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五岁不管遇到大小事,只要不合他意就开始哭,怎么办?
男孩子五岁不管遇到大小事,只要不合他意就开始哭,怎么办?
-
这个孩子孩子很聪明,他知道我只要哭就能达到我的目的。也是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做法很管用,而且还屡式不爽 。
这种情况下大人就不能心软,更不能什么要求都满足他,让他知道哭也没用,狠下心让他哭,哭累了就不哭了,然后再去开导他,用这种方法是得不到帮助的,而且自己还很累。同时还要鼓励他改掉爱哭的这种毛病,做一个坚强的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2018-03-09 22:29:26 -
谢谢邀请!首先男孩子五岁了,该有对与错的思考能力了!不管遇到大小事都用哭来解决。我想这并不是一时这样,而是父母过渡溺爱造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大小事?何为大事何为小事? 一个五岁的小孩眼中,任何事都是决定他以后的世界观。因为成他出生到5岁所有认知的都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父母过渡溺爱,只会越来越糟,在家里可以随意用哭闹满足自己。等上幼儿园,估计老师也没那耐心来哄吧!性格一旦养成了,就很难改过来了,3-6岁就是性格定性的时候,等大了,做父母的不好好教育,社会自然会替你们来给孩子的行为买单!!!该严厉的时候得严厉,该宠的时候就宠!动不动就哭?因为他知道不管他怎么闹,怎么哭,你们大人会满足他而且舍不得打骂他。别说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2018-03-08 13:55:58 -
谢谢邀请。孩子五岁了,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合他意就哭,这就是他思考处理问题的结果,这个显而易见是家长溺爱的结果,每次孩子用哭来解决问题,而我们家长也纵容他的行为,这个是家长的责任。
孩子才五岁一切还才开始,不着急,当孩子哭时,我们可以微笑着看着他,看他是假哭还是真哭,如果是假哭,就用我们的微笑看着他哭,他感觉家长不接招他也就不哭了,如果孩子是真哭,我们作为家长可以用其他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然后再给他讲道理,要明确的告诉他哭是不可取的,然后再告诉他这个事情他应该怎么做,让他照做然后再去奖励他,慢慢的他就不会用哭达到他的心意。这样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会哭的孩子没糖吃,会沟通的孩子有糖吃。
2018-03-08 18:02:09 -
这关乎到一个心理,俗话说的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话糙理不糙。只有他尝到哭的好处他才会逢事必哭。这也说明大人是一而再再而三妥协过的。这有点类似“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原理一样,处理方法就是从开始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再次不行就任他哭,当他觉得哭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他自己就会消停,不要心疼,这样做利大于害!
2018-03-08 13:28:40 -
家长首先要明确孩子的这个坏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1、小孩没有天生的脾气好坏。都是从出生开始看护孩子的成人 给无意中培养的
2、婴幼儿偶尔情绪不好,发发脾气 等等这些都是本能、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反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5岁孩子,思维进入了有一个小高度,开始对很多复杂的语言词汇开始了懵懂,似懂非懂的时期了。由此,每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家长需要先分析孩子原因,然后对症进行处理
3、5岁孩子,心理特点:自己懂了很多例如:3岁以前不懂什么自己,也不知道我这个概念。5岁了,已经完全彻底理解我 这个词的含义。5岁孩子更发现自己父母除了个头不一样,其他都差不多的。所以,5岁孩子会任何事情都要跟着大人参与,更希望自己行为做主,只要不符合自己心愿需求,他就会反抗逆反。5岁孩子思维不会换位思考,更不会理解父母跟自己的言语解释的词语涵义。他们真的不懂,他们更多听见了,但内涵不理解。
所以家长解释 这个不适应小孩做,那个不适合小孩玩 会危险等等 合理的说辞,5岁的孩子真的听不懂也不理解。这就是5岁孩子的思维水平特点。
4、由于上述特点,我们家长陪伴5岁孩子,不可以用道理和抽象的 口号和哲理 去跟孩子说教,不仅无效更会激发孩子 对抗的不良情绪。
所以建议家长 每每遇到孩子有需求时候,只要不是威胁安全做前提,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多参与的实际活动。但这些活动不能单纯的孩子要干嘛就给啥满足,这就变培养任性了
正确的是
A、孩子有需要了,如果是涉及危险的,要用安全实验 让孩子亲眼体会到 什么是危险,
孩子有需要了,只要不是涉及危险,家长要多提供让孩子亲自参与的活动。但这个活动过程中,家长要边陪伴,边讲述其中的抽象道路。这个目的是让孩子实实在在的体会并感悟 这个道理的真正意义。孩子才能真的理解懂了 记住了。
B、5岁的孩子对 各类故事和绘本故事 都很感兴趣,所以家长要每天利用给孩子讲故事,讲绘本故事 看卡通片的机会,跟孩子一并传递 行为规范,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情绪,如何自我调节情绪等方法。
这样,等孩子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提醒孩子某某故事某个情节是应该如何的,给孩子树立偶像榜样,提醒孩子效仿榜样效仿偶像 来规范行为
总之,规范孩子,引导孩子,不能单纯讲道理,要根据实际实例、根据偶像啦 故事的示范榜样 来 给孩子示范,家长自己也要起示范作用。这样孩子才能 学会自己控制 自己,这就是情商的培养。
2018-03-08 22:43:49 -
这种情况应该是家长让他有这样的自我意识:任何我想要东西,只要哭就能得到,所以他就会用哭来绑架家人并达到目的。让宝宝知道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然在哭的时候他情绪比较激动就让他发泄,平和了再跟他解释并引导。
2018-03-08 11:05:18 -
谢谢邀请!根据您描述的现象,首先,作为一个男孩子,应该是在性格上并没有将他培养成所谓的男孩子性格。我个人认为,男孩子要从小有意识的锻炼,要学会承担责任,分担不公。不能让男孩子在性格上表现出懦弱的一面。当然有的男孩子天生可能性格内向,但是内向不是软弱。我觉得,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哭来发泄情绪,是懦弱的表现。其实也是家长性格教育的失败,至少在初期没有进行合适的引导。
2018-03-08 12:09:15 -
家长首先要明确孩子的这个坏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1、小孩没有天生的脾气好坏。都是从出生开始看护孩子的成人 给无意中培养的
2、婴幼儿偶尔情绪不好,发发脾气 等等这些都是本能、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反应。
但值得注意的是,5岁孩子,思维进入了有一个小高度,开始对很多复杂的语言词汇开始了懵懂,似懂非懂的时期了。由此,每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家长需要先分析孩子原因,然后对症进行处理
3、5岁孩子,心理特点:自己懂了很多例如:3岁以前不懂什么自己,也不知道我这个概念。5岁了,已经完全彻底理解我 这个词的含义。5岁孩子更发现自己父母除了个头不一样,其他都差不多的。所以,5岁孩子会任何事情都要跟着大人参与,更希望自己行为做主,只要不符合自己心愿需求,他就会反抗逆反。5岁孩子思维不会换位思考,更不会理解父母跟自己的言语解释的词语涵义。他们真的不懂,他们更多听见了,但内涵不理解。
所以家长解释 这个不适应小孩做,那个不适合小孩玩 会危险等等 合理的说辞,5岁的孩子真的听不懂也不理解。这就是5岁孩子的思维水平特点。
4、由于上述特点,我们家长陪伴5岁孩子,不可以用道理和抽象的 口号和哲理 去跟孩子说教,不仅无效更会激发孩子 对抗的不良情绪。
所以建议家长 每每遇到孩子有需求时候,只要不是威胁安全做前提,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多参与的实际活动。但这些活动不能单纯的孩子要干嘛就给啥满足,这就变培养任性了
正确的是
A、孩子有需要了,如果是涉及危险的,要用安全实验 让孩子亲眼体会到 什么是危险,
孩子有需要了,只要不是涉及危险,家长要多提供让孩子亲自参与的活动。但这个活动过程中,家长要边陪伴,边讲述其中的抽象道路。这个目的是让孩子实实在在的体会并感悟 这个道理的真正意义。孩子才能真的理解懂了 记住了。
B、5岁的孩子对 各类故事和绘本故事 都很感兴趣,所以家长要每天利用给孩子讲故事,讲绘本故事 看卡通片的机会,跟孩子一并传递 行为规范,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情绪,如何自我调节情绪等方法。
这样,等孩子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提醒孩子某某故事某个情节是应该如何的,给孩子树立偶像榜样,提醒孩子效仿榜样效仿偶像 来规范行为
总之,规范孩子,引导孩子,不能单纯讲道理,要根据实际实例、根据偶像啦 故事的示范榜样 来 给孩子示范,家长自己也要起示范作用。这样孩子才能 学会自己控制 自己,这就是情商的培养。
2018-03-08 22: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