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了,教育方式的改良,高分低能还存在吗?

新农商网 全部 1021

社会发展了,教育方式的改良,高分低能还存在吗?

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学校里的那些事儿
    学校里的那些事儿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感谢邀请

    取得“高分”的“能力”和实际上的创新能力并不完全重合,取得高分的能力是应试能力,应试能力不等于实际本领。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皓首穷经搞应试的人,肯定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实际,难以有更多时间去探索,即使他们很聪明,也往往只能顾一头。所以创造性特别强的人都讨厌死板的考试,爱因斯坦就因为厌恶

    德国学校

    里的清规戒律和死记硬背地教学方法,在15岁那年辍学。创造性特别强的人都是十分善于节约精力的人,他们把应付考试的精力都节约下来,用在刀刃上了,这才能有创造。有些人既有创造性又善于考试,这当然不简单,但是我想,如果他们能把考试的精力节约出来用在创造上,其创造成绩会更佳。考场没有好文章,考试不能增加社会的知识总量,增加社会知识总量的是研究和创造。考试这种形式,更有利于评价和选拔,而不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人们在考场上是不大敢创新的,因为那太冒险,考试要的是分数。所以久经考场的常胜将军们很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形成某种复制型的、看人脸色型的思维方式,这对他们日后的创新就是羁绊了。还是那句话,出圈未必有创造,但创造是必须出圈的。然而考试恰恰是禁止你出圈的一种

    运作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注定要压抑创造性。

    高中选的是"可塑之才",而非"可用之才",所以要的是"知识内容",而非"实用技能"。如果是那些低分高能者去技校就行了,何必去高校哪?

    90后的我们,真个是只是一味的追求学习好、念大学、什么

    重点大学

    ,将来有好的前途,至于目的、动机呢,一概不讲,怎么做人、为国家做贡献。所以下一代教育方法正在改变。

    2017-04-25 09:20:34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