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的十全武功虽然有些水分,但那段期间清军真的很强吗?

新农商网 全部 1009

乾隆帝的十全武功虽然有些水分,但那段期间清军真的很强吗?

回复

共7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科技博比6u5
    科技博比6u5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乾隆时,当时军队的主要力量由八旗军和绿营军组成。八旗军源自关外,属于兵民合一的组织。士兵平日从事生产,战时披甲上阵。

    而兵源则是来自八旗,曾弓马射箭见长。不过,八旗军中,不仅有冷兵器,也有当时很多精锐热武器,如鸟枪、红衣大炮等,并组建有专门的鸟枪队。

    绿营军来源于明朝降军,数量较多。但是,康熙时,朝廷曾对当时上百万明朝降军进行裁撤,最后挑出57万精锐,编入绿营军中。此后,绿营军中士兵数量,基本维持在60万上下的水平线,时有高低。

    跟八旗相似,绿营军中同样采取世兵制补充兵源。也就是说,绿营军中,士兵可以把自己的岗位传给子孙后代。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朝廷可以有长期稳定的兵源。而坏处也很明显,军队中容易滋生骄惰的习起。

    绿营军内部,原本就不注重训练,士兵俸禄又低。很多士兵都在当兵的同时,兼任其他营生。虽然乾隆继位后,曾主动提高绿营军待遇,但假冒名册的情况,依然不断发生。

    也就是说,很多花名册上的士兵,只有名字,军队中根本没有这个人。以乾隆二十三年为例,当时绿营军在花名册上有648345人,但经过彻查,实际人数只有58万人左右。中间相差大约6万人。

    绿营军有缺额的情况,八旗军也是类似。八旗军的兵源都只从八旗中挑选,兵员数量更低。总体大概只有绿营军三分之一左右。八旗军的数量,除去空额,也大概在二十万上下。

    除了八旗和绿营外,乾隆时还有一支有黑龙江流域土著民族组建的索伦营。这支军队数量虽然不多,但战斗力极为强悍。在乾隆时多次战争中,立下大功。所以,乾隆时期的军队数量,大概在70、80万之间。

    当然,对于军队而言,重要的还是战斗力,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八旗军和绿营军在乾隆继位后,其实都出现战斗力衰退的情况。

    尤其是八旗军,衰败得更早。当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八旗军就已经难以担负重任,只能让绿营军担任主力。

    尽管乾隆曾多次下旨,训斥八旗,让他们戒除骄惰,勤加训练,让他们回到先祖尚武的风气。但效果依然不大。

    乾隆也曾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加强八旗的旗务管理,严格八旗内部的等级制度,核查档案,又增派查旗御史进行普查。不过,效果极差。八旗依然无法担当重任。

    当然,遇到战事,依然需要上场。而在战场上,绿营兵因为有数量优势,仍是主力。在清朝平定天山南路时,就曾有一场八旗兵、索伦兵、绿营兵互相配合的战斗。

    2020-03-12 16:25:44 0条评论
  • z尘z
    z尘z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清朝两百余年的历史中,乾隆时期是综合国力最鼎盛的阶段。对内,当时整个国家保持稳定统一的状态,军事强盛,国库充实。

    对外,经过数十年的对外扩张,到乾隆退位时,清朝疆域达到顶峰。而且,周边国家中,没有明显的威胁力量。这种情况,都是清朝其他阶段难以比拟的。

    往前对比,清朝的主要精力,基本都在平定内患,扩张领土。乾隆以后,清朝整体国力开始走下破路。乾隆皇帝退位的头一年,四川、湖北一带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波及多个省份。

    清朝最终耗费2亿两白银,才勉强平定。但从那以后,清朝国力大伤,后来又碰上列强入侵,国家愈加贫弱。

    而在乾隆时,当时军队的主要力量由八旗军和绿营军组成。八旗军源自关外,属于兵民合一的组织。士兵平日从事生产,战时披甲上阵。

    而兵源则是来自八旗,曾弓马射箭见长。不过,八旗军中,不仅有冷兵器,也有当时很多精锐热武器,如鸟枪、红衣大炮等,并组建有专门的鸟枪队。

    绿营军来源于明朝降军,数量较多。但是,康熙时,朝廷曾对当时上百万明朝降军进行裁撤,最后挑出57万精锐,编入绿营军中。此后,绿营军中士兵数量,基本维持在60万上下的水平线,时有高低。

    跟八旗相似,绿营军中同样采取世兵制补充兵源。也就是说,绿营军中,士兵可以把自己的岗位传给子孙后代。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朝廷可以有长期稳定的兵源。而坏处也很明显,军队中容易滋生骄惰的习起。

    绿营军内部,原本就不注重训练,士兵俸禄又低。很多士兵都在当兵的同时,兼任其他营生。虽然乾隆继位后,曾主动提高绿营军待遇,但假冒名册的情况,依然不断发生。

    也就是说,很多花名册上的士兵,只有名字,军队中根本没有这个人。以乾隆二十三年为例,当时绿营军在花名册上有648345人,但经过彻查,实际人数只有58万人左右。中间相差大约6万人。

    绿营军有缺额的情况,八旗军也是类似。八旗军的兵源都只从八旗中挑选,兵员数量更低。总体大概只有绿营军三分之一左右。八旗军的数量,除去空额,也大概在二十万上下。

    除了八旗和绿营外,乾隆时还有一支有黑龙江流域土著民族组建的索伦营。这支军队数量虽然不多,但战斗力极为强悍。在乾隆时多次战争中,立下大功。所以,乾隆时期的军队数量,大概在70、80万之间。

    当然,对于军队而言,重要的还是战斗力,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八旗军和绿营军在乾隆继位后,其实都出现战斗力衰退的情况。

    尤其是八旗军,衰败得更早。当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时,八旗军就已经难以担负重任,只能让绿营军担任主力。

    尽管乾隆曾多次下旨,训斥八旗,让他们戒除骄惰,勤加训练,让他们回到先祖尚武的风气。但效果依然不大。

    乾隆也曾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加强八旗的旗务管理,严格八旗内部的等级制度,核查档案,又增派查旗御史进行普查。不过,效果极差。八旗依然无法担当重任。

    当然,遇到战事,依然需要上场。而在战场上,绿营兵因为有数量优势,仍是主力。在清朝平定天山南路时,就曾有一场八旗兵、索伦兵、绿营兵互相配合的战斗。

    在清朝攻打库车时,曾让绿营兵伪装成八旗军,向城内挑战,让索伦兵和八旗兵埋伏两旁。

    但是,总体而言,乾隆时,清朝的军队实力,已经开始走向衰落的下坡路。这种衰落,也是跟同时代其他国家的对比。

    乾隆时期,欧洲出现工业革命,蒸汽机作为生产主力,被大规模使用。这让欧洲很多国家的国力、武器、文化等多方面,得到改变。也就是说,从乾隆时开始,清朝跟欧洲仅在军事上,就出现不同时代的差距。

    更重要的因素,则是八旗军跟绿营军的衰落。这两种军队内部弊病太多,积重难返,军队战斗力不断下降。乾隆在位末年的白莲教起义,一直无法平定。

    绿营军作为正规军,跟没有经过太多训练的起义军交战,仍是频频战败,经常打败仗。所以,直到乾隆去世,白莲教起义依然没有被平定。嘉庆继位后,才不得不启用地方上地主团练,才勉强平定这场起义。

    2020-03-14 02:21:51 0条评论
  • 喝可乐就打嗝1
    喝可乐就打嗝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你要是皇帝,有足够滴权力跟财力,你也能做到十全武功,乾隆时期滴军队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温饱思淫欲嘛,哪有温饱思功夫滴[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2020-03-14 13:20:22 0条评论
  • 寒江阁读书志
    寒江阁读书志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1、乾隆灭准噶尔部,靠的是准部内部贵族给带路,清廷当时又有漠南蒙古和喀尔喀蒙古给帮兵助阵,提供人马向导和粮草,所以最后才能一战成功。对付大小和卓靠的也是速战速决。

    2、打大小金川的战斗真的无法恭维,清军主力仰攻山上的叛乱武装,结果几千人被对方几十个人反冲锋就吓得自相踩踏,溃不成军。另外,清军这场仗动用火器不少,可是作用有限,足见其训练组织的缺乏。

    3、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不用说了,对方本来规模就不大,而且又困于小岛山地,实力有限,只要清廷正规军过去,用坚壁清野层层围困就能讨平,这不能说明清军战斗力有多高。

    4、对付缅甸和廓尔喀的战事还略有可圈点之处。尤其是打廓尔喀,直接翻越国境线杀到尼泊尔境内去了。福康安此战运筹帷幄,功劳不小,而且最主要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所以笔者认为,乾隆十全武功里唯一还能吹的,也就是这场仗了。


    2020-03-14 19:27:37 0条评论
  • 符华碳
    符华碳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你看看他打的都是谁,都是同一个装备水平的,但是清朝国力碾压他们才赢得,后来英国人来了不就完了

    2020-03-12 17:59:59 0条评论
  • 用户5872367109
    用户5872367109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中国是农业国,靠的是庄家粮食安得天下,并不是掠夺式。所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是也要根据中国的实际生产方式进行调整,自然而然武将地位也要降低。士兵不打仗战斗力也相应下降,都是一个道理。


    2020-03-14 08:34:18 0条评论
  • 用户5872367109
    用户5872367109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中国是农业国,靠的是庄家粮食安得天下,并不是掠夺式。所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是也要根据中国的实际生产方式进行调整,自然而然武将地位也要降低。士兵不打仗战斗力也相应下降,都是一个道理。

    2020-03-14 08:34:18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