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好孩子染头发?
如何看待好孩子染头发?
-
好孩子也会染头发吗?如何正确的看待?
对于很多的现代人来说,其都比较重视自己的头发护理和保养。在很多时候,人们都会选择改变自己的发色来进行自身外在形象的调整,甚至有些人在孩童时期就会选择染发。这里就有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问题,好孩子会不会让头发?大人又应该如何看待好孩子染头发呢?
首先,大家要知道,来自进行染发这件事情一般都是在青春期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处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阶段。其能会有一定的叛逆思想,且这种叛逆思想并不会因为这个孩子的好坏而选择性的到来。
也就是说,好孩子也有可能会去染发,而他们去染发并不会改变他们是好孩子的事实,染发不会让好孩子因此变成坏孩子。好孩子去染发,只是因为一种好奇,或者说是一个时期内的短暂叛逆。
当然,对于以上所说的观点,很多大人并不会这样以为。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家的孩子去染发了,就会片面性地主观地认为这个孩子学坏了,哪怕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仍旧优良,或者是这个孩子之前的表现有多么的良好。
我认为这种思想是完全不必要也不正确的。染发最近是并不能够概括一个孩子的全部,孩子的好坏也不会因此改变。家长对于染的头发的好孩子,应该选择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变化,帮助孩子平稳的度过这一个时期,而不是表现出过度的怀疑和轻视,这才会真正让好孩子走上变坏的道路。
2018-03-23 14:27:33 -
染头发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和爱美的追求,无关于好与坏性质。对待染头发这种行为,应该是正确引导和尊重。对于成年的孩子来说,有自己的思想想法与行为方式,开始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开始追求独立与个性,开始有染发的想法。此时,对待想染发心理应该是正确引导的,告知孩子染发行为带来的利与弊。
对于孩子染发行为的看法
一、独立个性体现:染头发也是追求独立与个性的表现之一,这可以让孩子的自发性得到发展;
二、自信体现:染头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个性,找到自己的独特,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加自信;
三、有主见体现:染头发是自己决定的事,当决定染发的时候就表明孩子是有主见的,对于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表达出来,这是应该值得尊重的。
2017-12-06 23:22:21 -
染头发还分好孩子坏孩子吗?现在染头发已经非常普遍,染头发的目的是能够更好的凸显我们的发型,改善肤色,染什么样的颜色,主要是根据你的肤色和发型的需要,肤色比较暗淡,可以染一些暖色调,帮助提升肤色。喜欢时尚前卫一点的可以染色调,这样更加酷一些。
2017-12-04 19:45:11 -
表扬是当孩子把事情做对时或取得成绩时,家长应该及时做的动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的家长内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误区。很多家长怕一表扬孩子,孩子就骄傲自满。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我们绝大多数家长在该表扬孩子的时候三缄其口。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失去了把对的事情继续做下去的热情,也失去了把已取得的成绩发扬光大的动力。
事实上,只有不正确的表扬才可能导致孩子骄傲自满。应该讲,绝大多数家长都不会表扬,而是无原则地夸大其词。只有学会了正确的表扬,我们才能既鼓舞起孩子的动力又不至于使孩子骄傲自满。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者把目光盯在被教育者的缺点上,把力气使在改掉孩子的缺点上。这种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只要改掉了缺点,就只剩优点了。这种教育思想是极端错误的,它没有看到在孩子身上,一切都是处在生成阶段。如果我们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所谓“缺点”上,就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多么的差,因为此时他的优点还没有产生,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让孩子感觉他是劣等的,他的自我价值会降到最低点,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人在强烈的自卑感的控制下,他的表现会极端畏缩,他的潜能处于被埋没的状态。
表扬是让孩子继续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做对动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陈述事实
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2)表达感受
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
(3)表达期望
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
(4)适当奖励
给孩子奖励的礼物也是很有学问的,那种既能肯定孩子又能得到孩子喜爱的礼物是最佳选择。我最近发现一个叫做玩偶大师的定制平台,可以将孩子的画变成玩偶,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意思。这种方式一方面肯定了孩子画的非常棒,另一方面定制的玩偶可以一直陪伴孩子直到成年,孩子也会有一种安全感的寄托。你还可以告诉孩子,每次受到表扬都可以将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变成玩偶。
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我们知道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
最后,家长们要记住,要想让孩子改变,家长必须先改变。我们要先突破自我的局限,做出相应的动作,我们才能指望孩子有优秀的表现。
2017-12-07 22: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