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
做充满爱心的父母,将孩子们带进爱的光明温暖中。
2018-11-05 21:45:18 -
狗狗陪伴孩子,可以增强孩子体质。有的家长担心狗狗会影响孩子健康,其实不然。狗狗的长期陪伴,既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又能增强孩子的体质,降低过敏的罹患率。
2019-06-01 07:30:32 -
激发孩子的爱心?
做父母的是第一老师,孩子有没有爱心,做父母的有着直接因素。
孩子从小就受父母的熏陶,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孩子看到听到学到。
究竟怎么样让孩子有爱心,其实平时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对待老人相敬如宾,对待邻居和睦相处。家人团聚看一些有爱心的电视剧,给孩子讲一些励志爰心故事,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爱心公益活动,做一些爱心事业等等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一个良好的爰心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需要平时日积月累的培养教育和引导。当父母的是个善良厚德之人,孩子也会因父母的行为改变自已,通过父母的耳传目染,时间久了,孩子心中慢慢就会有爱心常驻心中。
学校的教育影响也是对孩子密不可分的因素,学校应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弘扬祖国善德,奉献爱心的宣传教育,积极制造社会良好爰心氛围,这些对孩子的爱心都起到功不可没的效果。
2018-04-16 18:13:29 -
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
2019-11-04 18:20:47 -
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
2019-11-04 18:20:47 -
爱是内心情感的体现。无论情侣夫妻,父母与子女,爱都需要互动。适宜的情緖,到位的责任和义务,合适的心理沟通。那些消极的人,大多是童年被伤害冷落感受不到被关爱的人。一个人成年后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或是伤人伤己行为,大多是因为幼时得不到充足的情感释放和引导。如果父母忙碌甚至长年累月的空间隔断,没时间照顾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渴求,那么孩子又怎么学的会爱他人或爱自己呢?
2018-08-31 08:06:53 -
培养爱❤️肯定要先从家长做起,如果家长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孩子也不会差。
具体表现: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人为善,凡事心静能忍,做事正执,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善待老人,夫妻有爱,多陪伴孩子,孩子的性格也会有爱。
2019-11-04 22:44:10 -
在陪孩子读书或者聊天的过程中,都可以引导孩子去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感受,进而培养孩子的爱心。
“小熊哭了,你觉得他为什么哭呢?”“哦,贝贝有点不开心了,他想要妈妈为他做什么呢?”
如果能够就着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来让孩子换位思考,那是最好的了。比如,幼儿园的两个小朋友为了抢一个玩具发生了争执,妈妈可以问孩子:“你觉得他们两个心里是什么感受呢?”
当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猜情绪的小游戏。根据设定好的某件事情,让孩子猜猜爸爸和妈妈的感受。
比如,“妈妈听到明天公司放假的消息,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呢?”
“妈妈最心爱的项链找不到了,妈妈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呢?”
如此做,既增进了孩子对家长的了解,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爱心能力。
2017-09-07 19:11:44 -
想要培养孩子的爱心,首先作为培养人要具备爱心,孩子才回以你为榜样,充满爱心!其次在教育的方法上,打骂从来都不是被推崇的教育方法,所以如果您一样把孩子教成一个充满爱的人,那么就要用爱的教育方法!最后教会孩子爱是什么!这一点很重要。还有生命是什么,只有对生命充满敬畏的人才会对生命有爱心
2018-08-30 17:43:41 -
点击右上角关注“良师益友谈育儿”分享育儿经验,一起畅享快乐的育儿生活!
我觉得所有孩子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天使,那就是爱心,只要让孩子跟相对弱小的生命在一起,这个爱心小天使就会自发地萌生出来。所以,宝爸宝妈要学会捕捉和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天使。
我讲一下我的切身体会,是关于孩子的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一件趣事,这件事我想对于如何让孩子更具有爱心,能够提供一些思路吧。
春天来了,孩子的幼儿园里养了一些蚕宝宝,有天,孩子回来一本正经地跟他爸爸和我说,要找些桑叶带去幼儿园,否则蚕宝宝要饿死了,可是我们俩都不知道哪里能采到桑叶,看着孩子一脸认真的样子,我们只能点头答应,于是他爸爸向万能的淘宝求助,所幸,淘宝上居然有卖桑叶的卖家,而且还答应送一些蚕宝宝,他爸爸果断下单,第二天桑叶和蚕宝宝就到家了。我们翻箱倒柜找了个纸盒给这些蚕宝宝安家,因为都是刚出生的蚕宝宝,特别小,孩子觉得看不清,我们便给他买了个放大镜,便于他观察。自从有了这些,孩子对其他玩具便失去了兴趣,没事就盯着蚕宝宝看或者给它们喂桑叶,还自言自语道:“蚕宝宝多吃点,快快长大哦!”
每天晚上睡前,孩子要给蚕宝宝的窝盖上纸,让它们可以安静睡觉;每天早晨起来,孩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蚕宝宝喂早饭;上学临出门前,孩子还要跟蚕宝宝说再见;每天放学回家路上,孩子会催着我快点走,说是要回家看看他的好朋友蚕宝宝。
每隔几天,孩子就会催着我们给蚕宝宝清理窝,他一点都不嫌弃蚕宝宝的排泄物,小心翼翼地把蚕宝宝从窝里挪到提前准备好的白纸上,再把窝里剩下的残余的桑叶都仔仔细细翻看一遍,以免遗漏了哪只蚕宝宝,最后把窝里剩余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等蚕宝宝全部归位以后,孩子会挑最大的一条蚕宝宝放手心里仔细观察、轻轻抚摸,看着他小心翼翼爱护蚕宝宝的样子,我们都非常感动。
总之,有了蚕宝宝以后,孩子跟变了个人似的,异常有爱心,所以作为家长可以经常留意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通过说教、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把孩子的爱心发掘出来,有爱的孩子可是最棒的哦。
2019-04-26 13:58:07 -
怕狗,不喜欢小动物与有没有爱心没有必然关系。
爱心,属于心理学中的情感体验,是指对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较复杂而又稳定的、以关心他人为重点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雨果说:“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死。”
孩子拥有了爱的情感体验和爱的品质后,这将为孩子的一生带来益处。
爱心需要从小培养的,也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起来的。爱心是后天逐渐形成的习惯性心理倾向,并且必须在童年时细心培养。
一、从小接受感恩教育熏陶。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英国谚语
一个成功的人最需要具有的条件就是善良,信念,和爱。所以让你的孩子从小接受感恩的教育,感恩周围的一切人与事,感恩大自然让我们拥有清新的空气,感恩山川河流让我们拥有的美丽世界,感恩花草树木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的美的感受,感恩父母让我们拥有快乐幸福和生活,感恩周围的一切让我们能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找机会让孩子感恩身边的一切人和事,让他意识到感恩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与快乐!
让你的孩子每天心怀感恩,世界会变的更美好!
二、保护好孩子的“爱心”。
“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
有时候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爱心,打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稚嫩的爱心备受摧残。
请不要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大声训斥,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小孩子天性喜欢小动物,可是家长觉得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摸,动物身上有细菌,多脏啊,“不要摸!,千万不要摸!”你的紧张与呵斥,让孩子对小动物的爱心流失,甚至恐惧小动物,怕他,离得远远的,这是因为家长给予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孩子习得了远离动物的经验。有时候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孩子看着爸妈很累赶快上前倒茶,可是爸妈一看到孩子就吼道:“作业做完了没有?去去去,快去做作业,谁用你倒茶!”孩子的爱心就这样被父母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
2017-07-02 22:47:30 -
培养爱❤️肯定要先从家长做起,如果家长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孩子也不会差。
具体表现: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人为善,凡事心静能忍,做事正执,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善待老人,夫妻有爱,多陪伴孩子,孩子的性格也会有爱。
2019-11-04 22:44:10 -
有爱心的孩子心理更强大,但爱心不是激发,而是一种日积月累的培养,落在孩子身上就是自身的一种修养,是一种生活能力,也是人生的一种成长力量。
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虽然拥有爱的力量,对朋友对亲人,对于亲密的生活伴侣,他都能够很好的处理关系,并赢得他人的爱。
不必担心有爱心的孩子上当受骗。有爱心的人更加聪明,他本身明辨是非,但并不是烂爱。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对于孩子的心理需求,要及时关注,并及时回应,让他学会这种爱的回应。
其次要以身示范,大人要表现出对身边人的爱,尤其是对老人,父母的做法将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做法。
再次要引领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真正的思想营养,来自于广泛的阅读和正确的阅读,书里的智慧远远超过父母两个人的智慧,阅读完全可以填补父母在教育方面的缺憾。
简单说,以正确的爱育孩子的爱心,才能让孩子的人生更加的有力量更加幸福。
2018-04-19 06:10:21 -
如何能够让孩子有爱?首先能够让孩子产生自信,但是孩子还不够强壮的时候,我们的孩子需要“他信”,需要一个可以依赖的对象,需要有人抱着孩子,这个人就是母亲。而父亲的角色什么时候出现呢?需要母亲口里来塑造,来告诉孩子父亲的爱并表达感谢,这样就会拉近与父亲的距离,父亲就像屋顶,挡风遮雨,母亲就是墙柱,给予生存的力量。然后孩子慢慢长大,会有手足,产生同伦之爱。之后会有君臣、长辈的关系。
2019-10-04 22:35:58 -
用父母的无条件但有原则的爱滋养他,让孩子的心里有满满的爱。
用父母对孩子的认同和肯定滋养他,让孩子得到认同和归属感。
用父母对孩子的宽容和耐心滋养他,让孩子同样拥有一颗包容的心。
父母给孩子的爱足够多,孩子的内心足够强大,孩子才会爱满自溢。
2018-01-18 21:09:07 -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金子般的心灵,这个心灵是以善为核心,也就是爱心。
爱心是一种道德,是自我约束,或者是利他的道德规范。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带孩子捐款,捐衣物,就是爱心,种一棵小树,养只小狗就是爱心。
其实爱心不局限以上,还有更多的内涵:
1.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父母要以身作则,孝敬长辈,爱护幼小。父母不敬老,那孩子肯也不会。对长辈恶语相向的父母,往往也会污染孩子的心灵。对于幼小要辅助,而不是利用自己的权力优势去强迫低头。比如幼儿园的老师,如果教育孩子是以针扎、喂芥末的方式,他们自己的孩子也善良不到那去。
2.尊师重道,敬畏文化与生命
爱学习阅读的父母,也会潜移默化培养出终生学习的孩子,孩子也会尊师重道,敬畏知识,珍惜时间,也会善待生命。
对待他人如是,植物、动物的生命也是如此。
3.有公德心
孩子在学校都会学习简单的行为规范,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要懂分享,互相帮助,还要遵守秩序。
如果父母闯红灯,在公共场所抽烟,乱扔垃圾,那么孩子也会迷茫,以此为耻。
前些天,拦高铁的女子,就是公德心的缺失,给他人个社会的公共秩序造成混乱,如果孩子长期浸泡在这样的教育中,何谈爱心。
4.乐于助人
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他人。并不是说像超人一样,拯救地球和人类,或者完全的自我牺牲,而是举手之劳,送人鲜花,手留余香。比如电梯来了,让别人先走;比如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搭把手。可以做些公益性工作或者义工。
父母多带孩子去观察学习,并以身作则,去引导。
5.不浪费资源
人的一生,会拥有许多资源,父母节约用水用电,孩子也会是一个不浪费资源的人,这也是一种爱心。
父母不虚度光阴,孩子也会珍惜时间,这是对时间资源的爱心。爱护身体,是对身体的爱心。
不损害公物,是对公共资源的爱心,不浪费钱,是对经济资源的爱心。
6.保护自己
最后一点,必须要强调,就是要懂得保护自己。这个社会欢迎和奖赏善良的人没错,但难免会碰上一些人渣。比如江歌案,再比如一些被反过来倒打一耙的见义勇为者。
我们可以为善,也要机智地保护好自己。就是善良也要遵守原则,底线,要有些锋芒。
2018-01-20 23:10:39 -
最好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将道理讲给孩子挺,分析对错,可以看下王阳明的书,非常的好,做人要有良心,对家人还是公众。
2018-08-30 17:22:49 -
枯燥的口头教育可能收效甚微,但是讲故事或者聊天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孩子对生命的宝贵有所认识,还是会有一定效果的。
另外还有就是让孩子亲身参与到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去,比如让孩子自己去种植一棵鲜花,每天施肥浇水,让孩子体会生命成长的喜悦;活着养一只小宠物,体会其他生命陪伴的快乐。这样,孩子应该会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生命观。
2018-03-11 13:35:39 -
在教育方面,父母永远是孩子的老师!生活中,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爱心在不经意间给剥夺了。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富裕的环境中,根本体会不到他人的贫困、不幸。在家里,孩子享受很多“特权”和“优惠”,大人总是不知不觉地让着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农村,让他接受磨炼教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养小动物是最能让他有爱心的,小鱼、小鸡、小鸭,不贵也不麻烦,还是孩子们的最爱! 爱心需要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点点滴滴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家长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比如尊敬长辈、同情弱者等,这些都是爱心的表现,对孩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带来好处。但是现在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还存在误区,只看重孩子的成绩,以为孩子有好的成绩,就有好的将来。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事业有成的老板和妻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独生儿子,但儿子却很自私:好饭菜要独吃、先吃;衣服鞋帽要父母帮穿、脱;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对父母却从不关心,就连父母生病了也不闻不问。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 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最伟大的品德。
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是爱心的大敌,但它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不是孩子的天性。它根源于父母的私爱和溺爱。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渴、泯灭,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假如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那么这种父母之爱,就很容易变成一种对孩子的私爱、溺爱。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下面就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第一,爱心要从小抓起。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第二,爱心要榜样示范。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邻居老人生病,家长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老人做事。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经常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
第三,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 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让孩子把自己的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的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例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家长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朋友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某地发生灾情家长可引导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冻极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我们去捐点衣服、食品送给在区的人吧!” 第四,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持之以恒的培养才会使爱的种子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第五,保护好孩子的爱心。有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比如有个小女孩为刚下班的妈妈倒了一杯茶,妈妈却着急地说:“去去去,快去写作业,谁用你倒茶”。再如有个小孩蹲在地上帮一只受伤的小鸡包扎,小孩的妈妈生气地说:“谁让你摸它了,小鸡多脏呀!”孩子的爱心就这样被父母剥夺了。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伤害或剥夺孩子的爱心。卢勤老师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涓涓之水,汇成江海,爱的殿堂靠一沙一石来构建。自小给予孩子同情心和怜悯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爱之情。 儿童最初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怜悯之心的反映。家长平时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
2017-01-04 14:05:11 -
首先孩子的父母应该是个有爱心的人,爱心是传递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具体从行为上来讲就是孩子喜欢帮助他人。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呢?说几个简单的吧。
一 他应该关心父母,主动帮父母做家务。
二 关心爷爷奶奶,主动去探望。
三 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爱心活动。
四 和同学互相关心,互相鼓励。
五 关爱生命。
2018-03-11 13:52:49 -
謝邀,在中国,孩子的培养一直是家长们心中的大事,尤其是在现如今的社会,更是对孩子呵护,宠溺。家长希望教孩子这样做,或者那样做,殊不知这却抹杀了孩子无忧无虑,自由创新的发散思维。在中国,孩子的教育在教的方面,世界各国无出其右。但是,在育方面却是大大的不足。因而导致了,中国的孩子在应试方面说是世界第一都不为过。但在,思想方面,情商方面,爱商方面却又低的可怜。所以,对孩子的育,不论是父母还是学校都应该重视起来。在育方面的培养,对孩子要引导,而不是说教,这就需要父母老师,用行动来告诉孩子。要让孩子,解放他们的思维和大胆的想法,更不要否决他们的建议,而是让孩子自己思考,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需要中国孩子的老师,父母,以及社会共同来营造和谐的氛围。给孩子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我相信,如此做下去,孩子不仅会有爱心,更会又有其它宝贵的品质。
2018-01-18 21:56:08 -
爱心,对一个人的品格很重要的,比如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品性,对孩子的社交很有帮助,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1爱心要从小抓起 父母要经常爱抚孩子,对孩子微笑,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这是孩子萌生爱心的起点。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把自己看作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2 爱心要榜样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父母平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父母同情别人的困难、痛苦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儿童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家长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她们坐到这里来吧。”邻居老人生病,家长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老人做事。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经常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对于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是最好不过的了。
3 提高孩子的移情能力 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如,让孩子把自己的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的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可以使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例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家长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朋友一定很难受,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某地发生灾情家长可引导孩子:“那里的小朋友没有饭吃,很饿,没有衣服穿,冻极了,你想想,如果你也在那里,会怎么样?我们去捐点衣服、食品送给在区的人吧!”
4 给孩子养一只宠物 有一个有名的医生,她在医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记者采访她的时候,问她作为一个成功的女性,有没有什么成功秘诀。这时候她讲述了她儿时的一个关于猫的故事。就是这只猫,引起了小女孩的同情心引发了她热爱科学、热爱知识的品格。因为她对小猫产生的同情心使她想解除小猫的痛苦,而只有科学知识才能做到这一点。女医生事业理想的出发点是对她人痛苦的深刻的同情,并力图解除他人的痛苦。这不能不说父亲的爱心教育在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
5 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 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疼爱孩子,却忽略了给孩子提供奉献爱心的机会。其实施爱与接受爱是相互的,如果让孩子只是接受爱,渐渐地,他们就丧失了施爱的能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给予,并且觉得父母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多点关心和疼爱,等他长大了,他就会孝敬父母,疼爱父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你没有给孩子学习关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关爱父母呢?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了,将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程,于是什么事都为孩子着想,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性格、习惯、品质、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重要,并且这些都需要在生活、学习中培养的,不会一蹴而就。持之以恒的培养才会使爱的种子在孩子心里扎下了根,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6 生活中注意表扬孩子的点滴爱心举动 一个很nice的人,总是难得并招人喜欢的。在孩子向别人表示出善意和关怀时候,不要吝惜表扬。表扬会给人自觉的动力,爱心,在孩子那里也会逐渐从偶然,变成\"冲动\",再成为习惯的。家长平时注意对孩子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那仁慈博大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下根,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我们每个人未来的生活也才能更加幸福而安详。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7-09-30 12:02:59 -
爱心是互相传递的,不论对待自己的还是别家的孩子,只要充满一颗爱心,说话轻点,语气委婉点,做事礼貌点等等,这种爱心都会传递出去,孩子越小模仿力越好,所以只要我们时刻做到用爱去表达,这种氛围就是无形的爱心!
2019-11-08 19:06:00 -
怎么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愿意分享的人?
针对这个问题,育儿心理专家提出了5个方面的小建议,可以收藏起来,日常和宝宝的互动中用起来。
1.让宝宝了解情感
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不能做到去理解、同情别人的感受。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你一定要指出他的情绪表现,还有你正在经历的感觉。
比如当孩子摔倒了,你可以问他是不是很痛?告诉他你很心疼。渐渐让他懂得情感的词汇以及含义。
2.和宝宝一起阅读
现在有许多孩子的绘画本,也可以让孩子从书中学习到什么是同情心。我们可以根据故事的进展讨论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而不只是单纯地朗读文字。
比如:“当七个小矮人找不到白雪公主的时候,他们看起来很伤心也很着急。但是当他们找到白雪公主时,你猜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3.与宝宝一起讨论
当孩子和其他人吵闹打架的时候,不要立刻去帮助他们。当他冷静下来之后,去和他讨论每个人感受,让他们在换位思考下学会理解。年幼的孩子很容易被大人引导,并讲出他们当时可能有的感觉和想法,同时你也可以帮他们找出更适合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讲,当明明拿走你的玩具时你一定很沮丧,这应该就是你们吵架的原因吧!不过这样是不对的,下次你可以跟他讲轮着来玩,好不好?
4.让宝宝学会解决冲突
几乎所有父母都曾经在孩子面前吵过架,但即使是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你也应该克制这种行为,避免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但如果你能很好地处理争论,不妨给孩子亲自示范,这样他们以后才能知道怎样去处理自己遇到的冲突。
比如你和丈夫争论谁洗碗时,一定要让孩子看到当你妥协的时候,谁去洗碗了,又是谁帮孩子洗澡了。让孩子知道事情是如何完美解决的,他们就会懂得原来争论也是有好处的。要让孩子看到即使是在争论中,双方依旧会体现出来的对彼此的关爱、体谅与理解。
5.让宝宝和宠物说话
孩子们经常会对婴儿表现出同情心,这是一种年长者对弱小群体自然而然的关爱。充分利用这一现象,经常和孩子讨论婴儿或者宠物可能会有的感觉。
如果在路边遇到受伤的动物,你可以让他帮上一些忙,婴儿哭了你让他红衣红,帮助他人能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也能够挖掘出他们与生俱来的同情心和善良。
以上这5个小方法,宝妈们可以试试,不过具体还是要根据每位宝宝的实际情况,相信只要妈妈有心,让自己熟悉的宝宝变得有爱、爱分享不是什么难事。
更多育儿知识,欢迎点击头像关注卡特兔。
2019-03-04 13:24:17 -
悄悄教育
当孩子出现不友好行为的时候,父母要当机立断地制止孩子,可以采取把孩子带走、转移孩子注意力、与孩子讲道理商量解决办法等方式中断孩子的不适宜行为。然后贴在孩子的耳边说悄悄话,内容是告诉孩子在哪些地方错了。为什么要说悄悄话呢?因为孩子有自尊心,在批评的同时维护他的自尊心是他健康成长的保证。
强化友好行为
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友善行为,就要及时地亲吻、拥抱或赞扬孩子,也可以采取奖励孩子小礼物等方式鼓励他,受到鼓励的孩子比较容易再次重复类似的友好行为,久而久之就能在内心固化而成为受益终身的爱心。
拓展交往范围
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是培养不出真正的爱心的。家长要多把孩子带出去,与社区里的人照面,与同龄小朋友交往。在没有“特权”和“优惠”的情境下,看他能不能识别他人的好意,能不能回应别人的好意。如果出现了不顺利的情况,父母可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表达爱心的技能。
和大自然交朋友
经常陪孩子到大自然玩耍,观察自然界四季更替和动植物的生长,教会孩子与大自然的花草、动物和谐相处,能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操,并产生爱的“同理心”,这也是培养孩子爱心不可缺少的内容,是锻炼孩子爱心迁移能力的捷径。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宝宝的识字经验,我家孩子3岁开始我就和他一起看书,但不会动的书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欢,后来我开始寻找动画类的教育材料,前后使用过多款早教类的应用,普遍存在广告频繁、在未知孩子学习效果的时候就开始收费,直到我发现了【猫小帅学汉字】应用可积累识字量,养成阅读好习惯,快速适应幼小衔接。
2019-05-31 13:54:33 -
Hello亲爱的宝爸宝妈,蜜桃姐姐来咯!
几乎所有的父母亲都会认为幼儿期的孩子非常自我中心,凡事凡物永远都是“我的!”事实上,在他们的意识里,已渐渐体会到“别人也是会有感觉”,这段时期其实是培育孩子爱心的好时机。培育幼儿学会同理心十分重要,这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所幸有很多简单且有力的方法可以来鼓励孩子。
教导孩子用适当的语句表达
不论多么聪明多么会说话的小孩,在遇到情绪问题时,也会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完全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感受。例如,当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可以用感觉字句来询问小孩 :“你觉得他的玩具被抢走了,会不会觉得伤心?”,或是看到弟弟跌倒,可以鼓励孩子去为他“呼呼”。透过日常生活所发生的琐事,帮助孩子学习“感觉词汇”: 高兴、快乐、开心、兴奋、生气、难过、伤心、害怕等。
为孩子示范表达同情心的正确方式
透过观察父母与其他人互动的方式,是孩子发展同情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父母亲多多利用机会来表达同理心,例如,询问配偶今天过得如何、为老人家开门、或是帮忙扶起一位跌倒的孩子。当我们对旁人表达同理心时,就等于向孩子示范如何对他人产生关心与怜悯,接着,他们就会尝试用同样的方式来帮助别人了。
提供孩子练习机会
每个人生活角度不同,对事情的认知看法也不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立场也是如此,父母所考虑的与孩子所想要的,常常就是不一致。随着孩子的年龄渐长,慢慢鼓励他们用不同角度看事情,多多去与他人互动,并试着去满足他人的需求。例如,让他帮助照顾家中宠物,帮忙准备饲料或者梳毛,这些将让他每天有机会学习响应别人的需求与感受。
2018-02-13 13:58:33 -
我来回答下。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2019-11-08 18:47:55 -
宝妈们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对更小的宝宝不友好,很难体现出爱心,可也不能为了帮助孩子培养爱心再生一个弟弟妹妹吧。
独生子女小朋友往往只会接受爱不会付出爱, 但是没关系,小朋友的爱心会在比自己弱的对象那里自然产生。
宝妈们可以尝试允许宝宝养一些安全的小动物,妈妈们也可以创造跟更小的小朋友在一起的机会,比如和更小的小朋友家庭一起来个家庭聚会。几次下来,孩子就知道怎样跟更小的小朋友一起玩了,也就有了爱心,这些对孩子心性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2019-09-24 00:27:10 -
这是很正常的,不要强行扭转。如果引导的话,可以多找一些小动物的绘本,给他讲讲里面的故事,带他去动物园或大自然观察小动物。可以自编一些小故事给他听。
2017-01-13 23: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