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真如电视剧所说,“微服私访”了吗?

新农商网 全部 1019

康熙真如电视剧所说,“微服私访”了吗?

回复

共4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天宁阁史话
    天宁阁史话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有个《康熙微服私访记》,曾经风靡一时,火爆得一塌糊涂。又接二连三地拍了好多续集,好象前4部由张国立邓婕夫妻主演,后1部由尊龙和温碧霞主演,名演员加传奇加大制作,能不火吗?

    笔者也曾看过其中部分,故事还引人入胜,也令人发笑。有人却淡淡地对我说,都是胡编乱造的东西,康熙从来没有什么私访,完全是在给封建皇帝贴金。

    我懵了,于是查史料,还真的查到了。

    《清圣祖实录》记录清代康熙日常生活,应该可信,卷271记载了一段话:

    “康熙五十六年三月庚申,谕大学士、学士、九卿等:朕尝观书,见……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臣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识朕者,非徒无益,亦且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

    大意是康熙对官员们说,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可能做过微服私访,担心下面的人作弊,把皇帝的耳朵捂住了,而康熙本人是反对这种微服私访的,因为下面的官员和老百姓都认识他,所谓私访就是个形式。

    我又懵了,康熙反对微服私访,康熙从来没有微服私访,康熙一辈子都没有微服私访。

    有人可能要问,康熙既然没有微服私访过,那些名山大川都留有康熙到此一游的墨宝,又作何解释?那不是微服私访,那不是游山玩水,那叫“巡幸”,用现代话说,叫政务考察或调研。

    《圣祖仁皇帝圣训》记载康熙有关“巡幸”的一些谕旨,从康熙说过的语录可看出他到过山东、陕西、塞外、江浙等地,京畿之地当然是他经常去的,所以现在的泰山、孔府、五台、江南、蜀地、草原等地都留下的康熙足迹。

    那么民间康熙微服私访的传闻又是怎么来的?清朝后期曾出现许多“乱世思明主”之类故事,反映黎民百姓的愿望,也将其它皇帝的一些微服私访,移植到康熙身上,东拼西凑成真的一样。

    不得不叫人佩服《康熙微服私访记》,它集古今康熙传说大成,可谓“煌煌巨篇,气势恢宏”,编剧、导演、演员们才华流淌,天马行空,能将一个“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的康熙私访,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千古大帝”。

    总算明白了,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电视剧上的历史只能叫电视剧历史,它不属历史的真实历史。电视剧上的那个历史只能是戏说的历史,电视剧中的康熙只能叫戏说的康熙。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掉相关部分]

    2018-06-04 07:45:02 0条评论
  • 纯钧RHGL
    纯钧RHGL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没有。他就算有那份心,也没时间出去耍什么私访。

    康熙虽然8岁登基,16岁亲政,但是他的时间并不宽裕。

    他好不容易搞定鳌拜,就又开始培植自己的朝廷骨干。紧接着,三藩开始作乱,这一闹,就从康熙20岁闹到了29岁。

    接着,他又开始向台湾出兵。平定台湾后,刚对全国施行些修养生息制度时,孝庄皇太后又病逝了。康熙是个孝顺的孙子,按例在宫中守孝又过了三年。

    与此同时,清军在东北又与沙俄开战。签订了雅克萨条约,并守孝结束后,噶尔丹造反,西北战事又起。

    初步平定了西北战事后,西藏又升硝烟。西藏硝烟基本散尽时,康熙已经50多岁了。于是,上天为了褒奖勤奋的康熙,连续在黄河搞了几次大水灾。

    接下来没什么可奇怪的,九子夺嫡,康熙两度罢黜太子,第二次彻底废除太子胤礽后,康熙已经59岁。

    再加上期间的六次南巡,以及处理各种因夺嫡引发的朝廷内部争斗,到后来,康熙连西北的战事也已无暇兼顾。

    你觉得这家伙这么匆忙紧迫的一生,会有时间让他出去私访吗?

    史书记载,【康熙五十六年三月庚申,谕大学士、学士、九卿等:朕尝观书,见……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臣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识朕者,非徒无益,亦且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

    “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臣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识朕者”。不管康熙是不是个自恋的人,但是他的画像确实流传很广,很多人都认识他,还“私”什么呀。起码的安全都得不到保证,他怎么敢随意孤身出去呢。

    不过,历史上倒真有过出去私访的皇帝。

    南北朝刘宋的末代昏君宋废帝刘昱,就很爱微服私访。他十二岁登基,最爱穿一身破衣烂衫,带几个亲随一头扎进平民区,还爱往集市上跑,扮成小商贩摆摊,与顾客讨价还价,有时还跟客人吵架动手。

    明宣宗朱瞻基,在祭皇陵时不讲排场,一路轻装简从,就怕扰民花钱。宣德年间,他祭陵后路过昌平,看到几位农民在耕作,一时心血来潮,就扮做路人甲,和几位农民聊起了家常。

    他真正知晓了民间疾苦后,回到宫里立刻强化福利政策,不仅施行仁政,还打击贪腐,倡导廉洁。他在位的时代,是明朝“藏富于民”国策的开始,史称“仁宣之治”。

    可惜,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太少。

    而且,不管他做得多好,清朝还是在史书中诋毁明朝。想想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还真不知道能有谁比清朝的皇帝更无耻的了。

    但是平心而论,张国立先生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真是很棒的电视剧。

    2018-06-03 18:06:17 0条评论
  • 第五十七朵云
    第五十七朵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康熙私访,访是访了,但没微服。康熙帝一生喜欢到各地巡视。中国的东南西北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曾三次东巡,除到辽宁谒陵祭祖外,还去吉林巡视。六次南巡,到达苏杭地区,途经山东、江苏,在济南、扬州、南京逗留的时间不少。西巡三次(一次专程,两次顺道)途经山西太原,到达陕西西安。


    北巡的次数有四十八次

    之多,一般配合避暑、行围,也视察地方。畿辅之地,更是他经常巡视的地方,多达二十七次,主要是考察水利,了解农业,观览民情。康熙帝还五次巡视五台山,为了进香也为了考察地方。康熙帝的巡视,以周知吏治民情为重要目的,相当程度上是走出皇宮与社会深切接触。


    康熙帝的六次南巡,最为引人注。江南水乡景色宜人,这里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城市繁荣,可以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南科举文化兴盛,士大夫众多,集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

    2018-07-27 10:54:33 0条评论
  • 豫西徐善景
    豫西徐善景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古代的皇帝也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康熙是个勤政的好皇帝,国家的一大摊子事,够他忙的了。但是,勤政的皇帝往往也都想掌握国家真实的动态。微服私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肯定没有像小说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那样,动辄就就微服私访。皇帝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人物,他的出行安全也是非常严格的,更何况他的日常生活工作也有专门的人员安排的妥妥当当,密密麻麻。看似自由的皇帝,其实并不自由。

    2018-06-14 09:12:53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