书就着急,就是关系非常好的黛玉偶尔提过一句\"八股也是有意思的\",宝玉都会生气。

    宝玉还说过林妹妹从就不会说这些混账话,以此来讽刺史湘云和薛宝钗之辈。

    这样的话还偏偏让黛玉听到了,黛玉是多聪明的人,自然明白宝玉是不喜欢宝钗的。

    而且宝钗家境好,宝钗的母亲断不可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不学无术”的男人,况且宝钗是要进宫当秀女的,自然是看不上宝玉的。

    这时黛玉也就解开心结了。

    要是薛家没有败落,想必这二人会是一辈子的知己,不,就是败落,宝钗嫁给宝玉,黛玉都不怨恨宝钗。

    因为黛玉知道,宝钗配的上一切她得不到的东西。

    2019-05-15 10:36:15 0条评论
  • 悠悠飞舞
    悠悠飞舞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的见解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是先情敌,后闺蜜。分界线是薛宝钗审问林黛玉。

    红楼梦中有一回叫“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写贾母和女眷们聚在一起打牙牌,由鸳鸯担任报牌名的角色。轮到林黛玉时,鸳鸯说“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薛宝钗听了,回头看着她,黛玉只怕被罚,也不理论。鸳鸯又说“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说“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这两句牙牌令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引用了《西厢记》和《牡丹亭》里面的句子。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西厢记》和《牡丹亭》这种描写爱情的小说虽然可以被改编成戏曲在舞台上演出,但书却被认为是禁书,封建贵族家庭的青年男女,看这类的戏不算越轨,读这样的书,就会被认为是读了淫词艳曲,会被认为是下流行为。黛玉争强好胜,又和贾宝玉一起偷读过这两本书,所以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犯了大忌。其他人有没有听出来现在不得而知,但是薛宝钗听出来了。

    薛宝钗认为,林黛玉说出这样的牙牌令,就说明她不仅是看了戏,而且一定是读了《西厢记》,《牡丹亭》的书,而且记了下来,薛宝钗很有把握,她就审问林黛玉,她把黛玉叫到蘅芜苑,让黛玉跪下,黛玉不知何故,还觉得很好笑,一番情节流动之后才发现,薛宝钗审问黛玉,并不是挤兑黛玉,而是为了保护她。

    在当时的封建家庭,如果薛宝钗想搞垮林黛玉,会有很多办法,也不一定是直接告状,她可以在和贾母,王夫人相处时,以开玩笑的口吻,以非告状的口气,自然的透漏给长辈。这样的话,即使贾母对林黛玉非常疼爱,也会觉得不高兴,王夫人呢,本来就希望林黛玉出问题,让贾宝玉娶薛宝钗,成金玉姻缘,以扩张王家势力。但是薛宝钗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当面告诉林黛玉,提醒她注意。

    薛宝钗非常坦诚,她跟林黛玉说,她小时候也读过这些书,而且读的比她还多,还早。她坦诚到这种地步。虽然她和黛玉是情敌,价值观念也不一样,但是林黛玉还是对她保护自己这一点非常明白,非常感激,后来她还跟宝玉说:“谁知她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她藏奸”。她们两个就这样和好了。

    2018-08-10 15:03:17 0条评论
  • 安之虚静于幻
    安之虚静于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黛玉和宝钗两人共享一首判词,也是曹公重点着墨的女性角色。黛玉对宝钗从起初的不忿到最后的和解,也是十分有趣。

    前期林黛玉

    哼,不就是人漂亮些,会做人些吗,加上博学些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要好好酸酸她。让她知道谁才是大观园最靓的女孩。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臭宝玉,死宝玉。人不就是手臂白些吗,你就像个呆雁一样盯着她。平时我说的话你不听,她让你不吃冷酒你就不吃。你以后别想我理你了。

    臭湘云,见了你的宝姐姐就不理我了,成天宝姐姐长宝姐姐短的烦死人。和她睡不和我睡,一点不念往日的情分,气死我了。

    探春丫头也是,她不就是给你出了一个主意吗,记得她的生日却不记得我的,一群白眼狼。

    总结,宝钗这个狐媚子,大家都被她魅惑了

    后期林黛玉

    宝钗:跪下,我要审你。

    黛玉: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

    宝钗:“都这么大了,还撒娇啊。真拿你没办法,来,抱抱。”

    黛玉: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和宝姐姐做个亲姐妹。

    总结,黛玉: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2020-09-26 20:26:15 0条评论
  • 包强中
    包强中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林盐道就这么一个小巧玲珑地千金闺女,最后落得个孤身一人,外奶扔收养,林妹妹幼小的心灵上感情的划痕很重,林妹妹的出现直到去世,都有一个〝孤独〞的阴影深深地缠绕着她,看起来真是没妈的孩子象根草,加上林妹妹生性情重清高,〝古文曰: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昜折〞,薛姐姐〝任是无情也动人〞,她有女子少有的智慧,心底宽厦,皇家买办给他家道带来无限优越,家境优裕的商人作风给薛姐姐带来了一种冷静务实思维,她们的关系是姨表亲,为当家〝荣国府〞明争暗斗,直至贾家败落,两人面和心不和。

    2019-11-23 22:13:54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