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会是一种短命模式吗?
“网红经济”会是一种短命模式吗?
-
网红经济不会成为“短命”模式!
2016年,papi酱将火了,这个自称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迅速坐上了年度“网红”的头把交椅,拿到罗振宇1200万的投资,一场贴片广告卖出了2200万的高价。
其实纵观互联网, 网红经济从来没有停止过,,我把网红经济分为了3个阶段:
1.0时代:主要是文字阶段
以前的天涯社区、猫扑、榕树下有很多网红,比如安妮宝贝、痞子蔡、南派三叔等等。
2.0时代:图片
这时候,颜值经济开始冒起来了,因为大家可以通过图片看到真人,无论丑或者美,只要能吸引眼球,就有机会火。比如芙蓉姐姐、犀利哥等
3.0时代:直播+短视频+图文+知识付费的组合模式
比如说淘宝主播张大奕、雪梨、知识网红罗振宇、樊登、吴晓波等人。
大家发现没有,每个网红经济时代,都是一次网络带宽的升级,从1.0到3.0,从2G到3G再到4G,明年5G就会在全国普及,肯定会诞生新的传播形式,出现新形势的网红,所以,网红经济是伴随着网络的带宽升级而升级的,绝不是“短命”模式,但是单个网红本人,是有“生命”周期的,一个人的颜值会衰老,但是知识却会逐年提升。
综上所述:
蒋老师认为,知识型的网红,生命周期会更长,而颜值型的网红,生命周期相对短暂,这个是相对个体而言,如果是网红经济本身而言,这个是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
2019-05-23 16:39:39 -
网红经济是当前的一种流行经济模式,我个人因为兴趣曾对这种模式有过较长时间的追踪和研究,个人觉得在未来的几年之内,网红经济会一直持续下去,并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更迭运营下去。
网红经济模式下最核心的三点:流量、运营、变现。首先就是运营通过当前的互联网,以短视频和文案为基础不断的炒作开始吸引流量,等到自身的流量形成一定的稳定期开始逐渐的加强粉丝粘性,最后一步就是变现通过各种渠道运营自己的品牌,或者代言自己的产品实现最终流量变现。
这种模式和当前互联网思维结合在一起,其实就是另一种模式下的电商。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前的各种天猫直播,各种化妆品衣服美食基本上都在走网红路线,这是一种当前时代下的趋势往往这种趋势有着一定的生命周期。而不是几个所谓的网红过去之后,这种经济模式就会奔溃,一个网红倒下会有成千万个网红站起来这就是最直接的答案。
2019-05-24 18:07:55 -
网红经济是一种可长远发展模式。
人的赚钱思维要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去发展,比如淘宝会让很多实体店倒闭吗?显然不会,只不过要借互联网来销售还可以到店购买。
比如
随着社会和互联网的发展,人类娱乐和知识需求必将需求最高。网红有知识分享也有娱乐。
互联网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2018-11-28 20:06:47 -
网红经济是一种短命模式
不信
可以类比电影明星
很多大明星
是不是也是无疾而终?
只有那些留下来的人
不是因为经济而是因为自有实力
2019-06-17 07:00:52 -
结论:不会。不过网红经济虽然会长期存在下去,但它的影响力将越来越低。
互联网时代,自BBS开始,到微博微信兴起,再到直播与短视频占据社交风口,各个阶段大量的“网红”层出不穷。
从最早的以“博出位”为主要目的的初代目网红,到现在把触角延伸至电商、社交、秀场、游戏等多个领域的新型网红,他们正在离粉丝越来越近、也离钱越来越近,以打赏、带货、广告合作等为代表的快速变现形式让现在这个时代网红们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
从芙蓉姐姐、天仙MM和后舍男生,到微博微信推动起来的以雪梨、张大奕为代表的各类“网红脸”和情感星座鸡汤段子手们,再到直播和短视频之下的冯提莫、周二珂、阿冷、陈一发们火遍全网,“网红经济”从未退潮,却反而激发了更大量的基于网红相关的产业和从业人员诞生。
不过,虽然网红经济从论坛时代开始就一直如火如荼从未消散,但他们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却越来越弱,我们骤然发现全新一代的网红们无论是在生命周期还是在影响力上都不能再与他们的“前辈”们相提并论。
为什么?
一方面,网红经济的水分正在被逐渐消除,随着行业参与者呈海量规模的暴涨和各种包装、打造手段越来越“审美疲劳”,网红们的新鲜感和市场溢价已经逐步见底;
另一方面,网红经济的买单者用户们也越来越学会去伪存真地看待各类网红,更加关注他们的实际成绩和专业度,大多“噱头大于实际”的网红们迎来的更多是口水而非无脑买单了。
这是无法避免的行业趋势,也是网红经济影响力越来越低的根源。在社交红利不复往日、受众越来越难被收割、政策监管与道德约束越来越明显的今日,一个网红被打造出来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即使被打造出来,他也面临着随时“过气”、“被拉下马”的风险。
这种背景下,这几年如火如荼的MCN机构就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命题。从单打独斗的小作坊模式,到基于PGC的MCN机构专业运营应运而生,网红经济似乎看起来在“破局”。
但MCN机构“批量”打造网红的核心模式又显得过于“虚假”:
不管是娱乐类还是专业类网红,其核心都是某个层面的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吸引粉丝的关键在于其“真实”、“专业”或“有趣”的一面,但这些核心的特质又往往是商业MCN机构很难复制的。
这也是为什么叫了那么多年的MCN机构始终难破局的主要原因。
从“网红第一股”如涵控股,看网红经济影响力的下降
网红在商业模式上批量化生产的难题从号称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的“如涵控股”上就可见一斑。
作为阿里旗下唯一入股的MCN机构、也是国内最大的电商网红孵化与营销基地,如涵控股从2014年成功孵化出张大奕之后,已经发展成为覆盖100+网红矩阵和1.4亿粉丝、业务范围囊括红人经纪、营销推广及电商的综合性网红电商企业。
作为目前业内基本上已经是最为成熟的网红经济模式,如涵控股发展出了三大主营业务,分别是挖掘、培养、孵化新媒体意见领袖的“红人经纪”;从广告代言到品牌营销全案咨询的“营销推广”,利用红人形象全方位打造优质店铺品牌的“电商业务”。
2018年4月,如涵控股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网红电商企业,如涵控股迎来发展至今最风光的时刻。
可惜,虽然如涵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但资本市场并未买账。就在4月3日上市首日,如涵股价低开低走,盘中最大跌幅达到38.2%。至收盘时,如涵股价报收于7.85美元,较12.50美元的发行价下跌37.20%,市值仅为6.5亿美元,与此前两年如涵在新三板上市时的估值相差并不遥远。
截至2019年5月26日收盘,如涵股价报收于3.96美元,又继续比上市当日大幅下跌了一半左右,市值仅剩3.28亿美元。
备受关注的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被资本市场狠狠教育了一番。
如涵遭遇资本市场“弃守”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网红批量化生产的困境”,换句话说,其商业模式正在面临严重的挑战。
“真实”网红的培养往往具备强烈的偶然性,头部网红很难被可控地培养出来,于是以如涵控股为代表的MCN机构在现有模式下想要发展只能以较高的成本签约成名网红。
这就导致了公司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大笔资金才能形成平台壁垒。
这种情况下,如涵控股赚不到钱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坑。而天价签约费的背后,商业网红们越来越短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经不起挑战的深扒风险又让平台经常承受“回不来本”的窘境。
如涵成立至今有且只有一个张大奕谈得上头部影响力,后签约的曾经红极一时的“温婉”又很快陷入“封杀”、“负面”与“沉寂”。
网红确实能赚到钱,但网红经济第一股如涵却至今亏损。
说到底,网红经济目前变现漫长、极短的生命周期、水分巨大的粉丝群体、运营维护的高额成本、实际有限的转化效果、商业化气息肆无忌惮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网红影响力的退潮,头部玩家如涵控股也并没有找到什么解决方案来推动网红经济再次回春。
如涵控股现在有张大奕,但一旦张大奕们过气或被“封杀”,如涵的故事将马上终结,这是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直接佐证。
未来网红经济将继续如火如荼地发展下去,这是毫无疑问的,毕竟每个时代都不会缺或真实或打造出来的意见领袖。但网红经济影响力越来越低、最终除去水分降到它的实际价值点位也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只有专业的技能和有趣的灵魂才是网红领域的稀缺品,其他任何标签、故事、包装、颜值等都不是。
以上回答截止到2019年6月15日,希望能够对题主有所帮助。
2019-06-15 23:16:21 -
网红经济是一种短命模式
不信
可以类比电影明星
很多大明星
是不是也是无疾而终?
只有那些留下来的人
不是因为经济而是因为自有实力
2019-06-17 07:00:52 -
网红经济是一种包含有成熟不理智的消费方式。
网红经济本身无可厚非。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利用粉丝流量获得必要的经济效益。可现在某些网红的网红经济做的有点过。过度消费了粉丝。引发一些反感。有的网红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有的网红高价销售商品。有的网红还针对未成年人进行销售。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喝自控力差的特点重点营销。
因此目前网红经济有点鱼龙混杂的味道。如果行业不能够进行自我净化。上当受骗的粉丝多了。就会开始抛弃网红经济。到时候就是全行业的人设崩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网红经济是一个新兴行业。关键是很多人急功近利利令智昏。而且监管难以顺利进行。平台也为了经济利益。对网红经济睁一眼闭一眼。目前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直播行业已经有点秋风萧瑟的感觉。网红经济暂时风头十足。如果任凭不良问题直至不管。也会有那一天。
2018-11-29 08:35:46 -
结论:不会。不过网红经济虽然会长期存在下去,但它的影响力将越来越低。
互联网时代,自BBS开始,到微博微信兴起,再到直播与短视频占据社交风口,各个阶段大量的“网红”层出不穷。
从最早的以“博出位”为主要目的的初代目网红,到现在把触角延伸至电商、社交、秀场、游戏等多个领域的新型网红,他们正在离粉丝越来越近、也离钱越来越近,以打赏、带货、广告合作等为代表的快速变现形式让现在这个时代网红们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
从芙蓉姐姐、天仙MM和后舍男生,到微博微信推动起来的以雪梨、张大奕为代表的各类“网红脸”和情感星座鸡汤段子手们,再到直播和短视频之下的冯提莫、周二珂、阿冷、陈一发们火遍全网,“网红经济”从未退潮,却反而激发了更大量的基于网红相关的产业和从业人员诞生。
不过,虽然网红经济从论坛时代开始就一直如火如荼从未消散,但他们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却越来越弱,我们骤然发现全新一代的网红们无论是在生命周期还是在影响力上都不能再与他们的“前辈”们相提并论。
为什么?
一方面,网红经济的水分正在被逐渐消除,随着行业参与者呈海量规模的暴涨和各种包装、打造手段越来越“审美疲劳”,网红们的新鲜感和市场溢价已经逐步见底;
另一方面,网红经济的买单者用户们也越来越学会去伪存真地看待各类网红,更加关注他们的实际成绩和专业度,大多“噱头大于实际”的网红们迎来的更多是口水而非无脑买单了。
这是无法避免的行业趋势,也是网红经济影响力越来越低的根源。在社交红利不复往日、受众越来越难被收割、政策监管与道德约束越来越明显的今日,一个网红被打造出来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即使被打造出来,他也面临着随时“过气”、“被拉下马”的风险。
这种背景下,这几年如火如荼的MCN机构就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命题。从单打独斗的小作坊模式,到基于PGC的MCN机构专业运营应运而生,网红经济似乎看起来在“破局”。
但MCN机构“批量”打造网红的核心模式又显得过于“虚假”:
不管是娱乐类还是专业类网红,其核心都是某个层面的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吸引粉丝的关键在于其“真实”、“专业”或“有趣”的一面,但这些核心的特质又往往是商业MCN机构很难复制的。
这也是为什么叫了那么多年的MCN机构始终难破局的主要原因。
从“网红第一股”如涵控股,看网红经济影响力的下降
网红在商业模式上批量化生产的难题从号称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的“如涵控股”上就可见一斑。
作为阿里旗下唯一入股的MCN机构、也是国内最大的电商网红孵化与营销基地,如涵控股从2014年成功孵化出张大奕之后,已经发展成为覆盖100+网红矩阵和1.4亿粉丝、业务范围囊括红人经纪、营销推广及电商的综合性网红电商企业。
作为目前业内基本上已经是最为成熟的网红经济模式,如涵控股发展出了三大主营业务,分别是挖掘、培养、孵化新媒体意见领袖的“红人经纪”;从广告代言到品牌营销全案咨询的“营销推广”,利用红人形象全方位打造优质店铺品牌的“电商业务”。
2018年4月,如涵控股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网红电商企业,如涵控股迎来发展至今最风光的时刻。
可惜,虽然如涵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但资本市场并未买账。就在4月3日上市首日,如涵股价低开低走,盘中最大跌幅达到38.2%。至收盘时,如涵股价报收于7.85美元,较12.50美元的发行价下跌37.20%,市值仅为6.5亿美元,与此前两年如涵在新三板上市时的估值相差并不遥远。
截至2019年5月26日收盘,如涵股价报收于3.96美元,又继续比上市当日大幅下跌了一半左右,市值仅剩3.28亿美元。
备受关注的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被资本市场狠狠教育了一番。
如涵遭遇资本市场“弃守”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网红批量化生产的困境”,换句话说,其商业模式正在面临严重的挑战。
“真实”网红的培养往往具备强烈的偶然性,头部网红很难被可控地培养出来,于是以如涵控股为代表的MCN机构在现有模式下想要发展只能以较高的成本签约成名网红。
这就导致了公司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大笔资金才能形成平台壁垒。
这种情况下,如涵控股赚不到钱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坑。而天价签约费的背后,商业网红们越来越短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经不起挑战的深扒风险又让平台经常承受“回不来本”的窘境。
如涵成立至今有且只有一个张大奕谈得上头部影响力,后签约的曾经红极一时的“温婉”又很快陷入“封杀”、“负面”与“沉寂”。
网红确实能赚到钱,但网红经济第一股如涵却至今亏损。
说到底,网红经济目前变现漫长、极短的生命周期、水分巨大的粉丝群体、运营维护的高额成本、实际有限的转化效果、商业化气息肆无忌惮等因素共同构成了网红影响力的退潮,头部玩家如涵控股也并没有找到什么解决方案来推动网红经济再次回春。
如涵控股现在有张大奕,但一旦张大奕们过气或被“封杀”,如涵的故事将马上终结,这是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直接佐证。
未来网红经济将继续如火如荼地发展下去,这是毫无疑问的,毕竟每个时代都不会缺或真实或打造出来的意见领袖。但网红经济影响力越来越低、最终除去水分降到它的实际价值点位也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只有专业的技能和有趣的灵魂才是网红领域的稀缺品,其他任何标签、故事、包装、颜值等都不是。
以上回答截止到2019年6月15日,希望能够对题主有所帮助。
2019-06-15 23:16:21 -
谢谢邀请!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每个网红也就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网红之所以能够赚钱,是因为他能产生流量,用专业一点的话说,网红作为流量入口,获客成本比较低。所以,网红经济是营销成本降低的一种新途径,明显不存在短不短的问题,只要没有新的获客成本更低的模式出现,网红经济就会继续红下去。
当然,如果网红模式被过度吹捧,那么,实际上就导致获客成本提高,没有了成本优势,网红就成不了经济,而会变成浪费。
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客观分析经济问题,你才不会被蒙蔽。
2018-11-30 17: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