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
如何评价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
-
没看过,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皇帝要自己写自传!不加评论!谢邀!
2019-08-27 20:27:44 -
说句大实话,这本书我看到哭。
真想解读,你把浮夸的「政治赞美和唾弃」通通删除,剩下才是这本书想表达的意思。刨除所有政治感情因素,你会看到一个存粹的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那单纯的眷恋,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如何时过境迁。
一个家族的陨落,标志着帝国的终结,历史不断重演,极其沈重与敏感。可能一般人看不太懂,除非亲身经历过,会感同身受一些,就会明白为什么他会说一些看似风轻云淡、不着边际、却饱含无奈的话。
类似一本回忆录吧,描写大家族之间如何生存的故事。文笔很好,看得出是受过高等的教育,用词用字很讲究。
才看三十几页,我就哭成傻逼,这让我太意外了。
诚实地说,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些人生哲学上的东西。当每个时代的转折点到来时,你必须接受历史要被改写了,伴随而来的毫无人性的翻篇;必须接受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亲近的人,遭到残酷的「行刑」,还要强迫自己麻木,淡定面对,不能言语。即使不是在皇帝这样的权力之高点,也逃不出权力斗争旋流。
政治斗争,无时无刻,。我曾经觉得政治离我这样的平民百姓得有多遥远啊?我们不是在一个人人平等,阶级和谐的新社会嚒?我想我是被洗脑式教育蒙蔽了双眼,冲昏了理智。
客观地思考一下吧,政治斗争,不会因为社会形式的改变,而变得不再残忍。
那句话说得好,「战争的爆发不会仅是因为一声枪响」,我人生的头14年是我们家族百年以来最平静的时候。恰好被我碰上了。家族一大,权力一高,不得不背负的东西就多了。
得谢谢这本书吧,给了像我这样的人,很多疏导和启发。是很有价值的。
2019-08-28 16:51:24 -
感谢邀请,我是武品文史!
《我的前半生》,虽然是溥仪对于自己曾经辉煌历史的自传型回顾,但是更多则是表达出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向往。任何事物都有因果,溥仪也相信这一点。而溥仪却承受了封建社会这个起因所导致的所有恶果。中国从夏商周的封建分封奴隶社会发展到秦始皇的封建集权式社会,在到社会主义国家,期间经历了5000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也间接宣布了封建社会的灭亡,而封建即将土邦瓦解的事实,却全都需要他一个人承受,没人能感受到他当时内心的绝望和无助。
也许他的内心在咒骂着这个时代,也许他在咒骂自己的祖先,也许他在咒骂着自己的无能,然而厄运接踵而至,被民国圈养之后,又被日本人拉去当了傀儡皇帝。也许他曾抱有幻想,日本人可能会帮助自己复国。但是慢慢的他发现,日本是要吃掉中国。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了人生的目标,也许在他的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我是中国人。
在东京大审判上,我们看到了义正言辞的溥仪,他长达8天的出庭作证,也成为了当时之最!这足以说明,溥仪还是热爱自己的这片土地,即便已经不属于自己。
终于,在经历过这么多之后,溥仪顿悟了,他希望自己有一个全新的未来,他办了北京户口,和一位相爱的女性结婚并养育子女,过着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溥仪会写《我的前半生》的原因,他在告诉所有人,就算我有着种种的过去,但是我现在过得很好,我的未来也会很好,而国家将会更美好!
我是武品文史感谢您的阅读!
2019-08-28 23:19:34 -
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几乎是他为中国历史做的最好的贡献。
一
《我的前半生》是溥仪从登基到新中国成立接受改造的这一时期。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那我推荐你看一下尊龙演的《末代皇帝》。在这部电影里形象的还原了溥仪前半生的经历,被公认为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溥仪是中国最后一任皇帝,他的传奇经历在于横跨了封建王朝和新中国,前半生是天下独尊的皇帝,后半生是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种人生起伏,如果不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恐怕谁也不敢这么写。
《我的前半生》是溥仪写的,在经历新中国改造后,他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点从书中能看的出来。
二
看这本书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书中溥仪有些描写有很大的主观思想,他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为自己辩解。
了解一些历史的人都知道,溥仪在做伪满洲国皇帝的时候是相当配合日本人的。他在二战后军事法庭上也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少说了很多真相,以至于一些日本战争罪犯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但无法否认的是这本书非常好,无论是其本身的文学功底还是它额外的历史贡献。
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你想了解近代史,那《我的前半生》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
2019-08-28 23:02:42 -
这本书叙述了溥仪跌宕起伏的一生,从大清王子到大清皇帝,再到伪满州皇帝。三次继位,都没能真正做一回真正的皇帝,然后三度退位,最后做了囚犯,新中国成立后成了一位普通的公民。
不过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应该别人记载的,溥仪几岁的事情自己是无法记住的
2018-05-26 11:04:03 -
作为一个皇帝,曾经的,小小年纪离开父母,从高高在上摔下来,又捧上去在拉下来,威逼利诱奔走异乡(龙兴之地)。你还能要求他怎样
2019-09-01 17:41:19 -
作为一个皇帝,曾经的,小小年纪离开父母,从高高在上摔下来,又捧上去在拉下来,威逼利诱奔走异乡(龙兴之地)。你还能要求他怎样
2019-09-01 17:41:19 -
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最好。溥仪怎么讲,一生最重要的几个节点,登基,逊位,被赶出紫禁城,伪满洲国,东京审判,还有作为战犯服刑。这其中登基与逊位,溥仪当时还小,只有三四岁,不会有太多的记忆,所说的大多数也是从老太监宫女那听来的,虽说是亲身经历,但年龄上不具有说服力。28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作为受害的一方,多少会将所受的迫害夸大一些。接着伪满洲国跟东京审判,因为害怕被追究责任,所以溥仪一直在闪烁其辞,百般推脱,就算在改造期间也是缄口不言,在溥仪的眼光来看,自己一直都是受害者,一直都是被动的,没有选择权。所以,在自传里诉苦比较多,对自己该负的责任,提的很少很少。。
2019-08-27 2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