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最多的古代历史人物有哪些?

新农商网 全部 1027

争议最多的古代历史人物有哪些?

回复

共22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趙烽钦
    趙烽钦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古代历史争议的人物最多的首先是秦始皇,灭六国,焚书坑儒。暴君,轲政如虎。但是在历史上功绩也不小,统一六国,筑长城,车同规,度量衡。统一文化,这都是秦始皇的功绩。再一个有争议的就是三国的曹操,历史上骂曹操是奸贼,心眼小疑心大,错杀了不少好人,主要是从小说三国演义上说的,其实曹操不但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写了名诗,观沧海,龟虽寿等遗篇。当然也有争议不多的历史伟人,如周文王,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康乾盛世的康熙,乾隆等。历史上好的名人都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落业,得到大多数老百姓的拥护和赞扬的伟人,但也有历史的争议之人,他们站在少数人的利益上,最后落得个千秋骂名。

    2019-05-12 12:10:34 0条评论
  • 純樸忠義
    純樸忠義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历史上争议的人物很多。比如曹操阴险奸诈,不折手段,在刺董卓末随跳往路上,遇到陈宫寄宿吕伯奢家时,吕杀猪买酒回来竟将其举家抄斩,这仅是个缩影,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曹操,魏蜀吴三足鼎立,曹操多方征战,最后统一,另外文学功底深厚,传世得意之作也很多,这就是问题的有两面性。再之世人之立场不一,就是说有向潘有向杨的,再好的人也有人反对,再奸的人也有人支持,总之认为他是反面人物的居多,唱戏开为大白脸就是明证,古往今来,这样的奸雄为数不少,需开大白脸者多矣。这种人的特点就是两面派,为臣时在主子面前口密腹剑,一旦得势乘机而入,获取天下,排除异已或比自已能力强的人。综上:这种人考虑的是自已升迀或小团体,并非为了百姓,即便是办了几件好事或功过各半大众也不会拥戴怀念,白脸总是白脸,想换脸是绝不可能的,少数支持者想为他涂脂抹粉也是徒劳的,老百姓并非傻子,俗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自作聪明,其实是一蠢猪。

    2019-05-12 12:04:36 0条评论
  • 溪仔X
    溪仔X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曹操的争议为什么这么大,看了以后,你就明白了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中国的大一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曹操的一些做法,也遭到了许多人的诟病。那么,究竟历史上的曹操,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争议,真实的曹操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史学物语,给大家讲解一个不一样的曹操。

    分析曹操以前,首先要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举贤制度。秦朝以前都是贵族当政,血统决定了你是高贵还是低贱,例如周朝,而导致周朝灭亡的也是因为血缘关系越来越远,最终导致国家失控;到了秦朝,用的是能人,谁强谁就能做官,这最终导致了秦朝中央对一些大臣的控制,最终亡国;之后是汉朝,从汉武帝开始,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用庸人,用听话的人,这也造就了当时的大汉盛世。而从东汉末年开始,建安十八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从此开启了一个诸子百家的时代,曹操曾发布三次求贤令,唯才是举,其本质也是用能人,这也直接导致了后边魏晋南北朝的乱世。

    虽然曹操做错了一些事情,但是我们不能把曹操的功劳忘记。唐宋两朝,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认为曹操是用武力平定乱世的人;南宋开始,人们对曹操的评价发生了转变,最为代表的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一个奸雄;明朝、清朝的曹操也是一个典型的负面人物。但是到了近代,人们对曹操的评价又出现了转变,从五四运动开始,人们开始给曹操平反,鲁迅曾经说过: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那么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一样的曹操呢,究其原因,还是平庸与自由的争论。封建社会,执政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选用的都是平庸的人,就是所谓的听话的人,而曹操,却是那个打破这种制度的人;到了近代,人们是反封建的,追求自由,唯才是举,因此,曹操又成了一个受人追捧的对象。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曹操,曹操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争议,并不是说曹操做错了什么,而是曹操在我们心里,是不断变换的。笔者作为一个吧8零后,心里是非常崇拜曹操的,因为在我心里,他代表的是自由,也许,等过了十年、二十年以后,曹操又会变成另外一种形象。不是曹操变了,而是我们的心变了。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毛泽东曾评价曹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曹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枭雄人物了。



    2019-05-12 12:24:20 0条评论
  • 我有我的历史观
    我有我的历史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人们对下面5位历史人物的看法,直到今天,还在争议不休,该褒该贬,双方互不相让,各执一词。究竟该赞还是该弹?也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究竟是瑕不掩瑜,还是瑜不掩瑕。

    伍子胥

    事情焦点——掘墓鞭尸

    过程描述:楚平王废太子“建”,并杀害“建”的老师伍奢和老师的长子。伍子胥侥幸逃脱。


    为了报仇,他向宋国寻找帮助。但宋国也正值内乱。他又逃到郑国,但郑国君没有答应他。他就勾结朝臣叛乱夺权,但被郑国君镇压下去了。他再逃往吴国,协助吴王阖闾杀害其兄,宫廷政变成功。

    伍子胥受到吴王的重用。于是他“唆使”并协助谋划吴国伐楚。楚国败。但楚平王在吴楚交战前就已经死了。他对楚平王的儿子严刑拷打,才找到楚平王的坟墓所在。他将楚平王的尸体挖了出来,用钢鞭抽打300下,直到把尸体的骨头都打折了。还不解恨,又用钢鞭戳出眼眶,并砍下头颅。

    支持方观点:“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伍子胥为父兄报仇,任何残忍手段都不为过。

    反对方观点:他先后逃到宋国、郑国、吴国,希望他国能消灭自己的“祖国”——楚国。这样,伍子胥把自家恩仇凌架于国家利益之上。②他勾结郑国朝臣夺权、协助吴王杀兄政变,不惜他国血流成河。在他看来,只要能替父兄报仇,他国尸横遍野,也毫不在乎。这样,他把自家的恩仇凌架于一切世人之上。③伍子胥的报仇方式过度残忍,毫无人性,令人毛骨悚然。

    《史记》作者史马迁的观点:伍子胥是世上最歹毒的盗墓者。

    孔子

    赞方观点: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教会我们如何为人处事,明辨是非。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其主张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我们后人修身、治家、平天下的不二法则。中国两千多年来,人们的三观深受其影响。现在又传播到国外,被世界人民所接受。


    弹方观点:批评孔子愚民、忠君,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束缚了人们思想发展。甚至有人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却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也怪罪于儒家思想。

    对于孔子的评价历代就争论不休。自南北朝以后,迄于隋唐,佛教盛行,儒学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宋元时期对孔子推崇备至;到了明朝,“理学”、“心学”、“气学”三大思潮鼎立。他们对孔子及其学说都有不同的看法。至于清代,评价也歧见纷呈,但整体趋势来说是由盛而衰。

    到了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主张维新变法的改良派对儒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辛亥革命后又出现了尊孔复古复礼的思潮;五四运动后,仍在继续争论。

    毛泽东观点: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港台观点:力图恢复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重建儒家的价值体系。

    秦始皇

    赞方观点: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统一六国文字、度量衡、筑万里长城……有不少人称他为“千古一帝”。


    贬方观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焚书坑儒……有不少人将他定义为“暴君”。

    武则天

    赞方观点:武则天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康。她还提倡科学,破格提拔人才。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对各民族采取“怀柔”政策:“降则抚之,叛则讨之”。对于吐蕃、契丹、突厥等的侵挠和叛乱,一律采取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将新疆纳入了中国版图。

    弹方观点:武则天为夺帝位,杀害了自己的儿子和亲姐姐,手段残忍。同时,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专权及“男宠”糜烂生活,政治上一片黑暗。

    杨贵妃

    反方观点:杨玉环以色侍君,致使胸有大志的唐玄宗沉迷声色。“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荒芜了朝政,以致于“安史之乱”时不堪一击。唐玄宗的“开元”年间至“天宝”年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分水岭。杨贵妃是红颜祸水。


    正方观点:杨贵妃倾国倾城之貌,这是上天所赐。但她没有外戚专权,培养党羽,不插手朝政。只能怪唐玄宗没有把控好“男人好色”的度。唐玄宗在经历了唐太宗、武则天等前几位皇帝夯实的基础后,不思进取,才导致朝废国衰。

    杨贵妃虽然谈不上“贤妃”,但也没有祸国殃民。将“安史之乱”的责任推到她的身上,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当然,中华上下五千年,对于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还有很多。比如:李世民为夺帝位,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害其兄李建成,并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陈平“昧金盗嫂”;曹操究竟是“枭雄”还是“奸雄”;朱元璋称帝后,残杀功臣以及重启惨无人道的“陪葬制度”…………

    但对于上述五位的争议最大,攻守双方各执一词。无论是在史学界、思想界等领域,还是在民间,依然坚持己见,没有定论。

    2019-05-13 05:55:52 0条评论
  • 在水一方213753000
    在水一方21375300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秦始皇,曹操,武则天,雍正。

    2018-12-04 18:30:46 0条评论
  • 洞悉历史
    洞悉历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曹操

    一部三国演义,让曹操给我们留下了不择手段,阴险狡诈的奸雄形象。

    如果细细品读历史,还是会能找到不一样的曹操,他不但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史上有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作品也是气势恢宏。

    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坚持\"唯才是举\",招揽大批人才。曹操广读兵书,深得兵法之要,用兵如神。

    总之,曹操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杨广

    隋炀帝杨广,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个荒淫无度、横征暴敛的暴君。但他在位期间,还是做了不少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事情。

    杨广即位后十分重视教育,兴办学校,网罗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科举制度的影响更是非常深远。打通了上下的流动,大量的人才得以选拔,加强了中央集权。

    杨广在西域开拓疆土、扬武国威、开展贸易、打通丝绸之路,促进了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开凿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促进了两岸的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由于他好大喜功,没有考虑到百姓的承受力。使得起义不断,政权被推翻。他的作为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2019-05-12 08:32:55 0条评论
  • 三年早知道
    三年早知道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秦始皇、孔子、秦桧、李斯、商鞅、袁世凯慈禧、武则天、忽必烈、曹操、洪秀全、雍正、王安石、

    2018-12-04 19:37:41 0条评论
  • 英俊熊
    英俊熊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冉闵

    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冉闵所处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时期,主要的五个胡族为:匈奴、羯、氐、羌、鲜卑,此外还包括丁零、乌桓、卢水胡、巴氐、和入侵辽宁的高丽、九大石胡的一些远迁部落等等,当时因各种原因迁入中原和关中的胡族达五六百万之多。 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动乱时期,在中原地区前后有七个民族建立了二十几个政权。说到冉闵最出名的就是他的“杀胡令”,冉闵在推翻了胡人的石赵政权,建立汉人冉魏后,要求各胡退出中土,各还本道,但被众胡联军围攻。冉闵于是发布了“杀胡令”,致书各地,号召中国汉人扫清中原。各地的汉人纷纷响应他的号召,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常山以南、安微江苏北部等地被杀的胡人不计其数。在这场民族的血腥报复中,有些长的像羌、氐的汉人也被滥杀,山西南部更被滥杀过半。冉闵还亲自带兵杀胡,魏书中冉闵攻下邺城后,仅在邺城一地就杀灭胡族二十几万。

    352年冉闵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有一说法是,冉闵死后因痛恨其杀戮胡人过重,于是胡人争剖其尸,将其遗骨弃之荒野,不许下葬,冉闵的遗骨被胡狼野兽所食。后来鲜卑、北魏统治北方百余年,在他们的史书中都把冉闵描绘成了有勇无谋,凶狠残忍的杀人魔王,《杀胡令》一下,数十万人头落地,直接导致羯族的消亡。这也使得冉闵被摊上“种族灭绝者”的骂名。但是冉闵为汉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汉人眼里是位不折不扣的英雄。

    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历史上对袁崇焕的争议从来没有断过,支持他的人为他的死感到痛惜,为崇祯的决断感到愤恨。反对他的人觉的他死有余辜,理解崇祯艰难的决定。

    他曾力挽狂澜,搭建的关宁防线,扶起明朝北边半壁江山;但他也曾率性妄为,毁掉了明朝的边防 ,他先斩后奏杀一品大将毛文龙,却又无法没有制约毛文龙手底下部下的能力,致使毛文龙手下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一干人等再也没人能镇的住,最后发生叛乱成为清朝的三藩。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后来他被押到菜市口,围观人山人海,不了解真情的人们纷纷去看这个明朝最大的汉奸受刑,当刽子手开始行刑时,群众纷纷给刽子手投掷铜钱,买袁崇焕的肉生吃,可见对他恨之入骨,一代忠臣就这样看着自己的肉被一块块的割下,被人们分着吃了。

    2018-12-04 19:52:30 0条评论
  • 蓝胖纸304
    蓝胖纸304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隋炀帝,武则天,张居正

    2018-12-04 19:11:02 0条评论
  • 溪水西
    溪水西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蒙古帝国的汗王铁木真:蒙古大军横扫世界,建立起了空前庞大的帝国,陆地面积至今无人能超越;但是方式备受争议。

    清朝开国第一人多尔衮:入关创业、精于治国谋略、眼光长远。却也在入关后要求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抢掠汉人为奴隶、逋逃以及屠城。

    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吴三桂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在他27岁是就已经贵为宁远总兵,年轻有为勇冠三军。与清军作战也英勇杀敌,明朝的覆灭有很多的原因,只不过吴三桂起到最后的一个放清兵入关的责任。

    戊戌变法康有为:反对君主专制政体,主张君主立宪,吸收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权观,强调公民自治。在强调人人平等的,反对封建婚姻一夫多妻制的主张下,自己却不断纳妾。

    2019-05-14 20:27:13 0条评论
  • 洞悉历史
    洞悉历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曹操

    一部三国演义,让曹操给我们留下了不择手段,阴险狡诈的奸雄形象。

    如果细细品读历史,还是会能找到不一样的曹操,他不但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史上有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作品也是气势恢宏。

    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坚持"唯才是举",招揽大批人才。曹操广读兵书,深得兵法之要,用兵如神。

    总之,曹操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杨广

    隋炀帝杨广,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个荒淫无度、横征暴敛的暴君。但他在位期间,还是做了不少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事情。

    杨广即位后十分重视教育,兴办学校,网罗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科举制度的影响更是非常深远。打通了上下的流动,大量的人才得以选拔,加强了中央集权。

    杨广在西域开拓疆土、扬武国威、开展贸易、打通丝绸之路,促进了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开凿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促进了两岸的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由于他好大喜功,没有考虑到百姓的承受力。使得起义不断,政权被推翻。他的作为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2019-05-12 08:32:55 0条评论
  • 百战成歌l
    百战成歌l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关注

    纷扬的世间,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至今,完全体的一切已经依次建立,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享受着用祖先以及前辈们的智慧带来的便利,回过头看那些历经千年未变的遗迹,是沧桑的历史,是世界一步步的慢慢向未来走去,我们这代人要竭尽全力的承前启后,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保留下纯粹的美好的东西,还要力求创新,把有意义的事情让他变得更有意义。历史,也许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懂历史,至于懂多少没人可以说清楚,因为历史说到底还是虚无的,都是从先人的书中了解的而已。

    历史就是具有巨大的争议性,我们获知历史最多的途径就是史书了,但是仔细想想,史书也不过是人写的,。既然是人写的,到底有多少主观性别人又都说不清楚,到底他们历史上是个什么人,一部分也要靠自己见仁见智!

    西楚霸王-项羽

    《史记》中对项羽的评价就比较友善,但是其他史书的记载却又是褒少贬多,所以对于项羽的争议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写有很大关系。毕竟是汉朝建朝的最大敌人,司马迁不敢过度赞扬项羽,而由于司马迁特殊的个人际遇,他对汉王朝的讽刺是隐晦而又犀利的。关于项羽的另一种资料来源就是考古,最近考古发现阿房宫并没有被火烧的痕迹,而且它本身就是个烂尾工程。而且关于项羽杀降的说法也存在很大争议,有人怀疑说这都是高祖采用的一种政治手段,从其他的事情上看,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

    窃汉权臣-王莽

    王莽作为一个短暂的上位者,对于他的新政改革我认为是应该被人认同的,但他的政治实际上是非常失败的,王莽的定位似乎一直都是伪君子,篡位小人。个人认为王莽的这种伪与愚其实只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影响而已。我不认为王莽是一个十足的虚伪者,他的思想是很浪漫的,充满了书生式的想象。而他的失败除了自生太过急功近利之外,还应归咎于那个时代的错误。他出身儒学世家,早年也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儿,当然是不是装出来的也存在争议。

    武悼天王-冉闵

    冉闵这个人可能许多人不清楚,但是有一段时间这个人可是掀起了一阵五胡乱华的热潮,这个人本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后来一步一步爬到冉魏政权的皇帝,生平做的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诛杀胡人!冉闵屠胡的行为,最终汉人也被杀很多,他与胡人的战争,导致中原几乎无人从事农业生产!尽管他引导、利用尖锐的民族矛盾,屠胡解决了自己隐患的同时为汉人报仇,但汉人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所以这一行为从利益上不值得过度肯定。

    千古明帝

    太宗皇帝

    2019-05-12 10:24:23 0条评论
  • alfa628
    alfa628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如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祟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他是昏招叠灭国,还是明朝本身气数已尽,各种观点皆有道理。谢谢!

    2018-12-04 18:30:47 0条评论
  • 兰崇岭
    兰崇岭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王莽

    社会正能量楷模啊,可惜最后篡汉自立,而且没有进行成功的社会改革。

    如果没有篡汉自立,或者之后的改革成功,或许人物评价会不一样。

    2018-12-04 19:00:04 0条评论
  • 一起闖江湖
    一起闖江湖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曹操,朱元璋!

    2019-05-12 11:03:10 0条评论
  • 金陵霸霸天
    金陵霸霸天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曹操,早年扶汉,而后擅权!帝辛,殷纣王!隋炀帝杨广,创科举,开凿大运河,利国利民,三征高句丽,加重人民负担!

    2019-05-12 11:07:36 0条评论
  • 可爱茉茉茉
    可爱茉茉茉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始皇帝、武则天……

    2018-12-04 21:12:27 0条评论
  • 淡定平常心
    淡定平常心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认为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与亡国之君当今历史都有很大的争议。

    2019-05-12 12:42:01 0条评论
  • 趣向杂谈
    趣向杂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1、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后世将其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705年11月,武则天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

    2、魏延

    魏延到底是不是反贼?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中病逝,将兵符交予杨仪令大军向汉中撤退,由魏延断后。而魏延不从,且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杨仪自令大军回汉中,魏延怒而毁栈道,且先于杨仪至南谷口,遣兵逆击杨仪,杨仪等令何平(王平)抵御魏延,魏延部曲皆散后奔至汉中,被马岱追杀,被夷延三族。这是陈寿《三国志》对魏延“谋反”事件的介绍,但是陈寿认为“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这个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的原文。而后世对魏延“谋反”一事都多有质疑,但是魏延到底是不是真的“谋反“呢?这个谁也说不好,因为谁也不知道魏延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我们可以从魏延一些人物性格和生平功绩来进行分析,魏延到底是不是是反贼?

    3、袁崇焕

    袁崇焕:忠臣还是内奸、精英还是蠢才,争论激烈程度已经可以成立一个委员会了。 弗朗哥:内战时屠城狂魔,内战后疯狂报复,二战时忘恩负义,二战后保境安民,和平年代经济腾飞,日暮之年拱手让江山。 一般认为他对西班牙的经济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其他方面(如外交、民主进程等),由于难以用正常套路评判其立场,因此多有争议。

    2019-05-13 06:31:53 0条评论
  • Khargha
    Khargha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能被写进历史记录的人都是生平和逝后存在争议的。。。

    2019-05-11 22:38:23 0条评论
  • 顾士松
    顾士松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有学者说斯大林肃反扩大化是错误的,这种评价准确率只有2O%,是何道理?因为他已看到了结果。结果决定论比有说服力。中国有句话叫盖棺定论,和结果决定论是相通的。

    2019-07-31 08:42:42 0条评论
  • 段远
    段远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纣王

    曹操

    洪秀全

    胡适

    ……这就是历史车轮里争议比较大的几个人物!

    2019-05-13 08:41:09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