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瓷的巅峰在宋朝,大家都爱的“青花瓷”为何出现在元代?

spider 全部 1051

制瓷的巅峰在宋朝,大家都爱的“青花瓷”为何出现在元代?

回复

共18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大馅儿说
    大馅儿说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准确地说元朝是青花瓷的兴起时期

    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重要品种,初兴于元代的景德镇。元代之前,青花瓷器所呈现给人们的面貌并不清晰。在中国古陶瓷界,有“唐青花”和“宋青花”之说,即根据出土的瓷片和器物,断定中国在唐代和宋代时已经出现了青花瓷器。从不断出土的器物来看,唐代青花瓷器是否存在尚未定论;宋代青花瓷器问题却也玄而未决,即使目前中国古陶瓷界还在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青花瓷器的初步兴起是在元代时,而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盛行并取得了较高的工艺成就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工艺基础的,这就是说,在元代之前,必定存在着青花瓷器形成的工艺因素,这种因素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积淀着青花瓷器达到成熟的工艺养料。然而从潜移默化到成熟之间,需要某种动力,这个动力即有工艺上的,也有人文文化上的。




    在工艺上,元朝的白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蒙古族认为白色是吉祥的象征,是万物之母,象征着纯洁。崇尚白色也成为元朝统治者的重要精神追求,所以元朝对白瓷的要求很高,所以“高岭土➕瓷石”的二元配方也由此而产生。



    人文上则是和藏传佛教有着密切联系。我们知道,青花瓷器的色调是蓝色,而蓝色在藏传佛教中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在《宗喀巴大师密传启请文》提到:“色如蓝宝极鲜青,美妙如虹网光明,圆形之中文殊身,至尊法王亲见明,具德上师前启请。” 可见,蓝色在藏传佛教中被赋予庄严与神圣的意义。而在熊寥《元代青花瓷器装饰》中说到:“元代青花瓷器与同时代各个部类艺术相比,显得更加不可遏制地从蒙、藏喇嘛教文化吸收营养,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元代中前期烧造的青花瓷器,主要是为佛道供器或殉葬明器而制作的……”。既然为宗教所用,所以会大量烧造。




    较高的白瓷工艺水平,加上波斯、叙利亚地区引进的青花钴料(此结论有待进一步探讨),还有宗教的文化背景,元青花想不火都难。

    2019-12-01 22:40:42 0条评论
  • 文物考古聊历史
    文物考古聊历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首先,宋代已经有了青花瓷,不单宋代有,唐代也有。而“大家都爱的青花瓷”出现在明代。为什么这么说呢?您往下看。


    青花瓷历经唐宋元,在当时不被重视,为何在明代迅速走向巅峰?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当时这首青花瓷的歌词美哭了多少人,如今也成为了几代人的回忆。我最早知道“青花瓷”也是因为这首歌。然后陆续对青花瓷有了一点了解,只是我一直以为青花瓷是从元代开始烧制,并且也是在元代达到顶峰的。问了一下身边的朋友,他们也大多这么认为。其实,我们都误解了青花瓷的发展。根据近代考古,原来早在唐朝时就已经有了青花瓷,宋代也有青花瓷的烧制。


    唐朝的青花瓷


    南京博物院就有唐代的青花瓷瓷片(上图就是),由江苏省扬州师范学院唐城遗址出土。此外在浙江的杭州、河南的洛阳等地都有唐青花瓷出土,只是很多都是青花瓷的瓷片。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有一件完整的唐青花塔式罐,塔式罐是典型的佛教用品,而青花花卉纹饰又极具伊斯兰风格。这件塔式罐是由郑州市上街区唐墓出土。


    • 唐青花塔式罐图


    这样的青花瓷显然还难以称得上美,纹饰粗狂,瓷质也不好。难道唐代烧不好瓷?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是青花瓷不受重视罢了。唐代的制瓷水平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但是最受欢迎的是“南青北白”。“南青”即南方越窑的青瓷。唐代越窑烧制的青瓷瓷胎细腻精致,釉色晶莹。唐代文学家陆羽就曾在《茶经》中评价:“越瓷类玉越瓷类冰。”



    “北白”是指北方邢窑的白瓷。邢窑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邢窑瓷,陆羽同样给出了超高的评价:“邢窑类银”、“邢窑类雪”。



    唐代制瓷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南青北白”的局面,青花瓷根本没有得到哪怕是一点的关注。


    宋代的青花瓷


    如果说唐代瓷业有“南青北白”,那么到了宋代就属于名窑辈出了。用“百窑齐放,百窑争鸣”来形容也不为过,然后,在这样繁荣的瓷业生产中,同样没有青花瓷的容身之地。其实这很好理解。看看宋代有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窑,这几大瓷窑生产的瓷器大多釉色类玉,颜色清透,明净悦目,有种极简清淡的美,很符合宋人追求的恬静高雅。青花瓷的美无疑是耀眼的,显然不符合宋人的审美,因此也难有市场。


    元代的青花瓷

    马未都老师曾说过:“元青花一诞生就是巨人。”这句话在现在看来是很对,只是在元代,青花瓷并非是当时瓷器的主流,甚至难有一席之地。这是很多人不知道。很多人误以为青花瓷在当时就广受社会欢迎。青花瓷在元代的命运和有些著名画家的命运相似,虽然技艺了得,可是总要等到“死后”多年才被世人接受。并且元代青花瓷在历史上也曾被人遗忘过很长的一段时间。


    收藏于大维德基金会的这对青花大瓶,正是元代青花瓷研究的起点。在这对青花大瓶上有一段字:“……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吉日……。”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正是元代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


    在20世纪20年代,这对花瓶一出世便被认为是赝品,因为在当时“青花瓷诞生于明代”是通识。既然如此,标记为元代的青花瓷自然就被世人认作是赝品。然而,这对大瓶的拥有者却另有解读,甚至在1929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明代以前的青花瓷器:一对元代纪年的瓷瓶》的论文。渐渐的,有更多的学者也终于意识到元代也是有青花瓷的。


    2005年有一件名为“鬼谷子下山”的青花大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最终成交价为2.3亿。



    就目前发现的历代青花瓷来看,唐宋青花瓷制作粗糙,但是元代的青花瓷,尤其是元后期,已经能烧制出精美的青花瓷。


    烧制出精致的青花瓷需要满足至少3个条件,即瓷胎的白度、透明釉、上好的青花料。元代的景德镇刚好能实现。宋代后,景德镇的优质瓷石资源基本耗尽,然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在元代时发现了高岭土,并配制出了高岭土+瓷石混合后的“二元配方”,大大提升了瓷胎的硬度及白度。而优质的青花料产自波斯,这一点蒙古人的铁骑也为景德镇实现了。透明釉自是不在话下,因此,在技术上景德镇已能烧制出精良的青花瓷。然而,青花瓷并未受到官方的重视。元代统治者似乎更喜欢金银器,毕竟元代的统治阶层本是属于游牧民族,在马背上征服天下的时候,金银器似乎更方便耐用,瓷器太脆弱了。


    元代统治阶层当然也使用瓷器,只是元代的官方用瓷多为白瓷。被广泛认知的是一种名为“枢府瓷”的白瓷,之所以叫“枢府瓷”是因为瓷器的底部有“枢府”二字,枢府就是军事机构枢密院。青花瓷则更多是用于出口。据说,目前存世的青花瓷收藏最多的是伊朗与土耳其。土耳其的托普卡帕皇宫内就有40件左右的青花瓷。


    •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元代青花瓷图


    可惜,声名远播的元代青花瓷在国内却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青睐。这个“巨人”终究是要再等一等。


    明代青花瓷

    元代的青花瓷虽然并未受到统治者及社会的广泛喜爱,然后却在技术上为后面青花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花瓷在明初也是不受待见的。到了明永乐、宣德时期却大放异彩。为何在唐、宋、元不受重视的青花瓷能在宋代迅速赢得市场?


    相信很多人已经猜到了。瓷器的发展和统治者的喜好脱不开关系。青花瓷上我们肉眼所见的蓝色,在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就不受重视,元代统治阶层最喜欢的颜色也是白色。即使是在青花瓷大为发展的明代也并没有以蓝为贵。但是,明代的统治者却喜欢蓝色色调的青花瓷。这对当时制瓷业的影响是显著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的审美很能影响一个时代的审美,同时很多时候也能代表一个时代的审美。


    • 永乐青花瓷压手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史料记载,宣德8年,统治者一次性就下达了数量为443500件的生产任务。由此也可见,青花瓷在当时已经能大批量生产。想要赢得市场,是否能批量生产也是一项关键的因素。同时,明代时郑和曾多次下西洋,有猜测说郑和在每次远航后,返程时很可能也带回了苏麻离青。


    • 宣德时期的青花蟋蟀罐


    充足的原材料、技术的完备、统治者的喜爱,明代的青花瓷发展可以说是万事俱备,想不走向辉煌也难呢。


    我是阿斗,专注于文物里的中国史,欢迎关注!

    2019-07-23 09:31:11 0条评论
  • 瓷妞陶瓷文化传播
    瓷妞陶瓷文化传播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青花是在白色的瓷胎上绘蓝色的画面,或是纯粹装饰纹样,或是一幅山水,也有可能画花鸟或者人物,甚至是几种画面的结合。画面都被一层透明的釉覆盖。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首先在技术上做了极为扎实的铺垫。而瓷质的洁白,是青花瓷烧制的重要基础。现在考古发现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青花瓷,但蓝不够蓝、白不够白,和元代以后的青花瓷相比,简直就是两个物种。

    在元代,国内没有好的青花料。好的青花料产自波斯,此时蒙古人已踏平丝绸之路的所有土地,商路畅通而繁荣,最好的青花料“苏麻离青”,便在此时随着商路辗转到景德镇。最好的青花瓷,又沿着苏麻离青来时的道路,回到它们所产的地区。

    2019-07-08 18:43:02 0条评论
  • 瓷妞陶瓷文化传播
    瓷妞陶瓷文化传播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青花是在白色的瓷胎上绘蓝色的画面,或是纯粹装饰纹样,或是一幅山水,也有可能画花鸟或者人物,甚至是几种画面的结合。画面都被一层透明的釉覆盖。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首先在技术上做了极为扎实的铺垫。而瓷质的洁白,是青花瓷烧制的重要基础。现在考古发现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青花瓷,但蓝不够蓝、白不够白,和元代以后的青花瓷相比,简直就是两个物种。

    在元代,国内没有好的青花料。好的青花料产自波斯,此时蒙古人已踏平丝绸之路的所有土地,商路畅通而繁荣,最好的青花料“苏麻离青”,便在此时随着商路辗转到景德镇。最好的青花瓷,又沿着苏麻离青来时的道路,回到它们所产的地区。

    2019-07-08 18:43:02 0条评论
  • 王跃夫
    王跃夫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说青花瓷是元代横空出世,唐不成熟宋无青花瓷者为井底之蛙,没见过自己不拥有就不存在的思维真可怜。人间广地,奇珍精宝是我们每一个人没见过的东西太多太多。传世宋代文字青花瓷碗实物拍摄照展示以物证证实她的存在。









    2019-07-10 08:17:43 0条评论
  • 何必藏天下
    何必藏天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因为蓝色本来就不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元朝时期,向西打到了地中海沿岸,战争很残酷,同时也是民族之间交流的方式。元朝受到了西方波斯文化的影响,蓝色是波斯人的最爱。因为经济的往来,所以出现的青花。

    2018-09-21 12:16:54 0条评论
  • 王跃夫
    王跃夫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说青花瓷是元代横空出世,唐不成熟宋无青花瓷者为井底之蛙,没见过自己不拥有就不存在的思维真可怜。人间广地,奇珍精宝是我们每一个人没见过的东西太多太多。传世宋代文字青花瓷碗实物拍摄照展示以物证证实她的存在。

    2019-07-10 08:17:43 0条评论
  • 风飘至南
    风飘至南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大家看看这俩青花碗,釉米黄色,青花发黑,属于什么时期。



    2019-07-10 21:10:18 0条评论
  • 喜庆的香瓜X8
    喜庆的香瓜X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大明

    2019-08-25 09:47:24 0条评论
  • 风飘至南
    风飘至南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大家看看这俩青花碗,釉米黄色,青花发黑,属于什么时期。

    2019-07-10 21:10:18 0条评论
  • 真相很简单
    真相很简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问题是不准确的。首先,中国制瓷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历朝历代不断演进,工艺不断提升,越做越好,越做越精,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也就是说,今天才是制瓷业的巅峰,放在古代,清代是制瓷业的高峰,所以,现在大家在市场上追逐清三代的官窑,张口官窑,闭口皇家御用,就是要买最好的瓷器。那么,为什么宋代瓷器会有那么高的地位?这是审美的原因。宋代瓷器,就是常说的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瓷器,它完成了中国传统审美与瓷器的融合,瓷器真正变成了一种雅器,而且进入庙堂,是庙堂之器。而且,宋人是中国文化的高峰,瓷器也是标志物之一。至于青花瓷,之所以会有问题所言的“大家都爱”,是因为它通俗,很容易看懂、接近。青花的发色,本不是我们的审美,他来自异域文化,古时文人也有不接受的,称之为“俗甚”,觉得花里胡哨的,实在不雅。青花瓷的出现,有技术的原因,也就是烧制技术、原料都到位了;有文化的原因,也就是东西方的文化的交流;有市场的原因,也就是有人订货。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他的成熟与在历史上的登场时间。

    2019-07-26 08:32:52 0条评论
  • 乾得堂
    乾得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青花,绘于白瓷之间,它的装饰效果明显好于宋代的任何瓷器。它的起缘既与艺术的文人化倾向相关,也与元代的民族风情联系紧密。正如上一位回答作者所言,元代的艺术文人化,使绘画的传统笔墨展示于瓷器的装饰,为元青花出现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宋人绘画的严肃与严谨很难以体现于瓷器装饰。而元代的文人写意画出现,使得严谨而严肃的绘画一变而为轻松自由却又可以随意发挥的写意画。这类写意,既可随意又可严谨,既可大画又可小品。而笔势墨趣的发挥也就可以在瓷器的装饰中,充分起到艺术形式的新颖欣赏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元青花初现作品,总以写意好花鸟虫草为装饰内容。随着元青花艺术形式的成熟,以及制造技术的提高,更成熟更严谨的绘画风格也自然形成。所谓至正型正是元青花艺术高峰的体现。。在整个元青花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提的是,大量出口瓷贸易,因购买方提出的需求又反过来促进了元青花艺术的发展与成型成熟。

    元青花之所以出现于元代,首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又是社会需求所推动,再加上大量无所出路的文人参与,以及宋人瓷器固有的坚实基础,使得元代正好处于这么一个可能的节点上,所以产生出了新颖美妙的元青花。还有一个原因,既科技的发展,也为瓷器的物质品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如何没有技术提供支持,二元瓷土.与烧造技术的高度结合,纵然是有各种条件,也是无法完成元青花,一一一作为瓷器艺术形式的华丽转身。(元代,青花水仙盆,自藏)。

    2018-09-22 12:39:14 0条评论
  • 番茄5972085411
    番茄597208541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出手13212567781

    2019-07-10 11:32:42 0条评论
  • 一身正气看天下
    一身正气看天下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宋代的清花才开始。

    元代兴盛。明代一般。清代精美。

    2018-12-30 14:13:47 0条评论
  • 老张201592558
    老张20159255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哈哈哈...你先学习好,!青花瓷器最早出现在唐朝。

    2019-07-10 09:20:50 0条评论
  • 鹏Peng166446213
    鹏Peng16644621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宋朝皇帝不喜欢青花

    2019-03-13 22:56:41 0条评论
  • 龍墟
    龍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元青花的原因其实还是个迷,萌芽期几乎线索全无。浓艳洒脱正迎合了蒙古人爱蓝天白云以蓝和白为吉祥色一诞生就成了权贵的爱物和出口的重要货物。

    但现代人爱元青花多一半是因为它的名气和昂贵的价值,深究其内在美感和艺术价值的这是寥寥无几。

    青花巅峰时期至少有三个,元朝、永宣时期、康雍和乾隆在位时期。雍乾朝青花根基是效法康熙朝并有所发展。

    下面是最近得到的康熙本朝所制印泥盒,造型胎釉可做参考。

    2019-08-25 21:19:26 0条评论
  • 青山黑水2
    青山黑水2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除了元青花,永宣青花外,余则不足论也。

    2019-07-26 12:17:59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