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都是削藩,为何朱允炆与康熙结局会不同?

新农商网 全部 1020

一样都是削藩,为何朱允炆与康熙结局会不同?

回复

共13条回复 我来回复
  • 汝妻子吾养之
    汝妻子吾养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朱允文就是作的,不想背上杀叔叔的骂名。直接给朱棣上了不死挂,把朱允文换成头猪都不会输。

    康熙是真的有手段,不过也是赌上大清的国运。当时全国过半的税赋都给了西南三番,养虎为患不打不行,但康熙也是刚刚即位根基不稳。这仗打赢便奠定了康熙一代雄主的地位

    2019-10-28 12:20:30 0条评论
  • 向阳花开7290
    向阳花开729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朱允炆和康熙皇帝不可同日而语。

    康熙皇帝能削藩成功,太皇太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康熙年少冲动,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贸然削藩,造成吴三桂起兵造反,国家危难。是太皇太后出来主持大局才挽回了局面。

    而建文帝朱允炆呢,他的爷爷倒是英明神武,可是早已经过世了,能征善战的开国功臣们也被他爷爷一一除掉了,没有强有力的支撑,凭一腔热血就贸然削藩,自然不会成功。

    2019-10-28 12:52:16 0条评论
  • 谁看那花开花落
    谁看那花开花落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小朱对老朱嫩了点,一句“勿伤吾叔”成了老朱的免死金牌,老朱数次东山再起,小朱一手好牌打成四个二带俩王,手上还剩一个三。

    2019-01-07 14:14:54 0条评论
  • 向阳花开7290
    向阳花开729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朱允炆和康熙皇帝不可同日而语。

    康熙皇帝能削藩成功,太皇太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康熙年少冲动,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贸然削藩,造成吴三桂起兵造反,国家危难。是太皇太后出来主持大局才挽回了局面。

    而建文帝朱允炆呢,他的爷爷倒是英明神武,可是早已经过世了,能征善战的开国功臣们也被他爷爷一一除掉了,没有强有力的支撑,凭一腔热血就贸然削藩,自然不会成功。

    2019-10-28 12:52:16 0条评论
  • 古建筑设计张静
    古建筑设计张静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看是似一个历史的相似,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再者是所撤的对象也不一样,三是所涉及的范围也不同。

    2019-01-07 07:33:27 0条评论
  • 七个名字真不容易
    七个名字真不容易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因为朱棣年轻啊,吴三桂太老了,而且后继无人,康熙被吴三桂打得多次想退回关外,但是咬牙撑住了,最后把吴三桂硬生生耗死了。

    2019-08-04 08:34:27 0条评论
  • 滄海桑田一聲咲
    滄海桑田一聲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明朝朱允文撤蕃与清朝康撤蕃的背景、过程不一样,结局当然会不一样。

    先说朱皇帝。朱允文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孙,他撤蕃的对象是朱元障之子、他的亲叔叔朱棣。朱棣这个人,很有才干,也有野心,还有谋略。他在做皇子的时候,就有实力当太子。朱元璋将众皇子分封到各地为王,当时朝野就有人舍命反对。朱元璋听不进不同意见,一意孤行,埋下祸根。朱允文继位后,依仗着老爷子的余威驾驭朝臣们还行,要制服亲叔叔还嫩着呢。加上朱棣善于伪装,恃强示弱,瞒过了朱允文和大多数大臣。朱棣早有当皇帝的心里,他招兵买马,积蓄粮草,以静制动。只是没有逮到机会。朱允文一撤蕃,朱棣有了借口,清君侧也好,靖难也好,找个理由还不容易。这边朱棣刀兵相向,横扫千军,那边朱允文如梦方醒,仓促应战。战局急转直下。就人心而言,也不存在向背的问题。反正是你朱家的人做皇帝,叔叔做还是侄儿做,江山都是朱家的。朱允文当然必败无疑了。

    再说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撤蕃的对象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等三蕃。首要势力又在吴三桂。吴三桂曾是明朝重臣,降清后为清朝平定江山立下汗马功劳。随着明朝势力的消亡,三蕃的作用大打折扣。此时三蕃渐渐变成朝廷的一块心病。三蕃养兵自重,尾大不掉。朝庭鞭长莫及,奈何不得。仅每年用于三蕃的开支就占收入的十之六七。撤蕃,是早迟的事。当时,朝庭对三蕃是撤是留,是剿是抚,意见不一。康熙年轻气盛,乾纲独断,贸然撤蕃。吴三桂等蕃王早有准备,来了个反清复明。且来势凶猛,从云贵、两广,一路杀至湖南湖北。此时,康熙也慌了手脚,束手无策。关键时刻,康熙的祖母孝庄老佛爷力挽狂澜,稳住阵脚,凝聚各方人心。加上动员一切力量,启用汉臣汉将,家奴家丁,组成生力军奋力一击,局势转危为安。另外,从民心来说,清朝入关统治多年,老百姓过上了安生的日子,不愿再遭受战乱之苦,人心思安。吴三桂降清反清,叛明复明,中途又自立朝庭,自封皇帝,失去人心。如此种种,注定失败。

    2019-01-07 12:51:49 0条评论
  • 汝妻子吾养之
    汝妻子吾养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朱允文就是作的,不想背上杀叔叔的骂名。直接给朱棣上了不死挂,把朱允文换成头猪都不会输。

    康熙是真的有手段,不过也是赌上大清的国运。当时全国过半的税赋都给了西南三番,养虎为患不打不行,但康熙也是刚刚即位根基不稳。这仗打赢便奠定了康熙一代雄主的地位

    2019-10-28 12:20:30 0条评论
  • 半坡居士吴半坡
    半坡居士吴半坡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一个面对的是和自己一样的皇族,一个面对外臣。

    2019-01-07 00:43:33 0条评论
  • 神天天无聊
    神天天无聊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废话

    明朝那些藩王是他叔叔

    都是朱家人实际上在各个领兵的将领看来谁当皇帝都差不多

    清朝撤蕃只能说最终结果是成功的

    但是过程是很漫长的

    康熙差点就翻车了

    2019-08-08 11:28:52 0条评论
  • 慕云峰
    慕云峰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朱棣知道造反要快,不是你死就是我死,一路打到南京城下,而吴三桂妄想和康熙划江而治,没有进取心,不知道乘胜追击,康熙缓过劲来,他就GG

    2019-01-07 17:19:29 0条评论
  • 为生活涂色
    为生活涂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时代变迁,虽有相似,但不能等同而论,两位皇帝性格与能力都不同,朱允炆与康熙相比,可能康熙更有魄力与胆量。

    2019-01-08 11:53:11 0条评论
  • 正夏学史
    正夏学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能一样吗?首先人与人的雄才伟略不一样,其次削藩的动机也不一样,康熙是主动削藩,因为他看到了三个异性王的威胁。朱允炆是大臣们建议削藩的,可能不是他看不到威胁,而是心慈手软吧,其结果肯定就不一样。再一个,康熙削藩是几个王,才三个,虽然实力很大,但是都是些年过半百的王,再加上中国已经平定了,开始稳步上升了。而朱允炆呢?削藩是他的叔叔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年轻气盛之时,并且还不止三个,这结局肯定是不一样的。

    2019-01-09 20:20:18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