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练习行书的步骤是什么?

新农商网 全部 1024

正确练习行书的步骤是什么?

回复

共4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如石说书法
    如石说书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行书简要练习方法真的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学行书最好有楷书基础的原因。

    一代书法宗师沈尹默先生的行书很有风格,又具时代之美,是他倾其毕生精力,才形成独一无二的“沈体”行书;任政先生酷爱书法,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书法大家,他积累几十年功力,写出了一手流畅而漂亮的行书体,受到群众喜爱,他的行书体被相关部门制作成国家通用行书字模,被广泛应用。

    如果说行书有什么简要的练习方法,我以为,直接从他们两位大家的行书中,选其中一家进行练习就是不错的简便方法。

    一是他们的行书传承之路清晰,都宗法“二王”;二是风格鲜明,具有现代气息;三是属于我们同时代,而且大都是墨迹,练习容易上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感觉对行书的基本笔法和结体要领有所领会,再取法乎上,选“二王”法帖或赵孟頫的行书帖,如《兰亭序》、《集王圣教序》和赵孟頫行书墨迹选等其中一种,进行深入细临。

    通过古今两种字帖对比的练习,一收一放,收放自如,也许这正如你所说,可以起到既简要,又有效的练习方法。图一为沈尹默行书选,图二为任政行书选,图三为赵孟頫行书选@微头条

    2019-07-26 20:07:31 0条评论
  • 养正书法
    养正书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行书的学习过程,和其他书体一样,包括对书写工具的认识,临摹时字帖的选取,书家背景的了解及基本功的训练、笔法的掌握,临摹、创作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的方面,但也有其特殊之处。

    下面就这些方面分别阐述一个,以供书法爱好者阅读,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书写的基本功

    执笔

    古人说:“凡学书者,先学执笔。”掌握执笔方法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 ● 步骤与要求

    1.端坐(或站立)于桌前,胸(或腹、腿部)离桌沿约一拳,左手平按桌面,右手执笔,身体自然放松,姿势如抱婴孩,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用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夹持笔管,无名指、小指并拢由内向外轻轻推抵笔管,做到指实掌虚,笔管竖直。

    3.抬高肘部使之离桌悬空,轻竖手掌使手腕平顺。

    ● 执笔练习

    用毛笔蘸上墨汁,在元书纸上画一小点,然后按上述执笔姿势与要求,把笔尖竖直对准纸上的小圆点,要求笔尖与圆点的距离越近越好,但不能使圆点墨迹渗化扩散。每次练习5-10分钟。初练时手会抖动,笔会摇晃。练习一段时间后,握笔能力自然会提高。这样既能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又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习运笔打好基础。

    运笔

    即用手腕运转毛笔。要学会运笔,就要先弄清楚指、腕、肘各个部位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一般说来,指的作用主要在于执笔,腕的作用在于运笔。如书写字径30毫米以下的小字,由于点画、间距较小,动作细微,而多用五指协调运笔;如书写拳头般大小的字,由于运动范围扩大,而以用腕为主,指则辅之;再大些的字,用腕已无济于事,就必须用肘来配合腕共同完成书写。因此,指、腕、肘各部位的作用不同,但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 枕腕

    枕腕有两种,一种是把腕直接靠在桌面上,另一种是用左手垫在右腕下。由于枕腕能使腕部有依托,因而执笔较稳。枕腕运笔法适宜书写小字,而不适用书写大字。

    ● 悬腕

    就是腕离桌面而肘靠桌面的一种运腕方法。因悬碗比枕腕扩大了运笔范围,能较轻松地运动手腕,所以适宜书写字径50毫米左右的字。但悬腕比枕腕难度要大,需要经过更多训练才能得心应手。

    ● 悬肘

    就是肘、腕都离桌面悬空书与,悬肘能全方位顾及字的点画和笔势,能使指、腕、肘各部位自如地调节摆动,因此书法家大都喜用此法。初学书法者也可直接学练悬肘,扎实地打好书法的基本功。

    运笔的基础练习

    ● 提与按

    提,就是把笔锋往上提起;按,就是把笔锋用力往下按。提与按是书法运笔的最基本技法。书法的点画,线条的粗细、浓淡、节奏等变化都是在提与按的运笔动作中完成的。它是创造书法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练习提与按是为了提高运笔的能力,得心应手地与出各种完美的点画。

    方法:用笔蘸墨,借助腕力使笔锋由少到多地接触纸面按下去,然后轻提,使笔锋着纸由多到少,最终复原到先前竖直的形状。

    ● 线条

    线条是表现书法艺术本质的重要载体。各种书体的笔画都是以线条的形式构成的。线条是书法的基础,练好线条可增强笔画的节律感,使字形更富弹性张力。

    1. 横、竖线条的练习

    用笔蘸墨,横画起笔时笔尖垂直向右轻按,然后匀速、沉稳地向同一方向运行,至横画末端慢慢提起;竖画向下运笔,方法与横画相同。运笔时要注意腕与肘的相互配合,用力要均匀,线条一般不短于100毫米,可分粗、细两种线条进行练习,粗线条以8毫米、细线条以4毫米左右为宜。书写出来的线条应平直、均匀、有力,要避免枯燥僵硬、肥肿软弱和两头尖细。

    2. 弧、曲线条的练习

    笔管竖直,笔尖入纸后要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心线上,用手腕控制笔锋转动,顺势而行。运笔时切忌笔锋绞侧,书写的线条要流畅、匀称、有弹性。 笔法

    指运笔的方法

    ●藏锋与露锋

    起笔或收笔时,笔锋藏而不露称为藏锋;笔锋外露有尖称为露锋。

    ● 方笔与圆笔

    起笔或转笔处,呈方形或棱角形的称为方笔;呈圆形的称为圆笔。

    ● 中锋与侧锋

    中锋,又称正锋,指书写时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心线上。它是书法的根本笔法,是使笔画浑厚、圆劲的关键。无论哪种书体,都以中锋为贵。

    侧锋,指书写时笔锋偏向笔画的一侧。侧锋运笔容易出现一边光一边毛的情况,使笔画显得扁平、单薄,无古朴之趣。但侧锋运用得当可丰富线条的变化,展现字体的妍丽姿态。

    笔法要领

    无论何种书体,每一次运笔都分起笔、行笔和收笔。起笔方法正确,行笔才能顺当;行笔顺当,收笔才能圆满。因此这三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 起笔

    起笔分藏锋与露锋两种,除行、草书外,一般多用藏锋起笔。方法:笔锋从相反方向逆入着纸,随即转锋,使笔毫平铺而出,即“逆入平出”。

    1. 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 逆入时方向偏移或用力过重。

    ② 转锋时幅度过大或笔锋绞侧。

    2. 改正的方法

    ① 逆入时起笔要轻,行笔方向与所写笔画的方向大致平行。

    ② 转锋时要轻提,使笔锋如同起笔前一样,再按笔铺毫。

    ● 行笔

    中锋行笔是运笔的基本原则。行笔注重用腕。方法:起笔后笔锋平出,笔毫根根着纸,一齐用力,使墨在线条的两边均匀渗透。

    1.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 行笔不稳,速度或快或慢。

    ② 起笔后侧锋行笔。

    2.改正的方法

    ① 行笔要流畅,速度与力量要均匀。

    ② 起笔后调整笔锋,采用中锋逆行,切忌顺势平拖。

    ● 收笔

    毛笔字笔画遵循“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原则。方法:行笔至笔画末端时,回收笔锋。横画收笔轻提笔锋向左回收;竖画收笔笔锋向上回缩。遇到出锋的笔画,如钩、捺等,多作笔势回收,即锋出而势回,起笔与收笔互相照应,使笔画含蓄、充实。

    1. 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 收笔一扫而过,笔力分散,没有聚力送到底。

    ② 有按无提或回收幅度过大。

    2. 改正的方法

    ① 收笔时要聚锋,顺势而行,要留得往笔。

    ② 要提锋,收时注意提按结合,边按边提。

    二、行书临帖

    临帖的步骤、方法和要求,应该说对具备不同书法基础的人都得有所不同,不同的个人经验在方法、步骤上也是会有差异的。这里所介绍的临帖步骤、方法、要求,是对初学者来说的,是从严格练习基本功角度出发的。为了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又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和效果,就得讲究方法。其具体步骤、方法是:

    1.解散结体学笔画

    行书中有笔画和连笔,有各种形态,在临习全篇以前,要就单个字进行分类练习。这种分类,可以分笔画,也可以分偏旁。按笔画分的如点、横、竖、钩、撇、捺、挑、折等各类笔形。按偏旁分的如 “言”、“忄”、“氵”、“木”、“亻”、“宀”、“阝”、“辶”、“扌”、“金”、“口”等各类部首。这种分类笔形与部首的练习,一是有比较,练时印象深;二是单个练习,注意力集中,不会顾此失彼。目的是在临写全篇以前,对范帖的结体、用笔先有所研究、熟悉。分类以后,先用双钩摹出(可以用铅笔,也可用毛笔),现在也可以用复印的办法,分类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笔法。

    2.分段临摹打基础

    在分类个体练习之后,可以进行分段和全篇的临摹。开始临摹,分段字数可少一些,然后逐步增加,直至分段临完全篇,才能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打好。分段临摹如何进行呢?

    第一,对临。对临时要求,先弄清笔法,即笔的运行、笔势、起、收、使转、转折及笔画的形态。下笔以后,用笔要符合或要像范帖的形态和笔势笔姿,要对照范帖检查所临作业,反复进行练习,直到准确为止。实际上这也解决了结体问题。在弄清和掌握熟练笔法以后,再把注意力转移到结体和章法上来,看结体的紧密程度,收和放,上字和下字之间距离呼应、联系等,还存在什么问题,并再临几遍。在对临过程中,在脑子里不断加深对字形、写法的印象,甚至闭起眼睛即会在脑际出现字帖中的字形。对临阶段,普遍容易产生的不足是临摹者观察往往不细致,对范帖的点画形态只看个大概就下笔了,写出来也只能似乎相似,但极不准确。其次是也许感觉到了,但由于用笔还不熟练,表现不出来。所以对临得好,需要时间,需要方法。初临帖,宁愿慢一些,但也要扎实一些。开始似乎慢一些,但经过几段临摹以后速度会快起来。切记“欲速则不达”。

    第二,背临。背临的目的是为了创作的需要。许多人临摹了很久范帖,但一旦离开范帖就不会写了,在创作时就用不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在对临时只是依样画葫芦,临摹时不记忆。

    背临是为了促进记忆,所以对临阶段就要一遍一遍地加深印象,理解和记忆范帖用笔和结体特点,通过一遍一遍的背临就完全掌握了。当你临完这个帖时,你也就基本掌握这家的书体了,创作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

    第三,意临。临范帖的意趣,不完全求形似,但又不能完全离开范帖,得存原帖的一定意趣,又有自己对艺术的意趣的追求。如王铎临柳公权帖(图98),虽然临的是《淳化阁帖》中柳公权的《圣慈帖》,但从结体到笔法,渗进了王铎的意趣和风格。意临是介于临摹和创作之间的一种手段,也是临摹的最后阶段,它要求意临者具有一定的艺术见解,并且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传统的技法。如果没有具备这种条件,意临就达不到目的。

    对临、背临、意临在实践过程中,不可能截然分开,有个螺旋形提高过程,但注意力、时间等方面必须有重点,不可乱了步骤。乱了就会事倍功半,看起来似乎进度快,实际效果不佳,反而慢了。这里要提醒的是,一家帖都未真正熟练,就去临另外的帖,朝三暮四,最后哪家帖也未真正掌握,这显然是很难提高自己水平的。

    三、行书创作

    书法创作的规律,都是大体一致的。都要具备较熟练的传统技法,有一定的艺术、文化素养,懂得书法创作必要的知识。行书的创作当然也不例外。

    下面谈谈学习行书创作的步骤、方法等问题。

    根据我这几十年的习书经验来看,我认为学习书法创作可分为模仿性和探索性两个阶段。它可以包括一个人一辈子从事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为什么?因为模仿性创作,显然指初学阶段到比较熟练阶段;探索阶段则应指探索而形成自己个性和个人风格的长期创作过程。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一辈子都处在探索阶段,如米芾那样,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可见,他以前所创作的书法还有宗师痕迹,还带有模仿他人的因素,经过长期“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才不知何为祖,才是真正创造性的创作了。现在有些人似乎早已“成家”,“不知以何为祖”了,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祖”,没有认真临过几日帖。我所以不赞成学现代人的作品,是由于他们中不少人的作品有种“天生的软骨病”。这种“软骨病”一旦学来就没法治了,到你感觉到时已是“觉悟太晚”,想纠正就太难了。当然,模仿性和探索性两个阶段,没有截然的界限。模仿性阶段也有探索性成份;探索性阶段更有模仿性因素,因为也在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现对这两个阶段的步骤和方法作些阐述。

    1.模仿性阶段的创作

    初学习书法的人,临摹了一段时间范帖以后,心里总是痒痒地想搞创作。这种心态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在是时行见效率和重视自我价值的时代。但是,在没有熟练掌握技法以前,这只是一种主观愿望。在创作之前必须专心于临摹,不要急于搞创作。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范帖技法以后,可以先进行模仿性的创作。

    模仿性创作,第一步可以集范帖中的对子、短语,进行模仿性的练习。如《圣教序》中,可集“松风水月,清华仙露”或“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图99),进行临摹性的创作,既有以范帖的写法作依据,又可以适当进行艺术处理,大小、轻重、浓淡都可以进行适当变化。反复进行这种模仿性创作,不仅促进临摹范帖,增加理解、认识和记忆,又学习了创作的形式和艺术处理。这种模仿性创作,技法、格调起步就高,远超过自己没有根据的随意写。这样经过一段时期的临摹和模仿性创作,技法已经熟练,认识有所提高,就可以进行模仿性创作的第二步了。

    模仿性创作的第二步是在前段临摹和模仿性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做法是自选内容进行创作,这又难了一步。即要以《圣教》、《兰亭》的笔法来写这两帖中没有的字。不仅如此,且艺术处理也要求高了,如同临摹中的意临,应有自己对艺术的趣味和要求,作品的艺术质量要求也更高了。这样不断进行,即会越来越熟练。

    2.探索性阶段的创作

    经过长时间临摹和模仿性创作,已经非常熟练一种写法,创作几乎已形成习惯性爱好,这时候,为了不断探索,就要临摹多家的作品,但不要盲目,而要灵感性地进行。譬如历史上许多名家,起初都学王羲之,后遂成诸家,各具特色。这里不妨引文献作论证。王献之“模矩虽出于逸少,而笔势飘飘,已而元常庭域矣”。欧阳询“初效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命其体”。虞世南“得右军之美韵,而失其俊迈”。褚遂良“临写右军”,“得羲之之法甚多”。李邕“其源流实出于羲之”。颜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于粗鲁”。杨凝式“下笔便到乌丝栏”。苏轼“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徐季海”;“中岁学颜鲁公、杨风子,其合处不减李北海”。米芾“书效王羲之”,“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趣”;“妙于翰墨,得王献之笔意”。赵孟頫“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晚年则稍入李北海耳”。董其昌“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明、祝希哲置之眼角”;“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这是历史上名家入帖出帖探索性创作出自己作品独特风格面貌的经验。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两位书法大家,怎样根据自己对美的追求和趣味,有目的地去临摹前人的作品,吸取所长,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去。颜真卿吸取篆书的中锋用笔、线条圆浑,和隶、篆的正面结构,改变王羲之欹侧结构,转折外拓,改变内擫,创作出自己的独特风格面貌。苏轼崇尚丰腴美,他不赞成杜甫对书法“贵瘦硬”的审美观点,说:“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所以苏轼的行书处横势,线条丰腴,骨力劲健,藏巧于拙,外柔内刚,有豪强之气。他临写“二王”后又临颜真卿的书法,为了加强骨力又学了李邕,加强巧趣又学了杨凝式,然后融会贯通,形成“吾书如绵裹铁”。他说:“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从两位著名书法大家的探索性创作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的经验:

    一是要有自己很明确的审美观念和赏识水平。对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个性爱好有清晰的认识,从这点出发去追求创作的趋向和作品的风格,探索作品的面貌。如是豪放的,还是清雅的,或是刚劲峻拔的,或是浑厚朴拙的,等等。如果连这点都还模糊的话,自然就谈不上去追求怎样的风格和面貌。探索创作就是为了探求追索自己作品的情趣。

    二是要解决技法上如何体现,懂得并善于借鉴传统的技法是如何体现情趣和神韵的。如笔法的方圆,笔姿笔势;结体的点画和使转,结体造型的面貌姿态应如何体现;章法的疏密虚实、错落,黑白的处理,等等。这些形式美如何体现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和面貌。即是说,作品的神韵,可以从历史书家中吸取哪些方面,要有目的地去临摹和吸取,在创作中努力体现出来。在这种不断地探索中就会使自己的作品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面貌,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三是要提高自己对艺术、文化,包括对书法艺术知识的修养。如对艺术形式美、文字学、诗词学、书法艺术美、鉴赏等等,都应有所研究,不断增强艺术的悟性。这是探索性创作阶段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日常必须经常关心和学习的内容。当然,这不是一日能成的事,需要长期坚持和积累。

    在学习行书的道路上,对学习的具体步骤、要求和方法,由于学术观点不同,自然会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当前情况和历史很不同,在当前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就很不同。有人认为“传统书法已走进死胡同”,采取否定的态度。有人认为要用西方抽象派来改造中国传统书法。不少人则急于要走“捷径”,迎合某些流行色书风的需要,不重视优秀传统,而重视“自我表现”,甚至用物质手段,取得社会某些舆论首肯,似乎这样就挤进名家行列。这些都会影响或诱导走向不能扎实学习传统的道路。对艺术应有自己的见解,应该有自己的道路,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急功近利、眼光短浅。既爱好书法艺术,就要孜孜不倦,讲求科学方法,利用自己的长处,坚持下去,不论年龄大小,总是会有所成的,会到达成功的彼岸的。

    很高兴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点观点和看法,旨在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书艺共进,谢谢!

    2019-12-19 07:53:14 0条评论
  • 巧夺天工993
    巧夺天工993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问题提得好!

    首先要说“坚持\"和“练好\"并非等同于一个层次,但两者间又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一种关系,因为有了坚持却不一定能练好,而练好了却必须还得坚持!所以,坚持很重要,而是否能掌握技法和科学地锤炼融合一起去坚持,这二者又缺一不可!

    回答的不咋样,也因为我自已的坚持与技法都不到位,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2020-03-16 09:13:35 0条评论
  • 卧雲斋主
    卧雲斋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对常用字的行书写法集中起来,选择喜欢的名家字帖反复临摹,直到信手拈来,在行书实用中就得心应手了!

    2019-07-24 23:01:24 0条评论
  • 六品书画课堂
    六品书画课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关于如何坚持,建议:

    1、自己每天定闹钟提醒,且选定一个打卡小程序每天打卡

    2、给自己报一个练字训练营,训练营的服务课程辅导都一起,每天有班导提醒督促学习

    3、和孩子一起练,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怎样也要坚持住

    关于如何练好行书,建议:

    1、先练段楷书,楷书打好基础,对行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跟着视频或老师学习,如果只是自己学,写错了也不知道,有及时反馈可能帮助快速进步

    3、临摹相结合,每天坚持练习

    以上仅做参考,加油!

    2020-03-20 16:05:34 0条评论
  • 杉石石
    杉石石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我认为学习行书在具体步骤上并没有一定之规,非要先学哪个,后学哪个。但虽然这个没有硬性标准,你却可以从他人的学习经验中有所借鉴。

    一般来说,学习的过程都是先易后难,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先从比较容易上手的帖开始入门,这就有一个选择字帖的问题,也是学习行书的第一步骤。

    很多学书者的行书学习之路是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的。

    事实上,《兰亭序》也确实比较适合初学者,从用笔上看,《兰亭序》仍以中锋为主,这对大部分从唐楷入手行书的初学者来说毫无陌生的感觉,上手比较容易。

    ·王羲之《兰亭序》在结字上看,《兰亭序》介于行与楷之间,笔画连带很少,几乎都是字字独立的,这对写惯了楷书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可以说《兰亭序》对想学习它的初学者很友好,它以较低的门槛对初学行书的书法爱好者敞开了大门。

    还有人认为,学行书以《圣教序》入手比较好,因为《圣教序》是集字碑刻,其特点就是严谨,而且确定是王羲之所写,所以更适合初学王字的人。

    ·王羲之《圣教序》但相反意见是,正因为《圣教序》是王羲之的集字碑刻,不是一挥而成,不是连贯书写,所以《圣教序》缺少行书中最重要的“行气”和连贯之势,不适合初学者。

    其实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我认为,不论《兰亭序》还是《圣教序》,都是公认的行书经典范本,选择哪个都有道理,完全可依个人喜好加以选择。

    可供初学行书的书法爱好者选择的行书法帖有很多,我之所以推荐上述两种,纯粹是经验之谈,原因就是那是很多初学行书者常见的选择。

    当然你也可以依个人兴趣和喜好选择别的帖,比如,颜真卿或米芾等人的行书。

    有人又说,米芾的行书难度较大,中锋、侧锋转换很多,并且结字上也较难掌握,不适合初学者。

    但我还是那句话,就是这个完全看个人兴趣,你说你就喜欢米南宫的字,也不能不让你学不是,这个既无条文规定,也不归法律管辖。

    ·米芾行书作品米芾的行书是难练,想学好不太容易,但有志者事竟成。万事就怕有毅力,肯下苦功。

    而且,上手就学米,且取得成就的书者也大有人在。

    比如,当代女书法家周慧珺先生,早期由楷书转行书就练米字,几年后就学有所成,堪称为学书者树立了榜样,成为学米标杆,为世人所赞叹。

    ·周慧珺书法作品所以,选什么字帖既可参照他人常用之经验,也可依个人兴趣来定。

    选好了字帖只是第一步骤,接下来就要以刻苦的精神开始临习。

    临行书和楷书有所不同,楷书中要求的那些起始折转上的一些规矩和之类的动作,在行书中反倒多余。行书讲究流畅,讲究笔断意连,过多的顿笔和回锋会破坏行意,变成阻滞。

    所以,这些由楷转行之中的一些问题,要适当避免。

    行书临帖,不要临一笔就停下看帖,然后再往下临,要养成运笔连贯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行书学习和创作都有好处。

    选定一本行书字帖,具体要练几年?

    这个完全视学书者的勤奋努力程度而定,也许几年,也许更久。

    在基本掌握所学帖的用笔、结字和章法特点后,下一步骤,可以试着出帖来写,尝试搞搞创作。同时还要找找所学书家的其它行书经典作品来继续深入学习,进一步掌握其风格特点,以做到对所学书家的较通透了解。

    ·国展入选行书作品又几年过去后,在行书的学习上你已吃透一家,也小有所成,那下一步骤干什么呢?

    其实,这时你发现,尽管你学习行书这么久,要想流畅的创作一幅作品也并不轻松,这是因为,尽管你已对一家行书有所掌握,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你只学其一,还须学其二。

    其二是什么呢?

    就是其他名家高手的经典之作,你还须在其他书家的作品里吸取精华,并为已所用。

    通过对众多名家的博采众长,这时你才在行书上做到了学有所成,才能有所收获。

    然后还有下一步骤吗?

    当然还有,如果你想在创作行书作品时更流畅,在用笔、结字和章法上更入佳境,你还要略懂草法,在行书作品中加入草书的笔意。换言之,要以草书的笔意来写行书,这样你的作品境界才更高,才更有看头。

    所以,行书的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在学习中感受和浸润的过程。

    不过只要你有恒心和毅力,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持久的练习,就一定能在行书学习上有所收获。

    回答完毕,谢谢。

    2019-12-17 17:31:02 0条评论
  • 向前书画
    向前书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行书,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实用性比较广泛,比如平时记录,书写春联等,既美观,比楷书快捷,方便,其柔和的线条,灵动的造型,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怎样坚持练好行书,我有如下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一,读贴:练习书法不外乎临贴和读贴两种方法,可见读贴,是特别重要的一环。第二:认真临贴,要练好行书,临摹古人优秀的贴本,这是初学者必须要经过的学习过程。第三,摆脱楷书的练习法则,从方正规矩,转变到灵动变化中来。第四,平时勤练习,从楷书到行书的过度,必须要有一个过度适应的过程,循思渐进,必定能练好行书。

    2020-03-16 09:37:12 0条评论
  • 书法擂台赛
    书法擂台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估计你是刚接触书法,对行书的飘逸洒脱情有独钟,自己也想能写一笔潇洒漂亮的行书字,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书法学习有一条必由之路,都从临帖开始。因此,不管你想写好什么书体,都必须临帖。

    书法可以分为静态书法和动态书法两个大类,篆、隶、楷属于静态书法,行、草为动态书法。学习静态书法像画固定姿势的模特,学动态书法像画运动着的舞蹈演员。这两种情况的难易度对比是明显的,静态书法相对容易,动态书法就相对要难。

    在学习上,我们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终要写好动态书法就要先写好静态书法。因此,临帖还是从篆书、隶书和楷书开始比较好,三种书体可任选一个开始。

    你的目的是将来练好行书,行书是楷书的自然流畅。所以,我建议你选择从楷书开始临帖,等你的楷书练好了,自然流畅就是行书。楷书练好了,即便要学别人的行书,那时候也就容易多了。

    2020-03-15 17:01:46 0条评论
  • 素清云
    素清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行书的学习短期内要想有不错提高,只需要做到这三步。

    第一、了解锋面

    首先关键的就是写行书时毛笔的各个出锋问题,不同于篆、隶、楷以中锋为主。行书实则多以三分之二偏锋多,相信写了不少书法的你有这样一个体会,中锋按到底所书写出来的线条并没有多粗,而行书讲究变化,这样粗细对比就会很明显,为了达到这个对比效果就需要我们会熟练的使用偏而不失厚重锋。有了这个前提后,你还需要熟练从各个方向角度出锋且连贯,行书必须是气息连绵不断的。

    第二、熟练字法

    行书的笔法往往需要在熟练的字法中才能写出连绵不断的气息感,这就好比吃饭使用筷子,小时候总觉得筷子很难用偷懒喜欢用勺子,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很习惯的使用筷子,不会考虑该怎么起用筷子,如何送到嘴边等,因为我们已经熟知这个过程了。同理我们如果对字法很熟练的话,就不会考虑何处起笔何处转何处收。熟练字法我们可以平常多读帖,心里多默写,然后操练的时候重复练习,达到熟练就可以随心而动。

    第三、多写作品

    平时临帖的时候,不能像篆、隶、楷书一样单个字反复练习。首先可以多找找感觉,找感觉的同时考虑章法。然后进行作品式的临写,要把临摹的练习写成作品样式,这样才能全神贯注也可以多个要求同时练习。等一张张作品呈现眼前自己就会有成就感,就会不断的出作品,学习书法能出作品才是最有效的回馈。作品临写一遍两遍当然会不尽如人意,所谓自己要做好不计遍数的心理准备以好的作品出来为主,这样行书写好遍指日可待了。

    行书一难在笔法,因此要多熟练八年出锋,二难在字法,所以平时多读帖,三难在于气息,故应多写作品培养完整连贯的书写感觉以达到自然的气息。

    2020-03-06 15:24:23 0条评论
  • 弄墨人3476384831199
    弄墨人3476384831199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要说行书简要的练习,也就是题主所说的行书速成吧。清代刘熙载曰:“行书有真行,有草行。”在你掌握了一定写毛笔字的基础上,就先学习真行为好,行书作为汉字书体之一,因其流动写意又简便通俗,到至今也最为常用。

    因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行法”,这就是行书区别于其它书体的最大之处。行书的体貌、结构和笔法往往溶解在隶书、楷书、章草和今草中,行书也就成为一种最为通俗和大家容易结受的书体。因行书在草、楷两种字体之间以游移性特点就决定了其不需要自己的字法。行书的“无法”特性使其有非常大的发展自由空间,也使行书成为今体书中最活跃的一种书体。

    行书的知识我们了解后,简要的练习首先是选帖。这是因为选帖是每一个学书者在学书过程中所面临的阶段性转折,开始学习一种新的书体所面对的一大问题,也是一门学问。其重要性决不能忽视,选择一本自己适合的好字帖也就是一把打开书法堂奥的金钥匙。

    选择好字帖后就先加强笔法的练习也就是快速掌握执笔和用笔的技巧,有了一定基础,对墨法、点画、结构、章法的灵活运用,通过认真练习,然后就能创作出有自己风格气韵的书法作品了。

    2020-01-03 16:07:28 0条评论
  • 大丸子C
    大丸子C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学习行书,要先学习如何用笔,用笔是行书最为关键的内容所在,尤其是起笔、行笔和收笔。要过点画关,有一定的楷书基础后,从行书的点画开始学起,不要贪多。在点画掌握牢固的基础上,练习结体,结体和用笔不能割裂开来。要有一本称心如意的字帖,这字帖最好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原帖。以做到取法高古。读帖练帖是必然少不了的步骤,尽可能做到默临的地步,以求最高效果。

    2019-12-17 14:47:22 0条评论
  • 8914291520356山虎
    8914291520356山虎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行书学习的步骤首先应找到一家自己喜欢的字体,如二王风格,再找来墨迹本字贴对贴临习;临习字大小尽量与原贴一致,建议先单个字临一遍再每排字对临可多临3~5排以加深对字的间架结构理解与记忆,以便将来创作时打好坚实的基础,临完一贴3~5月再集齐所有二王风格的墨迹本贴通临并长时间临习,能训练出自己对原贴七至八分像,与原贴“精气神\"气韵、节奏、提按、墨色等变化都极为相似,因出色的书家往往也是出色的临摹高手,如米芾临作足可以以假乱真之地步,相传《中秋贴》是他的临作而已。然后再建议临习篆隶或其他书体融入之前的习作里而形成自己个性特点鲜明的书体的,最后再多读书或进修古代汉语文学以提高个人涵养,当你学富五车时您的书艺之路就自然已开启,并可达到胜利的彼岸了,到时均让人羡慕不已!

    2019-12-17 10:44:30 0条评论
  • 书法有云
    书法有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练好行书,持之以恒的学习是肯定的,但是需要讲究方法,楷书作为行书的本体,写好行书首先需要将楷书的基础打好。

    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字体,我们现在所讲的行书一般是指行楷字体而言。

    行楷字体一般被看作是楷书字体的快速书写。

    因此,学好行楷字体首先需要将楷书的基础打牢固。

    其次在楷书过渡到行楷字体的时候,首先需要学习行楷字体的点画变化以及连笔技巧这两个方面。

    最后将以上两个方面都学好之后,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碑帖来进行临摹学习。

    在临摹学习中我们采用少字多精的方法来进行,如此的积累,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自然可以将行书学好。

    书法的学习,必须每日定时定量的进行。并且把这一种学习状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总而言之

    行书的学习需要讲究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它们养成一种习惯。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种程度,就没有必要再谈坚持这两个字了。

    2020-03-15 14:43:20 0条评论
  • 永华墨缘51650676
    永华墨缘51650676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行书主要练习方法少走弯路,采取少开精重点突破,学用结合,的方法进行,走骤如下。

    一是描字摸是掌握字型的好方法,“注意字型”第二临贴可以领会字的神韵,培养独立书写能力。第三对难写的字偏旁部首要重点去突破写行书要变化灵活多样,以后相同的偏旁部首的字,以触类旁通,迎刃而解。第四,结合应用坚持复习,学字就是要应用多多才能记住。

    2019-07-24 22:18:55 0条评论
  • 砥斋书法
    砥斋书法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行书学习,首先是范本的选择,我建议从王羲之的《圣教序》入手。

    王羲之的行书,用笔中侧并用,变化丰富,结构平中喻奇,而又不失法度。

    《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用20余年时间,搜集整理王羲之的真迹集字而成,该碑刻工精良,较好的还原了王羲之行书的面貌,且该碑收录的字数较多,不论学习行书的笔法还是结构,都是极佳的范本。后世的诸多书家都从中获益,如:赵孟頫、王铎。

    其次,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选一些单字甚至是笔画去练习,用笔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逐步过渡到单行甚至多行。

    第三,每次临写前,一定要仔细读帖,对于原帖的用笔和结构要观察到位,才可以下笔。临完一遍要和原帖做对比,找出问题,再次临写,然后反复此过程,直到问题基本解决。

    第四,当用笔和机构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建议结合墨迹去学习,即他传世的一些手札,如:《丧乱帖》、《平安帖》、《何如帖》、《二谢帖》、《奉橘帖》等。

    由于载体的原因,碑刻和墨迹在书写性的表达上会有一些差异,对于墨迹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家强化对用笔的理解。另一方面,《圣教序》是集字,且大家学习的范本多为割裱本,原有的章法已被打破,对于章法的学习一定要结合墨迹。

    第五,由于媒介限制,笔法和字法这里就做说明了,建议最好找个老师,自学书法很容易陷误区。当然现在线上的书法班或课程也很多,也可以考虑。

    2019-07-25 20:11:14 0条评论
  • 旦云出岫
    旦云出岫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行书应该慢行

    行书,取字面意思,应该是行走起来,暗含有比楷书快一点的意味。这也是应有之意。

    不过,走的快,加上着急,却容易自己绊倒自己,跌倒了,再不知道反思,水平也就那么回事了。

    行书和楷书一样,并没有简要的捷径。不走捷径,就是捷径。这是书道,也是书法大法。

    以这个大法作为前提,才可以谈方法。

    就行书单字来说,笔锋要大胆压下去,果断抬起来,从有意到自如,再到下意识,逐渐锻炼由它去的放手的感觉,放手笔锋,却终牵一线。

    就行书行气来说,初始要刻意练习,甚至可以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不设计,一旦发现跳不出设计的窠臼,就要停笔歇几天,不能自我绑架。

    就行书章法来说,有了单字和行气,章法结合文字和心情,由他去吧,不会坏到哪里去。不过印章款识,要守规矩,不要创新,怕会贻笑大方。

    简要,是书法最高境界。但开始,不要如此。

    2019-07-26 23:06:27 0条评论
  • 茶鉴
    茶鉴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先楷最好,直接行书连起来效果不明显,写可以先行后楷,但不管先练还是后练楷书,对写行书帮助很大,效果明显。



    先楷就是要稳,为什么练稳。你手不稳,就练行书。有许多积习难改,练好楷书的收放,行笔控速,力度,再练行书,你就明白好多地方的行笔怎么行了。不然许多地方你会想不通。也做不到。总会觉得无力。


    2017-07-20 06:53:10 0条评论
  • 茶鉴
    茶鉴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先楷最好,直接行书连起来效果不明显,写可以先行后楷,但不管先练还是后练楷书,对写行书帮助很大,效果明显。

    先楷就是要稳,为什么练稳。你手不稳,就练行书。有许多积习难改,练好楷书的收放,行笔控速,力度,再练行书,你就明白好多地方的行笔怎么行了。不然许多地方你会想不通。也做不到。总会觉得无力。

    2017-07-20 06:53:10 0条评论
  • 每日临帖
    每日临帖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还是先学会爬,再学走。有了良好功底,以后写什么都是随心所欲。

    2020-03-15 12:14:35 0条评论
  • 文化茗居
    文化茗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一、用笔方面

    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

    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

    二、点画呼应

    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字形也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三、牵丝引带

    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

    四、简括省略

    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

    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

    五、收放变化

    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

    2019-12-24 17:45:50 0条评论
  • 小智教育
    小智教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1.所选择的范帖要适合练基本功。有人说,选什么古帖都可以练基本功。这话似乎有些道理, 其实不然。古人的书法各有特点,专长也各异。有的个性较强,有的基本法度较扎实。起初学习不 宜选个性太强的书家作品,而应选基本技法较扎实的书家作品临摹。从前面有关行书发展沿革的介 绍中,可以看出历史上著名行书家差不多都学过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以后的行书家,除学“二 王”以外,也学唐的虞世南、欧阳询、李北海、颜真卿。以后的人也有学五代的杨凝式,和宋的苏、黄、 米、蔡以及元、明的赵孟頫、董其昌等人。可见这些人的作品适合或者说有利于练基本功。特别是王 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是最适合初学行书学子们练基本功的。这两帖的字都是标准的行书体, 法度严格,每字单独存在,无上下牵连。不过这两帖可先临《圣教序》,此帖字数多,扩大了《兰亭序》 字的范围。古今都有人认为,应先临摹《圣教序》,因为它是集成的,理性多,容易入手,而《兰亭序》则 注入感情多,点画活泼,难度较大。熟练地掌握这两帖单字的结体、笔法、章法,就为以后的发展打下 扎实的行书基础。

    2.所选择的范帖要适合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自然,对初学行书者来说,这点还是其次的,因为 初学者对自己喜欢那种风格,是否适合自己的审美兴趣还是蒙眬的,还没能辨别得很清楚。这时候 的创作,也只是模仿性的习作。但随着对范帖的理解和对其技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单一的模仿性创 作就不够了,就要更多地渗入自己的意趣。为了自己的创作手段更丰富,创作出质量更高的作品,你就得多方面地吸取,就要扩大临摹范围。到此时,即要从你的审美兴趣和创作需要出发,去选择范帖 进行临摹,去读帖,去研究,掌握前人的创作经验,为我所用,这样选择的范帖就适合自己所追求的 审美兴趣和个性了。

    3.所选择的范帖最好是字数较多、笔画清晰的拓本或影印本。现在粗制滥造的、一翻再翻的印 刷品太多,有的甚至临摹起来连字画走向都看不清楚,那就会在临帖时造成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行 书作品,在使转连带过程中,线条比较细,经过拍照、制版、印刷等工序,往往受到很大的损失。所以 选择范帖时,无论如何要选一本早期拓本或印得较精细的影印本作为范帖。如果一时找不到,临摹 时就要多观察、多研究,要看出问题。如拓本,即使如《淳化阁帖》等名帖,有些字在运笔走向的笔顺 中还有明显的错误。墨迹帖本中当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会产生连笔时连丝被印没有了,尤其在 线条交错处,连笔线条印没了,也会造成笔误。所以对选定的范帖,在动笔以前必须下一番读帖的功 夫,多观察研究之后再下笔。

    2019-12-17 10:35:53 0条评论
  • 管健康
    管健康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也写写

    2019-12-18 00:23:45 0条评论
  • 翰德堂
    翰德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坚持,是个人主观能动意识的表现,任何人也帮不了你,需要自己去做。要问如何练好行书,倒是可以提个建议供参考。

    无论练习哪种书体,都要秉持一个原则:“取法乎上”。选帖最重要。东晋以来,书家一直推崇王羲之的《兰亭叙》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以后,又有人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我们暂且不去评论孰高孰低,得说诸多行书法帖中,这两通帖是最好的了。那么,我们可以从中选择其一去研习,这就是“取法乎上”。自王羲之以后,历代名家无不学王,而得其法,所以建议初学者可选择《兰亭序》作为临习范本比较合适。《祭侄文稿》不适合初学。当然,也可根据个人偏好,去选择其他诸家法帖研习。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您感觉答案靠谱,请关注“中国书法大课堂”。

    2020-03-16 13:19:22 0条评论
  • 乌石林书法林元弼
    乌石林书法林元弼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学习行书入门还是离不开选帖临帖,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又适合的字帖。历史上行书写的好的有:王羲之、宋四家、颜真卿、董其昌、赵孟頫等都是很精典,选好一人一帖后用心临习,再加上请老师指点,进步会很快的。希望简单的回答能帮到你!

    2020-06-05 11:16:28 0条评论
  • 爱画画的邹老师
    爱画画的邹老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如何练好行书?第一,我们可以先练习一段时间楷书,有了楷书的基础之后,练习行书会更容易上手。第二,找对字帖很重要,建议临摹经典碑帖,比如王羲之、欧阳询、赵孟頫、苏轼等的字帖。第三,就是要掌握行书的笔法,行书讲究的是连贯性,如果不懂笔法,是写不好行书的。第四,就是坚持,每天都要坚持练习,滴水穿石,假以时日必能练好!

    2020-03-16 09:06:27 0条评论
  • 跟欧阳练隶书
    跟欧阳练隶书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一、因承楷书而小变。

    这种结体基本不改变楷书点画方位和字的体势,只是在用笔上多用露锋或以游丝相连,改变了某些点画的情态,并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勾连照应关系,从而使宇的神情变得活泼了。王羲之《兰亭叙》中“天朗气清”、“畅叙幽情”数字就是典型的行楷字。如果会写楷书,就很容易写好这种行书。

    二、打破楷书端庄方正的束缚,略事欹斜,自成新的体势。

    楷书除了极少数以斜取正的字以外,体势都要求端庄方正,横画的斜度也不可过大。行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些戒律。横画更可以大幅度上斜,以抬高右上角而取欹斜、超拔之势,笔道的走向也可以略微偏离原来楷书的轨道。这样就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楷书的体势,使整幅字中的个体和群体都变得自由活泼,避免了楷书的呆板。

    行书的这一特点,王羲之的《兰亭叙》早开其端,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遂造其极。有的书家不仅如此,有时还故意把某些字写得左歪右斜,使得字与字之间具有相向、相背、相从、相倚的种种情态。典型的例子可见米芾和郑板桥的行书。

    三、简化和体势多样。楷书中有一些字点画众多,结构繁杂,书写起来极不方便。行书遇到这种字往往可以用省略个别点画或改变原楷书某一基本形态(组成一个字的某个部件)的方法,简化其结构,以便书写便捷,例如王羲之《兰亭叙》中的几个字,“俯”字右旁的“付”省去了一撇,“虽”字左旁的“虫”省去了一点,“为”字下四点代之以一横,“能”字和“临”字的右旁以及“终”字的左旁,都了以笔划简单的基本形态代替了原来笔画多而复杂的基本形态。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笔画,书写便当,而且字的神貌也大为改观。

    由于行书对楷书的这种“省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而“省变”的程度还可以不同,于是在行书中,每每一个字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写法,形成了行书结构和体势的多样性。

    总之,行书的结体较之楷书要灵活多变得多,我们这里所说的仅其大概而已。行书结体的灵活多变.;与书写时快速行笔的需要和用笔习惯有关,所以我们在讲求行书结体美的时候,不能忽略用笔的因素。

    2019-10-31 14:36:28 0条评论
  • 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做任何一件事情,想到想达到一定的水平都需要重复的刻意练习。首先是思想上想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如果只是达到一般水平,平时有时间临摹,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如果是想达到较高水平,临摹加每天固定时长的刻意练习加对每个字的运笔研究加持之以恒的信心

    2019-07-24 22:19:24 0条评论
  • 玉韵书魂
    玉韵书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行书首先要有兴趣。坚持学习。先从基本笔画练习。静下心来临兰亭集序,圣教序等。坚持坚持再坚持。

    2021-05-08 10:48:41 0条评论
  • 跟欧阳练隶书
    跟欧阳练隶书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一、因承楷书而小变。

    这种结体基本不改变楷书点画方位和字的体势,只是在用笔上多用露锋或以游丝相连,改变了某些点画的情态,并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勾连照应关系,从而使宇的神情变得活泼了。王羲之《兰亭叙》中“天朗气清”、“畅叙幽情”数字就是典型的行楷字。如果会写楷书,就很容易写好这种行书。

    二、打破楷书端庄方正的束缚,略事欹斜,自成新的体势。

    楷书除了极少数以斜取正的字以外,体势都要求端庄方正,横画的斜度也不可过大。行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些戒律。横画更可以大幅度上斜,以抬高右上角而取欹斜、超拔之势,笔道的走向也可以略微偏离原来楷书的轨道。这样就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楷书的体势,使整幅字中的个体和群体都变得自由活泼,避免了楷书的呆板。

    行书的这一特点,王羲之的《兰亭叙》早开其端,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遂造其极。有的书家不仅如此,有时还故意把某些字写得左歪右斜,使得字与字之间具有相向、相背、相从、相倚的种种情态。典型的例子可见米芾和郑板桥的行书。

    三、简化和体势多样。楷书中有一些字点画众多,结构繁杂,书写起来极不方便。行书遇到这种字往往可以用省略个别点画或改变原楷书某一基本形态(组成一个字的某个部件)的方法,简化其结构,以便书写便捷,例如王羲之《兰亭叙》中的几个字,“俯”字右旁的“付”省去了一撇,“虽”字左旁的“虫”省去了一点,“为”字下四点代之以一横,“能”字和“临”字的右旁以及“终”字的左旁,都了以笔划简单的基本形态代替了原来笔画多而复杂的基本形态。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笔画,书写便当,而且字的神貌也大为改观。

    由于行书对楷书的这种“省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而“省变”的程度还可以不同,于是在行书中,每每一个字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写法,形成了行书结构和体势的多样性。

    总之,行书的结体较之楷书要灵活多变得多,我们这里所说的仅其大概而已。行书结体的灵活多变.;与书写时快速行笔的需要和用笔习惯有关,所以我们在讲求行书结体美的时候,不能忽略用笔的因素。

    2019-10-31 14:36:28 0条评论
  • 三虎艺术
    三虎艺术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学习行书的步骤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了解基本笔画:行书是一种草书体,需要掌握基本的笔画,如横、竖、撇、捺、钩、折等。

    2.学习基本字形:学习基本的字形结构,如“横折钩”、“竖弯”、“撇捺”等。

    3.逐字练习:选择一些简单的汉字进行练习,比如“人”、“山”、“水”等。先用铅笔书写,逐渐过渡到毛笔书写。

    4.学习组字规律:行书的字形组合较为复杂,需要学习一些组字规律,如“左右结构”、“上下呼应”等。

    5.练习整篇文章:在掌握了基本的字形和组字规律后,可以练习整篇文章,如诗词、名言等。

    总的来说,学习行书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反复练习和修正,才能逐渐掌握书法技艺。

    2023-04-13 20:19:49 0条评论
  • 缤纷钢笔nk
    缤纷钢笔nk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先扎实练好楷书,行书才能不走形,效果好。

    2020-03-15 16:19:28 0条评论
  • 王小剪辑
    王小剪辑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练书法只要您用心去练,只要您坚持,持之以恒的去做,它就会有所成效!

    1、书法要从笔画练起,练什么字都一样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感觉练的烦了以后就可以开始写字了。因为练得是行书,字都比较飘逸。你懂得。。

    2、练字要挑一些适合大众的字去练,尤其是一些最常用的字。所以刚开始练的时候要先挑出诸如“是、要、的、以、此”这类字重点练习,这样你写东西的时候用这些最常用的字点缀其中,不仅会让人觉得“这字好像写的不错”,而且会增加你继续练下去的信心。

    3、练好了最常用的字以后就可以对照着字帖一个字一个字练了。万事开头难,记得一定要坚持。

    4、练字毕竟是个坚持的过程,你要保证每天至少1~2个小时的练字时间。

    只是自己的一些小建议,希望能帮到您。记得要坚持哦。加油。。。

    切记要在练好楷书的基础上再去练习行书。要不然会走下坡路的。

    2020-03-16 09:45:10 0条评论
  • Angus安格斯
    Angus安格斯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每天坚持

    2020-03-16 10:04:07 0条评论
  • 弄墨
    弄墨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在临帖中悟笔法。

    2020-03-15 14:55:44 0条评论
  • 负债大叔
    负债大叔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要想练好行书首先楷体必须写好。字体的结构只要弄明白,才可以写好行书,楷体是基本功。

    2020-03-16 12:43:29 0条评论
  • 南宁四表
    南宁四表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020-03-19 08:12:30 0条评论
  • 蓝色肯定蓝色
    蓝色肯定蓝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问题不懂书法的的不知道

    2020-03-16 10:52:11 0条评论
  • 波浪翻过大海
    波浪翻过大海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必须要学会去欣赏

    2020-03-16 11:31:53 0条评论
  • 龙玉珍书画
    龙玉珍书画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得把楷书练好,再来练行书,写字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只要功夫到了,自然而然就会写了哦

    2020-03-16 14:58:58 0条评论
  • 晴川归鹤
    晴川归鹤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你自己已经回答了啊!首先是“坚持”,字无百日之功,你先坚持百日练字,就能够理解“练好”的意思了,后面也就会越练越好的。但前提是坚持,做不到坚持就别提练字的事。

    2020-03-16 11:30:07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