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该不该丢?
元宵节的习俗该不该丢?
-
有人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其实所谓的年味儿不过是从古至今的习俗罢了,元宵佳节也是如此,所以,元宵节的习俗不能丢,不仅能让后辈了解家乡民风民俗,还能增加喜庆热闹的氛围。说起元宵节的习俗,那可就多了——
1.赏花灯,猜灯谜
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所以下令宫中正月十五“燃灯表佛”,后来流传到民间,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灯谜是灯节派生出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
2.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就以舞龙舞狮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3.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高。表演者扮演各种角色,关公,张飞,道姑,和尚等,演技生动形象,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4.元宵&汤圆
说到元宵节习俗,最重要的当然是吃元宵&汤圆,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随着生活的富裕,汤圆也花样繁多。
2017-02-10 23:25:51 -
因为本人是广东人,就来讲一下广东佛山每年的元宵行通济习俗!
行通济,冇闭翳
行通济作为一种古老的元宵传统民俗文化,是广佛市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元宵节活动,要数佛山民间自发的“行通济,冇闭翳”活动。元宵节当晚,几十万人齐集佛山通济桥前,呼朋唤友,或者一家老小,每人手持一架小风车,汇入拥挤的人潮,施施然迈过通济桥牌坊,口中默念“行通济,冇闭翳”,祈求时来运转。这种习俗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在元宵行通济习俗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行通济已成为整个珠三角的年度盛事。
如今,该古老习俗也逐渐被赋予了现代的色彩。如 2000年举行了“佛山市献爱心捐善款元宵万人行”活动;2005年禅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制作了大型生菜灯,倡导引菜(财)归家,并把生菜灯拍卖所得用作善款捐献给佛山福利事业;2006年更组织了“畅行通济·引财归家”——万家通济系列文化活动,为古老的习俗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现在,“行通济”活动对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行通济影响力日益扩大,与行通济内念两个关键因素有关:一是体现了岭南民俗和广府文化,二是体现了祈福文化。这此早已烙在珠三角当地居民脑海的文化印记,经佛山当地政府的全力维持和推崇,加上近年来佛山传媒集团举全媒体力量积极参与和运作,成为当地人们共同的文化盛事和积极健康向上的民俗。
像广东佛山元宵行通济的古老习俗是我们的先辈经过历史的沉淀所留给我们的佛大遗产,而全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些已经被沉淀了几百年甚至几千人的文化习俗,这里面包含着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文化!我们怎么能说去丢弃,怎么能去遗忘,这样我们将对不起我们的先辈,对不起我们的后代!更对不起我们自己!
2017-02-08 13: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