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时,家长应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最有效?
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时,家长应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最有效?
-
偷窃行为在儿童中并不少见,但情节轻重不同,轻者严格地说可以不算偷,重者却已形成偷窃恶习。父母要采取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掉小偷小摸的恶习。
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很好,父母会满足孩子的绝大部分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欲望心理会因为父母的宠爱而变得膨胀。如果孩子的某种欲望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会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
有的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少,孩子看着身边的小伙伴零花钱那么多,“支配钱”的欲望就会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孩子小偷小摸行为的发生。
一旦发现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父母不要过于愤怒和随便夸大事实,更不能不问缘由地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当然也不能对这种行为放任不管。父母要分?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对症下药,把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
专家建议
勿以恶小而为之。孩子小时候的小偷小摸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很有可能发展成偷窃行为。但是只要父母的教育方式得当,孩子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就会得到很好的纠正。那么,父母应该这样纠正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
1.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
孩子存在小偷小摸的行为是因为孩子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无法分辨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因此,父母要想纠正孩子小偷小摸的行为,必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父母必须从孩子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步提高孩子的是非观念。父母要让孩子懂得,小偷小摸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今日小偷小摸,将来就有可能大偷大摸,甚至误入犯罪的歧途。通过反复教育来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帮助孩子建立物权观念
许多孩子缺乏对物品所有权的认识。孩子对物品所有权没有正确的理解,也就不能分清别人的和自己的物品有什么区别,从而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属于小偷小摸行为。父母要给孩子必要的指导,帮助孩子尽早建立所有权的概念。
要让孩子搞清楚物品所有权,不是光靠讲道理就能让孩子明白的,还要从实际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
3.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
有的父母不给孩子零花钱或是给孩子的零花钱较少,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能够灵活地支配手里的零花钱,就会产生羡慕之情,打起“小偷小摸”的主意来。
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孩子会感到温暖。父母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要和其他的孩子差不多,让孩子心里感到平衡。孩子手里有了零花钱,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不会对别人的东西眼红,从而远离小偷小摸的坏念头。
4.增强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
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制力差,抵制诱惑的能力也较低。看到别人有好东西时,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占有欲,就会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父母要教育孩子拴住欲望的缰绳,做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要帮助孩子树立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使再好也不能拿的思想。
有小偷小摸习惯的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教育之后,坏习惯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在孩子新的习惯还没巩固之前,当发现有小偷小摸的机会时,又会不由自主地将父母的教育抛到一边。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增强他们的自制力。
5.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后被说成小偷,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孩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到孩子的自尊,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也不要在外人面前提起孩子的过失行为。如果孩子因为曾经的小偷小摸行为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抬不起头,父母就要想办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欢迎讨论!
2017-08-11 19:47:22 -
严厉教育,从小就需要培养权属意识,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能拿。属于你的东西,你自己才可以有支配的权利
2018-11-16 13:08:00 -
我们经常会把孩子一些拿东西的习惯定性为小偷小摸。当我们很认真的去问孩子,你怎么会有这样东西的时候,孩子通常都会说,我觉得这个东西很漂亮,很有趣,所以我就把它拿回来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这个物权观没能很好的建立起来的时候,通常分不清楚怎么是偷,什么是拿。他经常会认为这些东西我喜欢就可以拿。
所以当我们像题主那样发现孩子包里有很多不属于他的小东西的时候,我们不用过于紧张,其实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变坏了。他只是觉得那样东西有趣好玩。
那么我们该怎么跟孩子沟通这个事情?我们需要跟孩子强调一个物品的拥有所有权。当我们觉得一个东西很好的时候,想要因为只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征求这个物品的拥有者的意见。只有当我们告诉孩子这些是非对错,他才能够更好的去辨别。
2017-08-27 23:52:24 -
谢谢邀请,
第一,必须严肃的给孩子说清楚,偷东西是错误的,一定要让孩子清楚,这样做是不会被原谅的,如果再这样做,再这样做,爸爸妈妈就会不爱他;
第二,我觉得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环境给出必要的惩罚措施,有人说打一顿,我觉得简单粗暴的打一顿未必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关键是要选对惩罚措施,又要要孩子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目的就是让他不再范同样的错误。
2018-11-24 17:36:56 -
看得出来这位妈妈焦急的心理,甚至下意识已经给孩子贴了“小偷小摸的标签”。
对于孩子来说,会去拿别人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有意识的小偷小摸,有可能是因为不太清楚所有权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从小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长或家里的老人什么东西都是优先给孩子,造成孩子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什么东西,只要自己想要,就可以拿。
现在已经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那家长该如何来引导呢?
1、家长首先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要训斥孩子,而是本着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谈一谈所有权的概念,如果孩子比较小,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绘本,以故事的形式和孩子展开讨论。
推荐歪歪兔系列财商教育童话图书,这套绘本里第一本《小财神变成了驴》就讲了歪歪兔有一个神奇的钱包,里面有个小财神负责不断的为它生钱,歪歪兔也认为财神不断给钱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它花钱大手大脚。后来因为歪歪兔花钱太快,小财神去偷了老财神的钱,所以失去了当财神的资格,需要要和歪歪兔一起生活一起赚钱,才有资格当回财神。家长可以先把书看一遍,再和孩子一起读,读完后可以提一些问题,通过问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偷东西是不对的,是要受到惩罚的。
2、一般来说,孩子从3-4岁家长就可以和他玩一些交换的游戏。小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想要某一件玩具的时候,和孩子说:“我可以给你这个玩具,不过你需要给我一样你的东西来交换。”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通过带他去超市购物时,把钱给孩子让他来付款,告诉他:\"我们买东西就相当于用钱去交换商店老板的东西。\"
3、通过零用钱来培养孩子的财商,允许他有体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权利。
其实我们成人也一样,当身边没有钱,又有需要的东西的时候,心里是非常没有安全感。所以,零用钱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带来安全感。
对于孩子来说,当他特别想要某件东西,他就可以用零用钱来购买。零用钱不够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先允许孩子,可以告诉他:\"你值得拥有好的东西,你可以把它先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存钱或者别的增加收入的方式来得到它”。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心里层面的匮乏感,让他从内心觉得我是值得拥有好东西的,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得到他。
2017-08-12 16:08:16 -
先不要定性,神马是小偷小摸行为?你一旦定性孩子的行为,可能在你对孩子行为原因还没弄明白时就采取了错误的方式。
严厉教育是一种方法,但在没有搞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可能对孩子留下阴影,影响到孩子将来人格的发展。
先搞清楚孩子行为动机是什么?好奇,占为己有,都是人的潜在本性。我们看到溜狗狗,狗狗时不时要撒泡尿,有必要吗?其实这是它遗传的领地意识。人也一样,有占有意识,比如兄弟姐妹之间争东西。
所以,建议千万先别下定义,先多观察,然后才是办法。简单的,比如多和孩子一起户外活动,让外面的世界更美好,起码就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别一下子就孩子小偷小摸。
2018-11-16 14:01:08 -
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可能并不是真的想通过“偷”来得到东西,也许是因为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大人不同意,或者批评自己。
在处理孩子小偷小摸的行为时,如果是初犯,可以借鉴一位老奶奶的做法:
孩子因为好奇,偷拿了老奶奶的一串手珠中的一棵珠子,有一天,老奶奶发现后,就把孩子叫来,把那串手珠交给孩子保管,并告诉他上面有多少颗珠子,一定要保管好。当孩子将保管后的手珠再次还给老奶奶时,颗数一颗不差。
所以在生活中,要给留给孩子自我改错的机会。有时是不声不响,有时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但是,只要孩子改正后就应当鼓励,认可,不可让曾经的小错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不要再揭孩子的伤疤。
2018-11-16 12:55:18 -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班就有一个学生,不学习,就喜欢偷别人点东西,偷橡皮、偷自己家的钱,他的家长那会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管,最后他就越大胆地偷学校老师的东西,最后沦为了一个小偷。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有小偷小摸行为呢?
1、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的需求大部分都会满足,但是当有的需求在父母那里满足不了时,孩子就会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
2、 家长对于孩子的控制欲望非常高,父母生怕孩子受到什么挫折,所以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非常完美。
当发现孩子有小偷小摸行为时,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呢?
1、帮助孩子建立物权观念。很多孩子对于物品的所有权根本不理解,所以他们分不清自己的跟别人的东西有什么区别。所以就分不清告诉与不告诉别人之间的区别。
2、给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孩子小偷小摸行为的背后,往往来自于缺乏。比如:孩子从来没有零用钱、看到别人有零花钱,自己的自尊心受挫了等等原因。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顺便还可以培养下孩子的自控能力。
3、家长要谨记不要去斥责、打骂孩子。家长都知道打骂只是为了不让孩子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往往打骂的效果并不是长久的,并且你会发现,孩子在小偷小摸时会做的更隐蔽。打骂只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并且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018-07-09 17:17:08 -
这说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家长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没有让孩子知道,那么当孩子一旦错事后,甚至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后,家长发现再去改变他已经了很困难的事,
很多家长都反应说自己家的孩子懒惰,很多家长都没有办法跟孩子沟通了,
李玫瑾教授指出,好吃懒做,不是天性,一定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了错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办法去辨别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但是家长可以辨别孩子哪些行为是错的,如果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性错误,那么说明是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教育做得不到位,当然这里的保护并不代表把他完全保护起来,这是不对的,
有的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惩罚,惩罚也是一种保护,有时候家长需要狠心一点,孩子的认知能力不到位, 他们根据家长的反应来克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做错事,家长给孩子板脸色,孩子就知道自己错了,家长如果在保护中错误的理解保护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好的坏的行为习惯。
龙傲教育致力于青少年辅导,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感谢关注:龙傲教育,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2019-12-31 16:52:37 -
①和孩子好好谈谈,了解详情,明确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别上岗上线。
②告诉孩子可以用正当方式同样可以过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给孩子机会。
2018-11-16 11:32:29 -
我知道这个问题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会发生,所以我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做法是,经常聊天,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告诉她所有权,以她的玩具为例,她的东西她做主,同样别人的东西别人做主。想玩别人的玩具一定要征得人家的同意,不问自取即为偷。当然也会和她聊到新闻里被警察抓到的小偷,所以很小她就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就是防止大了以后会有小偷小摸的行为。
那孩子已经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后,我想还是不要先给他戴上小偷的帽子,好好谈心,问问原因,告诉他喜欢的东西父母会视情况买给他,如果不会买给他一定说明原因。这种情况我还真没有什么经验,我觉得事情还是预防为主,前期工作做好了,后面就会容易的多。真心希望父母多和自己孩子交流,小时多引导,大了多交心。
2018-11-25 06:45:44 -
感谢提问!谁的童年都有些许的小毛病,小孩小时候有些小偷小摸也是挺让大人头疼的,所以我们如果管教就不能上去噼里啪啦一顿。那样不仅管不住,没准会记你的仇!我们主要要铲除孩子心中偷东西的那种侥幸心理,最好的办法(很实用,我用过)三口一起吃饭的时候,你和爱人聊天,可以自己编造一个和你孩子做的事一模一样的孩子,尽量把事情结果的严重性放大,(这个要看你的想象),中途孩子如果好奇的话也可以让孩子参与此话题,不过切勿不要呵斥他,让他自己回去想想,慢慢就不会了。如果在不好使棍棒出孝子也未必不是个办法。题主自己衡量!(仅供采纳,不对勿喷)
2017-08-12 06:25:32 -
这说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家长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没有让孩子知道,那么当孩子一旦错事后,甚至形成错误的行为习惯后,家长发现再去改变他已经了很困难的事,
很多家长都反应说自己家的孩子懒惰,很多家长都没有办法跟孩子沟通了,
李玫瑾教授指出,好吃懒做,不是天性,一定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了错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办法去辨别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但是家长可以辨别孩子哪些行为是错的,如果孩子出现哪些行为性错误,那么说明是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教育做得不到位,当然这里的保护并不代表把他完全保护起来,这是不对的,
有的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惩罚,惩罚也是一种保护,有时候家长需要狠心一点,孩子的认知能力不到位, 他们根据家长的反应来克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做错事,家长给孩子板脸色,孩子就知道自己错了,家长如果在保护中错误的理解保护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好的坏的行为习惯。
龙傲教育致力于青少年辅导,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2019-07-30 18:31:12 -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爸爸去哪儿》里面有一集,黄多多和贝儿一起去买东西,贝儿想买一双凉鞋,可是多多说钱不够不能买,最后贝儿就擅自拿走了拖鞋。多多当场指出贝儿在偷东西,可是贝儿只是不知所措的站在那。
贝儿家真的缺钱买吗?当然不,陆毅家可能比头条里大部分的家庭都富裕,那她为什么要偷东西呢?
其实大家都像黄多多一样理解错了,贝儿根本就不知道那是在偷东西,在小孩的眼里没有金钱交易等价买卖的观念,在她眼里,那只是拿。特别是在许多小宝宝心里,你说他偷东西,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从你的表情里知道,这么做不对,小偷是一个不好的词,妈妈在批评我。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拿了东西,先不要马上给孩子钉上小偷的标签,他们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是绝对懂得,这不是在夸他,如果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那只是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
在我们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我们应该先问清楚宝宝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严词批评。前几天我带着Lisa逛超市,等到我们结完账时,超市的报警器响了。最后售货员在Lisa的口袋里发现了一个清凉油。我马上结了账把Lisa拉到一边。Lisa只有14个月,肯定是不懂得偷是什么意思的。我就问她为什么这个会在她口袋里啊,她就咿咿呀呀的比划。我说这里面的东西不管你是因为好奇,还是喜欢,最后走出这道门的时候,都要把它交给妈妈,妈妈需要用钱来换它们。
不能偷偷的带出来,因为这不是属于我们的东西。
或许你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话都不会说,跟她讲道理一点用都没有。但是从那天开始,我带她去超市,她看到喜欢的东西都会指给我看,有些特别喜欢的会拿在手里默摸摸,然后自己放回去。
不要觉得小孩不懂,你耐心讲道理,小孩总是能听懂一些的。
如果宝宝真的是出于某些原因“拿了”东西。首先我们要言辞批评,对!做错事情必须严厉批评,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的错误。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妈妈,孩子拿了超市的棒棒糖藏在袖子里,最后妈妈讲完道理让孩子自己去和售货员道歉,并且扣了孩子半年的零花钱。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要让孩子从心里认识到,这么做是不对的,除了父母没有人会无条件的提供给孩子一切。
最后,如果宝宝大一点了,建议每月给孩子一些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钱,让他可以去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商。
如果你觉得不错,记得关注我哦~
2017-08-14 00:01:32 -
正确引导,不是打骂,给他讲道理,告诉他别人的东西,你要借用的话,必须经过对方答应,否则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别人的东西我不要,自己的东西保管好。有的孩子很强势,弱小的同学的东西,他随意拿,别人不敢反抗,他也就顺理成章,错误的认为理所当然了:我的东西是我的,别人有好看好玩的东西也是我的!我是三个低年级孙子的爷爷,他们的班上就有过这种情况,以上仅供您参考。
2017-08-13 21:36:27 -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班就有一个学生,不学习,就喜欢偷别人点东西,偷橡皮、偷自己家的钱,他的家长那会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管,最后他就越大胆地偷学校老师的东西,最后沦为了一个小偷。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有小偷小摸行为呢?
1、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的需求大部分都会满足,但是当有的需求在父母那里满足不了时,孩子就会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
2、 家长对于孩子的控制欲望非常高,父母生怕孩子受到什么挫折,所以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非常完美。
当发现孩子有小偷小摸行为时,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呢?
1、帮助孩子建立物权观念。很多孩子对于物品的所有权根本不理解,所以他们分不清自己的跟别人的东西有什么区别。所以就分不清告诉与不告诉别人之间的区别。
2、给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孩子小偷小摸行为的背后,往往来自于缺乏。比如:孩子从来没有零用钱、看到别人有零花钱,自己的自尊心受挫了等等原因。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顺便还可以培养下孩子的自控能力。
3、家长要谨记不要去斥责、打骂孩子。家长都知道打骂只是为了不让孩子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往往打骂的效果并不是长久的,并且你会发现,孩子在小偷小摸时会做的更隐蔽。打骂只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并且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018-07-09 17:17:08 -
孩子以前有过这样的习惯,而且你管过,现在的习惯还是没有改,说明你的处理方法不妥!
首先,是孩子都会犯错,重要的是不要老是犯同样的错,说明家长的引导不正确,需要家长自己反思,是不是对孩子的关心太少了?
其次,发现孩子有小偷小摸的习惯!这是给孩子乱贴标签的习惯,如果你在孩子面前用这些词语说,他只会更受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喜欢这些小东西,可是这些不是咱家的,我能不能要,下次你需要什么东西告诉妈妈,咱们俩一起去买!
也就是先接受孩子的行为,然后再想办法帮孩子把不良的行为改正过来,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2017-10-28 10:21:02 -
不要当面揭穿他,因为有的小孩自尊心很强,会伤他的自尊,会对小孩造成一辈子的影响,最好用婉转的方法旁敲侧击的提醒它,进而影响他,最终改变他,哈哈,这涉及到教育心理学
2019-02-22 13: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