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后会得肠癌吗?

新农商网 全部 1012

胆囊切除后会得肠癌吗?

回复

共4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肿瘤专家姜争
    肿瘤专家姜争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不一定,但胆囊切除后,肠癌风险会增加,临床上,也确实有很多结肠癌患者曾做过胆囊切除。

    有研究表明,胆囊切除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原因是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无处存放,只能不断排入肠道,导致肠道慢性损伤,继而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胆囊的作用主要是?

    首先肝脏会产生胆汁,胆囊通过吸收胆汁水分,可以将胆汁浓缩储存在胆囊中,当我们摄入高脂肪食物时,胆汁就会从胆囊排除进入肠道参与消化过程。

    同时胆囊也会分泌一种IgA的免疫球蛋白,可以避免肠道受胆汁酸的损害。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未进入肠道前被称为初级胆汁酸,进入肠道后与肠道细菌作用形成次级胆汁酸,完成消化后,胆汁酸会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肝脏。

    当胆囊被切除后,胆汁与肠道的影响就出现变化了。

    胆囊切除对肠道的影响有?

    首先,胆囊切除后,其分泌的IgA的免疫球蛋白就会消失,那肠道受次级胆汁酸损害的风险增加。

    其次,胆囊切除,无法浓缩、储存胆汁,那胆汁就会源源不断进入肠道,而未经过浓缩的胆汁消化脂肪的能力降低,时间一长,肠道开始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继而增加结肠癌风险。

    再次,胆囊切除也会影响肠道菌群,当菌群失衡必然会增加肠道恶变几率。

    胆囊切除后,只是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但并不是一定就会发生,所以不必过度担心,做好预防即可。

    如何避免胆囊切除后诱发肠癌的风险?

    1、避免高脂肪、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少吃煎炸食物。

    2、防止便秘,多食水果、蔬菜、多喝水,同时多进食高纤维食物。

    3、定期做肠镜检查,密切观察。

    4、如果出现肠息肉、结肠炎等肠道疾病要及时就诊治疗。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

    2019-11-22 16:27:22 0条评论
  • 佘湘群大夫
    佘湘群大夫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胆囊和结肠生理功能、解部位置截然不同,胆囊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分泌胆汁,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排泻代谢产物;胆囊的解剖位置在肝脏下面紧贴肝脏,结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分别位于右腹、中腹、左腹部。无论从组织来源、胚胎结构、生理功能、解剖关系,胆囊与结肠相关性都不大,查阅相关医学文献,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胆囊切除与结肠癌发生有关。所以,胆囊切除不会导致结肠癌。

    2019-09-09 23:10:31 0条评论
  • 开闽传芳光山音响迷
    开闽传芳光山音响迷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哪有那么多癌症?现在全国各地各型“癌症”大爆发根本就不是什么癌症,而是把一种类似于涎衍性非洲锥虫病当各型癌症在误诊误治;这样子说吧!国家不重视不解决传染病或新型疑似传染病,不管怎么养生、怎么医治,怎么保健都没用的;因为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我们这里是福建泉州惠安的,从古至今都没有污染,再加上近年来封山育林,空气水质都非常好,众所周知,生活环境很好,没什么污染,是不太可能会有那么多人得各种癌症的,但我们这里却有好多人被诊断出各型“癌症”和其他一些难以治愈的所谓“常规病常见病”,后来发现这些疾病竟然会通过唾液传播,也向政府相关部门反应多次了,但他们老是敷衍塞责不想管,咱老百姓有啥办法啊?要知道现在各大医院主要针对的是非传染性疾病,里面的设备仪器也只能检查非传染性疾病,根本没办法查找各型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致病原;要是医生把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当各型癌症或其他一些非传染性疾病误诊误治,试问?又有谁会懂啊?毕竟正确的诊疗要以有实实在在的好疗效为标准,一切无效或使病情加重的治疗方法均属于误诊误治! 现在的名人明星患病率太高了,比如罗京、方静、张越、猪哥亮、成奎安、沈殿霞、凤飞飞、姚贝娜、陈晓旭、梅艳芳、朱迅、李连杰、徐锦江、王欢、吴孟达、李雪健、肖晓林、王平、笑林、鲁豫、倪萍、叶凡、翟乃社、田震、李敖、张一山、李金燕、许晴、柳传志之女柳青、欧阳佩珊、李钰、谢霆锋、阿桑、林正英、张达明、计春华、刘德华、著名作曲家苏越、臧天朔、师胜杰、李咏…等等很多!有的已经去世,活着还在和该病做斗争,普通老百姓可能引不起关注,但现在名人明星这么高的患病率,难道大家还没醒悟过来吗?

    2019-04-23 13:14:42 0条评论
  • 闵识孤怀
    闵识孤怀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您好,的确提高了引发直肠癌的风险,胆囊的主要功能为浓缩、储存和排空胆汁,在进食含油脂食物后,胆囊应刺激收缩,将胆汁排入肠道,协助脂类的消化及吸收,起到了“节拍器”的作用。如果胆囊切除了,胆汁无处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就会昼夜不停地无节律地直接排入肠道,造成肠肝循环次数增加。胆汁中的初级胆汁酸与肠道菌群接触增多,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有致癌作用的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和石胆酸)比例将会大大增加。次级胆汁酸中的石胆酸是大肠癌促发剂,而脱氧胆酸的代谢物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致癌物。最终,长期处于致癌环境中的肠壁细胞逐渐由息肉、腺瘤向恶性肿瘤发生转变。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胆囊切除后,只是可能提高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而并非切除了胆囊,结直肠癌就一定会发生,建议注意清淡饮食、经常检查肠道健康!

    2020-01-04 10:59:2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