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强调“孝”?在西方国家子女对父母没有亲情吗?
中国人为什么强调“孝”?在西方国家子女对父母没有亲情吗?
-
中国‘‘孝顺‘‘强调道德,西方“担当‘‘、"责任‘‘强调法律。
2019-01-19 12:47:12 -
首先肯定,东西方不仅国度不同,管理国家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不同的国度,又有不同的传统文化,不同的传统文化,又产生了不同的意识形态。
上述这些不同,最根本的造就了一个国家的制度。
东方的中国,是世界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优久大国。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创立的很多人文历史,都为西方国家所欣赏,很多伦理道德的修养,直到如今,仍在引领人们的思想,特别是仁,善,孝,德,仍在延续和光大。并随着社会进步,继续发挥出无穷的正能量。
中国人,特别重视孝,并提出百善孝为先的理论,它的重大意义体现了一,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在朝代更叠中继承和发扬的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有效的正能量的指导人们积极向上的优良传统,是人类逐步走向完美的推动力量。它己被历代实践验证。所以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百善孝为先。二因为中国人继承和发扬的孝,是社会的发展需要。实践证明,社会越是向前发展达到一定的文明程度,对孝的呼唤更迫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进步的必然。
因此,中国人对于孝的追求,不仅现在需要,将来会更迫切。
西方国家,从人文理念上是缺乏的。他们追求的是个人独立,子女到成人后,就要离开父母,到社会去谋求独立。在他们祖先的学说里,根本就沒有孝这个字。但亲情还是存在的。可沒有象中国这样四世同堂,子孙绕膝的家风。
正是东西方国度不同,遗传文化不同,思想意识不同,中国把百善孝为先做为一种善行美德,而西方国家压根都是不存在的。
2019-01-19 22:53:49 -
中国穷,抚养儿女是人的本性,抚养父母不是,必须用一定的道德来约束,让大家觉得不这么做是不对的。如果社会足够发达,父母养老问题不用依靠子女,就不用天天讲究孝道了,对父母的有感情的可以常看看他们,没有感情的也不用纠结了(别喷,很多人讨厌自己父母,网上看到的,我自己对父母感情还行)
2019-01-19 10:29:20 -
因为皇帝想把这个包袱丢给子女
2019-01-19 12:00:23 -
“孝”是儒家思想和文化构成的一块重要基石,也是对中国人影响最为深刻的儒家思想内容之一。
儒家是一个从客观实际出发去构建社会秩序的中国最早的思想学术派系。有人把孔老二骂成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奴才”,这是典型的无知无畏的说法。试问:孔子与封建社会何干?他生活的时代还并没有进入封建社会,与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还差了两、三百年,而且秦始皇还是个“坑儒”的皇帝(到底坑没坑儒虽然不太清楚,但起码并没有重视儒家是肯定的)。所以,孔子的儒术并不是为封建皇帝服务的,而是他的“好学生”董仲舒把儒术卖给了帝王家。
孔子生活在一个乱世,应该是目睹了那个乱世给民众带来的灾难而产生了一整套治国安邦的思想;他的思想基础源于西周初期“圣人周公旦”的治国实践。他最推崇周公,试图恢复周公的那一套当时行之有效的制度。孔子自己也是作出了艰难的实践和推广的,可惜没有用,列国的国王(奴隶主)谁也不听他的,以至于使他经常“忙忙如丧家之犬”,毫无收获。没办法,他只能寄希望于后人了,于是招收了一批学生,用来传承他的衣钵。这些学生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一代传一代地就传了下来。从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终于翻身了。从此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下,生活了近两千年;而且时至今日,没有、也不可能就抛弃得了。
“孝”是孔子主张的为人准则之一,意思就是孝敬父母。怎么样叫“孝”呢?他也有一些具体说法:比如“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等等,都是些可敬可佩的大实话。人只要懂得“孝”,那么,“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所以社会也安定和睦了。
这就是儒家“孝”的内容,也是为人的基本准则之一。
外国人也有亲情,因为血缘关系是天然的“亲情因子”,任何人按说都不会例外。不过,儒家的“孝”道,又给中国人上了一层“保险”而已,所以我们是有“双保险”的。
谢谢。
2019-01-20 00:24:22 -
呵呵!但还是感觉中国人的孝道更贴切温暖。
但我相信不管在哪里,中国外国都一样,最有可能的是有不一样尽孝的方式,让传统的中国人感觉不到罢了!
2019-01-19 13:43:20 -
呵呵!但还是感觉中国人的孝道更贴切温暖。
但我相信不管在哪里,中国外国都一样,最有可能的是有不一样尽孝的方式,让传统的中国人感觉不到罢了!
2019-01-19 13:43:20 -
中西方发展因历史沿革不同形成不同文化。中国经历约三千年封建社会,形成了以家庭为社会组织基本单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社会结构。这种社会形态便产生了以“封建家长制”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文化。其内容包罗万象,如“父慈子孝”“兄良弟悌”“三从四德”及“天地君亲师”...
西方奴隶制社会更长更完善,大部分劳动者是独立的奴隶,随时面临赠人、交换、卖掉、逃亡、甚至死亡,因而家庭观念十分淡薄。后虽经历封建农奴制,但农奴也属半奴隶性质。加之欧洲是以城市(城堡)为中心的公国,大量农奴进入城市手工业作坊打工,家庭纽带作用乏力。当近代城市手工业大发展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期)失地失业年轻农民更是大量进入城市谋生。久而久之,家庭父母把子女培养成人之后,放他们自己外出谋生便形成西方社会形态和人际关系的文化。
今日中国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留守,形成“空心化”,实为社会进步之必然。不必过度“抨击”,历史拉不回来!
2019-01-19 08:03:45 -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有五千年的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现在的文明国家。
这和中国的道德是有直接关系的。孝是中国道德核心,如果离开了孝,中国的文明就不存在了。中国将会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重新回到落后时期。
孝是神所喜悦的,任何国家,不管东方,也别说西方,如果不孝,就是不敬畏神,神就厌恶,就管教,就惩罚,就一定落后。
一个家庭如果不孝,这个家庭将多灾多难,都是因为神不喜悦,神不祝福,神要管教,神要惩罚。
神是大能的,任何人的力量都不可与神对抗,不孝敬父母,就是不敬畏神,神若惩罚,根本就没有办法防,也别想防,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都是无用的。
现在有人在争论安乐死,如果你报着公义的心支持赞成,这没有罪,只是错,是认识不足。
如果你是报着自私的心,在为安乐死大喊大叫,报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么,你赶紧禁食祷告,向神认罪。你想什么我不知道,神知道,认罪悔改,神不会责罚你,免得受灾受苦。
禁食祷告,不用任何人知道,自己知道就行,要成心禁食,可一天,可两天,研一顿,按自己的心愿,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神会饶恕你。
道德教育是重中之重的大问题,孝是人道德的首要问题,孝就更重要了。
2019-01-19 12:15:07 -
当“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成为不可期后,这批当年的夫妇已逐渐步入了老年。
一对年青夫妇赡养四个老人已逐渐成为现实。
倘若不提倡“孝”字。这批人将面临着极大的生存风险。
所以,提倡“孝”字,无论从中国传统还是社会现状,都有必要!
2019-01-19 12:07:21 -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思想不同,西方信奉的是基督教!基督教里讲述的子女只是父母生活中的责任罢了,孩子十八岁后父母就不会对孩子付出什么了!就和动物一样长大了就要离开自己生活!中国就不同了!过去把孩子养大就是为了给自己防老。可是现在又不同了,总想把孩子养到八九十岁似的???溺爱可能只有中国才有吧?
2019-01-19 20:33:57 -
最自私的想法,本质上,养孩子如果不是为了养老,他们就不会养,比如现在。
2019-01-19 11:53:51 -
百义孝为先,在社会上不论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都分割不了相互交流和依赖,这种依赖就是人际的义,沒有人能独自不依赖别人而能生存,孝是一种感恩,父母生你养你照顾你十几年,这种恩是杀身难报,同时孝也是磨励人的意志和人际相处能力,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在社会与人交往,一个连父母都相处不好的人决不是一个能够在社会交往的人。我们抛开一切所谓的道德绑架说法,作为人是高级动物有思想,但动物那么原始那么低智那么弱却处处体现动物对生养父母的孝,一条小野狗在外偷食只为养一条受伤不能动的母狗,难道人不如狗吗?难道人越进化越无情无义越无人性人道吗?不想孝敬父母不想承担责任把一切推给国家和政府,你为政府创造了什么?你为国家建树了什么?没能力孝敬父母的人绝对是一个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一棵不结果的苗却吸收肥料自己长得好农民伯伯会容忍吗?只要发现马上将你拔了丟到岸上晒死,种子也知道结果回报,而有些人竟然敢言不该孝敬父母,这种人不但社会上不能容忍,连自然界也无法容忍他们的存在,国家该立法对无孝德之人立即处死,社会决不能容忍有这种拖累社会的物种,这种物种还不如垃圾有价值,该除掉。
2019-01-20 09:52:45 -
孝是我国的美德,是一个国家组成的一部分,有了和谐的小家,便有了大家,就有了国,保护小家必先爱大家,毛泽东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这就是,爱国就是爱家,爱家必先爱国,
2019-01-20 16:54:02 -
这是很有趣的问题。我曾经看过两遍电视连续剧《尘埃落定》。这里面的麦琪土司一家,实际上所有的土司家族都是,没有孝道概念的。
其实,这很好理解:在奴隶制社会和农奴制社会中,整体上孝道是对贵族政治体制是不利作用。因为,贵族家族内部讲孝道,会最终引发全体的奴隶家庭也讲孝道的。孝道的作用在于树立家族政治和家族传承的。
事实上,中国的孝道开始于非常特殊的年代里——周代商。孝道是周公为了用姬姓家族来使用封建方式来控制全国,就必须要用宗法制度(孝道是宗法制度的核心)来用亲情凝聚住姬姓家族的统一性。
事实上,孝道也是西周过早衰亡的原因之一。孝道要求孝敬自己爸爸比选房亲戚好得多。
所以,贵族政治体制下,孝道是一剂慢性毒药!啊吃了就没救了!
欧洲的贵族们往往也是传承千年多的,重要的是:爸爸爱孩子,而不是孩子爱爸爸!
《尘埃落定》中有一句话,我记得不全。老麦琪土司回答儿子提出的问题:“当土司有什么好处?”时,回答说:“好像是除了得时时刻刻防备自己的儿子之外,也没什么好处。”
2019-01-19 21:08:59 -
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三观不符”!
2019-01-20 06:09:50 -
百义孝为先,在社会上不论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都分割不了相互交流和依赖,这种依赖就是人际的义,沒有人能独自不依赖别人而能生存,孝是一种感恩,父母生你养你照顾你十几年,这种恩是杀身难报,同时孝也是磨励人的意志和人际相处能力,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在社会与人交往,一个连父母都相处不好的人决不是一个能够在社会交往的人。我们抛开一切所谓的道德绑架说法,作为人是高级动物有思想,但动物那么原始那么低智那么弱却处处体现动物对生养父母的孝,一条小野狗在外偷食只为养一条受伤不能动的母狗,难道人不如狗吗?难道人越进化越无情无义越无人性人道吗?不想孝敬父母不想承担责任把一切推给国家和政府,你为政府创造了什么?你为国家建树了什么?没能力孝敬父母的人绝对是一个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一棵不结果的苗却吸收肥料自己长得好农民伯伯会容忍吗?只要发现马上将你拔了丟到岸上晒死,种子也知道结果回报,而有些人竟然敢言不该孝敬父母,这种人不但社会上不能容忍,连自然界也无法容忍他们的存在,国家该立法对无孝德之人立即处死,社会决不能容忍有这种拖累社会的物种,这种物种还不如垃圾有价值,该除掉。
2019-01-20 09:52:45 -
孝是中国历史统治阶级规范等级,维护国家,君臣关系,家族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方面。中国长期经历封建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宝之一即在家族,家庭成员中讲孝道。即后代,晚辈必须孝忠,孝顺前代,祖宗。对长辈意志绝对恪守而不能违背。这样整个社会就会有“礼”即有序,社会统治才会安定。而西方国家治国理家的观念完全不同。西方因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政教合一的统治,对宗教崇拜超过对人的统治,在资夲主义工业化后,政教分离,使人们更相信人的创造力,在家庭宗族内部虽有亲情维系但每个成员的自主力更强。以至发展至相信丛林法则。因而,西方社会便没有更强的家庭秩序维护的观念。但这恰恰与现代化,大机器生产社会更为契合。因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可能有自己的创新,创造力。
2019-01-19 10:37:43 -
谢邀。中国的孝是家长制的延续,西方讲究感恩。中国的孝是伦理是纲常,媳妇进门,媳妇磕头敬茶,老人的威就先树起来。制度化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孝是单方面要求。“父不正子不孝”,但很多人是“断章取义,”有果必有因,因在根脉上,人们评论果,不关心因,所以生活质量谈不上,更多活给他人看,过节看谁给的值钱,值钱的未必实用。外国人讲究感恩,他们的礼节是拥抱和亲吻,这一举动是平等的。很多收养中国孩子的家庭,带他们回国找亲生父母,也是让她们懂得生命出处,懂得感恩,用心灵去谛听生命的意义。平等的感恩里更多是理解和尊重,孝里面更多是约束。感恩是发自内心的,孝有的是感恩,有的是无奈。
2019-01-19 06:11:46 -
所以中国人活得累
2019-01-19 10:47:01 -
外国父母不强调孝顺,但更有亲情。姐妹兄弟和父母争夺财产的事情不多。
2019-01-19 11:39:44 -
孝使幼有养,老有依。是构成中国社会关系和睦的基本纽带,是关系统治基础的基本品德,是中华民族家国观念的根源所在。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民族都有孝敬父母、关爱孩子的概念,只不过不如中国这么根深蒂固。
2019-01-19 14:32:22 -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孝廉义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中国人的孝道、亲情、感情、仁义道德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无法比拟的,他们只能望而兴叹!
2019-01-19 08:01:03 -
谢邀请,孝,文化传承。
2019-01-19 08:15:45 -
清朝,统治阶级利用汉族文化统治汉族,就需要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道德理念,“孝”是最好的、最方便的,最容易利用的。
皇家讲孝道,花费大量钱财让他们的长辈享受;老百姓讲孝道,要先孝敬皇家,其次才是自家。
2019-01-19 12:01:01 -
西方社会丶更付合人也是动物的理论`因没有儒家思想的传统、所以更付合本性的发展……
2019-01-19 12:02:49 -
不用政府养老,责任是子女的。
2019-01-20 09:35:37 -
中国现在强调“孝”就是不想承担社会养老义务。
2019-01-19 17:17:13 -
从农业社会一直走过来,而且现在也没有本质改变,养老孝亲是道德也是责任要求!
2019-01-19 12:12:14 -
从农业社会一直走过来,而且现在也没有本质改变,养老孝亲是道德也是责任要求!
2019-01-19 12:12:14 -
因为中国人有优良的传统教育,中国人都知道百善孝为先,中国人讲的就是忠孝,礼义廉耻!如果连这个都不懂的话,不配做人,我不知道,也不探讨西方人的孝道或者感恩,我做好自己,教育好儿孙是我的职责,尽量让自己的后辈成为一个,在家孝顺,工作尽职尽责,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9-01-19 07:09:02 -
谢邀!中國人所强调《孝》字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必须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美德。以礼待人,以孝为先,以真情感恩,走人间正道,只有这样做才是个合格的中囯人。而西方国家子女对父母没有亲情吗?西方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生存靠自已,好似亲情在骨血关系上没有中国那样珍惜重视。只会用口头上表达出:亲爱的你好,亲爱的我爱你,亲爱的我回来啦,亲爱的早安,亲爱的晚安等等这些从电视电影里看到和听到的。什么三亲六故,爹娘兄妹西方人好象没有中国人那样地亲情以《孝》为先,这也是标志着中西双方的教育传统文化不同有直接的关系…
2019-01-19 11:30:05 -
百善孝为先,不要把所谓的西方文化拿来跟华夏文化比,如果养儿育女,不孝敬,那还养来干什么?,西方国家就没有所谓的亲情,,这样很不好的,所以还是华夏文化好,
2019-01-19 22:26:38 -
1、投资心理,养育孩子原本付出很多,精神上的,经济上的,身体上的,付出了就想要回报,很多人养孩子等于在做投资,期待若干年以后的投资回报收益
2、养老送终问题,中国古代人老病只有指望子女帮助,甚至现代中国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养老仍然指望着子女
3、部分父母比较强势,习惯于控制子女,操控子女人生
综上所述,是中国从古至今强调孝顺父母意义的部分原因。
当然,补充一下,孝顺父母本是一种美德,父母把子女养大,到父母年老,子女应该体贴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2019-01-19 10:25:22 -
汶川地震时,在救援现场发现一位年轻的母亲,她被倒塌的房子压死了,但身形却非常奇怪:双膝跪地,上体向前匍匐,怀中有个被子。她似乎在奋力保护这个被子!当救援人员把手伸进被子里,惊奇地发现被子里面有一个孩子,睡得很香甜。同时,被子里还有部手机,屏幕上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要记住,我爱你。”这一情景震撼人心感动天地。每每想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都会为之感动,泪湿眼眶。什么是母爱,什么是亲情,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是不是更应该修身养德,有情重义,知恩图报呢?所以,我们应做到:父母之爱要牢记,父母之难多理解,父母之恩必回报!
这就是“孝”!
2019-06-12 11:47:28 -
中国父母与子女之间才不讲亲情,因为强调孝顺必然和亲情相悖。
2019-01-19 12:01:14 -
传统教育突出的是仁爱。孝悌是人类最基本的爱,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衍生爱子女、爱国、爱情、爱职业等等。
2019-01-20 08:43:53 -
以前都不养老,这样国家就没有生育率了,所以国家天然的要求人们要养老就是孝道,但过去养老又不能以法律形式体现所以统治者就用道德的方式绑架
2019-01-19 12:16:47 -
如果不提倡孝,不用法律强制子女必须赡养老人,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负担。
2019-01-19 12:17:18 -
国家就轻松了
2019-01-19 12: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