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大明王朝1566》中的胡宗宪?

新农商网 全部 1036

怎么看《大明王朝1566》中的胡宗宪?

回复

共9条回复 我来回复
  • 万气本根
    万气本根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关于明朝历史的电视连续剧。无论是做官,为人,经商,都能从里面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现在说说大明王朝1566中的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胡宗宪。

    委身侍奉权臣严嵩,胡宗宪当不得一个忠字,但是当得一个孝字


    胡宗宪的升迁和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这个大明嘉靖年间当权20年的权臣严嵩。所有人都在骂严嵩是个奸臣,可严嵩对胡宗宪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恩,胡宗宪也以师礼对严嵩。甚至到严嵩失势倒台,胡宗宪对严嵩依然是尊敬有加。

    贪污受贿成风,胡宗宪当不得一个廉字,但当得一个义字。

    胡宗宪,统领东南抗倭,花费军费天文数字。胡宗宪能打仗,也能贪污。但他通过各种方式搞来的钱当中,有一部分全部奖励给手下将领的,并包含打造战船的。

    养贼自重,胡宗宪当不得一个纯字。但当得了一个能字。


    东南抗倭剿贼,既要剿贼,又要练兵。贼杀完了。兵就没法练了。于是,剿贼练兵练兵剿贼。风风雨雨十几年下来。贼剿了。俞大猷,戚继光等新一代的将领也练出来了。

    改稻为桑是国策,胡宗宪当不得一个诚字,但当的了一个直字。

    明朝为了增加赋税,在东南实行改稻为桑,如果能够给农民足够的补偿,本来这是个好事儿。可是架不住层层贪官污吏的盘剥,最终吃亏的还是农民。胡宗宪作为东南总督,应该直接上书给朝廷。将真实发生的现状告诉朝廷。可他没有这么做。他只是从抗倭大局出发,要求暂缓,因为东南的重点在抗击倭寇。


    所以胡宗宪他不是一个忠臣,不是一个纯臣,不是一个诚臣,也不是一个廉臣。

    但是,胡宗宪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达到了自己最大的目的,抗击了倭寇,练就了精兵,所以胡宗宪他是一个能臣,一个孝臣,一个义臣,一个直臣。

    一家之言,欢迎斧正。互相关注,多多点赞。

    2019-04-28 22:26:04 0条评论
  • 市场经济思考者
    市场经济思考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和明朝大名鼎鼎的张居正,于谦等人相比,胡宗宪只能算是一个悲剧英雄。这不仅是因为胡宗宪没有入阁拜相,在明朝历史上没有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世人所知,更是因为胡宗宪身上还有许多污点,如与严党走得近,被人视为祸国殃民的一族,本身贪污好色,被人抓住把柄等。总而言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最后被迫自杀。

    但是,胡宗宪又是明朝历史回避不了的历史人物。没有他,明朝的抗倭战争便无从谈起,大名鼎鼎的戚继光便无法崛起,东南沿海的荡寇便成为一句空话。说句不好听的话,在修道皇帝迷信神仙,严嵩奸党当道的情况下,不是胡宗宪在东南沿海独挡一面,受西方殖民者支持的倭寇势力早己踢开明朝国门,鸦片战争面临的形势,提前三百年上演了。

    一、东南一柱抗倭寇

    自明开国以来,一直存在倭患,嘉靖时期,倭患愈演愈烈。 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二批使臣前后来华朝贡贸易,因市舶司的太监对待不公,互争贡使资格,引发大规模的仇杀,史称“争贡之役”。此后不久,明朝罢市舶司,并严申海禁。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诱惑下,更多的亡命之徒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与此同时,西方的葡萄牙也不远万里,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他们原本想与中国通商贸易,但是他们的强盗本性不改,杀人放火,在广东站不住脚,这批人就去了日本,与日本人的倭寇,中国的海盗勾结合流,共同扰乱中华。著名的五峰船主王直,便是这批海盗的大头目,他们占有浙江的双屿岛,扰乱江浙,一时间,东南匪情严重,烽烟四起。

    胡宗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场的。他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也感到责任重大,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上任伊始,胡宗宪针对辖区内明朝官兵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的积弊,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进行整顿。通过胡宗宪的努力,明朝官兵的军容、军纪有了改观,士气也逐渐有所恢复。

    胡宗宪的组织才能在抗倭斗争中展现出来。他招揽、重用各种杰出的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招来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等。大力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后来发展为抗倭主力军。在胡宗宪的抗倭斗争中,胡宗宪擒王直、杀徐海,两浙倭患暂告平息。

    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福建的倭寇。

    在历史上,我们知道著名的戚继光以及他指挥的戚家军战斗力强悍。那么谁是这支部队的支持者,谁给他们提供后勤保障?胡宗宪!在十六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胡宗宪可以说是明朝的东南一柱。

    他们的抗倭为后来的隆庆开禁奠定了基础!

    二、改稻为桑促发展

    胡宗宪在浙江任上,除了抗倭,还有一大功绩,那就是劝导当地农民改稻为桑,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胡宗宪所处的时代是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便是在这个时期诞生。而江浙的丝绸业又在明朝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改稻为桑是这一时期明代中国农村最明显的变化。

    在这一变化中,大规模的稻田种起了桑树,与此同时湖广成了中国新的商品粮基地,江浙所需要的粮食大量从湖广输入。

    而这时,江浙的巡按便是胡宗宪。这就是历史。

    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按说,稻改桑,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好事。

    但是稻VS桑, 孰重孰轻?

    稻的背后是农业、民生,是千千万万老百姓吃饭的大问题;而桑则是商业,也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就是一部反映【稻改桑】的转型发展的电视剧。在这部电视剧里,胡宗宪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把宝贵的良田用于栽桑养蚕挣钱,更是敏感的民生问题。面对主抓经济效益的朝廷,胡宗宪采取了【一年事情三年办】的慎重态度处理这事。一方面打通各省之间的粮食市场,稳定粮价,保证浙江的粮食供给。同时稳步推行以桑代粮,转移农业人口。避免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期间【羊吃人】的悲剧发生。

    即使这样,悲剧还是发生了。胡宗宪因完不成【改稻为桑】的任务遭到弹劾。

    毫无疑问,在资本主义萌芽诞生的特殊历史时期,胡宗宪兼顾民生与发展,确保中国商品经济核心地区的平稳过渡做出了他最大的努力。

    三、忍辱负重胡宗宪

    胡宗宪所处的时代已远离政治清明的洪武时期,经过一百几十年的官场浸淫,明朝官场已变得相等腐败,面目全非。

    在胡宗宪之前,浙江巡按已有多人翻船,职位不保!更别说为百姓做事。严蒿把持朝政,既贪又奸,把朝庭搞得乌烟瘴气。

    他的干儿子赵文华更是赵文华为人奸诈骄横。他排挤、陷害忠良,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

    如何和这种人搞好关系而不致于误了正事,胡宗宪颇费思量。因此在与赵文华共事的过程中,胡宗宪谨慎小心,有时甚至行事圆滑,最后不仅没有受到赵文华的阻挠,还得到了后者的赞赏。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权力要比一般总督大得多。这也是胡宗宪抗倭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

    俗话说,同流合污。而胡宗宪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与这些人同流,但并不合污。他通过这些不正当手段得到的权力不是用于鱼肉百姓,贪图个人荣华富贵,而是用于抗倭大业,造福地方百姓。就说他贪污的钱财,一方面用于交通上司,营造保护伞,另一方面也用于戚继光等部队的军饷粮弹。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也许是胡宗宪与严嵩等人过于走得太近,致使那些文官集团在搬倒严嵩时,同样把他作为严党一并打掉。

    这才是他最可悲的地方。

    有人评价他:

    他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国之大士,他是一个真真正正懂得时事,时势的人,他更是一个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为百姓,为国家尽自己最大努力的人。

    2019-02-17 22:34:42 0条评论
  • 张淡淡
    张淡淡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剧中嘉靖皇帝曾在严嵩和吕芳面前用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胡宗宪,“公忠体国”。也是这一句话让严嵩洋洋自得,因为胡宗宪是出自他的门下,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在嘉靖帝面前拿出手的能臣干吏。

    剧中在严党面临倒台之际,严嵩让胡宗宪缓剿倭寇,剧中胡宗宪也是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最终下了决心清剿残余,严嵩更是希望胡宗宪可以依靠在东南抗倭问题上留一条退路以保全严党。不过最后胡宗宪在个人和国家面前,选择了后者。

    胡宗宪在大是大非面前站位明确,知道孰重孰轻!

    剧中的胡宗宪可以说是大明王朝的“好媳妇”,“会做媳妇两头瞒”既要报答严嵩的知遇之恩又要体贴百姓之苦,实属不易!

    2018-02-20 22:28:47 0条评论
  • 布夫舟
    布夫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对自己的下属马宁远说过这样几句话:

    “孔子说的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本意?”

    “孔子是告诉世人,做事时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

    电视剧中的胡宗宪用他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比如改稻为桑这个国策到了浙江以后,为了浙江的老百姓,为了大明王朝的稳定,他还是毅然决然的上疏朝廷希望能够延缓改稻为桑这个国策。

    他明白国库亏空,严党迫切希望通过在浙江改稻为桑填补亏空。

    他明白严党和裕王身边的这些人必然会在这个国策的执行上进行厮杀。

    他明白裕王身边的谭纶到了浙江,而自己和谭纶又有交情,一旦自己上疏,必然会被人当做党争之人,两边都容不了自己。

    他更明白自己这样做极有可能于事无补,但是他还是做了。因为他明白这件事他该这样做。

    要评论胡宗宪,首先来看看电视剧中的那些人是如何评论胡宗宪的。

    嘉靖是个精通权术之人,毁堤淹田以后,胡宗宪被召进北京城。他对胡宗宪有下面几点评价:

    “在朕的记忆里,你是个谨慎的人啊!”

    “一呢、能够识大体顾大局。”

    “二是肯实心用事。”

    后来,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旗号去买田,胡宗宪再次进京。这个时候嘉靖是这样评价他的:

    “吕芳,知道什么叫公忠体国了吧?”

    “这就叫公忠体国!”

    作为胡宗宪的师傅严嵩,对胡宗宪有知遇之恩,他是这么评价胡宗宪的:

    “有时候弟子比儿子还好!”

    “我是为国用贤明呐!”

    “从一开始我就是以国士待你。”

    再看看他的好朋友谭纶是怎么评价他的:

    “胡宗宪这个人和我有深交,在大事上还是有见解的。”

    “从他当浙直总督这几年来看,虽然表面上都顺着严嵩和严世蕃。”

    “但牵扯到大局他总能稳的住。”

    张居正也这样认为,改稻为桑这个国策上可以争取胡宗宪。

    最后看看其他人是怎样评价胡宗宪的。

    吕芳:“以他的为人,他不会再投靠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

    海瑞:“部堂不怪罪卑职,已是宏量。大明朝的大臣,要都是有部堂这般胸襟,中兴有望。”

    高翰文:“我也深知,大明王朝的官员,只有你和胡部堂这样的人才堪胜任。”

    李时珍:“知人善任、实心用事。 用戚继光驱逐倭寇于国门之外,东南得定;修海塘、减赋税、鼓励丝坊经商、百姓赖安。千秋万代名臣传里, 本应该少不了你胡宗宪的名字。”

    电视剧中这些人对胡宗宪的评价基本上汇总到一起便能很好的评价胡宗宪这个人。他这个人有才能、为人谨慎,知人善任、实心用事,也有胸襟、更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这便是嘉靖说他的公忠体国。同时,他也尽力报答严阁老对他的知遇之恩。正如他自己所说:

    “谁都可以去倒阁老,唯独我胡宗宪不能倒阁老。”

    “我可以不做名臣,但不能够做小人。”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2018-09-09 01:25:41 0条评论
  • 健康世纪一更
    健康世纪一更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剧中的胡宗宪,主要表现的是他的忠君爱国以及誓死抗倭的决心,他是管辖七省军务的大帅,正是在他的统筹帷幄下,冒着被弹劾的风险,强征抗倭税,让朝廷都管不了的江南大族从地窖里拿银子,想方设法从赵贞吉那筹措军粮,戚继光,俞大猷,卢镗等军事将领才平定了为祸沿海几十年的倭乱,倭寇平定了仇家们也就找上门了,没办法谁让你是严嵩的门人呢?这些所谓的清流不管你做了什么,只要是严嵩的人必须得打倒,再加上胡确实挪用了军需贿赂了赵文华,鄢懋卿等败类,没办法总不能前方打仗,后院还有一帮撩阴腿,使绊子的家伙捣乱吧!剧中没有写平定倭乱以后的事儿,只是说他身体不行了,回老家养病,事实上他的结局跟“土木堡之变”的于谦于少保差不多都很惨,总得来说,胡宗宪是个不甘于平庸的人,能力很强。

    2018-02-20 22:17:53 0条评论
  • 愤怒帝老鸟
    愤怒帝老鸟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胡宗宪是个没眼力见儿的英雄,正是因为他东南沿海倭寇才得以控制,奈何他又是个目的性功利性很强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投靠严世蕃才能坐稳总督,这也是不得已,谁让人严家当时靠得住呢,他贪了不少钱财,自己享受有之,给严家送礼保平安有之,功高盖主还不知退,当时军中威望最高,兵权最大,可以说他目光短浅,到最后严嵩倒台,凡是和严家有瓜葛的一律被打倒,最后的下场很凄惨,我们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效忠他的账下。我的总结就是,有才有志,能贪会玩,自大短视,各地起义,沿海倭寇,蒙古年年打秋风而无能为力,没有他明朝最少早亡50年,算是枭雄。

    2018-02-21 00:54:45 0条评论
  • 喜羊羊15982407
    喜羊羊15982407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智勇双全,忍辱负重

    2019-04-28 21:47:57 0条评论
  • 路泊
    路泊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大明王朝1566美化了胡宗宪

    2018-12-31 23:01:41 0条评论
  • 潇洒哥131938766
    潇洒哥131938766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胡宗宪还是一个值得推崇的人物,虽说是严党一派,那也是时代的原因,碰上了严氏父子。不投机就办不了实事。是一个为国而舍身的高尚人士。我就拿一件事来说明他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是东南总督,后台还是权倾朝野的严氏父子。应该是无人敢惹的脸色。但是海清天是知县的时候就把胡大公司吊起来打,还没收胡大公子的财产。世人都在称赞海青天的威武不屈,但是忽略了胡总督的大气雅量。要是胡总和海知县计较,恐怕海青天就要到此结束了。但是胡总督即便没有计较,而且没有记仇。可见胡总督还是一个务实高尚的人。

    2018-02-23 09:58:0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