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被杀、商鞅被车裂、韩非子被毒死,法家大师结局为何都如此不堪呢?
吴起被杀、商鞅被车裂、韩非子被毒死,法家大师结局为何都如此不堪呢?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战国时代的法家都是改革家,改革是艰难而危险的事,尽管利国利民,但是不利于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往往有话语权、经济权、行政权、兵权,他们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杀害变法的领头羊——国君以及变法主政大臣。通常情况下是在国君崩后杀害变法主政大臣,直接杀害国君的事例少!
楚国是一个传统的春秋旧制国家,国内是王族与六大家族共治的局面,世族林立,王命不能直达郡县,国家实力不能凝聚。吴起变法就是一步一步收回世族权力,增加国家实力的过程。不想吴起变法九年而楚王崩,老世族在国王葬礼上政变,乱箭射杀吴起!尽管后来的楚王杀了一批老世族,但是楚国就再没有变过法了!
商鞅变法则是最彻底的一次变法,真正实现了依法治国,秦国号称“事无巨细,皆有法式”。商鞅变法也改变了贵族世袭制,没有军功不能获得爵位,世族的封地也被收归国有。正是在变法中老世族受到深深地伤害,所以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复辟世族处以车裂酷刑而亡!
2018-04-08 10:36:58 -
我是【琼会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法家”?
法家,并不是“依法治国”的学派。他们依靠的是“刑德”。所谓“刑”,就是杀戮;所谓“德”就是奖赏。
单单从字面上看,好像用这种办法治国也没什么不好。但,这只是法家的治国纲领。如何能做到以“刑德”治国呢?
那就需要一些手段,也叫“运用权谋”。问题就出在这里。
法家,是一个没有拯救天下大志的一个学派。他们有的只是替主人追求霸道的权谋之术。他们的权谋之术主要有下面几种:
1、帮助君主集权。把国家分散的权利集中到国君手中。这个行动,国君当然喜欢。帮助国君统一权利,国君当然会投桃报李,所以,往往法家的人都能位极人臣。也因此受人羡慕嫉妒恨。
2、利用手段寻找纰漏。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手段,把国家管理人员工作中的纰漏找出来。法家使用的手段有时可以用“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这种明摆着的“挑刺”行为,往往令人深恶痛绝。
3、制定详细的法律条文。从衣服该怎么穿到走在路上能不能讲话等等全都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下来。而且一旦触发,惩罚严厉。这种严重限制人们自由的行为,平民百姓日日诅咒,达官贵人咬牙切齿。
这些做完以后,法家除了国君,基本上没有朋友。不要说朋友,基本上除了国君,剩下的都是敌人了。
大家都想跟领导接近,聊聊天喝红酒,恰当的时候可以提点要求。这下好了,国君只跟法家的人玩,也只有法家的人可以在国君面前慷慨说话,其他人在国君面前话都不敢随便说,深怕哪句话不得体,马上换来灭顶之灾。而话有没有说错,解释权只在法家手里。
这种状况,法家能有什么好结局呢?
法家,依靠国君而得罪天下,根本上说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一个道理:哪怕封建社会,统治者也是一个阶级而非一个人,而任何一个阶级里面都有很多派系而不是一个整体。
奖励,是用国君的东西;惩罚,是国君的权利。一切都假借于人,而且只有你能借,怎么能不受人怨恨呢?
所以,当他们所依赖的国君去世了,或者国君有更重要的目的时,等待他们的只有悲惨的下场。
如果我的回答能让你喜欢,请关注我,谢谢!
2018-03-17 13:26:41 -
准确来说,吴起应该是“兵家”代表人物!但他对“法家”也比较通晓,在楚国推行过“吴起变法”,最终被权贵杀死!
这三个人都是战国时期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士,吴起和商鞅都推行过变法,而韩非子也有自己的治国主张!
任何一项变法,肯定会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因为变法就是推倒旧的秩序,建立新的规则!在变法的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人能够从新的规则中得到更多的好处,所以他们会大力支持变法!但是同样在原来的秩序中获得利益的人可能就会蒙受损失,他们就非常反对变法!
所以,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吴起变法,都会得罪很多的保守势力和权贵,因为变法让他们的奶酪被瓜分,他们绝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这些保守势力就会团结一切的力量,想办法去阻挠变法,甚至去杀了变法的推行者!
所以历史上真正变法成功的人少之又少,比较出名的就是“商鞅变法”,为秦国垫底了强大的根基!而战国时期“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以及后来“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都以失败而告终!甚至变法者都逃离不了悲惨的命运!
“商鞅变法”是在伟大明君秦孝公的强力支持下得以坚持下去,最终成功,但商鞅已然得罪太多的权贵,最终被处以车裂!吴起也是一样,在战场上无一败绩,而变法却导致自己被权贵杀死在楚王的灵前!而韩非子也是很有才能的法家人士,但他还没来得及推行自己的主张,就被李斯在狱中秘密杀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历史上正是有了这些人士的前仆后继,才更加显得绚丽多姿!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我们才明白明白历史的壮阔!
我是热爱历史的忠肝义胆岳老三,为商鞅点赞,为吴起留言!
2018-02-07 21:05:12 -
吴起、商鞅,这二人共同点是变法者,所谓变法,就是重新分配蛋糕,而变法者则是分配蛋糕的人。动别人盘子里的奶酪,别人还会笑呵呵地面对你吗?即使是,也是笑里藏刀,虽然一时无法收拾你,但也会伺机而行。
而韩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嬴政非常喜欢他的思想,就连李斯也自愧不如,曾打算重用韩非,助其统一六国,但韩非忠于韩国。无奈,不为自己所用,嬴政只好杀害。
2018-04-08 11:40:40 -
这几个人都得罪了比自己权位更高的人,吴起和商鞅是改革家,得罪了贵族,而韩非子得罪了李斯,他们都得罪了比自己还有权势的人, 所以结局如此不堪。
就连王莽,身为皇帝,实行变法,还得罪了人民。更何况是吴起和商鞅,在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同样得罪了贵族阶级,反对的人太多。从王莽改制以后,中国历代的改革家都非常谨慎,到王安石以后,隔了几百年,直到封建王朝快结束的清朝,实行“戊戌变法”,同样遭到了失败。
比如吴起变法当中有一条: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
从这一条来看,吴起变法涉及到了贵族阶级的利益,传了三代的就取消爵位和俸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案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地方。这种改革让贵族陷入惊慌失措,贵族的利益一旦被剥夺,动了他们的奶酪,肯定会义无反顾的反抗。
我们再来看看商鞅的变法: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废除奴隶制,实行土地私有。从这两点来看,贵族拥有的土地,将分给手底下的平民百姓。上面是商鞅颁布的第二次变法法令,而第一次也涉及到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同样损害了贵族阶级的利益。另外,他颁布了一道严酷的法律,就是连坐,轻罪用中刑。人民对于这条法律肯定是反对的,这条法律也导致后来的农民起义,说明很不合理。商鞅为了颁布法令,当时太子犯法,为了达到他的变法目的,惩罚了太子两个老师,让太子对他非常反感。本可以自保的他,断了自己的后路,作法自毙怪不得谁。
而韩非的死,并不是秦王要他死,而是李斯嫉妒他的才能。这种嫉妒就好像嫉妒后来的蒙恬,所以赵高抓住他嫉妒的缺点,把他拉拢,与其更改秦始皇的遗诏。如果,不是李斯的嫉妒,韩非也不会死。李斯就是怕韩非超过自己,害怕失去丞相的位置。而与赵高密谋,也是这个原因。李斯太看重权位了,所以不择手段,保全自己的位置。
当然,法家不仅仅是颁布法令,吴起和商鞅等人不仅仅涉及法律,还涉及到了民生。他们是全能的改革家,而韩非是法律专家,而非改革家。
2018-02-06 22: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