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你是如何增加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哪些事例说明?
作为一名教师,你是如何增加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哪些事例说明?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有动力才有可能给自己的学习自觉地制定一个目标,才有可能提高某一科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靠老师和家长的用心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所教的英语学科来说,是最枯燥乏味的,如果一堂课不想办法调动孩子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将是死气沉沉的40分钟,这样的40分钟看起来很短暂,其实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都是非常难熬的一种折磨,效果自然就会很差。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上好一堂课,让他们会渐渐的喜欢上英语学习呢?不妨采用一下几个方法试试:1,互动是关键。老师可以就英语课文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语句,设置一些问题,和学生进行问答,让他们在问答的过程中去理解句子的意义和重要的语法现象。注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置问题,让他们能够听得懂回答得上来,让他们感觉到自信也就会得到成就感,从而就会对于语言这样的课堂产生兴趣。2,课外辅导材料不可或缺。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也为了孩子对于所学的本单元的英语课文的理解,找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让他们自觉去阅读理解,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以自己的语言用讲故事的方法讲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能力 也提高了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在课余时间的自觉学习能力。如果讲的好,一定给予奖励,这里面既要有家长的奖励也要有老师的奖励,奖励会让孩子有收获感和成就感。成就感就是孩子的兴趣产生的源源不断的动力。3,老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各种器官去学习英语,不能只凭一张嘴夸夸其谈,让他们真正做到"五用"即用嘴读、用耳听、用手写、用眼看、用心记,多方面在大脑皮层上划痕迹,就会记得更深记得更牢。老师在课堂上就是a top director(一个高级导演),学会让孩子跟着你的思路走,让他们时刻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这时的老师真的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每一个学生反应捕捉每一个学生的表现,然后及时提问。4,老师语言要生动,老师的讲课情绪要激情飞扬。语言精彩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就会高涨,而且一旦学生崇拜你了,他也就会很好配合你,听你的是一种享受,谁都会乐意听反之,如果上课时语言贫乏,缺乏生动感,孩子也就会昏昏欲睡,了无生气。另外,老师的情绪也很重要,没有飞扬的激情,课堂上,学生就不会产生学习的激情,课堂自然就不会活跃,哪儿会有学习的兴趣呢?
以上仅是个人之见,难免管中窥豹。讲课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加强修炼。过去说书的人常说,都是一部书,但是说出来却千差万别,那叫各人嘴里变巧能。
2018-11-14 11:20:07 -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要想学生学好你教的功课,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教的学科。
那么,我们如何增加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兴趣呢?
(魅力课堂,我们喜欢)首先,教师应该以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在任教一门学科时,都应该对那门学科有较深入地了解,并不断学习,以达到精益求精。当学生问你题目时,如果你老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地回答学生,学生会认可你这样的老师吗?肯定不会!当然,老师还应该对其他科目有所了解,因为很多的科目是综合性的。比如语文,它的课堂虽然要以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为主,但在应用这些技能技巧的同时,综合了思想教育,音乐美术的艺术熏陶,也穿插了自然科学、社会观察等知识。
教师还应该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学生是一些有自己思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偶像,那何愁学生对你教的功课不感兴趣呢?
(老师,我们爱你!)其次,教师应该熟悉自己的学生。
老练的教师一定了解自己学生对所教科目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教师才能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的学习有获得感,才会激发起他内心的情感,才会喜欢上你教的学科。
譬如,PPT的制作。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今年大部分的学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也就是每个教室装上了多媒体设备,那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提高学生对课堂对科目学习的有效方法。我们教师做出符合孩子心理需求的PPT课件,把孩子的眼球吸引到课堂,就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得当方法。小学课堂的PPT应该以活泼的暖色调为主,为孩子呈现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
(我们向任长霞这样的英雄致敬)最后,我认为教师还应该要有教学机智。
这个机智包括语言的灵活运用。对课堂教学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譬如,小学低年级,我们教师的语言必须儿童化,这样才能拉近与小孩的距离,才容易走进小孩的心里,小孩才会对你的学科感兴趣。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也要恰如其当。批评后要给学生改正的机会,表扬后要有更进一步的动力。
教学机智还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合理处理。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活生生的人。课堂上常常会有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要想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那么,老师就应该有对课堂事件的巧妙处理,让课堂快速回归正常。
(一堂《扫大街的父亲》把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最后,希望这些个“法宝”能帮到大家。如有其他疑问请关注“布衣教书”!
2018-11-15 11:13:30 -
兴趣是内生的。老师不要妄想使没兴趣的学生变得有兴趣,老师的任务是与有兴趣的学生分享知识的快乐。
2018-11-15 16:16:29 -
感谢邀请!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有很多渠道去掌握新知识,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已经不满足教师课堂上的灌输,所以作为教师而言要与时俱进!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自然而然会去钻研、学习。兴趣我觉得可以分为几种:学科兴趣,对学科知识很有兴趣;教学兴趣,有些同学对某学科知识没有兴趣,但教师在教这门学科时让他觉得有兴趣,学生会跟着教师用心去思考。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从学科知识中挖掘教育素材,通过自己形象生动的讲解来抓住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018-11-14 13:15:25 -
感谢邀请。首先,应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上他所教的学科。其次,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在教学这部年度大戏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主演,应倾其所能调动学生出演的积极性。我一般会把学生已经知道的和通过预习应该知道的知识点挑出来做成预习案,让学生为参与课堂做好储备。当然,串起这些零散知识点的线应握在老师手中,如:什么时候该进入下一个环节,以什么方式过渡衔接,哪些知识老师必需点拔或讲解。学生全程参与其中,兴趣高涨且理解深刻,老师看似出镜不多,但一切尽在把控。以刚讲过的《圆的周长》为例,"什么是圆的周长,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都是学生预习后自己讲的,此时,我在空中虚画一个圆,"这个圆你还能测量出周长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重新被点燃,我顺势引导学生测量并观察数据,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当然,只用这些数据就得出公式显得太牵强,老师介绍祖冲之与圆周率、杨徽的"割圆术"为学生解惑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总之,激发学生参演的激情,打磨他们出演的实力,学好就会成为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
2018-11-14 16:14:54 -
你可以搜一搜戴建业老师的视频,你就会明白许多,一定要生动形象,用学生喜欢的语言和事例来上课!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2018-11-14 10:32:54 -
从学生角色出发,用生活中故事、事例去教育学生,把枯燥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小事结合起来,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2018-11-14 1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