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忍不住朝孩子吼叫,甚至会打孩子,之后又会后悔,我该怎么办?
我总是忍不住朝孩子吼叫,甚至会打孩子,之后又会后悔,我该怎么办?
-
要发脾气时,请换位思考,让自己冷静下来,先理解孩子的需求。
分享一个自己育儿故事:有天晚上朵朵在地上专注玩画板,由于太认真爷爷喊她也没听到,这时爷爷就走过来用脚踢了她几下,这时她生气了,把画板丢一边。
爷爷发现后没意识到是自己打扰了朵朵的专注力,还上前企图批评,朵朵更加火大,干脆把手上的画笔也丢了。爷爷批评她赶紧把东西收起来,不然打屁屁。
在一旁的我看着很无语,你都不知道她的需求是什么,又谈何批评呢?我理解的批评是在孩子犯错的前提下,而不是违背大人的意思就要批评。
朵朵明明在认真涂鸦,而爷爷却用大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朵朵不回应自己就是不懂礼貌,于是上前用脚去轻踢一下,来表达自己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有时我们成人爱用自以为是的方式教育孩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点我们必须要正视。
你累了想睡觉,孩子想和你做游戏,你批评他不听话;你工作忙,孩子给你打电话,你指责他打扰你上班,还没两句就匆匆挂了电话。
你有你的工作你的圈子,可你的孩子现阶段只有你,你就是他的全世界,他们每天都在家算着大约何时能见到父母。
如果换位思考,你会更加了解孩子,他们之所以喜欢和你做游戏,说明他们需要且肯定你的陪伴;孩子给你打电话,说明他心里想你,想了解妈妈不在身边都干嘛去了。
如果没这份甜蜜的负担,我想在职场的你可能根本就没有如此十足的干劲。
因此,当你需要批评孩子指责孩子时,请先换位思考,不站在成人的角度批评。
如果宝宝做的事让你觉得烦,你可给他们立规矩,但当着他们的面,请管好你的嘴,不要图一时之快。你说的赞美他们懂,你否定的厌恶,他们同样知道。
每个小朋友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规律,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心情平和,尊重孩子的意愿,了解他们的需求,不急不躁,不吼叫不强迫。
END
我是朵朵妈妈,为写文章放弃减肥的职场妈妈。做及格的职场妈妈,带娃、职场、婚姻、生活,关注我们,让你每天都进步一点。
2018-02-13 22:48:11 -
这位妈妈你比很多父母都要好,至少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带孩子过程中,因为孩子的种种行为或者出现的问题,妈妈们难免会有焦虑感。偶尔一次两次,做好事后解释工作,不会对孩子有太大影响,孩子没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但是如果是经常行为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妈妈都知道经常吼孩子、打孩子对孩子不对,但是很多时候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脾气暴躁的父母,有时候问都不问上来就是一顿暴打。事情过后可能才会去了解,发现不是孩子的错。后悔莫及。
在忍不住发火的时候,尝试如下方法:
第一、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情绪。这需要练习。很多人有时候都不清楚自己有什么情绪,生气不知道为什么生气。或者都没有经过思考,行动已先行一步。这种情况下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非常难。平时需要有意识的去反观自己、深入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经常练习,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此刻的情绪是什么。
第二、在意识到自己发脾气之前,深呼吸,在心里喊暂停,让自己先冷静一会。其实发脾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并不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当你有了这种想法后,你的很多行为就会有改变,时间长了,你的思维模式也会跟着改变。刚开始你会发现发脾气的次数减少了,慢慢的就会越来越少。情绪也会变得越来越平和。
第三、多学习,多提升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发脾气是因为我们教育没有方法,孩子出现问题了,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平时多学习一些教育方法,在孩子遇到问题或者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时,如果我们能从容应对,那是不是发脾气的机率就会降低很多。
父母的情绪,尤其是妈妈的情绪对孩子影响非常大,我们一定要学习,努力做一个平和的父母。良儿就是育已,育已先育心,与妈妈们一起共勉。
2017-07-18 09:23:06 -
要发脾气时,请换位思考,让自己冷静下来,先理解孩子的需求。
分享一个自己育儿故事:有天晚上朵朵在地上专注玩画板,由于太认真爷爷喊她也没听到,这时爷爷就走过来用脚踢了她几下,这时她生气了,把画板丢一边。
爷爷发现后没意识到是自己打扰了朵朵的专注力,还上前企图批评,朵朵更加火大,干脆把手上的画笔也丢了。爷爷批评她赶紧把东西收起来,不然打屁屁。
在一旁的我看着很无语,你都不知道她的需求是什么,又谈何批评呢?我理解的批评是在孩子犯错的前提下,而不是违背大人的意思就要批评。
朵朵明明在认真涂鸦,而爷爷却用大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朵朵不回应自己就是不懂礼貌,于是上前用脚去轻踢一下,来表达自己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有时我们成人爱用自以为是的方式教育孩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点我们必须要正视。
你累了想睡觉,孩子想和你做游戏,你批评他不听话;你工作忙,孩子给你打电话,你指责他打扰你上班,还没两句就匆匆挂了电话。
你有你的工作你的圈子,可你的孩子现阶段只有你,你就是他的全世界,他们每天都在家算着大约何时能见到父母。
如果换位思考,你会更加了解孩子,他们之所以喜欢和你做游戏,说明他们需要且肯定你的陪伴;孩子给你打电话,说明他心里想你,想了解妈妈不在身边都干嘛去了。如果没这份甜蜜的负担,我想在职场的你可能根本就没有如此十足的干劲。
因此,当你需要批评孩子指责孩子时,请先换位思考,不站在成人的角度批评。
如果宝宝做的事让你觉得烦,你可给他们立规矩,但当着他们的面,请管好你的嘴,不要图一时之快。你说的赞美他们懂,你否定的厌恶,他们同样知道。
每个小朋友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规律,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心情平和,尊重孩子的意愿,了解他们的需求,不急不躁,不吼叫不强迫。
END
我是朵朵妈妈,为写文章放弃减肥的职场妈妈。做及格的职场妈妈,带娃、职场、婚姻、生活,关注我们,让你每天都进步一点。
2018-02-13 22:48:11 -
解决问题,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而发脾气是最差的一个办法,也是最没有能力的表现。因为,当你冲着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关注的永远是你的吼叫和坏脾气。你气,孩子更气,更委屈。这个时候,孩子很难会心平气和的反醒自己错误的行为。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
当看到“熊”孩子犯错时,我们首先要告诉自己冷静。然后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让孩子接受并改正错误。如果有,罗列出来,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一个方法和孩子耐心的沟通。
准备发脾气前,先问问自己,我发脾气有用么?发完脾气,孩子改正了么?为什么一件事情吼了他多次,他依然照做不误?原因只有一个,方法错了。试着改变自己一下,用温和的态度,柔和的语气来教育孩子,你会发现,原来孩子还可以这么懂事。
\u003c!--[[yne-json-1439286771489]]W3siYmxvY2tUeXBlIjoicGFyYWdyYXBoIiwicmljaFRleHQiOnsiaXNSaWNoVGV4dCI6dHJ1ZSwiZGF0YSI6W3siY2hhciI6IuinoyJ9LHsiY2hhciI6IuWGsyJ9LHsiY2hhciI6IumXriJ9LHsiY2hhciI6IumimC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aVmSJ9LHsiY2hhciI6IuiCsiJ9LHsiY2hhciI6IuWtqSJ9LHsiY2hhciI6IuWtkCJ9LHsiY2hhciI6IuaciSJ9LHsiY2hhciI6IuW+iCJ9LHsiY2hhciI6IuWkmiJ9LHsiY2hhciI6IuaWuSJ9LHsiY2hhciI6IuazlS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iAjCJ9LHsiY2hhciI6IuWPkSJ9LHsiY2hhciI6IuiEviJ9LHsiY2hhciI6IuawlCJ9LHsiY2hhciI6IuaYryJ9LHsiY2hhciI6IuacgCJ9LHsiY2hhciI6IuW3ri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S4gCJ9LHsiY2hhciI6IuS4qiJ9LHsiY2hhciI6IuWKniJ9LHsiY2hhciI6IuazlS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S5nyJ9LHsiY2hhciI6IuaYryJ9LHsiY2hhciI6IuacgCJ9LHsiY2hhciI6IuayoSJ9LHsiY2hhciI6IuaciSJ9LHsiY2hhciI6IuiDvSJ9LHsiY2hhciI6IuWKmy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ihqCJ9LHsiY2hhciI6IueOsCJ9LHsiY2hhciI6IuOAgiJ9LHsiY2hhciI6IuWboCJ9LHsiY2hhciI6IuS4ui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W9kyJ9LHsiY2hhciI6IuS9oCJ9LHsiY2hhciI6IuWGsiJ9LHsiY2hhciI6IuedgCJ9LHsiY2hhciI6IuWtqSJ9LHsiY2hhciI6IuWtkCJ9LHsiY2hhciI6IuWPkSJ9LHsiY2hhciI6IuiEviJ9LHsiY2hhciI6IuawlC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aXtiJ9LHsiY2hhciI6IuWAmS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S7liJ9LHsiY2hhciI6IuWFsyJ9LHsiY2hhciI6IuazqC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awuCJ9LHsiY2hhciI6Iui/nCJ9LHsiY2hhciI6IuaYryJ9LHsiY2hhciI6IuS9oC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WQvCJ9LHsiY2hhciI6IuWPqyJ9LHsiY2hhciI6IuWSjCJ9LHsiY2hhciI6IuWdjyJ9LHsiY2hhciI6IuiEviJ9LHsiY2hhciI6IuawlCJ9LHsiY2hhciI6IuOAgiJ9LHsiY2hhciI6IuS9oCJ9LHsiY2hhciI6IuawlC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WtqSJ9LHsiY2hhciI6IuWtkCJ9LHsiY2hhciI6IuabtCJ9LHsiY2hhciI6IuawlC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abtCJ9LHsiY2hhciI6IuWnlCJ9LHsiY2hhciI6IuWxiCJ9LHsiY2hhciI6IuOAgiJ9LHsiY2hhciI6Iui/mSJ9LHsiY2hhciI6IuS4qiJ9LHsiY2hhciI6IuaXtiJ9LHsiY2hhciI6IuWAmS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WtqSJ9LHsiY2hhciI6IuWtkCJ9LHsiY2hhciI6IuW+iCJ9LHsiY2hhciI6IumaviJ9LHsiY2hhciI6IuS8miJ9LHsiY2hhciI6IuW/gyJ9LHsiY2hhciI6IuW5syJ9LHsiY2hhciI6IuawlCJ9LHsiY2hhciI6IuWSjC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WPjSJ9LHsiY2hhciI6IumGkiJ9LHsiY2hhciI6IuiHqiJ9LHsiY2hhciI6IuW3sSJ9LHsiY2hhciI6IumUmSJ9LHsiY2hhciI6Iuivry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ihjCJ9LHsiY2hhciI6IuS4uiJ9LHsiY2hhciI6IuOAgiJ9LHsiY2hhciI6IuaJgCJ9LHsiY2hhciI6IuS7pS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S4uiJ9LHsiY2hhciI6IuS6uiJ9LHsiY2hhciI6IueItiJ9LHsiY2hhciI6IuavjS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aIkSJ9LHsiY2hhciI6IuS7rCJ9LHsiY2hhciI6IuimgSJ9LHsiY2hhciI6IuWtpiJ9LHsiY2hhciI6IuS8miJ9LHsiY2hhciI6IumpviJ9LHsiY2hhciI6IumprSJ9LHsiY2hhciI6IuiHqiJ9LHsiY2hhciI6IuW3sS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aDhSJ9LHsiY2hhciI6Iue7qiJ9LHsiY2hhciI6IuOAgiJ9XX0sInN0eWxlcyI6e319LHsiYmxvY2tUeXBlIjoicGFyYWdyYXBoIiwicmljaFRleHQiOnsiaXNSaWNoVGV4dCI6dHJ1ZSwiZGF0YSI6W3siY2hhciI6IuW9kyJ9LHsiY2hhciI6IueciyJ9LHsiY2hhciI6IuWIsCJ9LHsiY2hhciI6IuKAnCJ9LHsiY2hhciI6IueGiiJ9LHsiY2hhciI6IuKAnSJ9LHsiY2hhciI6IuWtqSJ9LHsiY2hhciI6IuWtkCJ9LHsiY2hhciI6IueKryJ9LHsiY2hhciI6IumUmSJ9LHsiY2hhciI6IuaXti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aIkSJ9LHsiY2hhciI6IuS7rCJ9LHsiY2hhciI6IummliJ9LHsiY2hhciI6IuWFiCJ9LHsiY2hhciI6IuimgSJ9LHsiY2hhciI6IuWRiiJ9LHsiY2hhciI6IuiviSJ9LHsiY2hhciI6IuiHqiJ9LHsiY2hhciI6IuW3sSJ9LHsiY2hhciI6IuWGtyJ9LHsiY2hhciI6IumdmSJ9LHsiY2hhciI6IuOAgiJ9LHsiY2hhciI6IueEtiJ9LHsiY2hhciI6IuWQjiJ9LHsiY2hhciI6IuaDsyJ9LHsiY2hhciI6IuS4gCJ9LHsiY2hhciI6IuaDsy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aciSJ9LHsiY2hhciI6IuayoSJ9LHsiY2hhciI6IuaciSJ9LHsiY2hhciI6IuabtCJ9LHsiY2hhciI6IuWlvS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aynyJ9LHsiY2hhciI6IumAmiJ9LHsiY2hhciI6IuaWuSJ9LHsiY2hhciI6IuW8jy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WPryJ9LHsiY2hhciI6IuS7pSJ9LHsiY2hhciI6IuiuqSJ9LHsiY2hhciI6IuWtqSJ9LHsiY2hhciI6IuWtkCJ9LHsiY2hhciI6IuaOpSJ9LHsiY2hhciI6IuWPlyJ9LHsiY2hhciI6IuW5tiJ9LHsiY2hhciI6IuaUuSJ9LHsiY2hhciI6IuatoyJ9LHsiY2hhciI6IumUmSJ9LHsiY2hhciI6IuivryJ9LHsiY2hhciI6IuOAgiJ9LHsiY2hhciI6IuWmgiJ9LHsiY2hhciI6IuaenCJ9LHsiY2hhciI6IuaciS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e9lyJ9LHsiY2hhciI6IuWIlyJ9LHsiY2hhciI6IuWHuiJ9LHsiY2hhciI6IuadpS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mAiSJ9LHsiY2hhciI6IuaLqSJ9LHsiY2hhciI6IuiHqiJ9LHsiY2hhciI6IuW3sSJ9LHsiY2hhciI6IuiupCJ9LHsiY2hhciI6IuS4uiJ9LHsiY2hhciI6IuacgCJ9LHsiY2hhciI6IuWlvS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S4gCJ9LHsiY2hhciI6IuS4qiJ9LHsiY2hhciI6IuaWuSJ9LHsiY2hhciI6IuazlSJ9LHsiY2hhciI6IuWSjCJ9LHsiY2hhciI6IuWtqSJ9LHsiY2hhciI6IuWtkCJ9LHsiY2hhciI6IuiAkCJ9LHsiY2hhciI6IuW/gy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aynyJ9LHsiY2hhciI6IumAmiJ9LHsiY2hhciI6IuOAgiJ9XX0sInN0eWxlcyI6e319LHsiYmxvY2tUeXBlIjoicGFyYWdyYXBoIiwicmljaFRleHQiOnsiaXNSaWNoVGV4dCI6dHJ1ZSwiZGF0YSI6W3siY2hhciI6IuWHhiJ9LHsiY2hhciI6IuWkhyJ9LHsiY2hhciI6IuWPkSJ9LHsiY2hhciI6IuiEviJ9LHsiY2hhciI6IuawlCJ9LHsiY2hhciI6IuWJjS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WFiCJ9LHsiY2hhciI6IumXriJ9LHsiY2hhciI6IumXriJ9LHsiY2hhciI6IuiHqiJ9LHsiY2hhciI6IuW3sS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aIkSJ9LHsiY2hhciI6IuWPkSJ9LHsiY2hhciI6IuiEviJ9LHsiY2hhciI6IuawlCJ9LHsiY2hhciI6IuaciSJ9LHsiY2hhciI6IueUqCJ9LHsiY2hhciI6IuS5iCJ9LHsiY2hhciI6Iu+8nyJ9LHsiY2hhciI6IuWPkSJ9LHsiY2hhciI6IuWujCJ9LHsiY2hhciI6IuiEviJ9LHsiY2hhciI6IuawlC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WtqSJ9LHsiY2hhciI6IuWtkCJ9LHsiY2hhciI6IuaUuSJ9LHsiY2hhciI6IuatoyJ9LHsiY2hhciI6IuS6hiJ9LHsiY2hhciI6IuS5iCJ9LHsiY2hhciI6Iu+8nyJ9LHsiY2hhciI6IuS4uiJ9LHsiY2hhciI6IuS7gCJ9LHsiY2hhciI6IuS5iCJ9LHsiY2hhciI6IuS4gCJ9LHsiY2hhciI6IuS7tiJ9LHsiY2hhciI6IuS6iyJ9LHsiY2hhciI6IuaDhSJ9LHsiY2hhciI6IuWQvCJ9LHsiY2hhciI6IuS6hiJ9LHsiY2hhciI6IuS7liJ9LHsiY2hhciI6IuWkmiJ9LHsiY2hhciI6IuasoS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S7liJ9LHsiY2hhciI6IuS+nSJ9LHsiY2hhciI6IueEtiJ9LHsiY2hhciI6IueFpyJ9LHsiY2hhciI6IuWBmiJ9LHsiY2hhciI6IuS4jSJ9LHsiY2hhciI6IuivryJ9LHsiY2hhciI6Iu+8nyJ9LHsiY2hhciI6IuWOnyJ9LHsiY2hhciI6IuWboCJ9LHsiY2hhciI6IuWPqiJ9LHsiY2hhciI6IuaciSJ9LHsiY2hhciI6IuS4gCJ9LHsiY2hhciI6IuS4qi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aWuSJ9LHsiY2hhciI6IuazlSJ9LHsiY2hhciI6IumUmSJ9LHsiY2hhciI6IuS6hiJ9LHsiY2hhciI6IuOAgiJ9LHsiY2hhciI6IuivlSJ9LHsiY2hhciI6IuedgCJ9LHsiY2hhciI6IuaUuSJ9LHsiY2hhciI6IuWPmCJ9LHsiY2hhciI6IuiHqiJ9LHsiY2hhciI6IuW3sSJ9LHsiY2hhciI6IuS4gCJ9LHsiY2hhciI6IuS4iy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eUqCJ9LHsiY2hhciI6Iua4qSJ9LHsiY2hhciI6IuWSjC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aAgSJ9LHsiY2hhciI6IuW6pi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aflCJ9LHsiY2hhciI6IuWSjCJ9LHsiY2hhciI6IueahCJ9LHsiY2hhciI6IuivrSJ9LHsiY2hhciI6IuawlCJ9LHsiY2hhciI6IuadpSJ9LHsiY2hhciI6IuaVmSJ9LHsiY2hhciI6IuiCsiJ9LHsiY2hhciI6IuWtqSJ9LHsiY2hhciI6IuWtkC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S9oCJ9LHsiY2hhciI6IuS8miJ9LHsiY2hhciI6IuWPkSJ9LHsiY2hhciI6IueOsCJ9LHsiY2hhciI6Iu+8jCJ9LHsiY2hhciI6IuWOnyJ9LHsiY2hhciI6IuadpSJ9LHsiY2hhciI6IuWtqSJ9LHsiY2hhciI6IuWtkCJ9LHsiY2hhciI6Iui/mCJ9LHsiY2hhciI6IuWPryJ9LHsiY2hhciI6IuS7pSJ9LHsiY2hhciI6Iui/mSJ9LHsiY2hhciI6IuS5iCJ9LHsiY2hhciI6IuaHgiJ9LHsiY2hhciI6IuS6iyJ9LHsiY2hhciI6IuOAgiJ9XX0sInN0eWxlcyI6e319LHsiYmxvY2tUeXBlIjoicGFyYWdyYXBoIiwicmljaFRleHQiOnsiaXNSaWNoVGV4dCI6dHJ1ZSwiZGF0YSI6W119LCJzdHlsZXMiOnt9fSx7ImJsb2NrVHlwZSI6InBhcmFncmFwaCIsInJpY2hUZXh0Ijp7ImlzUmljaFRleHQiOnRydWUsImRhdGEiOltdfSwic3R5bGVzIjp7fX1d[[yne-json-1439286771489]]--\u003e
2017-07-20 22:14:10 -
看到这个问答,我觉的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你还是一个好父母。虽然你会打孩子,吼孩子,但之后你又后悔了,你还在努力想办法改变自己这种负能量的情绪,说明你还是有理性有觉悟的父母。
只是这种吼孩子和打孩子的方式值的商椎。做为过来人,我建议有此情绪的父母多听一些国学诵读,多看育儿方面的文章,修身养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不属于你,不属于我,他终究属于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家长不能急功近利,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深刻的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要多一点耐心与爱心,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地成长。
即然已为人父母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每次打完吼完孩子之后又来后悔。一而再,再而三,如此恶性循环,不但振摄不了孩子的劣性,也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和误导。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学习父母,超越父母。
2017-07-17 22:38:03 -
相信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也无一例外都后悔过。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吼叫/打骂现象。
1性格使然。我见过很多妈妈平时说话就是反讽和强势。这与原生家庭有关,估计也是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长大的,而且没有改变的意识。
一时没控制住。很多妈妈都要面临事业、家务、育儿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所有问题积压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心烦意乱,没有忍住脾气。
如果是后者。相信很多妈妈也知道,打骂吼叫实际上解决不了问题。
分享我的经历。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一直撒娇耍赖让抱着不下来,而那时候正是夏天,天气热得很,加上还有很多家务等着做,所以坏脾气不可抑制地爆发出来。冲动之下打了孩子两巴掌,孩子屁股上赫然出现两个巴掌印。但结果呢,孩子哭得更厉害了。最后没办法一边揉巴掌印,一边抱着安慰半天才哄好。现在孩子4岁了,有时候故意捣乱吸引我们的关注,心烦的时候回大声说话,这时候孩子一般知道我生气了,然后声音小下去,害怕的样子。但是呢,对于规范她的行为作用其实并不大。
所以,大吼和打骂实际上对于解决问题没有用!既然如此,在火气上来之前就这样告诉自己,要想别的办法!
对于抑制脾气这件事,可以参考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办法。比如,
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隔离冷静,然后再面对孩子;
去吧,那些其他的事情,没有比孩子更重要的家务和工作;
如果有其他人在,可以让他们先照看一下,转移妈妈和孩子的视线,有时候孩子也是陷入叛逆的状态。
妈妈自己要注意调整心态,给孩子做积极乐观的榜样。
孩子会记住你的大吼大叫,但是没有办法,积极用日后的好心态弥补吧
2017-07-23 18:55:01 -
我想首先妈妈内心要允许自己有情绪,不会总是好心情,难免会忍不住对孩子吼叫。不知道有人做过这方面的调查没有,我想从来没有吼叫过孩子的妈妈应该是很少。
不管是育儿书还是我们生活中的理念都让我们不要吼叫,这会让我们在忍不住吼叫孩子的时候,很容易有内心冲突,认为自己这样是不对的。因此,在吼叫孩子后,我们要解决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冲突和对孩子的内疚感。
各种育儿书都教导我们对孩子要保持好的态度,要耐心,要充满爱心,要及时满足孩子,及时回应孩子等等,仿佛妈妈们都长了三头六臂,几个脑袋,所以一旦遇到自己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妈妈会觉得自己怎么又生气了,仿佛又伤害了孩子,又做了对孩子不好的事情。
其实,偶尔对孩子吼叫一次,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反而让孩子知道妈妈的界限。同时也提醒孩子,妈妈累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
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伤害最大的是妈妈的内疚感和无力感,因为妈妈的内疚感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妈妈呢?也会因为内疚对孩子的界限无法控制,孩子会感受到妈妈的边界不明确,同样的事情,妈妈高兴的时候可以做,不高兴的时候不可以做。妈妈的情绪化对孩子的伤害更大,让孩子搞不清楚怎么做,妈妈才不会生气。
这需要妈妈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有情绪,同时接纳自己的情绪,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允许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后,你的内心没有那么多的纠结,对孩子也许就不那么容易生气,即使偶尔有吼叫,发现了,就赶紧停下来,告诉孩子,对不起!
2017-07-21 12:39:02 -
曾经我也如宝妈这般一边吼叫一边事后后悔,我深刻地剖析了下自己,觉得还是骨子里太焦虑了,而焦虑往往因为自己内在的不足和无知,不晓得如何解决,只能用打骂地方式发泄。
在我找到原因后,开始了我的育儿之路的学习。当然不是学习了就能做好的,但是我开始接纳自己的情绪了,我准备了一本笔记本,专门记录自己发脾气的前因后果,有时间地时候翻翻。慢慢地,我发现记录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到目前,三年多了,我已经基本能把控自己的脾气了,哪怕面对孩子叛逆的三四岁,也能游刃有余。
在我自己帮了自己后,我开始帮助身边的朋友,这其实也是一个实践、思考、再考验的过程。能让自己不断地修炼。
2017-07-18 12:57:13 -
首先,你需要在心底承认,自己需要改变。每次对孩子吼完,都会后悔,说明你心里已经意识到吼叫是不对的,那么再向前一步,告诉自己:一定要改变这个吼叫的自己。
第二,选取一个提示,比如带个手链,戒指,提醒自己减少吼叫,每次要对孩子吼叫的时候,看下手上戴的东西,警示自己。也可以把孩子小时候的照片贴在房间显眼的位置,当想要吼叫的时候,看看照片上可爱的孩子,说不定能减少怒气。当你忍不住想要吼叫的时候,可以对着衣柜,对着阳台,尽情吼吧,但是不要对着孩子。
第三,可以试着列一份表格,把每天吼叫的时间点,吼叫的原因、吼叫时的感受、以及孩子当时的情况,记录下来。试着表格跟踪记录一个礼拜,再做一个回顾。把这些吼叫的原因分类,结合孩子当时的情况,思考以后怎么改进。比如你总是会在孩子放学回来,吵着要吃零食的时候对他吼叫,下次在同样的时间点,提前准备好食物,就可以避免一次吼叫。
第四,当你累的时候,吼叫的频率会大大增加。所以要照顾好自己,保证充足的睡眠。当你吼叫的时候,想一想是不是孩子本身并没有过错,而是你把自己不好的情绪发泄到了他的身上?
控制吼叫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耐心提醒自己。 如果你正在改变的路上,加油!
2017-07-20 12:03:26 -
首先,你不要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太过自责,自己痛苦,无法解脱,你纠结的态度对孩子也不会有更好的影响。用纠结的时间和精力多看几本书,丰富自己,多爱孩子吧。
其次,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灵先做好准备。告诉自己,在孩子挑战自己极限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如果实在不能忍了,就告诉孩子,你快跑吧,我要忍不住骂人了!或者你快躲起来,不要让我看到你,我要发火了,我要打人了!告诉孩子你要出什么状况了,让他离开,等自己平静下来,可以心平气和的说话,解决问题了再面对孩子。
再有,找到触发自己发怒的那个点。生活中,孩子的很多行为你是可以接受的,不但可以接受,还给你带来很多快乐,对吧?!自己想一想,理一理,哪些给你快乐,哪些你不能忍忍,哪些直接让你暴怒。针对不同的情况,想好处理方法,有了应对措施,再发生类似的情况,就可以按照计划进行,不用发怒了。
最后,祝睿智的你发现更好的自己,带领家人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
2017-07-21 16:07:08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在面对熊孩子时,大人难免会着急上火,如果总是吼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众多危害,那么面对熊孩子们,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希望小桐提的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你:
一、蹲下来和孩子做朋友。
中国人讲究因果关系,诚然,世上所有事情的发生皆有其原因,熊孩子犯错的背后也有原因。此时,如果想纠正孩子的错误,不如先了解背后的原因,"蹲下来"和孩子做朋友,用平等交谈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了解背后的原因后,再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二、制定规则并坚持到底。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作者曾说:坚持到底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让孩子倾听并合作的一种有力的方式。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当你正在电脑桌前工作时,孩子会不停的跑过来问问题,以此来寻求和你的交流。此时,你可以明确的告诉她:在我工作之前,你可以问我所有你想问的问题,但是,一旦我开始工作,你就不可以问问题,直到我的工作结束。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执行,让她明白什么是说话算数。
三、善于运用鼓励。
在<来自孩子的挑战>一书中,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是一个过程,是向孩子表明那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足够好的爱。
尤其是在中国家庭,很少能有家长真正的运用"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打骂、刺激通常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也不会起到"下次不犯错"的效果,而正向的鼓励,却可以给予孩子归属感,从而带动孩子更好的成长。
父母对孩子明明是真爱,却总以"后妈"姿态管教,当你为吼骂孩子感到自责后悔时,不妨试试以上的三种方式,或许你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和自己。
我是小桐,欢迎留言和我交流。
2019-08-29 21:54:36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在面对熊孩子时,大人难免会着急上火,如果总是吼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众多危害,那么面对熊孩子们,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希望小桐提的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你:
一、蹲下来和孩子做朋友。
中国人讲究因果关系,诚然,世上所有事情的发生皆有其原因,熊孩子犯错的背后也有原因。此时,如果想纠正孩子的错误,不如先了解背后的原因,\"蹲下来\"和孩子做朋友,用平等交谈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了解背后的原因后,再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二、制定规则并坚持到底。
在\u003c正面管教\u003e一书中,作者曾说:坚持到底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让孩子倾听并合作的一种有力的方式。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当你正在电脑桌前工作时,孩子会不停的跑过来问问题,以此来寻求和你的交流。此时,你可以明确的告诉她:在我工作之前,你可以问我所有你想问的问题,但是,一旦我开始工作,你就不可以问问题,直到我的工作结束。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执行,让她明白什么是说话算数。
三、善于运用鼓励。
在\u003c来自孩子的挑战\u003e一书中,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是一个过程,是向孩子表明那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足够好的爱。
尤其是在中国家庭,很少能有家长真正的运用\"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打骂、刺激通常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也不会起到\"下次不犯错\"的效果,而正向的鼓励,却可以给予孩子归属感,从而带动孩子更好的成长。
父母对孩子明明是真爱,却总以\"后妈\"姿态管教,当你为吼骂孩子感到自责后悔时,不妨试试以上的三种方式,或许你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和自己。
我是小桐,欢迎留言和我交流。
2019-08-29 21:54:36 -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侯,尤其是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无理取闹,做妈妈的往往会无法控制自己,吼孩子,甚至打孩子,过后又很后悔,看着孩子满脸泪水无助的眼神,的确没有几个妈妈会忍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我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现在我经常会采用冷处理,随便他闹,随便他哭,我都不发脾气的走开,等他情绪发泄完了再来商量下一步怎么做,时间久了孩子也慢认识到无理取闹没用,也学会了迂回战术。
2017-07-23 12:34:43 -
曾经一度,我压力很大,全都是围绕孩子不听话滋生的家庭矛盾。孩子爸冲我吼,我冲儿子吼,儿子反过来冲我们吼,一家人要么不说话,要么说话三句不到就提高嗓门吼起来了。儿子才八岁多,越来越判逆了,有时实在气极我甚至会动用家法惩罚儿子,事后又深深地后悔:我曾发誓要做个不打不骂的好妈妈啊!
经朋友推荐,我先后买了美国阿黛尔.法伯的《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等一系列书籍,又买了侯瑞鹤的《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维尼老师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之所以推荐这些书,我觉得比较实用,更接地气,能根本解决问题。爸爸妈妈有空就看书,交流心得体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调整,家里的吼叫声和哭闹声越来越少了。现在快一年了,家里几乎听不到爸妈的吼叫声,儿子偶尔哭闹几声没人理他就偃旗息鼓了。父母改变,孩子也随之改变了,整个家庭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中。
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妈妈。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孩子和自己,顺应心理,弹性应对,才能营造幸福快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格局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还在冲孩子打骂吼叫的父母们,赶紧拿起这些书本学习吧,相信你也可以做到不打不骂快乐育儿的!
2017-07-23 16:30:54 -
没有几个家长没打过自己的孩子,问题在于,你为什么打孩子,下手轻重与否。
我认为,三岁到七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他既能听懂你说的话,也能有自己的思维在里面,原则性的错误,可以小小的惩戒一下,比如,孩子无理由打别的小孩,你可以以孩子打人的方式打一下小孩儿,感同身受的去告诉他被打者会疼,孩子会印象深刻。前提是,你要有必要的原因(原则性问题),而因为自己情绪问题找孩子撒气,如果孩子并不能理解你打他的理由,只能制造孩子的恐惧感和自卑感。
如果仅仅因为你没耐心,那就真不应该了。尤其孩子是三岁以下,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一些事,除了耐心劝说就是尽量安慰,打骂孩子根本没什么教育作用,过了七岁以后,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很强烈了,你打多了孩子就逆反了,所以,打孩子也是个技术活儿。培养自己的耐心更重要。带孩子真的很磨人,所以,情绪时常失控,请在发脾气动手前深呼吸,能口头教育就别动手,非原则性问题不要动手!动手注意轻重!最后一句,别因为自己的脾气原因打孩子,家庭暴力是不知不觉养成的!非原则性问题不要动手!
2017-07-18 18:25:07 -
孩子不能靠吼叫的方法管理孩子的,越是这样对孩子,孩子还越叛逆!我和我老公管孩子,都是好好对她讲话,对她好好说话她就听你的,你不对她好好说话,她就会气你,还跟你对着来!这就是做父母的失败!所以不能这样对孩子大吼大叫的!要管住自己的脾气,其实孩子也是很可爱的!想想自己不容易,怀胎十月生下宝宝,又照顾他这么大,你忍心吼叫吗对孩子!多想想孩子的可爱之处,心态放平,多和孩子交朋友,沟通,孩子自然会跟你亲!有一次,我老大,两岁多的妮,把老二奶瓶放在小尿盆上,自己的!我妈大声吼她,对她发脾气,我妮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不搭理我妈!后来,我特别耐心的给她说,把奶瓶给妈妈,然后她就直接跑过来给我了!所以,好好说话也是一门学问的!努力学起来吧!没事多学学孩子心理学的知识!多看看书,增强自己的耐心!
2017-07-21 23:50:45 -
昨天,准备吃晚饭了,可儿子还在看他喜欢的碟片,好说逮说,终于将就着暂停,跟我下楼。但他不是去吃饭,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打开了婆婆房间,我耐着性子下了最后通碟:看完一集后就关电视。等我吃完了,电视也完了,我便径直去关了电视。没想到儿子不依不饶,躺在地上大哭。我把房门一关,本以为他看没人理他,自己会好,但是他却在里面乱踢,我就把他拉进了卫生间,这样我觉得不解气,不过想起中午刚看过的书,又好言让他去吃饭,然而他却无动于衷,我火一下就冒出来,拉起他就打,还推着他出去,说让讨饭人带他走。到了门外,我突然之间又起了一股火,一脚踹了过去,儿子当场倒地,也吓得不站起来,这下,轮到我不依不饶了,提起他就往地上丢。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儿子终于被我制服了,一边哭,一边拿起了筷子⋯⋯
晚上,睡在床上,我心情怎么也好不起来,我觉得我太不像妈妈了,我没有做妈妈的应该具备的自制,而是让自己的应该是虚荣占了上峰,虽然老公一再的跟我说话,可我怎么也提不起精神。甚至还想:如果当时我一脚没踢好,儿子要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办?整晚这个念头一直萦绕着我,我的心也一直的往下沉,听着儿子均匀的呼吸,看着儿子红红的脸庞,我不禁抓紧了他的手⋯⋯
我不是一位好妈妈,面对儿子我以后该怎么做呢?唉 !
现在,再看这篇自己的后悔,发现这是大人的诱导,是我创造机会让他说话不算话。如果放学后带他到公园去抓小虫,他就不会惦记电视了;如果给他有趣的洞洞书,与他一起阅读;如果拿出积木,与他一起发挥想像力;如果⋯⋯小孩子没有自控能力,直接关掉电视,就好像大人干一件事,正带劲时,命令你停下来,这时,不懊恼才是不正常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不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我诱导他,却还那么高高在上,真的是"野人"!
因此,请妈妈们在发火前一定深呼吸,我们是为了让孩子更好,而不是仅仅为了惩罚他发泄怨气!一定要冷静,寻找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让孩子快乐成长!
2017-07-23 14:29:26 -
我的宝宝年龄只有10个月,虽然还不到我吼叫他们的年龄阶段,但有时候面对晚上依然活蹦乱跳的宝宝,除了深深的无奈还是深深的无奈。真是没有办法,小宝宝的作息不规律,对于父母来说确实是极大的考验,考验意志力和忍耐力。
我还没有修炼成一个不发火的妈妈,如果到了宝宝调皮捣蛋的年龄或是更年期,我决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吼一族”。不过,妈妈对孩子则应是另外一种情景。
第一,我们需要控制控制再控制,在心里默念“这是我亲生的亲生的,我要慢慢来慢慢来”,先深呼吸十秒钟,再开口说话、发声;
第二,如果心情实在不好,可以先做其他事情转移下注意力,或先到另一个房间冷静下来,或安排其他家庭成员先给孩子做心理工作;
第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多看事实,少讲道理,从现实的角度入手,不要总是妄加猜测或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断,只会使观点一边倒,而不能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处理问题;
第四,能够说教的情况尽量说教,不要打骂或体罚孩子,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提前将情况了解清楚后再开口,如果底子不明就开启说教模式,恐会对孩子带来不利的身心影响。以开民主谈话会的形式,由每位家庭成员都坦言自己的想法,避免“一言堂”。为了避免出现后悔的状况,需要每次都总结经验教训,不要总是犯下相同的错误,“举一反三”虽然很难,但也要勇于尝试。
2017-07-19 15:03:28 -
一、首先吼叫并没有用
孩子被打的时候,精神上的抗拒这一切的,因此他们不太可能学到任何的教育,他们只是在暴力下的妥协。父母出于愤怒打孩子,是没有办法的表现,误以为除了暴力的打骂别无他法。暴力的父母们不妨暂且后退一步,回顾一下你的童年,想想你是怎么长大的,小时候的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二、孩子是我们的复刻版
正面的教育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对孩子动手。如果动了手,他们从中学不到你想要的规矩,而只能让他知道有权利可以为所欲为。孩子回因此变的暴力或者滥用权力。而受害的人又可能是他的兄弟姐妹、同学朋友,更有可能是他们未来的孩子。
三、正面教育孩子
孩子需要的教育是适当的约束,用关爱、理智和逻辑来引导孩子,这样他们会更受益。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成为你心目中最理想的那一类父母,为孩子创造一个你最好的成长环境。
四、多想想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希望他能成为他自己,过着幸福的人生,快乐的长大。
希望他能成为有用的人,能回馈社会。
希望孩子成为有能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人。
希望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希望孩子成为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人。
希望孩子成为孝顺的人。
2017-07-23 16:19:19 -
育儿就是育己的过程。
儿子小学期间还是比较听话的,但也有淘气不听话的时候,我也是吼他,甚至打他,也有打过之后后悔的时候。有一次儿子说我是喜怒无常,但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到了6年级下学期,儿子开始逆反,各种不听话,也习惯了我的喜怒无常,所以我的话他基本上不听,自己的主意也越来越大。我非常苦恼,就各处取经,这才发现是我的问题。做家长的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否则你被孩子超越后,他怎么可能听你的话呢?如果你还要使用家长的权威,势必破坏亲子关系,这样你和孩子只会陷入痛苦的漩涡。所以家长也要学习,第一你要学习并提高自己的业务,让孩子知道并看到家长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第二你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当时发生的事情控制了你的情绪,这样你就有时间去理解孩子,了解真相,不至于打完孩子又后悔。第三要学习育儿知识,因为我们当家长的时候没有人教过我们这方面的知识。孩子是鲜活的生命,我们要理解他,帮助他,而不是控制他。
放下焦虑,开始自省,开始学习吧!和孩子一起成长!
2017-07-20 17:40:04 -
我想大多数妈妈都有过这种经历,所以非常理解你的感受。我曾经也这样过,但幸好我及时反省自己,并调整自己,不到两个月我已经能做到不吼叫更不会打孩子了,下面我谈谈我的经历和经验。
孩子小的时候还挺好的,我也还是比较有耐心的妈妈。就是从两岁左右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开始,经常一不顺心就发脾气,而且很急。比如一次吃饭时,勺子掉地上了,孩子的脸立马开始晴转阴,大声说:“捡起来!”,我故意问她:“谁捡起来”,她就更急了,开始要哭了。我说:“你弄掉的你捡。”我刚说完就开始大哭大闹,还会动手打我几下。有时我也忍不住就大声怪孩子连个勺子都拿不好,掉了也不会捡起来,她一动手打我,我也就生气打她几下,然后哭半天才消停,看着孩子那哭红的眼睛和满脸的泪,等自己稍微平静下来就后悔不已。辛辛苦苦忙活半天做的饭,也没心情好好吃了。后来我就反思,这样下去不行,孩子毕竟小,正处于这个特殊年龄段容易发脾气,本来捡起勺子不就没事了吗?还可以好好享受美餐,也破坏了亲子感情,太得不偿失了。我就反省自己做的不对不好的地方,当然需要静下心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好好思考,甚至可以写下来。
1 首先弄明白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对孩子又吼叫又打的?其实不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而是我们自己因为一些事有情绪或者身体状态欠佳,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下次再遇到孩子有类似的小状况时,就要提前暗示自己不要对孩子发泄情绪。如果一开始怕控制不住情绪可以暂时回避下,让家里其他人帮忙先照看下孩子。
2 后悔没有用,有后悔的时间不如多学习一些育儿知识,多了解孩子身心成长过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效果会更明显。比如了解孩子正处于两三岁叛逆期时,哭闹时可以先抱抱他,不哭了之后再言语安慰他引导他。
3 同时好好学习如何管理和掌控自己的情绪,如果主要是你自己看孩子的话,这点很重要。情绪不好时,试着去转化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或者换个环境换个心情。
在育儿路上,及时反省及时总结,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和孩子一起成长,我相信每位妈妈都会成为你和孩子期待的样子。
2017-07-19 08:00:49 -
很多父母都有这个问题,我称之为“惩罚的恶性循环”: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企图用打骂惩罚他,然后事后又觉得自己太过严厉,又采取过度纵容的方式。
教育大师简尼尔森用了毕生精力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他的著作《正面管教》中,他认为惩罚会造成四个R:1、Resentment愤恨:我不能相信大人
2、Revenge报复:等着,我会扳回一城的
3、rebelion反叛:我偏不按你说的做
4、retreat退缩:下次我不会让你们抓到的,我是个坏孩子
可见一味的打骂不仅不能起到作用,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当下次再遇到孩子让你着急上火的情况时,建议家长可以遵循这3个具体的步骤:
第一步:给自己一个抽离的空间冷静一下(这一步非常重要)
第二步:尝试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犯错,从根本上去理解孩子,理解这个问题的全部(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孩子)。
第三步:和孩子沟通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是和孩子一起讨论而不是一言堂),不用过多纠缠为什么会犯错的原因。
平时的教育中,家长也应该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养成和孩子共同建立规则的习惯,这样可以预防很多问题的发生。
更多育儿干货请关注“养娃是个技术活”
2017-07-19 11:58:19 -
在谈对孩子吼叫的问题之前,先要谈两个问题:
第一, 是掌心大脑,如果把手掌比喻为大脑的话,当我们把拇指抱起来握成一个拳头的时候,我们是冷静的,用理性思考的状态,当我们的受到刺激或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的手掌就会打开,动物脑就会发挥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脑盖打开,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积极的暂停,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而且我们还有镜像神经元,它们是发挥模拟作用的,当你的脑盖合上的时候,对方也会受影响,脑盖也慢慢合上了,所以,我们在吼叫发生前需要积极的暂停
第二, 是对孩子的尊重,如果一直在心里真正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给予平等的尊重,你在吼叫前也会三思而后行的,这就比方说,你不会对你的朋友随意发脾气,对孩子也是一样的
2017-07-24 14:07:23 -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父母们怒不可遏的事情一定会存在,几乎无法避免。同时,父母们也认为愤怒、生气、让自己情绪失控是不好的。于是,总在冲孩子发完脾气后感到非常内疚,担心自己的盛怒会否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于是痛哭,愧疚,妥协,反悔,甚至惩罚自己。若这一幕总是重复上演,孩子继续任性,父母继续崩溃。亲子关系就容易陷入僵局。你可以这么做:
1、愤怒来了!首先,接受这个事实:我很生气!我有权生气,我接受我生气的现实。不必内疚或者羞愧。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此时此刻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2、其次,客观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你对孩子的担心。比如说:我生气是因为我担心你;而不是说:你这个孩子怎么总是这么让人头疼!不要翻旧账、给孩子贴标签,或是口无遮拦的指责。
3、最后,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们的期待是什么,孩子如何做会更好。这样可以明确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避免“闯祸”,或者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若上述3步你发火当下没有做到,请在意识到不妥、感到内疚的当下(最好在同一天内),去跟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包括告知孩子你发火的原因(你爱他,只是不喜欢他的错误行为);为你的情绪失控说对不起(只是为情绪失控说对不起,不能为此想要弥补孩子,而放弃之前自己在坚持的原则,否则功亏一篑),最后跟孩子再次讨论引起你发火的事情本身,包括你对孩子的期待,并就某件事定个规则,做个约定等。
5、最后,冲孩子发火的次数不能过于频繁,没完没了。请至少只在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责骂,而不是永远唠叨、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
能够控制情绪是人成熟的标志,是人一生学习的课题。父母在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过程中,自己也同样成长了,这是多好的机会!所以,不要内疚,要成长!
2017-07-23 15:07:04 -
首先这位妈妈在提问中,提到了 “后悔”,说明这位妈妈事后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欠妥,有了意识这其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妈妈已经开始走上了成长之路。
我们都非圣贤,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那么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第一,我们可以给情绪积极暂停,在保障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离开情绪现场,找到一个独处的空间,自己平静几分钟,给情绪降降温。第二,每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留意在情绪到来的那一刻我们身体的感觉,留意自己的面部肌肉是什么感觉,是紧绷的还是松弛的,留意自己的呼吸是急促的还是平静的,在那一刻尝试和自己的身体感觉共处一会儿,情绪会慢慢平静下来(当然这个需要我们平时多留意自己的情绪多练习)。第三,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尝试去留意,让我们发脾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很重要,是我们想去控制孩子,还是有其他的什么原因。这一点很重要。
最后我想说的是,后悔很容易让我们陷入这种情绪的恶性循环中,如果可以,在情绪平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刚才发火了,因为你做了什么让妈妈感觉到很生气,很焦虑,对不起,妈妈打了你,妈妈依然爱你\"。让孩子感受到虽然妈妈打了他,但是妈妈依然是爱他的。适当的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也很重要,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识别情绪,表达感受的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2017-07-22 13:35:43 -
看到这个问题,就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时候也经常会吼大宝,但是没有打过她。吼过之后,又真心后悔,其实孩子也没有犯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当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后来我就不断的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渐渐的不再对她吼了。下面就把我的经验告诉你:
1.平时多看一些阳光的正能量的书及文章。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让自己平和一些。无论生活多么苟且,要始终相信有诗和远方。
2.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工作和带孩子之余,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
3.平时多看孩子的优点,多想想孩子给你带来的乐趣。想想那么小的一个生命随着你来到这个世界,让你陪着她一起去探索未来,这是怎样的一种缘分?一定要好好珍惜!
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帮到你。其实,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逐渐完善自己,修炼自己,最终遇到那个美好的自己!我们应该感谢孩子,是她引领我们找到那个最美的自己!
2017-07-24 13:27:21 -
我本人是一个性子比较急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文文静静,可是一有不顺心的事儿,还是会发脾气。为此走上了自我成长的道路,学习了正面管教、系统排列、nlp等学问。现在感觉在情绪调控方面有很大进步。在这里,分享我自己的经验。
从人类大脑的结构上来分析,女性右脑发达,右脑又称“情绪脑”,这也就是女性比男性更加容易情绪化的原因。尤其是现代的女性,又要赚钱工作,又要养娃顾家,方方面面的压力都不小,压力之下难免情绪就会急躁失控。
右脑同时还主管音乐、色彩、节奏、空间感等元素。所以所有的艺术类活动比如画画、唱歌或者弹琴,都是有助于平复情绪。
另外,体育运动也归属右脑主管,所以,规律性的体育运动,也对于女性平复情绪,宣泄情绪是有好处的。
这两年,我每周会定期去练习舞蹈一两次。我从这个活动中受益良多。感觉性格开朗了,跟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也少多了。
除此之外,当我们火冒三丈,马上就要爆发出来的时候,又当如何是好?这里我给大家介绍正面管教中的一个工具~“积极暂停”。
当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不要忙着做出行动或言语(这时候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儿往往是会事后后悔的),到一个事先约定好的地方去(积极暂停角),直到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积极暂停的方法,也非常适用于孩子,这本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里面就讲的是孩子如何运用积极暂停角,来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法。
2017-07-22 15:59:19 -
看见这个题目我相信很多妈妈和我一样,心里一痛吧。没有人天生会做妈妈,当妈妈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那么在面对孩子时候为什么会朝孩子吼叫,甚至打孩子呢?这个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有的妈妈从有了宝宝开始生活的重心完全变成了孩子,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被孩子添的满满的,没有了时间逛街,没有了时间和闺蜜喝茶,没有了与老公的二人世界,这种落差如果妈妈不能及时排解并疏导,往往会导致自己情绪的低落,进而导致在面对孩子的一些情况时会崩溃。那么怎样来破解这个梗呢?首先,妈妈在有宝宝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明白妈妈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孩子的依附品,学会自己给自己放松减压,不要把为了孩子没有了自我,这样落差就不会那么大,带孩子成长得同时也不要忽视了自己。
第二:劳累导致很多妈妈心生很多不满与委屈,每每这是孩子洗不听话,妈妈立马炸毛了,觉得我一心为了孩子,承受了那么多,孩子还这么不体贴,所以分分钟控制不了自己体内的洪荒之力了。建议妈妈们当情绪快要失控的时候先走开,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等过去那么几分钟情绪就过去了。学会走来,学会控制。
第三:有些孩子真真的很磨人,很淘气,甚至大点的孩子在不停试探妈妈的底线,此时如果妈妈不够淡定,可能就真上了熊孩子的当了,成了点火就着的妈妈。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妈妈该怎么办?首先妈妈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对症下药。
无论怎样,我相信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也许前一刻母慈子孝,后一刻就鸡飞狗跳,但只要心中充满爱,只要有一颗肯学习的心,妈妈都会变成好妈妈,孩子也都会变成好孩子!
2017-07-22 18:21:49 -
谢谢邀请,欢迎来到“花姐姐家庭教育”问答园地。
首先,先安慰一下这位家长,因为能觉察到自己问题,并且为自己的问题感到自责,事实上这是改变的开始。
那如何改变呢?
你碰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您不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
那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呢,我们首先先来认识一下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方面是非常着急的,急了就会对孩子发脾气,到最后会打骂孩子,我们说急是一种情绪,当人在有情绪的时候就很难客观的看待所做的事。
所以,心理学家有一个建议,就是人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做事,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回家后还得耐心陪伴孩子,做父母真的非常不容易,有一些情绪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不能伤害到家人和孩子,也不能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如果有,就要注意了,那就要学习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
那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花姐姐推荐一种情绪管理法叫情绪ABC法。
A代表你遇到问题,C代表你处理这个问题方式,B代表你对A的解释,C如何处理A取决于B是如何看待A这件事情。
例如,孩子写作业拖拉是一个问题,假如B认为孩子拖拉,就会指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然后生气,恐吓孩子,这样孩子也会害怕孩子。
假如B认为孩子写作业拖拉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现象,或者认为孩子写作业拖拉是因为碰到问题了,需要父母的帮助,那么就会想着和孩子站在一起,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
同样是写作业拖拉,是否责备孩子则完全取决于B是如何解释这件事情的。
所以,在碰到问题前我们要先梳理自己的情绪,客观的看待这件事情。
那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我建议暂时不要和孩子在一起,让孩子自己玩。
有一句话说,教育错的孩子比没有受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前面我们说过,有情绪的时候先处理情绪,不要急着做事。
那应该怎么办呢?
试着觉察自己的这种焦虑的情绪来自哪里:
对孩子期望太高?
家庭关系不太和谐?
工作不太顺心?
或是其它原因。
然后从源头上解决焦虑的问题,如果不能从源头上解决焦虑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会把所有的情绪积攒起来,然后通过某种渠道发泄出来,然后把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
假如是因为对孩子期望太高,那么就要试着降低期望;
家庭关系不太和谐就要试着处理家庭关系的问题;
工作不顺心就要在工作中处理掉。
有一些实在处理不掉,不是我们能改变的,我们就要试着接受它。
以上是处理情绪的方法,总结一下,主要是两条:
1.如果有情绪先用情绪ABC法梳理下自己的情绪;
2.情绪疏解不了就不要陪孩子,自己试着觉察自己,这种焦虑急躁的情绪到底是来自哪里,然后从源头上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就要试着接受现实。
2019-01-03 20:40:31 -
如题:总是忍不住朝孩子吼叫,甚至会打孩子,之后又会后悔,该怎么办!
对于孩子的任性,相信大部分的家长都会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甚至有不少的家长会经常性的打骂孩子,正如古人说的:不打不成才!
而经常性的打骂孩子,可能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笔者也见过经常打骂孩子的家庭,到孩子长大后,孩子也没有形成一个想要的样子。可见打骂孩子也要适度。
如果已经养成了打骂孩子的习惯,那么建议你应该多出去走走玩玩,先把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心情好的时候把自己的心绪调整好,心绪正常后才能够改变以往的习惯!
就如笔者前些天一直在沉闷的状态中度过的,看到什么事情都会觉得是不对的,心情也越来越差,看不惯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从把心情调整好后,觉得前几天真的是太敏感了,建议你也把心态调整一下,或许会改变这种状态!
2017-08-28 14:22:48 -
看到你的问题,于我心有戚戚焉,因为我也是这样的妈妈,我已经很努力的改变自己,到现在为止,也只是略有改善,不过我们既然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就要尽力改变自己。
孩子小的时候我会忍不住打她,有次去朋友家做客,发现她家门后贴了一张纸,记录的是打孩子的次数,以此提醒不要做个暴躁的家长,那时我突然发现我为孩子做的太少了,我以为有吃喝给书看有玩具就够了。回家我和孩子谈了心,我郑重的向孩子保证再不会打她,从此我做到了,没有再打过。
我家朝孩子吼叫还是有的,一起努力。我会告诉孩子我发脾气的点在哪,她可以避免去点燃火苗,另外我也会尊重孩子的意见,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我俩实在不能意见一致,也会让她按自己想法来,结果不好的话可以趁机教育一番,正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比干巴巴的说教更有效果。很多家长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说什么都犟嘴,十分来气,可是家长们从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必须听大人的,为什么不能有自己想法呢?和孩子平等对话,内心尊重孩子,就会少很多吼叫。
2017-09-06 09:51:53 -
我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面对调配的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在那个场景下,真的恨不得动手打,恨不得大声骂,甚至恨不得从来没有孩子,但是一旦事情过后,冷静下来一想,其实也不是一个事情,当时根本没必要发那么大的火,孩子更多时候是无辜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打了,真的骂了,家长千万不要孩子还没哭完,自己也跟着哭了,还不断跟孩子道歉,这样会整蒙孩子的。既然打了,骂了,就要理直气壮,认定这个场景下,自己就是这样的,表达你真实的自我,也让孩子知道你的底线。3天以后,互相都平静下来的时候,互相探讨一下,以后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改善。互相约定一下。
不过作为家长,还是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冷静,动作的冷静,语言的冷静,换一个场景,要么孩子暂时出去一会儿,要么自己暂时出去一会儿,离开了那个现场,情况就可以适当的控制,也告诉孩子一个终止的信号。
其次要释放自己的压力,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放一放,一起出去旅游放松,一起去些没去过的地方,换一种场景,换一种心情,自己体验就会不一样。
但是如果家长有情绪,尽量跟孩子沟通,就算你不说,孩子也能觉察,不如互相坦白,一起面对。
最后,你要明白,你是否真正的爱孩子,既然爱,还有什么不能理解不能包容呢?
2017-07-19 01:15:12 -
孩子犯错后,训斥孩子是经常有的事,难免会出现磕磕绊绊。
孩子本就处于一个探索世界,摸索未知的成长阶段。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是陌生的,为了适应他所生活的这个环境,孩子会通过自己的主动行动去感知。
把屋子弄的一团糟,刚换上的衣服下一秒就脏兮兮的,不讲卫生,贪玩。孩子在积极适应未知的同时,造成了家长的很多困扰。自然,怒气就上来了。
面对孩子的犯错,批评永远是第一反应,这是大多数家庭的现状。如果问我在三十年的儿童与家庭治疗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我的答案将是明确的:“作为父母,我们无意中对孩子的批评太多。”
没有耐心,没有时间去听孩子到底犯了什么错,更不会正确指导在孩子犯错事情的正确处理方法。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就是必然的。
批评,责怪除了加重孩子的害怕,恐惧,还会导致孩子丧失探索他所在的未知世界的自信,勇气,变得内向,孤独。
十月菌在提到教育孩子犯错问题方面,觉得语言沟通才是孩子改正错误的正确教育方式。
1.明确给孩子指出错误是什么,孩子小知道他错在哪里,能明确改正自己的错误。
2.鼓励孩子,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
3.提供给孩子帮助,帮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4、知道宝宝犯错的原因,父母首先心里上就更容易接纳宝宝的错误。克制住脾气,去和孩子进行语言沟通,才是教育宝宝正确的方法。
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作,古有孟母三迁,今有虎妈猫爸,都是为了孩子倾尽所有,教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价值观。
希望十月菌说的这些可以帮到你。
2017-07-20 16:46:23 -
打骂孩子后自己又后悔,说明自己当时太冲动,冷静下来后觉得是自己反应过度,这样对自己对孩子其实都不好,想要改变自己的状态,可以试试:
1.适当放松自己,对于孩子不要太过于紧张。都说“不是妈妈脾气不好,只是妈妈太累了”,确实这个是导致妈妈总是生气的主要原因,所以适当放松可以缓和自己的情绪。2.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对孩子要求太苛刻。当自己对孩子要求高时,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心理不平衡,觉得孩子没做好,这样也很容易引起不良情绪,所以还是应该把孩子当孩子看。3.要想到我们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做一个平和的爸爸妈妈。
2017-07-18 16:21:19 -
估计这是每个妈妈心里的痛!做妈妈真的很不容易,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全职妈妈全年无休,没有工资奖金,为家付出,还要担心与社会脱节,被家务和孩子忙的团团转;而职场妈妈,不仅在外各种压力,各种加班,回到家了,不管多累,小宝贝一声妈妈,马上又得转换角色。可是我们都是人,不是神!难免有失落、伤心、痛苦、焦虑、烦恼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来找我们,或者我们看到孩子哭闹,不适当的举动,必然会对着孩子吼叫,甚至会打孩子,但是之后没有人比我们更自责更后悔的了。
怎么办?有解吗?有!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大部分时间孩子是无辜的,吼叫与否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状态!那就调整我们自己,说不难也不难,说难也难,道理其实我们都知道,但是做到真的很难。
积极暂停
是积极,不是消极。如果觉察到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心情不好,不是因为你,但是现在需要安静一会儿或者休息一会儿,需要你的帮助,你能帮帮妈妈吗?”别看孩子小,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体谅妈妈,因为他也有了价值感,妈妈需要他的配合,他的关心。如果对于不好沟通的孩子,有个妈妈最适合冷静的地方,那就是卫生间,告诉他们“妈妈需要去拉臭臭”,然后让自己在里面多待会,等情绪好了再出来。
多爱自己一点点
不管再累再烦,每天对自己好一点点。我们先让自己充满爱,我们才能有能量去爱孩子。所以喜欢购物的就给自己买的小东小西,喜欢音乐就听听音乐,喜欢花草就侍弄一下花花草草,喜欢阅读就静静地看会儿书。。。每天不用多,给自己哪怕十分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让自己恢复一些能量,而且你的爱好也可以影响到孩子,有时候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这也是最好的亲子时光。
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无论找闺蜜也好,老公也好,家人也好,朋友也好,当心情不好或者压力大的时候说出来就好了,但是这种表达,一定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为主,而不是抱怨,因为抱怨改变不了问题。只有大家知道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才会理解并帮到我们。
总之,我们尽量用好的状态面对孩子,如果我们真的一下子没法调整过来,想对孩子吼或者打骂之前,先数10个数,因为孩子和我们成年人不一样,当我们在孩子面前放慢动作之后,你会发现我们想阻止孩子的恶魔的举动,其实是被误会的天使的举动。曾经我和我的宝宝说好只吃一块糖,当他伸手去拿第二块的时候,我差点去阻止并批评他,但就在我犹豫的时候,他拿着糖递到了我的嘴边,瞬间就被融化了,也庆幸我的一个犹豫,让自己看到了孩子的美好,也避免孩子无意中受到的伤害。龙应台写过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我想说的是,当我们想对孩子吼之前,我们其实要做的更是——慢慢来!
我想孩子最想和我们说的话,估计会是“妈妈,请等等我!”
2017-07-29 23:37:28 -
忍不住朝孩子发脾气是家长经常做的事情,这是我们从上一辈继承下来的教育子女的“法宝”。要做的事情不是懊悔,也不是让发脾气继续下去,而是寻找与子女相处的另一种方式,寻找发脾气之外的另一种可能。
为什么我们会对孩子发脾气?
当忍不住对孩子大喊大叫时,很多时候是孩子做的事情不尽如人意,或者干脆点说是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及做事的不满,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化为一腔怒气撒到孩子身上。
2.当我们发脾气时,我们在干些什么?
以家庭中常见的写作业为例,当让孩子写作业时,孩子不情不愿的神情往往让家长“气不打一处来”,这个时候的“气”是什么?其实是焦虑、担心,孩子不写作业的后果是什么?你担心他不写作业被老师批评,你还焦虑他不写作业导致当天的学习无法掌握。
3.发脾气之外的另一种相处可能。
不发脾气能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尝试着和孩子建立规则,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与孩子沟通。即使是提要求,也不是大喊大叫,满口指责,谁听到指责性语言都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抵触心理。
解决问题先解决情绪,尝试着把最真实的心理感受表达给孩子,当孩子听到父母的真实感受,会感受到真实的父母,而不是被怒气武装的父母,会感受到尊重与爱,而更愿意听从父母的要求。家里的硝烟会逐渐减少。
2017-07-18 17:21:45 -
脾气的两个起因一是心理上的恐惧;二是生理上的疲劳。
恐惧很多种,下面我来分析几个方面的:
成绩不好,那怎么行?!将来靠什么吃饭?于是你生气了——你恐惧的是未来的生活孩子的前途,这时你该反思,你现在用以生存的,真的就是当年你在学校学的那些知识吗?真正的教育,是在你把学到的东西忘记之后留在你生命里的养份。再说,你发发脾气孩子的成绩就上去了吗?有这个精力,不如拿来想想办法。
孩子又犯了相同的错误,你暴跳如雷:“讲了多少次了,你还这样,不打你,你是记不住的!”——这时你恐惧的是错误,你把错误直接看成了结果,却没有想到这恰好是走向正确的途径。其实,你最应该害怕的是孩子从来不犯错误。想象一个从不犯错的孩子在你身边,会不会毛骨悚然?
孩子太贪玩,你生气,因为你恐惧他徒增马齿没有进步。而实事是:玩耍本是孩子的天职,孩子本就是在玩耍中学习的。回忆你自己的童年吧!
孩子调皮,你恐惧的是他给生活添乱让人不省心。但忘记了顽皮的孩子聪明的一面,多么显眼的优点啊,紧盯着看三秒什么气都消了。那点零乱一点不重要。
有时,甚至是因为孩子的一些小错误比如摔坏或丢失东西、讲了一句脏话、跟另一个孩子发生矛盾,这些无一不是对应了你心里某一个恐惧点,导致怒火丛生。风物常需放眼量,只要把目光往未来移十年二十年,你就知道眼下这点事,真的不算什么,你的愤怒显得那么可笑和不值得。没有孩子会停留在你现在聚焦的这个点上,孩子每一天每一年都会不一样。你聚焦错误就是把孩子盯在了错误上,你放眼优点,就是把孩子推向正确的方向。把生活搞得鸡飞狗跳,恰好破坏了人类发挥最大学习力创造力所需的能量环境。
排斥也是恐惧。很多时候,你发火不是冲孩子的,而是冲自己来的。你处在一个很失落对自己很不满很排斥的状态中,于是孩子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成为你情绪爆发的导火线。如果没有孩子这个出气筒,你要么憋出病要么寻找另外的出口。所以学会悦纳自我, 也能让你少冲家人孩子发脾气。悦纳要一边心悦诚服地接纳自己一边努力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但绝不给自己太高的标准,而是在乎每天努力每天有进步的这个过程,至于结果,那是一个顺其自然的收获。
至于对付生理上的火源——疲劳,则是有病治病,没病养生。充分休息和锻炼,生活有规律,饮食节制,是大规则,小规则是一旦你感到很累,想办法马上去打坐或打盹,三分钟五分钟,都是对身体很好的滋养和恢复。能让你生气的孩子至少都三岁了,你可以跟宝宝做个简单明了的讲述:“我累了,要去休息十分钟,你在这里玩你最喜欢的玩具,还可以看绘本。当长时钟指到这里时,妈妈就会过来。”当然,有其他人照看一下是最好的,没有的话有儿童房是最安全的,总之孩子安全你放心很重要,就算是给孩子看十几分钟电视,只要能安住小人儿就行。人感到累时,容易发火。而精神饱满时,往往心情愉快。
好了,感谢这个好问题,写完之后我已经理顺了自己。总结一下:发脾气的原因一是内心恐惧二是身体疲惫。应对恐惧,请找机会把自己所有的担忧都写下来,尤其是发了脾气之后冷静时反观回去找出的自身恐惧,记录这些已经是化解恐惧的第一步。应对疲惫,当然就是休息了。下次再发脾气,不要后悔不要内疚了,找出脾气的根源,就是最好的忏悔。
2017-07-24 10:30:14 -
很多时候,大人忍不住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比如对孩子吼叫,或者打孩子,很可能是大人自己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即使他们心里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那个当下,这可能是大人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都不是圣人,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是个完全听话乖巧的完美孩子,同样,我们也不应该要求自己是个完全没有脾气的完美妈妈。
但是,并不是说可以发泄情绪就随意发泄,而且,发泄了情绪之后的后悔,往往会给家长带来强烈内疚感,从而失去养育孩子中的原则性。
我个人的建议是:
告诉孩子,妈妈刚才确实很生气,是因为妈妈……
孩子有权力知道妈妈为什么对我发脾气,而且,我们也不是为了发脾气而发脾气,很多时候,我们是希望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对待人和事,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坦诚地告诉孩子,我们生气的原因,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了解怎么做,能够不让妈妈这么生气,才能帮助孩子进步。
2.告诉孩子,对不起,妈妈为刚才打你/吼你道歉
这点很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犯错误不可怕,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包括爸爸妈妈。但是,我们要做的是从错误中学习,所以,承认错误,进而学习、成长,才是我们更好的方式。
3.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对孩子吼叫打骂,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基本不会随意吼叫打骂一位成年人。
所以,如果家长能够真正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内心就会减少这种行为的冲动。
而尊重自己,说实话,许多妈妈,尤其是全职妈妈,24小时面对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而且,这种质量不高的生活很容易让妈妈们迁怒于孩子。所以,如果妈妈们想做得更好,首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尽量给自己定期放个假,例如一周一定有半天闺蜜下午茶或者逛街K歌等等,放松自己的方式。
尊重孩子能够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而尊重自己也能让孩子从家长的行为中学会爱自己。
2017-07-22 23:03:28 -
这个多问题多半发生在情绪失控,压力无处释放的妈妈身上,如果妈妈的情绪无法宣泄,加上有些孩子比较调皮,那对孩子吼叫,打骂都是很容易发生的。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首先你要找到自己情绪失控的来源,是因为工作压力,还是因为生活琐事,如果是工作压力,那么你要适当调节自己的工作节奏,尽可能的放慢一点,自己放松下来,你要知道工作很重要,可孩子才是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如果你的压力来源于生活,那么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试着去解决它,如果解决不掉,那么要学会接受,接受生活的瑕疵,接受不完美自己,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紧张兮兮的。
解决了两个你本身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需要你来深思一下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假如以上问题得到解决,你就会变的对孩子有耐心,很多孩子犯的错误正是她本身年龄容易犯的,并非不可原谅,只要你加以引导就会顺利改正。假如以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当你再想要对孩子发火的时候,要尽量克制一下,你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那么小小的她,却要接受她面前大山一样妈妈的指责,吼叫,孩子本身是不是很可怜呢?当你对她吼,甚至打的时候她会不会产生心理阴影?她当时会有多还怕?哪怕事后你给她道歉,哪怕事后你做很多事来补偿,其实补偿的是你的后悔遗憾,孩子的内心呢?我们谁都无从得知。所以用你对孩子的爱尽量阻止自己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
2017-07-23 11:45:29 -
很多父母都有这个问题,我称之为“惩罚的恶性循环”: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企图用打骂惩罚他,然后事后又觉得自己太过严厉,又采取过度纵容的方式。
教育大师简尼尔森用了毕生精力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他的著作《正面管教》中,他认为惩罚会造成四个R:
1、Resentment愤恨:我不能相信大人
2、Revenge报复:等着,我会扳回一城的
3、rebelion反叛:我偏不按你说的做
4、retreat退缩:下次我不会让你们抓到的,我是个坏孩子
可见一味的打骂不仅不能起到作用,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当下次再遇到孩子让你着急上火的情况时,建议家长可以遵循这3个具体的步骤:
第一步:给自己一个抽离的空间冷静一下(这一步非常重要)
第二步:尝试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犯错,从根本上去理解孩子,理解这个问题的全部(而不是一味的责怪孩子)。
第三步:和孩子沟通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是和孩子一起讨论而不是一言堂),不用过多纠缠为什么会犯错的原因。
平时的教育中,家长也应该在心平气和的时候,养成和孩子共同建立规则的习惯,这样可以预防很多问题的发生。
更多育儿干货请关注“养娃是个技术活”
2017-07-19 11: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