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纲是什么?

新农商网 全部 1099

花石纲是什么?

回复

共6条回复 我来回复
  • 江湖夜雨
    江湖夜雨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所谓花石纲,就是从江南地区运那些奇形怪状的太湖石到东京汴梁(即现在的开封),花石,就是我们现在园林中经常见到的太湖石,而“纲”是指运送货物时的编组,宋代习惯把押运的货物称为“纲”。比如大家熟悉的“生辰纲”,就是送给梁中书老丈人蔡京的生日礼物。

    从江南弄一些石头玩玩,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事情,从宋真宗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只不过上有好焉,下必甚之,到宋徽宗年间,由于他酷爱艺术,于是对这种玲珑多 姿的石头十分钟爱,于是让江南大批采运。但当时国力已经空虚,北宋的冗官冗吏越来越多,吃闲饭的人越来越多,贪腐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另外还要支付给辽国和西夏的岁币,因此,宋徽宗不得不加大赋税的征收,北宋人民叫苦说: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已有。

    一开始,江南进贡的花石纲不过寥寥几件,但后来,奸臣朱勔见皇帝喜欢,于是投其所好,大肆搜刮,送去几千件奇石,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以致于在当时的开封汴梁堆起了一座假山,称为艮岳,这座假山周围几十里,峰高九十步,相当壮观。其中一块最大的石头,叫做神运峰,高五十尺,在古代没有起重设备的情况下,朱勔派上千民伕,造了巨舟来运,中途毁掉阻碍运输的桥梁、塘堰无数,堪称劳民伤财,朱勔这厮一方面欺骗朝廷,支取花石纲的经费“亿巨万计”,但对于征采花石的个人和州县,却一毛不拔,常常是免费征收,打着皇权的旗号,巧取豪夺,如果在百姓院中看到好的花石,马上派人贴上黄纸,以示征用,搬移时,如果门墙碍事,就直接破门而出,拆毁人家的庭院。随意捉拿民伕使其劳力,更是不用多说,于是终于激起了方腊起义。

    然而,当方腊起义被镇压下去后,花石纲的活动并未停止,还是照征不误,直到北宋灭亡前,宋钦宗即位,把朱勔这个奸臣处死,然后在金兵围城中,很多花石砸碎后都当了炮石,用来抵挡金兵。后来残存的一些花石,给金兵 掳到了北方,我们现在在北海公园看到的一些假山石,就是当年从北宋的都城汴梁运去的。

    书中提到杨志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当然属于重大责任事故,于是罢了他的官,这才有落魄到街上卖刀,杀死牛二一节。

    2018-09-08 18:41:17 0条评论
  • 历史研习社
    历史研习社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在我国传统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有着关于“花石纲”的这样一段记载。书中写道:“道君因盖万岁山(艮岳),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 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同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这其中押运花石纲的,便是青面兽杨志。


    杨志本是杨家将的后人,按理讲纵称不上衣食无忧,至少也不至于太过落魄。但他一出场却是卖刀。是何缘故?而书中提到的花石纲又到底是什么东西,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


    这件事情要从徽宗开始说起,徽宗是宋朝时期的著名“书画皇帝”,他在艺术上的领域建树有多高,在做皇帝的领域建树就有多低。

    花石指的便是江南地区的奇花异草和珍石瑞峰。白居易曾经写过,石有聚族,太湖为甲。由于北宋首都开封离江南之地较远,而皇帝又十分想要太湖的奇石,来装点自己的御花园,怎么办呢?运呗。


    宋徽宗便于苏州成立了专门采石的“苏杭应奉局”,由朱勔负责。朱勔带领“搜索队”在民间强取豪夺,哪怕是乡绅也无一幸免。甚至连墓地都不放过。最关键的是,还不给钱!


    不给钱就算了,对于体积稍大的树木无法搬走的,还拆房子。这简直是完全亏本的买卖还不能口有怨言。


    何为纲呢?即押运花草树木以及太湖石的船队,每十艘便为一“纲”,故因此得名。而每艘“花石”船,设置一名负责押运的“制使”,配备经验丰富的船工。而水浒传中的杨志所做的就是这么一个工作。因为搞砸了差事,回去必定不好交差,便逃亡去了别的地方。

    花石纲借着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浩浩汤汤,贴着标志性黄龙旗,威风凛凛,民船商船见之无不躲避。


    甚至许多运粮、运商的船纷纷给这些大黄船让路,皇帝还经常征召这些船只以供使用。

    总的来讲,花石纲就是给宋朝皇帝押运他喜欢的奇花异草峻石高树的许多艘船舶。


    由于此事不仅劳民伤财,还一点好处都没有,哪怕是乡绅也不能幸免,更遑论一般百姓了。江南人民多困于朱动花石之扰, 比屋致怨。


    于是苦于花石纲日久的方腊和自己的亲信说道,“近岁花石之扰, 尤所弗堪。 诸君若能仗义而起, 四方必闻风响应, 旬日之间, 万众可集。”也因此爆发了方腊起义。一时之间攻陷了杭州、歙州等,郡县数十,集结众十万人。要求取消花石纲的这一劳民伤财的名目。

    徽宗为了王权的稳固,便暂时停止了对花石纲的进献。然而当方腊起义被镇压之后,宋徽宗立即恢复了苏杭“应奉局”,并在开封重新设置了“应奉司”,加紧搜刮“四方珍异之物”,宫殿、园林等巨大土木工程也照旧进行。


    而数年之后的靖康年间,徽宗南逃。而后金人俘获了宋徽宗、宋钦宗等人。北宋随之灭亡。这花石纲,纵满足了徽宗一时审美需要,然而却没有守住他这大宋江山罢。


    参考文献

    《花石纲析——兼及中国传统园林思考》

    《花石纲和苏派盆景》

    《论北宋时期的花石纲》

    《宋徽宗花石纲之渊源》

    2018-09-08 22:47:14 0条评论
  • 生猛历史
    生猛历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花石纲是北宋后期宋徽宗统治期间搞出来的一个项目,劳民伤财,当时的风评就极差。

    花石,顾名思义,就是奇花异石,这是北宋最大的雅士宋徽宗的一大爱好。所谓“纲”,是北宋时期运输货物的组织方式,当时全国各地要送往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货物,都是编成一组一组地成批运输,一组是十艘船,也就是“一纲”。宋朝的花石纲,是在宋徽宗的授意下,由蔡京、童贯、朱勔等人负责从全国各地尤其是江浙一带,发掘各式奇花异石,成批运送到开封的纲运。

    宋徽宗第一次搞花石纲,就搜罗了四千六百多块太湖石。后来随着皇位渐稳,花石纲愈加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还设立了苏州应奉局、杭州造作局等专门指挥花石纲的机构。花石纲是蔡京等权臣讨皇帝欢心的一大手段,但对于普通民众,则是无尽的灾难。

    尤其是在两浙地区,但凡民众家里有一木一石可供玩赏,如应奉局等相关机构则会立即派人去贴上封条。权臣们从皇帝处拿到大笔“购置花石”的经费,实际上却是强取豪夺,“毛发不赏”。为了运走这些奇花异石,还不惜破墙拆屋,甚至拆桥梁、毁城郭等等也不在话下。花石船队途经之处,当地百姓还要供应金钱、粮食,以及充当搬运的民夫,实在苦不堪言。

    因花石纲受到严重影响的,还有北宋的粮食运输。本来汴京的军用粮食,都是从江浙转运过去。自从有了花石纲,运粮的船只都被强行征用于运送花石,大大影响了汴京军粮的正常供给,甚至“禁卫至于乏食”。

    宣和二年,宋徽宗的花石纲早已惹得民怨沸腾,东南一名叫方腊的人揭竿起义,迅速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方腊起义前后共发展了近百万部众,攻城略地,威震东南。虽然这场起义最终被镇压,但战争消耗令北宋国库亏空,一直虎视眈眈的金人也借此洞悉了北宋的军备实力,为北宋后续的乱局埋下了伏笔。

    2017-12-26 22:31:16 0条评论
  • 赵燕云
    赵燕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水浒传》中说青面兽杨志开始是给皇帝押运“花石纲”沉进了黄河,后来又为梁中书押运“生辰纲”被晁盖等劫走。

      半生倒霉在“纲”上。

      那么“纲”是个啥东东?

      宋代的“纲”可以理解为一种运输单位。

      宋代陆运﹑水运各项物资大都编组为"纲"。如运马者称"马纲"﹐以五十匹为一纲;运米的则称"米饷纲",以一万石为一纲。

      水运则是十艘船称为一"纲"。

      另外“纲”也是唐、宋时期对某种特殊物资编队的特指。比如“生辰纲”就是运送的成批生日礼物的编队。

      而“花石纲”则是宋徽宗时向京师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也成为历史上专门运送奇花异石供皇帝赏玩的特殊运输交通名词。

      《宋史》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二十年”。即花石纲供奉前后延续达二十多年之久。承办花石纲的官吏们乘机大搞敲诈勒索,横征暴敛,给东南和运送沿途一带百姓造成极大的骚扰和祸害。而花石纲也成为激起方腊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8-09-08 23:51:27 0条评论
  • 路飞的点子
    路飞的点子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在北宋崇宁四年,即1105年,为了帝国最大的园林建设工程——艮岳,徽宗皇帝在苏州设置了一个叫应奉局的专门机构,有一个叫朱勔的苏州人,于山石素有心得,被蔡京推荐来管领该局,专事在东南江浙一带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花石到手后,多经水路运河,千里迢迢,运往京城汴京,就是现在的开封,十船一组,称作一“纲”,此“花石纲”名称之由来。

    花石纲是中国历史上专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在北宋徽宗时,“纲”意指一个运输团队,往往是10艘船称一“纲”;当时指挥花石纲的有杭州“造作局”,苏州“应奉局”等,奉皇上之命对东南地区的珍奇文物进行搜刮。由于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因此往往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宋史》有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20年”。官吏一伙乘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给东南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成为激起方腊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花石纲遗物,现存苏州留园,集所谓“瘦、透、漏、皱、丑”于一身。

    宋代,陆运、水运各项物质的运输编队,称作“纲”,如运马的称作“马纲”,五十匹马为一纲;运米的称“米饷纲”,以一万石米为一纲。宋徽宗在政治上腐败的同时,在生活上也极端地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为了满足他酷爱花石的欲望,先由蔡京在江浙一带搜取奇花异石进呈,专门设置了苏杭应奉局,由当时人称作“六贼”之一的朱勔主持。以后朱勔便大肆在江南一带广泛搜刮所谓“花石”,然后由运河、汴河水陆运往开封。这些运往开封的船只,每十船编为一纲,故称花石纲。

    花石纲对于江南人民的骚扰、残害,可谓达到了极致。不论士庶之家,只要是被应奉局看上的一石一木、一花一草,便以黄纸封之,勒令居民看守,稍有不慎,即加以“大不敬”的罪名,轻则罚钱,重的抓进监狱。许多被征花石的人家,被弄得倾家荡产,有的人家甚至卖儿卖女,到处逃难。为了搬运大些的石头,应奉局更是不惜拆掉民房、毁坏墙壁,直至拆毁桥梁、凿坏城郭。

    由于花石的大量运输,专用的船只不够,朱勔便随意地大量强征漕运粮食的船只和民间商船,致使关系到国家和民生的漕运和正常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宋史》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20年”。曾经震动东南江淮一带安徽、浙江等地6州,52县的方腊起义,就是由花石纲引起的。

    方腊起义后,沉重地打击了北宋王朝;宋徽宗被迫撤销了苏杭应奉局,罢免了朱勔的官职,同时停运花石纲。至此,兴师动众、残害百姓的花石纲灾祸,告一段落。

    2017-05-25 11:01:31 0条评论
  • 第十四使徒
    第十四使徒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赵佶这个皇帝喜欢奇花异石,专门组织运输集团各地搜罗这些东西。为了搜罗奇珍异宝当地老百姓需要出钱服劳役。十艘大船称一纲,直白解释运奇花异石的十艘船

    2017-05-25 08:21:40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