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无法染指曹魏东线兵权?你也不看看历任征东将军是谁?
司马懿为何无法染指曹魏东线兵权?你也不看看历任征东将军是谁?
-
215年,张辽与乐进、李典在合肥大败孙权,曹操任命张辽为征东将军,假节钺,从此四征将军地位在四方将军之上,位次于三公。整个曹魏时期,依次有十位将领被任命为征东将军,主要是在东部驻防和对东吴作战,防务区域为青州、兖州、徐州、扬州,征东将军驻扬州,位高权重,责任重大。按顺序为张辽、曹休、满宠、王凌、胡质、孟建、胡遵、诸葛诞、王基、石苞,其中曹休、诸葛诞、石苞为征东大将军,可参与朝中军机。这十位征东将军中,以满宠最有才能,张辽、王凌、孟建、胡遵颇有谋略和军事才能。曹休是曹氏宗室核心人物,军事才能平平,胡质中庸,王基、石苞是司马氏培植的人才。。。司马懿为曹操的丞相司马,整理文稿,进言献策,为人深沉谨慎,博学多才,曹操用之防之。后为世子曹丕师傅,曹丕称帝后参政国事,曹不对他又爱又恨。爱的是曾经对其帮助,国之栋梁,恨的是老奸巨滑,会危及曹氏社稷。曹魏政局稳定后,曹丕封司马懿为征南将军,荆州刺史,防御东吴。。。曹睿继位后,诸葛亮举行北伐,曹真抗敌效果不佳,曹睿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副都督,与曹真一起抗击蜀军。曹真去世后,司马懿为曹魏西线统帅,以堡垒战克制诸葛亮,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被魏主召回京城,239年,魏主曹睿去世,遗诏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以大将军宗室身份独揽朝政,解除司马懿兵权,以太傅身份闲置休养。249年,司马懿骗取曹爽疏忽大意,发动高坪陵事变,一举夺取曹魏政权。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专政下,曹魏名存实亡。司马懿一生,从未染指曹魏东线事务,但司马懿对东线军事有谋划权,后期有制定权。司马懿对曹魏军政了如指掌,谋划在胸,司马懿一生在曹魏中枢运筹,平北镇南征西,劳苦功高。十大征东将军只是一方面统帅,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功绩,为一方治理和防务付出了努力,全都是曹魏的忠臣良将。但和司马懿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不在一个档次。
2020-05-17 11:26:34 -
首先曹操对司马懿的克制,就是老虎对兔子的区别,司马懿是非常怕曹操的,要不然在前期太子之争当中,司马懿宁愿自己自断一个双腿,也不想要去参与这个太子之争。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参与了这个太子之争,最后自己的下场也难逃一死,杨修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他知道丞相自始至终都对他抱有猜忌的态度。
而且当时曹操活着的时候可以说不给他一点染指兵权的机会,他整天能做的事情只是在屋子里面给曹丕出一些主意,然后在曹操的面前装傻,来博得曹操的同情,以此来达到不让曹操杀他的目的。
不仅如此,曹操在死时候也对司马懿有所提防,虽然说也把司马懿也列入了四公之内,辅佐曹丕,但是司马懿在里面的地位可以说是最低的。要不是最后诸葛亮的北伐,实在前线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司马懿连西线的兵权也染指不了,所以司马懿那时候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去制衡诸葛亮。
而且东线的兵力基本上都在曹真的手里面,如果曹真不犯什么大错误的话,他也不会傻到会把东线这边的兵权去让给司马懿。从常理上来说东线这边对阵的人是东吴,再加上东吴这边也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曹真一个人可以解决掉,不需要司马懿在过来掺和一脚。就算后期曹真犯了大错,司马懿短暂有一段时间拥有过东线这边的兵权,但是完事以后兵权立马被收回了。
2020-05-17 11:39:40 -
首先曹操对司马懿的克制,就是老虎对兔子的区别,司马懿是非常怕曹操的,要不然在前期太子之争当中,司马懿宁愿自己自断一个双腿,也不想要去参与这个太子之争。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参与了这个太子之争,最后自己的下场也难逃一死,杨修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他知道丞相自始至终都对他抱有猜忌的而且当时曹操活着的时候可以说不给他一点染指兵权的机会,他整天能做的事情只是在屋子里面给曹丕出一些主意,然后在曹操的面前装傻,来博得曹操的同情,以此来达到不让曹操杀他的目的。
不仅如此,曹操在死时候也对司马懿有所提防,虽然说也把司马懿也列入了四公之内,辅佐曹丕,但是司马懿在里面的地位可以说是最低的。要不是最后诸葛亮的北伐,实在前线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司马懿连西线的兵权也染指不了,所以司马懿那时候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去制衡诸葛亮。
而且东线的兵力基本上都在曹真的手里面,如果曹真不犯什么大错误的话,他也不会傻到会把东线这边的兵权去让给司马懿。从常理上来说东线这边对阵的人是东吴,再加上东吴这边也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曹真一个人可以解决掉,不需要司马懿在过来掺和一脚。就算后期曹真犯了大错,司马懿短暂有一段时间拥有过东线这边的兵权,但是完事以后兵权立马被收回了。
2020-05-17 08:51:46 -
首先曹操对司马懿的克制,就是老虎对兔子的区别,司马懿是非常怕曹操的,要不然在前期太子之争当中,司马懿宁愿自己自断一个双腿,也不想要去参与这个太子之争。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参与了这个太子之争,最后自己的下场也难逃一死,杨修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他知道丞相自始至终都对他抱有猜忌的态度。
而且当时曹操活着的时候可以说不给他一点染指兵权的机会,他整天能做的事情只是在屋子里面给曹丕出一些主意,然后在曹操的面前装傻,来博得曹操的同情,以此来达到不让曹操杀他的目的。
不仅如此,曹操在死时候也对司马懿有所提防,虽然说也把司马懿也列入了四公之内,辅佐曹丕,但是司马懿在里面的地位可以说是最低的。要不是最后诸葛亮的北伐,实在前线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司马懿连西线的兵权也染指不了,所以司马懿那时候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去制衡诸葛亮。
而且东线的兵力基本上都在曹真的手里面,如果曹真不犯什么大错误的话,他也不会傻到会把东线这边的兵权去让给司马懿。从常理上来说东线这边对阵的人是东吴,再加上东吴这边也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曹真一个人可以解决掉,不需要司马懿在过来掺和一脚。就算后期曹真犯了大错,司马懿短暂有一段时间拥有过东线这边的兵权,但是完事以后兵权立马被收回了。
2020-05-17 11:39:40 -
韬光养晦
2020-05-17 10:33:39 -
司马懿自208年被曹操征召为丞相府文学掾后一待就是11年,直到219年才出任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原本司马懿是没有机会执掌兵权的,不过曹丕登基后连续对吴作战给了他机会,司马懿得以假节镇守许昌。
226年曹魏南线主帅夏侯尚的离世给了司马懿莫大的机会,在曹丕去世后面对东吴的进犯和孟达的反叛,魏明帝曹叡委任司马懿出任骠骑将军,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司马懿也自此成为执掌兵权的曹魏重臣。
司马懿先是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曹真去世后又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其后又出兵辽东灭公孙度,先后升为大将军和太尉,可以说司马懿在军中根基很深,西线和南线两大战区遍布他的亲信。
不过司马懿的触角却从来没伸进到曹魏另外一个重兵集结的战区,也就是东线战区;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东线更是连续发生了三次反对司马氏的淮南三叛,那么司马懿为何无法染指曹魏东线兵权?你也不看看历任征东将军是谁!我们来分析一下。
曹魏自曹操时期开始有四条战线,分别是西线、东线、南线和北线,除了北线重要性一般之外,其余三条战线都是曹魏的重中之重,其中西线是雍凉前线负责和蜀汉作战,南线是荆襄前线负责对孙权作战(219年襄樊之战前的主要对手是关羽),东线则是淮南前线是负责对孙权作战的主要战区。
都督和镇守这三条战线的主要军事负责人分别是西线的征西(镇西)将军、南线的征南(镇南)将军、东线的征东(镇东)将军,其中资历较深加“大”者则权柄更重,比如曹休的征东大将军和夏侯尚的征南大将军。
曹魏立国前四征将军级别在四方将军之下,但是立国后四征将军级别位次三公,跃居四方将军之上;四征将军主一方征伐权柄极重,曹魏的东线是和东吴作战的主战场,重要性犹在南线之上,所以曹魏征东将军历来是由宗室或者是军中资历很深的大将出任,我们来看看曹魏立国后几位重要的征东将军(张辽的征东将军是在曹魏立国前就不多说了)。
曹休是曹魏宗室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地位犹在曹真之上(曹休先任军方最高统帅大司马,曹真在曹休死后才接任大司马),曹休在曹魏立国后一直出镇东线:221年出任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222年加征东大将军,226年进位大司马,228年石亭之战大败于陆逊后惭恨而亡。
接替曹休的是满宠,早在192年曹操入主兖州后他就被征召为从事,曹操时期先后出任许县县令、汝南太守、奋威将军;满宠可是一位牛人,是典型的人狠话不多,狠起来连曹洪和曹操的面子都不卖,比如他任许县县令时曹洪亲戚犯法落在满宠之手,满宠不仅断然拒绝了曹洪的求情,而且赶走曹操说情之前处斩了曹洪亲戚。
曹丕登基后满宠先后升为扬武将军、伏波将军,222年更是被曹丕授予假节钺,224年出任前将军,曹休去世后满宠以前将军职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230年正式出任征东将军执掌东线兵权。从满宠的经历来看,他比司马懿的资历要深得多,而且同样深受曹氏信任。
满宠之后的征东将军是王凌,王凌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之侄,曹操时期出任丞相掾属,曹丕登基后出任兖州刺史,王凌和曹休的渊源很深,是曹休执掌东线时的得力干将,228年石亭之战中王凌力挽狂澜,拼死突围把曹休救出重围,曹芳继位后大权在握的曹爽以王凌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
所以曹魏立国后从曹丕到曹芳,曹魏执掌东线兵权的三任征东将军分别是曹休、满宠和王凌,这三人要么是宗室,要么是资历远在司马懿之上,或者和曹魏宗室关系很深又深受信任和重用之人,个个人狠话不多都是牛人,司马懿可以说是一个都惹不起,又哪有机会能染指曹魏东线兵权?当然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大权在握再来对付王凌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2020-05-17 06:51:36 -
司马懿自208年被曹操征召为丞相府文学掾后一待就是11年,直到219年才出任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原本司马懿是没有机会执掌兵权的,不过曹丕登基后连续对吴作战给了他机会,司马懿得以假节镇守许昌。
226年曹魏南线主帅夏侯尚的离世给了司马懿莫大的机会,在曹丕去世后面对东吴的进犯和孟达的反叛,魏明帝曹叡委任司马懿出任骠骑将军,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司马懿也自此成为执掌兵权的曹魏重臣。
司马懿先是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曹真去世后又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其后又出兵辽东灭公孙度,先后升为大将军和太尉,可以说司马懿在军中根基很深,西线和南线两大战区遍布他的亲信。
不过司马懿的触角却从来没伸进到曹魏另外一个重兵集结的战区,也就是东线战区;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东线更是连续发生了三次反对司马氏的淮南三叛,那么司马懿为何无法染指曹魏东线兵权?你也不看看历任征东将军是谁!我们来分析一下。
曹魏自曹操时期开始有四条战线,分别是西线、东线、南线和北线,除了北线重要性一般之外,其余三条战线都是曹魏的重中之重,其中西线是雍凉前线负责和蜀汉作战,南线是荆襄前线负责对孙权作战(219年襄樊之战前的主要对手是关羽),东线则是淮南前线是负责对孙权作战的主要战区。
都督和镇守这三条战线的主要军事负责人分别是西线的征西(镇西)将军、南线的征南(镇南)将军、东线的征东(镇东)将军,其中资历较深加“大”者则权柄更重,比如曹休的征东大将军和夏侯尚的征南大将军。
曹魏立国前四征将军级别在四方将军之下,但是立国后四征将军级别位次三公,跃居四方将军之上;四征将军主一方征伐权柄极重,曹魏的东线是和东吴作战的主战场,重要性犹在南线之上,所以曹魏征东将军历来是由宗室或者是军中资历很深的大将出任,我们来看看曹魏立国后几位重要的征东将军(张辽的征东将军是在曹魏立国前就不多说了)。
曹休是曹魏宗室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地位犹在曹真之上(曹休先任军方最高统帅大司马,曹真在曹休死后才接任大司马),曹休在曹魏立国后一直出镇东线:221年出任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222年加征东大将军,226年进位大司马,228年石亭之战大败于陆逊后惭恨而亡。
接替曹休的是满宠,早在192年曹操入主兖州后他就被征召为从事,曹操时期先后出任许县县令、汝南太守、奋威将军;满宠可是一位牛人,是典型的人狠话不多,狠起来连曹洪和曹操的面子都不卖,比如他任许县县令时曹洪亲戚犯法落在满宠之手,满宠不仅断然拒绝了曹洪的求情,而且赶走曹操说情之前处斩了曹洪亲戚。
曹丕登基后满宠先后升为扬武将军、伏波将军,222年更是被曹丕授予假节钺,224年出任前将军,曹休去世后满宠以前将军职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230年正式出任征东将军执掌东线兵权。从满宠的经历来看,他比司马懿的资历要深得多,而且同样深受曹氏信任。
满宠之后的征东将军是王凌,王凌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之侄,曹操时期出任丞相掾属,曹丕登基后出任兖州刺史,王凌和曹休的渊源很深,是曹休执掌东线时的得力干将,228年石亭之战中王凌力挽狂澜,拼死突围把曹休救出重围,曹芳继位后大权在握的曹爽以王凌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
所以曹魏立国后从曹丕到曹芳,曹魏执掌东线兵权的三任征东将军分别是曹休、满宠和王凌,这三人要么是宗室,要么是资历远在司马懿之上,或者和曹魏宗室关系很深又深受信任和重用之人,个个人狠话不多都是牛人,司马懿可以说是一个都惹不起,又哪有机会能染指曹魏东线兵权?当然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大权在握再来对付王凌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2020-05-17 06:51:36 -
曹魏自曹操时期开始有四条战线,分别是西线、东线、南线和北线,除了北线重要性一般之外,其余三条战线都是曹魏的重中之重,其中西线是雍凉前线负责和蜀汉作战,南线是荆襄前线负责对孙权作战(219年襄樊之战前的主要对手是关羽),东线则是淮南前线是负责对孙权作战的主要战区。
都督和镇守这三条战线的主要军事负责人分别是西线的征西(镇西)将军、南线的征南(镇南)将军、东线的征东(镇东)将军,其中资历较深加“大”者则权柄更重,比如曹休的征东大将军和夏侯尚的征南大将军。
曹魏立国前四征将军级别在四方将军之下,但是立国后四征将军级别位次三公,跃居四方将军之上;四征将军主一方征伐权柄极重,曹魏的东线是和东吴作战的主战场,重要性犹在南线之上,所以曹魏征东将军历来是由宗室或者是军中资历很深的大将出任,我们来看看曹魏立国后几位重要的征东将军。
曹休是曹魏宗室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地位犹在曹真之上,曹休在曹魏立国后一直出镇东线:221年出任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222年加征东大将军,226年进位大司马,228年石亭之战大败于陆逊后惭恨而亡。
接替曹休的是满宠,早在192年曹操入主兖州后他就被征召为从事,曹操时期先后出任许县县令、汝南太守、奋威将军;满宠可是一位牛人,是典型的人狠话不多,狠起来连曹洪和曹操的面子都不卖,比如他任许县县令时曹洪亲戚犯法落在满宠之手,满宠不仅断然拒绝了曹洪的求情,而且赶走曹操说情之前处斩了曹洪亲戚。
曹丕登基后满宠先后升为扬武将军、伏波将军,222年更是被曹丕授予假节钺,224年出任前将军,曹休去世后满宠以前将军职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230年正式出任征东将军执掌东线兵权。从满宠的经历来看,他比司马懿的资历要深得多,而且同样深受曹氏信任。
满宠之后的征东将军是王凌,王凌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之侄,曹操时期出任丞相掾属,曹丕登基后出任兖州刺史,王凌和曹休的渊源很深,是曹休执掌东线时的得力干将,228年石亭之战中王凌力挽狂澜,拼死突围把曹休救出重围,曹芳继位后大权在握的曹爽以王凌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
所以曹魏立国后从曹丕到曹芳,曹魏执掌东线兵权的三任征东将军分别是曹休、满宠和王凌,这三人要么是宗室,要么是资历远在司马懿之上,或者和曹魏宗室关系很深又深受信任和重用之人,个个人狠话不多都是牛人,司马懿可以说是一个都惹不起,又哪有机会能染指曹魏东线兵权?
2019-07-23 09:00:16 -
司马懿的军事生涯开始于荆州,先斩后奏奇袭上庸歼灭叛将孟达一举成名。魏宗室大将曹真死后,司马懿接手主持对蜀汉战事。诸葛亮去世后西线形势趋缓,司马懿又主持攻灭辽东公孙渊。
至始至终,司马懿不曾参与淮南事务,当然在此没有根基。
但这又如何?淮南三叛王凌,毋丘俭,诸葛诞(诸葛亮族弟),都在当地经营多年,起事时也声势浩大;但曹魏体制对此早有准备,其军队眷属都被留在中原作人质,心有牵挂自然无心恋战。于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2020-05-17 11:27:59 -
总的来说可以总结为:信任司马,提防司马
1.司马懿的兵权是谁给的
众所周知,司马懿一开始只是文官,曹操给他的任务是教导曹丕,可以说司马懿并不算曹操心腹。曹操时代主要将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司马家族是河内郡大族,祖上是帮助项羽推翻暴秦的,立下战功后受封于现在河南焦作附近,司马懿虽能力出众,但一开始看不起曹操低劣身世,并不愿跟随曹操。
司马懿帮助曹丕夺得王位,进一步称帝,地位逐渐提高,开始掌握部分兵权,最初曹魏在荆州地区的主帅。
2.曹魏集团的军事分布
主要的有西线,南线,东线。西线主要是在长安以西,陇右地区,防御蜀国。南线主要在荆州地区防御关羽,襄樊战役后防御东吴。东线在扬州合肥防御东吴。
将领分别为:西线曹真,完美抵挡诸葛亮两次北伐。东线曹休防御东吴骚扰。南线曹仁满宠,防御关羽以及之后吴国。其中东西两线最为紧要,曹真和曹休也是曹二代的代表人物,属于核心成员。后来曹仁去世,曹真病死,曹休战败伤逝,满宠接替东线。一开始司马懿在南线辅助满宠,后来调任西线统帅。
3.司马懿无法调任东线原因
首先,东线是曹魏重点防御区域,曹氏一向习惯任命绝对亲信或者曹氏宗族作为区域统帅,张辽徐晃,夏侯兄弟,曹仁曹真等,司马懿作为宗族势力,前期是没有资格执掌一方军务的。
其次,就是司马家族在中原地区根深蒂固,势力庞大,此时作为家族支柱的司马懿,如果离河南太近,不利于曹魏国内势力平衡,因此一般会安排异地执政,所以基本没有涉足中原和东线兵权。
第三,东部战线满宠是魏国重臣,也是大家最忽略的魏国将领之一,功勋卓著,从曹操时代就开始掌兵,是曹家心腹,并且长期在长江流域作战,地位稳固。而后期随着曹真去世,为了抵挡诸葛亮,只有安排司马懿坐镇西部。而经过几次交手,也证明了司马懿可以保护西部区域。
信任司马,是信任他可以守住西部战线,提防司马,是提防他势力过于庞大,影响曹魏内部势力平衡。
2020-05-17 13:36:41 -
司马懿的军事生涯开始于荆州,先斩后奏奇袭上庸歼灭叛将孟达一举成名。魏宗室大将曹真死后,司马懿接手主持对蜀汉战事。诸葛亮去世后西线形势趋缓,司马懿又主持攻灭辽东公孙渊。
至始至终,司马懿不曾参与淮南事务,当然在此没有根基。
但这又如何?淮南三叛王凌,毋丘俭,诸葛诞(诸葛亮族弟),都在当地经营多年,起事时也声势浩大;但曹魏体制对此早有准备,其军队眷属都被留在中原作人质,心有牵挂自然无心恋战。于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2020-05-17 11:27:59 -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1、曹操及其后人方面。曹操是三国时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我认为曹操最大的本事就是有识人之能,他看透了司马懿(鹰视狼顾),不仅是他在世时,还是他留下的遗嘱,都是要严密盯防司马氏,而且有相应的人事安排,历代有:曹仁、曹彰,直至笨蛋曹爽。
2、司马父子方面。首先说在那个时期,司马家是旺族,司马懿更是文韬武略不俗,出仕以来辅佐曹操。在曹魏前三代中,曹操自不必说,曹丕、曹睿执政时曹操留下的股肱之臣都还在,司马懿只能韬光养晦,甚至在对抗西蜀时一直采取守势,这虽然和各种复杂的条件分不开,亦可见司马懿自保之策。
所以,东线兵权曹魏是不会给的,防止司马氏做大,同时,曹前三代时,司马懿断然不会染指东线,给也不能要。
希望批评指正!
2019-07-23 06:42:29 -
当时对抗西蜀的兵力给司马懿都得注意节制,要是都给他,那不就麻烦了吗?
2019-07-22 19:12:15 -
人总会留一手
2020-05-17 14:14:14 -
司马懿年纪应该比猪哥亮还小吧,在所有的开挂人物当中应该是最小的,在老曹后期,他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已经漏出了头角。不是一起创业的朋友,后进公司的人都得论资排辈,你再有本事都得往后站一点,小懿哥就是那样,得往后站一点。要往前站,小懿哥的把站前面的人干倒,或者等前面的人让位或者自己倒下。明显,小懿哥三样都用到了。
在等到一批人自己倒下去了的时候,包括老曹,中年懿叔已经独当一面了。这时西北分公司的业务受到了刘蜀公司的严重打击,懿叔有了发挥空间里,自己也因此在总公司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了。
东南分公司一直能与对手东吴公司旗鼓相当,也是又能人在的,并且两个公司的产品虽然在竞争中,但是产品还是有差异,中间隔了长江,两个公司都想把手伸过界,一直都没有突破。东吴公司也没有像刘蜀公司那样激进,危害不到曹魏公司的根本利益。东南公司油水不足,人员不多,话语权不重,懿叔也没有能力一下子管两个业务方向不一样的分公司。
所以一直到老懿叔时,东南公司都是比较稳中求进,一团和气的,隐约成了一个小团体,要不是资本问题,都快独立成一个单独的公司了。董事会也愿意有这么一个一直盈利公司自行独立运营,不用像西北公司那样让人担心烧脑。
2019-07-23 20:43:10 -
我不知道征东将军是谁,但我知道,曹操死后,有曹休和曹真这样的实力派,司马懿还是顾忌很大。
2020-05-17 07:02:09 -
三国时代,司马懿是一个特殊人物的存在。魏王曹操在位时,就对司马懿是,只用其才,牢牢掌控其人,使其不能对曹魏集团构成威胁。曹丕,称帝更是日夜对其监视,只用司马懿,消除川蜀诸葛亮伐魏之患,能够任魏军大都督,抵御吴蜀实属不易,更不用说染指东线兵权了。 谢谢采纳
2019-07-22 18: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