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那么多写女性的诗词,为什么却没有萌生关注女性地位的思想?
中国古代那么多写女性的诗词,为什么却没有萌生关注女性地位的思想?
-
中国古代那么多写女性的诗词,将女性的情感抒写的淋漓尽致,为什么却没有萌发关注女性地位的思想?
中国的封建的礼教制度,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妻为夫纲。虽有些糟粕,但妻为夫纲。也有可取之处。因为封建社会,男主外,女主内。女人也顶半边天,女子提倡女德,就是勤俭持家、上敬长辈、下育子女、相夫教子、进退有度、坚韧慈爱、善良大度等等。这就是小家治理好,女人功劳,好女人富三代。就是这样。男人有教养的也会很尊敬女性的。尊重自己的妻子的,家和万事兴。人所共知。
封建社会,生产力不是很发达,提供的岗位也不是太多,男人完全有能力养家。女性也不必抛头露面,所以很少出门做事,也不必争个高低,特别是书香门第,更是知书达理。而后来西方的启蒙思想进入中国,特别五四运动以后,开始提倡男女平等。破除封建礼教。女子才开始走出家庭。到学堂读书,开始在外边做事。这也随着资产阶级萌芽开始,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被打破之后,女子开始走向政治舞台。走向社会。
古诗词没有萌发关注女性地位的思想,是有历史渊源的。是社会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她们的情感也不可能滋生,要提高社会地位的思想。这是符合当时情况的,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
2018-06-12 20:47:18 -
首先,“将女性的情感抒写的淋漓尽致”这只是会让人觉得诗词写的好而已。倘若要提到萌发关注女性地位的问题,应该得这么提:“诗词中有很多同情女性地位低下的诗词,为什么却没有萌生关注女性地位的思想”----很明显这些作品是没有的。
关于女性的诗词不少,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的作品都是些什么分类?《诗经》女性的描写统一出现在“风”这个栏目中,内容也都是对外貌的描写,以及“爱情”中的添头而已,这种主题下,能引发些什么关于地位的思考?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往后数,汉乐府、五七言诗中,主题仍然是爱情,比如古风十九首中的《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魏文帝的《燕歌行》等等,这些作品中女性的出现也都是关于爱情、相思----只不过是多了一个闺怨而已。唯一比较特立独行的就是《木兰辞》,讲的也是女扮男装的军旅生活...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燕歌行二首·其一: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至于五代隋唐,讽喻诗的出现,倒是使得诗人们对于女性的悲惨生活也有一定的关注。为人熟知的诸如韦庄的《秦妇吟》,张俞的《蚕妇》。但是这些也只是添头--用来对比贫富差距,借以“卒章显其志”而已。贫者可以是蚕妇也可以是卖炭翁....
秦妇吟: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31不知价32。长戈拥得上戎车33,回首香闺泪盈把。
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在诗这个题材中,对于女性描写不外乎就是以上诸如爱情主题、讽喻主题中的添头以及当物体似的描写,甚至在整个诗歌作品中占比都小的可怜,再有诸如咏美人足、美人乳房,甚至如金瓶梅中的诗,那就更不用提了。
到了宋词中,关于女性的描写几乎就是主旨了------但是并不见的就是好事儿....
词这个体裁出生低微,以至于通常被认为是“诗余”(虽然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而其起源之初,便是酒席上吩咐伶人歌姬唱的,内容谈不上高,甚至是庸俗至极。几乎都是把女性当成文人炫耀的谈资。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柳永,各种艳俗词作多不胜数。由于内容过于放荡,我就不举例了:)(大家可以去搜《西江月》)。
当然,除去这部分低俗作品,文人在词中对于《闺怨》的描写也是有引申含义的,借助于“女性被薄幸郎抛弃”的幌子,实则写的是自己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不被重用的内质。至于关注女性的地位?想多了,我只是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而已。
以上,女性在诗词中出现的不算少,但是并不能引发“萌生关注女性地位的思想”。至于为什么女性地位这么低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了,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018-06-12 19:46:47 -
中国女性在古代的地位真的就那么不堪吗?两个字:未必。
大家在“痛斥”三纲五常对妇女的约束、赞美古诗词中对女性柔美不吝笔墨时,却大都忘记了“百善孝为先”这一个古训。
不错,夫为妻纲是封建社会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创建伦理道德时的金科玉律,就是皇帝的老婆,也应该照此办理。
不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另一面在此处就体现出来了。了:一个“孝”字,又赋予了中国古代妇女,尤其是生了儿子的妇女天大的权利。
比如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岳飞刺字”、以及传奇人物穆桂英、佘太君等等。她们的地位难道都不高吗?另外,小说《红楼梦》中的“老祖宗”贾母,更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当然,现实生活中皇帝的妈也是权倾朝野,辅佐皇帝打天下、治理国家;在史书上甚至还留下了“帝党”与“后党”之争的公案。
史上著名的太后不少,比如西汉吕太后——吕雉;东汉汉章帝皇后——章德窦皇(太)后;东汉邓皇后;东晋褚太后;北魏灵太后。当然还有不甘垂帘听政的武则天,直接就做了女皇帝。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女人的地位能够凌驾于皇帝(儿子、孙子)之上呢?这就是“孝”文化基因。贵为皇子皇孙,照样要对母亲(祖母)行大礼,要听命于这个女人。
皇家尚且如此,老百姓家呢?孝子贤孙更是不计其数了。妇女的地位低吗?不一定。关键是要能够生儿子——母以子贵。
2018-06-13 15:29:58 -
因为诗词本来就是抒发感情的。
而且刚开始,诗是直抒胸臆的豪放,词只写婉约细腻的心思。
但后来就变了,词也有豪放派了。但再怎么变,也都是抒发感情,并不是萌生思想的地方。
以上。
2018-06-12 19: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