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当中的考试文本提供的答案,真的就是作者的本意吗?

新农商网 全部 1011

语文当中的考试文本提供的答案,真的就是作者的本意吗?

回复

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用户岁月如歌
    用户岁月如歌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你提出的问题题意不够明确。首先,你说的“考试文本”,是指的试题部分还是考生的答题部分?

    如果指的是试题部分,则答案自然是命题者自己给出的“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答案主观上代表命题者的观点、立场和学识水平。

    如果你“文本”的答案指的是考生的答题,则代表的是考生自己的主观认识、理解。

    2019-05-24 13:40:28 0条评论
  • A市外陶源
    A市外陶源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应该不是文本作者的本意。因为现在很多资料过度解读,砖家异想天开的想象早已让学生痛苦不堪,作者本人看了都哑然失笑,连连摇头。文本语段不能脱离整个文本背景语境肢解,否则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2019-05-25 01:01:32 0条评论
  • 乐山菩提有树
    乐山菩提有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可能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课本的文章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里面有语文专家的心血,而文章作者又大都是著名作品,颇具代表性。因此阅读起来就会引人共鸣。自然,阅读和写作就产生了共鸣和一致性。

    但文章作者写文章时周围的文化环境是多元的,也就是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理性和感性并存。由此也会产生所谓的“歧义”。

    更何况鲁迅先生说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迷纬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所以应该不存在标准答案,否则就是应式教育的悲哀。但求同存异。吸其精华,去其糟粕便是。

    2019-05-24 21:30:2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