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作者写景用了什么方法,怎么样?

新农商网 全部 1010

《观沧海》作者写景用了什么方法,怎么样?

回复

共2条回复 我来回复
  • 我心飞翔2870
    我心飞翔287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在铜雀台,用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操。建安文学的十大代表诗人:三曹-  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一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玚、刘桢。

    《观沧海》创作背景:诗歌是曹操率军东征乌桓胜利后,凯旋途中所作。乌桓当时是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同时,南方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了谋士郭嘉的建议,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东征,直到当年九月胜利回师,途径碣石山而作。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写的是动态的景;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写的是静态的景,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岛上树木葱郁,各种草木繁茂。秋风出来树叶瑟瑟作响,大海波涛汹涌。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壮阔 、雄浑;当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时,他又有想法了,想到了什么?“日月之行”等这4句的意思是: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海里升起来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由海洋中产生的。在曹操的想象力,眼前的大海能够吞吐日月、包蕴万千,该是一种怎样的胸襟啊?这里,作者写大海,其实是通过大海写了自己的情感——胸怀博大、踌躇满志。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有实景有虚景,虚实结合。

    总之,作者是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描绘出了一副居高临下俯瞰沧海的沧海画卷,娓娓读来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2019-09-24 03:22:07 0条评论
  • 李山abc
    李山abc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曹操有感于沿海一带的风土景物,这首诗以汉乐府《步出夏门行》为曲调,描写了碣石山下深秋的海景。寓抒情于写景,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乱,人心不定的种种忧虑。通过表现大海的广阔来抒发自己决心削平割据,稳定时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本诗想像丰富,场面壮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019-09-21 18:16:34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