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中国人是怎么跟外国人交流的?
第一位中国人是怎么跟外国人交流的?
-
这个问题问的,逻辑有问题。
何为“第一个”,这是个什么概念?
2020-05-10 10:19:32 -
手势比划画画……
2020-01-07 11:10:06 -
前提是外国人与中国人第一次见面交流,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两人互相谨慎、生怕对方把自己干掉,最后双方点头示好。
2020-05-10 11:38:14 -
交境地就是没上学有人会两三种语言
2020-02-22 22:44:25 -
2019-12-22 17:03:21
-
第一个到达华夏的外国人在和国人交流时的困难可以想见,他们一个说外语一个说中文根本无法交流。那时候到中国的外国人主要是传教士,他们为了更好的传教就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使用肢体语言
既然用口说的语言两者不能互相理解,那采用肢体动作就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当外国人想要一个东西时,他们就可以用手指,那么另一个人自然会理解。但这种交流只限于表达比较简单的意思,如果想要表达很复杂的意思时肢体语言就不足够了。
第二,外国人将想表达的含义画成图
他们会将想要表达的意思用图画出来,这样虽然比肢体语言更加的形象生动,但是同样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想表达复杂的意思的时候会需要画很多图,既浪费纸张又浪费人力。因此外国人就开始对来中国传教的人进行文字和礼仪的培养。
第三,创造了存在于汉语和外语之间的皮钦语
其实它就是汉语的变形,大概有700个单词。它虽然和我们如今学习的英语语法和并不相同,但是它却能很好的发挥语言的作用,能够让外国人和中国人流畅的进行交流。
这种语言在我国的广东省等南方地区很流行,它虽然包含英语,汉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奥地利语等语言,但它主要还是汉语发音。在那个时候,它的出现方便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交流,为当时商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不一定要通过口语,一些肢体和图画同样可以进行交流,甚至还可以创造一种存在于两国之间语言的口语,就比如本文提到的皮钦语。
2019-12-23 23:14:32 -
浸泡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就像一个婴儿一般学习那个环境所能通用的语言.当然,有一些肢体语言还是可以使用的,比如食指和中指向下交替摆动表示行走.
2019-12-21 20:08:51 -
比画,然后写在纸上互相教读。
2019-12-22 10:45:41 -
浸泡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就像一个婴儿一般学习那个环境所能通用的语言.当然,有一些肢体语言还是可以使用的,比如食指和中指向下交替摆动表示行走.
2019-12-21 20:08:51 -
我只知道龙永图代表中国参与世贸组织谈判了很长时间,经历无数的曲折挫折
2020-01-02 14:24:45 -
用手比划,动作表达更容易相通!
2020-02-22 09:28:46 -
我很小的时候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大概十来岁就明白了,就是搭桥法,举个例子:
我是清涧人,我能听懂清涧方言,跟清涧不远处的榆林人交流也无障碍,方言相近。我找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做生意,就带上一个榆林朋友,他能听懂那边的方言。交流多了,我也能听懂鄂尔多斯方言了。
我要找老毛子谈生意,就找个内蒙古二连浩特的朋友一起聊,一来二去,就能听懂个大概。
地球,说白了也就是个大点儿的村落而已。
2021-04-26 13:14:57 -
第一个到达华夏的外国人在和国人交流时的困难可以想见,他们一个说外语一个说中文根本无法交流。那时候到中国的外国人主要是传教士,他们为了更好的传教就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使用肢体语言
既然用口说的语言两者不能互相理解,那采用肢体动作就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当外国人想要一个东西时,他们就可以用手指,那么另一个人自然会理解。但这种交流只限于表达比较简单的意思,如果想要表达很复杂的意思时肢体语言就不足够了。
第二,外国人将想表达的含义画成图
他们会将想要表达的意思用图画出来,这样虽然比肢体语言更加的形象生动,但是同样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想表达复杂的意思的时候会需要画很多图,既浪费纸张又浪费人力。因此外国人就开始对来中国传教的人进行文字和礼仪的培养。
第三,创造了存在于汉语和外语之间的皮钦语
其实它就是汉语的变形,大概有700个单词。它虽然和我们如今学习的英语语法和并不相同,但是它却能很好的发挥语言的作用,能够让外国人和中国人流畅的进行交流。
这种语言在我国的广东省等南方地区很流行,它虽然包含英语,汉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奥地利语等语言,但它主要还是汉语发音。在那个时候,它的出现方便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交流,为当时商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不一定要通过口语,一些肢体和图画同样可以进行交流,甚至还可以创造一种存在于两国之间语言的口语,就比如本文提到的皮钦语。
2019-12-23 23:14:32 -
据说与外国人交流的第一位中国人,应该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通晓蕃邦语言文字。时有西域使臣来唐议和之事,其文书朝中无人能识,便请来了李太白回书。于是,历史上便有了传说中的高力士等二人为李白脱靴研墨之趣闻。平时持宠傲慢无礼的二人,无奈只能听从唐帝旨意为太白脱靴研磨,在文坛史上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
2019-12-22 10:03:28 -
谢谢邀请!
你可以找一个不会中国话、你也不会他会的语言的外国人,试着去交流一下就知道这个答案了
2020-05-10 12:30:27 -
先通过图画,简单的动作,肢体行动,然后逐渐理解对方的意思,学习对方的语言
2020-01-05 20:46:47 -
我个人认为最早的 交流应该是无所谓外国与中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好像我们有地域性的方言与普通话一样,内蒙与我们通言语,外蒙与内蒙通,就这样一直通出去的把……我 怀疑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2019-12-21 05:15:55 -
手语表情
2020-01-19 17:35:05 -
那个时候,人类没有语言更没有文字,当然也没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非要问,那就是找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外国小宝宝,找一个还不会说话的中国小宝宝,让他们在一起,看看他们是怎么交流的,行吗?
2020-05-10 14:53:40 -
一个说你好 一个说哈喽
2020-01-03 10:21:29 -
不管谁先招呼,嗨,再比划比划呗。看谁先懂谁意思。
2020-05-10 13:27:39 -
我个人认为最早的 交流应该是无所谓外国与中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好像我们有地域性的方言与普通话一样,内蒙与我们通言语,外蒙与内蒙通,就这样一直通出去的把……我 怀疑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2020-01-01 02:33:28 -
我个人认为最早的 交流应该是无所谓外国与中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好像我们有地域性的方言与普通话一样,内蒙与我们通言语,外蒙与内蒙通,就这样一直通出去的把……我 怀疑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2019-12-21 05:15:55 -
人的本能应该是用手势比划和画图比划。
2020-01-12 22:37:55 -
没有想过,应该是比划手势吧!
2020-05-10 07:47:32 -
哈喽
2020-01-07 08:36:39 -
用嘴交流
2021-03-14 10:34:39 -
中国人和外国人在最开始交流中,语言不通如何交流,我认为中国人能和外国人交流,无非离不开生活所需求的物质,虽然说语言不通,但可以用眼睛看,用手势,用心感悟,因人为生存,会想一切办法,不得不这么做,慢慢的就开始达到用语言沟通最终实现。
2017-03-22 17:35:44 -
呵呵,你问的太不科学了。外国人就是不是本国人就算外国人了,我们就以炎黄子孙来算,黄帝就算正统了,那么著名的两国之战黄帝大战蚩尤,你说他们之间的交流,不就类似咱们中原地区的河南河北的人,跟西南地区四川羌族一带的交流。后面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我们以哪个国家为正统?孔子一个鲁国人架着马车就算周游列国了,现在看来不过就是一次绿皮火车的全国慢途旅行罢了。苏秦拜六国相印,那不就类似在欧盟申根国免签证打工,或者是现在的跑长途快运的?还有著名三国,五代十国,宋朝既要面对辽金还要面对蒙古后来建国的元朝,明朝要面对关外的大清等等。这不都是外国人互相打交道,就问按照哪国是咱们中华流传下来的正统?
2020-05-10 10:11:09 -
从前应该是中国人拉洋人去喝茶。
后来应该是递给洋人一枝烟。
现在肯定是拉着洋人去喝酒。
[呲牙]
2020-01-06 10:47:22 -
第一种,比如在国内,一般都是用英语打招呼,问问来自那个国家,然后问是否会英语,进行交流,对中国哪里感兴趣,喜欢中国哪里,第二种就是去哪个国家,比如我去日本,日本人很多人都会英语,所以基本上用英语来沟通,还有小日本人比较热情,喜欢帮助人帮到底,所沟通基本无障碍,如果不懂英语,可以用翻译软件,再比如去迪拜,去伊朗,主要还是英语,所以和外国交流第一句先问问会不会说英语,如果会就用英语交流!
2020-01-06 10:01:56 -
总有些生活在边境的人,这些人有一部分慬两国或多国语言。交往多了,会出现更多专职翻译。当然,在起始交流中,身体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2017-03-22 09:17:14 -
咪西咪西滴
2020-02-22 14: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