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节奏与电影的剪辑技术密切相关,怎样剪辑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电影的节奏与电影的剪辑技术密切相关,怎样剪辑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
这个问题比较笼统,面也比较大。简单回答。剪辑是二次创作,前期的脚本故事拍摄是首次创作。
这就要求你的二次创作是服务首次创作讲好故事的,其次才是你能不能二次创作,超出首次创作预期的东西,有更多的更好的创新。剪辑的东西就比较符合整个电影的节奏了。因为剪辑本来就是为电影故事服务的。
怎么剪辑才好,这真的要看故事了。什么样的故事,有什么样的剪辑思路,虽然不是一一对应,但也是有风格的偏向的。创作是讲故事,剪辑也是讲故事,二次创作的剪辑能动的面比较少,只能在现有的素材的基础上想办法,有比较明确的预期效果,还是好执行剪辑的。
2018-12-16 22:17:58 -
理论上拍摄手法,质量都有一定影响。
艺术还是需要一定灵活的空间,执行计划的同时拥抱未知的变化。
剪辑好的previz有以下优势。
一是对艺术创作来说:
“剪辑好的版本“就是第一版确定previz吧。
已经完成了把剧本和表演消化掉转换为运动画面的这个过程,从文字到图像,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这个过程其实最费脑了。
其中还包含了非常多且重要的参考信息,比如时间、剪辑点节奏、镜头语言情绪把握、机位构图、等等,这些在previz是已经大致确定的,哪怕有60%是确定的,就已经相当难能可贵了。(如果是动画电影的配音先行的previz,那基本就是99.5%确定的版本了)后面可能受现场各种因素制作出另外40~60%部分,当中包括改动和调整,当然有可能比预期多到120%,现实情况多几倍是有的。
二是对制片统筹来说帮助很大,体现在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比如安排拍摄周期和后期周期,合理规划优先级来节省每场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避免严重返工等等方面,工作内容往下细分进行可以更为细致的跟进度。
但现实是人本身的不确定性就很大了,更不用说一群人了。
所以这个严格执行也是分程度而言的。拍摄计划比较好的执行掉70~80%,且达到预期要求,这就已经算是很严格了。
总要留有富裕,卡太死会影响各方面配合发挥以及限制创作灵感。
2018-12-16 17:49:23 -
看个人审美啦,多看,多记,多请教
2018-12-16 17:08:29 -
电影是八大艺术的其中之一,而我认为,艺术是天赋的,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导演一千个剪辑技巧,好比我的偶像诺兰导演,他的剪辑风格无人能及,倒叙穿插,黑白彩色回忆,他喜欢将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穿插起来,几条故事线一起发展,烧脑的典型,电影节奏慢,温情叙事,你就可以多一些长镜头,不要来回剪辑,电影节奏快,悬疑追踪类的,就可以剪辑快,忽快忽慢会给观众一些紧张感,这是我个人意见,最终还得看剪辑师怎么把我尺度,强行照搬是没有效果的,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剪辑。
2018-12-16 17:07:52 -
这个感觉还是要靠创作者本身的审美了吧,多看看影视或者综艺,在观看的同时学习一下他们的方法,毕竟他们还是比较专业,做出来的东西也大多能够符合大众审美
2018-12-16 17: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