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开始反感心灵鸡汤了?
为什么我们开始反感心灵鸡汤了?
-
这是一个不太客观的命题。何为心灵鸡湯?这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雷同打鸡血。意为给你心灵注入一种激发奋起向上,充满活力的营养液。
在我们的人生成长之路,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雷锋日记》,读焦裕禄的感人肺腑的人生格言,读《增广贤文》《菜根谭》读唐诗宋词元曲晚清白话小说,读高尔基,泰戈尔,读雨果,托尔斯泰,读秋谨,林徽因,读冰心,舒婷,读……
我们如饥似渴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何曾腻过?何曾令人心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时男儿读书时,激发我们奋进。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勉励我们珍惜光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提示我们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正确对待别人的指责,点评。
所谓开始反感心灵鸡湯,固然有个度的界定,古人说:物极必反,如果天天给你吃红烧肉,攴攴都是天麻炖乳鸽,你也许一时半会要烦。
吾认为真正的心灵鸡湯是不会令人反感的!
我们反感的是伪心灵鸡湯。反感的是对先哲,仁人志士对人生的感悟,格言的曲解或断章取意,至于有意识的恶搞,那尼玛叫卑鄙。
吾主张读原著,对现实生活点评的引经据典应冷静客观分析。如: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所谓毒是度的讹传。
某些格言,人生感悟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的影响有它的局限性,但不能想当然的去赋予它的新含义,去延伸它的新理念。
时下,人常说:健康讲座听多了不晓得吃啥药了,心灵鸡湯喝多了不晓得如何做人了……
不管世人如何熬制心灵鸡湯,吾仍固守为人处世应奉行: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小恶小而为之。
2018-04-20 11:43:54 -
谢谢邀请!
鸡汤文以文字简捷风趣,铿锵有力的语气让人眼前一亮,就象当年的一些流行诗歌一样,铺天盖地,但是近期热度下降,甚至开始反感,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太多了,以至于每个人都能说几句,成了娱乐的段子一样。常言道物以稀为贵,作为文学体裁的作品也一样,来回重复一个道理,只是换个比方而矣,因此人们不爱看!
2、文字过于大白话,没有回味,想象空间,看一遍就不想再多看,好象缺点文学中的艺术效果,又不是豪放派的大气磅礴,审美疲劳所致!
3、有的鸡汤文缺乏深刻思想,有无病呻吟之嫌,让人觉得做作,哗众取宠,开始反感!
拙见,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到处请批评指正。
2018-04-20 12:59:17 -
- 最讨厌的文章,就是给你端上一碗鸡汤,看上去很暖,却不给你勺子;或者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却不知道具体怎么做;或者只是片面的看待问题,而忽略了另一个角度的问题。
- 第一个例子。
- 我有一个朋友,他特别懒,我总是骂他,然后这哥们有一天终于准备干活了,却看到一篇文章叫《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他就觉得,对呀,我着什么急?还有一个高中朋友为了考研,天天努力,他都已经快要改变自己了,却碰到那篇文章叫《上天有更好的安排》,于是,又开始给自己的堕落找理由。
- 第二个例子。
- 有人说,学历不能代表一切,学习力才是代表一切。听着好有道理,可是到如今,几乎每个人都会因为压力或者焦虑不断的学习。关键怎么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去考核或者实践并没有怎么说。这类鸡汤让人听着很有动力,但却不知从何下手!虽然学历不能代表什么,可是观察发现,各行各业的顶级人物,学历高的人还是占多数……
- 第三个例子。
- 以前有鸡汤还说富人最终最求的生活就是拥有渔人的那种休闲。可是反观渔人,却缺乏富人那种时间和财务自由的选择权,也会因为经历或者疾病元素而担忧。于是,有人同学便对我说,何必这么累了,还是老老实实的生活,朴实平淡的生活不就是一生的向往吧。不过拜托,不要把平庸和平淡搞混了……
- 第四个例子。
- 就是那些顶级成功人物的例子或者励志故事,偏向于说别人的辉煌,或者说别人的眼界和格局。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小人物,身边的人情世故都没有处理好,工作也不够优秀,却总是看着远方的成功。这种鸡汤也很可怕,可怕的不是例子和故事,可怕的是看后不为所动……
- 让你很感动,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心灵鸡汤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就是不够实在。因为都是看上去很美,很有道理,但没有啥实际意义。
- 关于更多详细内容
- 可以看我的博客大汇总: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2019-05-08 12:16:15 -
谢邀!个人觉得是因为鸡汤味道太单一了,即使变换也就是加点蘑菇,土豆啥的。
人有视觉疲劳,味觉疲劳,当然也有精神疲劳,千篇一律的鸡汤,刚开始还很好,还能给予动力,但是慢慢会习惯,厌倦,所以现在一些毒鸡汤反而会给人以惊喜,受人们喜欢。
2018-04-20 12:42:54 -
首先心灵鸡汤似要传递出一种近乎普世的道理,但是在生活中各有各的苦千人千面,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社会对世界认知也是各有不同,有的人确实不怎么喜欢心灵鸡汤,甚至有时还是比较反感。因为心灵鸡汤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化解不了矛盾,它只起到一种心理抚慰作用。心灵鸡汤对于温饱没有解决而生活又有压力的人来讲,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它只适合那些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活比较富裕的人喝点鸡汤,滋润一下生活就好。个人觉得谁都不能拯救谁,最多是改变他的心态,让他积极面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靠人自己去学的,因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上天给我们的才能是什么。在确定自己的才能后,我们应该将百分之八十的时间花在完善自己的才能上,而对于弱点,想办法控制就可以了。心灵鸡汤看看就好,励志一下,
成功已否还要靠自己去做。
2018-04-20 12:48:19 -
多了就反感了,什么东西都一样!而且都是重复相同的东西,谁都会反感!
其实本质上来说还是有用的,只是铺天盖地的话就适得其反了!
2018-04-20 18:47:55 -
当你觉得世界静好,其实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我们世界的美好,离不开军队的守护,离不开警察的管制,离不开国家的稳定,心灵鸡汤。并不是我们开始反感心灵鸡汤。我们反感的只是那些伪心灵鸡汤。
2018-04-19 22:18:32 -
谢邀!
我不晓得您提问中的“我们”包含了哪些群体?或者只是您个人自以为是的想当然说法。因为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只能代表本人观点,无法强加给所有人。至少,我可以很确定以及肯定的是,您说的“我们”一词,不包括我。因为我从来没有反感过心灵鸡汤。。或许您和您身边的很多亲朋好友聊天的时候,从彼此的话语里面都体现出来对心灵鸡汤的反感,所以您就用“我们”一词统称了。
言归正传,说到“你们”反感心灵鸡汤,或许是因为你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学识,或者社会经验,或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所以你们会觉得心灵鸡汤给你们的生活带来反感情绪。其实这个世界大多数人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乐幸福。而心灵鸡汤却能让大家觉得心路历程多了一盏明灯。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心灵鸡汤或许不是路,起码能给个方向,老百姓也叫奔头。就是这样。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祝好。
2018-04-20 14:00:03 -
谢谢邀请!罗卜条和熊掌,那个吃的多了都会腻歪,心灵鸡汤喝多了也腻歪。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贪得无厌。
如果都知足常乐就不存在鸡汤文了,鸡汤文不能千篇一律说不好,起码正能量占比例的六十。
2018-04-20 11:03:20 -
为什么我们开始反感心灵鸡汤了
首先这个很有趣,为什么我们会开始反感心灵鸡汤?首先心灵鸡汤是起着励志的作用,他在人们迷茫的时候时候起着指引的作用。在早期这些都是大师们一生经历和经验的总结,对我们有醍醐灌顶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了解不断加深,文化的传播速度和更新节奏日益加快。就算美好的东西,见惯了,就产生审美疲劳。(喜新厌旧是大部分的天性)同样心灵鸡汤也是一样,时代的发展不一样,过去伟人的经验也不一定适应今天的我们。任何东西都要从时代的发展规律中寻求对自己有利的知识,学以致用,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回到标题,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开始反感心灵鸡汤,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第一:现在市场上的心灵鸡汤的励志书籍太多了。基本每年都会大量励志和教育书籍涌入市场,造成了人们的学习疲劳。加上现在所谓的教育家,成功人士太多了,基本上每个成功人士、教育家都会出励志书和经验书。打个比方:宝石的珍贵性就在于它的稀少性,如果哪天市场上遍地都是宝石,那它还会具有珍贵性吗?心灵鸡汤也是一个道理。现在大家反感的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伪心灵鸡汤,这些往往是换汤不换药,不是抄袭就是改编,没有一点实用价值。
第二:走前人的路不一定能成功。时代在发展,行业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前人能成功,不代表你也会成功。成功者留下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一个方向而已,学习成功者的经验并不能保证我们一定能成功。就算是成功者他也不敢保证自己能一直成功下去。每个成功的案例都是独一无二的。除非你运气好到爆炸,老天爷眷顾你。不然成功真的是非的艰难。纵观历史的发展,有多少人失败,有多少人成功,有多少人能够让人记住?单单凭几页纸张就能交代成功的秘诀,这太不现实了。
第三:心灵鸡汤喝多了就成毒药了。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的见解,独特的眼光,不同的行事准则,对商机的判断也不一样。你听谁的?学谁的?是不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没意义。会成功的人,他们不是一味的去照抄和模仿,而是吃透里面的方法和经验,举一反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在工作和事业上。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格局。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商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自己成功最大的依赖。
2018-04-20 11:10:54 -
谢邀!
我不晓得您提问中的“我们”包含了哪些群体?或者只是您个人自以为是的想当然说法。因为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只能代表本人观点,无法强加给所有人。至少,我可以很确定以及肯定的是,您说的“我们”一词,不包括我。因为我从来没有反感过心灵鸡汤。。或许您和您身边的很多亲朋好友聊天的时候,从彼此的话语里面都体现出来对心灵鸡汤的反感,所以您就用“我们”一词统称了。
言归正传,说到“你们”反感心灵鸡汤,或许是因为你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学识,或者社会经验,或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所以你们会觉得心灵鸡汤给你们的生活带来反感情绪。其实这个世界大多数人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乐幸福。而心灵鸡汤却能让大家觉得心路历程多了一盏明灯。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心灵鸡汤或许不是路,起码能给个方向,老百姓也叫奔头。就是这样。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祝好。
2018-04-20 1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