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和减负,学习和教育,到底应不应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育儿和减负,学习和教育,到底应不应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
孩子的起跑线有很多,并不只是靠成绩好坏来评判输赢。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部分父母都会把孩子的成功失败押在了成绩这个赌注上,让孩子从小都被强制教学压制束缚着,而失去了自己本该有的活力与自由。
孩子生来都是聪明,秉性极好的,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潜能和兴趣生活,培养出的孩子就会是快乐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独立个体,而不是同一流水线的学者。
如果孩子们可以选择,每个孩子,都会特别愿意选择这种自由、自然的学习方式,而不会喜欢被大人塞进一堂又一堂严肃刻板的课程中。
而且,让孩子的学习脱离具体的生活,或者让孩子只知道学习知识,不懂得生活,人际交往,孩子缺少创造力了,缺乏发现美的眼光,对孩子的未来来说,恐怕也没什么好处。
我们无法脱离体制内教育,但至少不要强迫教学,过度压抑孩子,造就一个问题儿童或者不健全人格和心智的孩子,会毁掉孩子未来享受幸福生活,快乐工作的能力。
2018-06-15 07:35:14 -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多少育儿机构来忽悠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这不过是他们忽悠家长们掏钱的话,可是许许多多的家长却当真了。
很多家长觉得这句话是用在孩子身上的,可是有没有想过这句话其实是用在自己身上的呢?在我看来,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的经济能力,道德三观和眼界高低都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
举个栗子:假如你是马云,那你的孩子的跑的肯定比人家快啊!如果你自己在家整天搓麻将,没有工作,还期望着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每天逼迫着孩子学习。这完全是自私的行为,完全没有意义。
不要因为盲目的跟风而毁了孩子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而不是从很小的时候就送去学校接受知识,你现在折腾的应该是你自己,为了孩子的有一个好的未来而去努力工作。让自己的孩子无须跟别人比较,这才是成功的父母。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进步了,父母的想法也就多了!想想扑扑自己当年上学前班的时候的年纪都6岁了,目前在上大二,不要觉得上学晚就被别的孩子落下一大截!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快乐的生长环境,现在的公立学校都不允许给孩子教习课程,只是陪孩子玩耍、做游戏,在玩的同时动手又动脑也是很不错的!
2018-03-19 17:27:02 -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句话本身就带有功利心。育儿没有输赢,只有合不合适。孩子早年的早教也好,小学,中学,高中的培优也好,都要基于合不合适。如果在家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玩,去早教班和同龄的孩子一起游戏,妈妈们也正好交流交流,这个交流不是攀比,是取长补短。家长的心态很重要,和咱们自己孩子的一点点进步比,不和别的孩子比,会贯穿整个育儿的过程。
孩子大了,我们父母也需要学习,通过课外的艺术类,语言类活动发现孩子的擅长之处,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坚持下去,何乐而不为呢?教育不是顺其自然,而是在每个阶段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坚持下去,让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找到自信,才是教育应该有的本质吧。
2018-04-22 14:11:13 -
如何看待减负
对于减负这个词儿,我觉得很多人有误解,都盯着这个“减”字了,一厢情愿地理解为减少孩子的学业负担。如今这个社会,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竞争都会越发激烈,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期待和投入都会持续增加。当吃饱穿暖不再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时,追寻更为优质但也更为稀缺的社会资源就成为了人们的目标,所以孩子们并不会因为减负而得到更多地玩乐的时间。
那么减负减的到底是什么呢?应该是传统学业,一直以来,我们把教育等同于文化课程的学习,等同于在学校在教室接受老师的教学,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以及人们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反思,都在悄然改变这种对学习和教育的传统认识。现在以及未来,兴趣特长的培养会越发受到家长的重视,传统学习中对于孩子思维,方法的培养将更为重要。相应的,可能会减少课堂授课,减少家庭作业,减少考试排名,但释放出来的时间会被转移到对孩子个性,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与其说减负,不如说是教育方向的转变。
起跑线
我是认同这个概念的,但理解不一样,所谓起跑线更多地是看父母和家庭能为孩子提供怎样的资源和助力,在于父母,而非孩子。家境优越,自然会为孩子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往往对于教育尤其是先进教育理念更为重视,这样家庭的孩子得益于父母和家庭的优势,本身就站在了普通孩子前面一大截。这取决于父母的能力,而不是说我们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了,他们就不输在起跑线上了,起跑线的优势是父母给予的,而不是靠孩子努力获得的。
我的一位朋友,家境殷实,住在高档社区,邻居全是精英,一到寒暑假,他们的孩子从来不去参加什么兴趣班,因为看不上,这些家长自发组织起来,轮流给孩子授课,人大教授教国学,美院主任教绘画,音乐学院大师教乐器...后半段则是孩子们集体出国游学,他们也几乎不上什么英语课外班,因为日常生活中有大半时间就在用英语交流,无论在家还是在社区...这才是起跑线。
如何看待教育投入
我们的焦虑几乎都来自孩子的教育,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但是上面也说了,真正的起跑线是我们,我们有怎样的资源就决定了孩子领先多少,这种资源的差异是客观的,短时间无法改变的,不如坦然面对。在能力范围内,结合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给予他们最好的,就是我们对他们最大的帮助了。
重视教育,舍得投入是没有问题的,但一定不要超越了自己的能力,一个家庭,孩子的教育远远不是全部,决定一个孩子未来可以走多远也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家庭对于教育的投入。
2018-06-15 10:05:37 -
教育从娃娃抓起不无道理。孩子接触到新知识越早,那实际上也会影响其能力的发展。有孩子的家长都明白,在学校减负,在家不减负。有条件的家长,哪个不补习,不参加特长班?只是大家都注重智力以及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在道德层次,思想品质方面没有刻意去培养 ,而且难以短期内达到效果。减负没有达到本来的预期,反而让一些社会机构,利益相关者拿到正当得利的途径。让教育变成了功利教育。各种培训机构及补习班打着各种旗号,唯一目的就是招揽到学生。他们也急功近利,要让家长看到效果,乐于付钱。
从家长的内心上说,没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社会现实摆在那里,不得不跟风去报班,去学技能。跟游戏世界里打怪一样道理。尽量获取经验值,提升技能,才能pk中战胜对手。孩子一出生,已经面临着一道一道的坎,在打各种大怪小怪中晋级,获得经验,成长壮大起来。
2018-03-20 22:24:56 -
大家应该都知道郭德纲相声里的一种说法:你们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
这其实现在传播手段上的一种“话术”,看上去好像是给你了很多选择权,但无论你如何选择都只有一个结果。
所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也是各种教辅培训机构炒起来的一种说法,无论你选择已经给孩子报了多少个培训班,也总是还有必须继续交钱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威胁和恐惧。
其实,孩子的“起跑线”是他们的最早形成三观时、父母所能提供的榜样效果和家庭环境。而家长缺乏自主意识、人云亦云跟着跑的话,从你相信所谓起跑线输赢开始,你的孩子就已经把起跑线从自然健康生长的起点向后挪了好远好远了,至于后面还能否跑赢,父母心里最有数。
学校教育、书本知识,对孩子的塑造都是在家庭所奠定的个人素质基础上的高楼大厦,加码的学前教育、课外辅导都只是大厦的外装潢,或许能好看很多,但起步到太多决定作用,你孩子的地基如何才是家长更该关心的、最该负责打扎实牢固的。
说该不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明摆着只能有一种“选择”,掩盖了什么是起跑线的正确概念,属于灌输式的商业宣传。
2018-03-19 14:22:01 -
首先谢谢邀请。
什么叫输在起跑线?我赞成一种观点:人的一生是一场马拉松,并不是百米冲刺,百米冲刺的起跑线太重要了,但马拉松不是,它需要坚持,韧性,毅力,耐性等诸多因素才能成功。所以,人生没有绝对的起跑线。
育儿,学习,教育,减负等课题,一个都不能落下,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因才施教,不要千篇一律。谁都希望自己能用正确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给孩子高质量的成长陪伴。从孩子的自然成长发育到性格的形成发展,我们都期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2018-03-19 19:40:31 -
起跑线在哪?三十而立,这之前一直在做准备?
家庭观念和家庭教育理念本身就限制了小孩的高度,教育本身会对小孩产生影响,但小孩的本性又决定了方向。那条才是起跑线?
我对教育的理解是小孩的人脉培养,和不同层次的小孩在一起,会影响小孩的兴趣爱好。这个历史上有孟母三迁传唱。
环境很重要,但环境不是最终决定因素。都读过书,应该知道我们的学习环境,学校什么样的小孩都会有。不努力也能考出好成绩的,破罐子破摔的,拼命读也考不好的......。再生一个好像不太现实。也送小孩参加培训班,别人的小孩参加了,我们的不参加好像落伍了,媳妇死活要报班,跆拳道、美术班都学过,我没感觉对他有什么影响。也许还要坚持吧,总希望自己的小孩什么都会,自己的缺憾希望小孩身上找回来。我只希望他学好英语和写作,好像我的学习生涯现在职场还能直接使用的就这两项。
我的理念是,让小孩和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让他熟悉各个群体的生活方式。18岁之前我对他负责,18岁之后我只引导,他自己要学会拿主意(我可不想在他叛逆期生气,那时候身体老了);12岁左右我会给他一个股票账户,让他打理自己的存款(压岁钱都他自己保管),即使亏的一无所有,好过他自己过日子时再去面对;高中之前我会带他去各地了解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大学会给他相对富余的生活费(前提是他能考上),一是引导他学会投资,二是儿子出生晚,想早点抱孙子。至于他未来会读什么学校,我的坚持是不强求,我和他一起努力争取。
在职场呆久了,发现情商比智商重要。但从目前看,自己的小孩情商不太乐观,我更希望他未来做技术。至少在技术的海洋里他不会失落。让他学会如何理财,只是希望他独立生活后不会太潦倒。我想做的暂时就是这些,雏鹰总是要自己学会飞翔的,在我能看到的地方学习飞翔、摔跤,好过看不到时的无助和担忧。
两个儿子的父亲不容易啊,媳妇总想给他们最好的,我总想他们多历练。现实是儿子怕媳妇,却把我当朋友。想想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我总觉得我好像是一个失败的父亲。
2018-03-19 17:59:27 -
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孩子的起跑线在哪?是胎教时期?是幼儿园?小学?还是初中?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情况,接受教育的受用程度不一样,介入教育的时期也就不一样。比如有些孩子,先天条件好,做事情专注,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对新鲜事情觉悟的早,觉悟得快,觉悟的透,对于这样的孩子,提早进入介入教育,适当加大一些教育容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如果有些孩子开化比较晚,心理年龄滞后于实际生理年龄,贪玩,不专心,对于这样的孩子,及早介入教育或者加大知识容量,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孩子不为不聪明,就是开化要比其他孩子迟一些,等到这些孩子开化了,只要正确引导,适当加大知识容量,这些孩子也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小学成绩平平,到了初中成功逆袭的原因。因此说,孩子输不输在起跑线上不能一概而论。不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一刀切的加重孩子负担,不但会加大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加大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往往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大人孩子都苦不堪言。了解孩子实际情况,掌握孩子心理素质,因材施教,才是科学的育儿观。
2018-03-19 15:02:13 -
孩子的起跑线肯定是存在的,但它不在校外的各种特长班、兴趣班、培训班、加强班、冲刺班,也不在校内的奥数班、实验班、重点班、特招班,而在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中。
父母文化程度高,思想开明,性格宽容,求知欲旺盛,不溺爱、纵容孩子,注重孩子各方面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再加上家庭幸福和美,则孩子的发展有无限美好的可能。
父母文化程度低,又不注重学习,性格狭隘,目光短浅,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孩子各方面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对孩子无原则地纵容、娇惯,夫妻关系不和谐,则孩子的发展充满波折、难以预测。
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父母,与其让孩子通过上各种校外辅导班抢跑,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在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上,如此,才能真正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2018-03-19 15:38:36 -
首先,我想说这个起跑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话听起来是没毛病的,可是有没有想过,贫富差距的存在,让很多的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输掉了。
其次,教育孩子,最根本的应该是人格的教育,我们只要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就算赢了!不要太在意起跑线的问题。因为如果你在意,但是你又没钱,那么你的孩子已经输了。
最后,我觉得孩子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无论起跑线在什么地方,快乐永远都是父母应该给予他们的,一个快乐的人,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就是最大的人生赢家。至于那所谓的起跑线,让它见鬼去吧……
2018-03-19 23:20:16 -
作为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开学,因为别人家的孩子上过这个班那个班会唱歌跳舞会书法等等,而自己家孩子没有上过各种班,对什么事物都觉的新鲜,那天真的样子着实可爱,而在他人看起来,什么都不懂,有点儿傻,输在了起跑钱上。现的环境孩子太累了,出了这个补习班又进了那个补习班,一个个变的非常成熟,善良,天真烂慢无影无踪。减负应从学校,家长抓起,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2018-03-19 18:28:17 -
谢谢邀请!首先得确定孩子的起跑线在哪儿,感觉还是尊重孩子的兴趣最重要,在孩子喜欢的领域尽量给他提供好的条件,不要奢求面面俱到。这样自己的孩子既能做他喜欢的事情,又能有一技之长。
2018-03-19 19:31:02 -
在我们儿时,童年是美好的,充满愉快与欢乐,而在现在的教育观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累死了多少父母和多少孩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培训班和才艺活动压得家长们喘不过气来。各种培训和才艺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童年,根本不考虑孩子喜欢与否,而是家长在内心攀比,这真是孩子的兴趣吗?
现在的孩子们,吃进口奶粉,穿名牌衣服,争取进优秀学校,在我们还在玩丟沙包的年龄,他们已经在学校接受各种教育!现在的孩子幼儿园接受小学知识,小学接受初中知识。家长总觉得我家孩子比人家孩子早一天学高一级知识就牛逼了。这短暂的赢家真的对孩子好吗?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不是短暂的起跑而己,更不是赢了起点就可以一路顺风,也不是起跑线迟了一步就判断为输。教育上要结合孩子的特点给予合理规划。
2018-03-19 17:27:33 -
首先,我想说这个起跑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话听起来是没毛病的,可是有没有想过,贫富差距的存在,让很多的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输掉了。
其次,教育孩子,最根本的应该是人格的教育,我们只要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就算赢了!不要太在意起跑线的问题。因为如果你在意,但是你又没钱,那么你的孩子已经输了。
最后,我觉得孩子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无论起跑线在什么地方,快乐永远都是父母应该给予他们的,一个快乐的人,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就是最大的人生赢家。至于那所谓的起跑线,让它见鬼去吧……
2018-03-19 23:20:16 -
周围都是一些带孩子的家长,多大孩子的都有,经常反应孩子上课老师讲得太快了,听不懂,也不能老是去问老师,问同学,久而久之,自己的自信心就没有了,就会厌学,偏科,所以只能被动的去报班学习,一个班孩子少,老师能兼顾上,培训班的老师都负责任的一遍遍的去讲解,所以,大环境已经是这样了,只能随大流,不能让孩子被淘汰。这不是起跑线的问题,而是孩子自信心的问题,一上学,老师问的东西,别的小朋友可能在幼儿园,培训班都学了,都会,自己不会,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打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一上学就生病,因为上火,因为着急。
孩子太累了,现在又要上文化班,又要上艺术班,不是为了跟谁比起跑线,而是因为现在教育体制下就得这样,不然上学后文化课跟不上,老师不会因为你一个两个孩子跟不上节奏而耽误课程进度,所以,才要去提前学,让孩子上学的时候轻松一些,不耽误其它的她感兴趣的课程。
我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和舞蹈,很正常的事情,不是跟其它的小朋友去比什么,而是让她上学再去接触这些时不吃力,脑子里面有概念,老师再去讲的时候听起来不费力,对她的自信心是一种变相的建立,舞蹈也不是让她长大了去当个什么舞蹈家,也不是为了让她过几级几级的,只是一个兴趣爱好,个人认为孩子总得有拿得出手的才艺来使她更自信一些吧。
每个家庭环境不一样,经济基础也不一样,只能在家长负担得起的情况下,给孩子最好 的教育,最好的引导。帮孩子让她在未来的学习环境中不掉队。
2018-03-19 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