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这句话?

新农商网 全部 1024

怎样理解“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这句话?

回复

共14条回复 我来回复
  • 马振廷1
    马振廷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失道而后德,失付出之意,有失才有德。道是孕育万物的時间,是能量孕育的过程,失道失去的是時间分分秒秒孕育而后德生,生者现也,德得,同意。生成形可见,生成之意。过失生死,生好生坏都在德之中。道可也。可者德形有名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部分内容解惑,因果报应也。

    失义而后信,同样失是损己貢献付出应该的义务担当之后,做到了义,才得到人们的认可信认。不付出义的行动只耍嘴皮子,是没人信认的。这些理论都是实事求是唯物论之意。

    道是通往由生到死,无生有,有化无的生死线,所谓修道,改道而行,超越这条生死线。

    2020-08-24 21:20:26 0条评论
  • GOLDEXPERIEN
    GOLDEXPERIE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首先谢谢您的邀请!

    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从句面意思来讲是说,没有了道就有了德,抛弃了义就会有了信,我想要理解,或者说正确理解这句话,必须先明白,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信义?

    《道德经》大家都知道吧,很多人都读过,研究过,什么是道呢?道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不分人和事,不分物和人,只能顺从,顺势引导,却不能改变!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自然规律在人身上的体现,包括思想上的和行为上的。如果人顺从了自然规律,或者说很好的利用了自然规律,那一定是德高之人!所以说失道而后德是不可能,也是不存在的。

    大家经常说信义,什么是信,什么是义呢?义是自然规律在人身上的体现,仗义,义气等等。它是人身上的本能体现。信是人顺应规律,利用规律的表现,诚信,信誉等等,从言行,思想上去规范义,使义更适合人类,适合人们相处。那么要失义而信,我想是不存在的!

    个人拙见,仅供参考,谢谢。

    2018-04-11 06:23:04 0条评论
  • 辛辛秀子
    辛辛秀子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感谢您的邀请!

    怎样理解“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呢 ?

    我的观点是:

    既使道失去了,也要讲道!以道正德!!!洗、润灵魂与品行!; 既使义失去了,也要讲义!以义求信!!!语言、行为诚实、守信!!!

    以上只是我的观点!!!

    下面回答,“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老子,对吧!

    老子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著有《道德经》!《道德经》是道教的纲领性文献!上面的问题,“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就是老子《道德经》里的句子!!!

    “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

    我的理解是:

    一、解义理解:

    因失去了纯真善良的本体或做人的人伦本分,所以才要倡导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做事、做人!!!

    因失去了仁爱、仁义之心,所以才要求义善、讲信!才要以善良、诚实、守信的心底与行为准则做事、做人!!!

    二、分析理解:

    1、道与义相通

    道与义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根本、或必须遵守的本分!是做人最起码的人伦道德!!!是一些已经制度化了的行为准则,称为道义!!!是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哲理与法宝!!!

    比如:臣要忠于君;子、女须孝敬父母;兄弟要团结;官员要廉洁等等!!!

    2、德与信一致

    德与信,都是自己的思想品质和行为!

    它是人际交往或为人处事,必须规范的品行或做人的本分!!!

    3、道、德; 义、信之间的联系

    四者之间密切相关!相互统一!密不可分!

    要做人,道是根本!德是基础!即道是德之根本!义是仁之明举!义也是信之根本!信是义的基础!道与义相通!德与信一致!德与信相连!有德必有言!有信必有德!诚实有信!也就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总会给人以诚实的信用的!!!

    4、小结:

    道、德;义、信,是做人最起码的人伦道德、本分和诚信义举!!!也是老子用不同的层面,方式,表达历史、哲学观点;表达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契约等的行为准则!!!也是最古老、最早的国家、民族、社会成员日常生活、行为的完整描述!!!是为统治阶级阶级服务的思想和行为利器!!!

    三、现实理解:

    “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这个观点,在当今社会中是这样理解的:

    道与德并存!义与信统一!道、德、义、信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这四个方面,已成为现在或后人约束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美德!!!

    四、我的发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真有一部分人或商家、卖家,失去了做人的:道、德、义、信,说话、做事欺骗、欺诈人或商家、卖家以次充好来欺骗、欺诈消费者!这都是令人深恶痛恨的!!!

    五、做人,做事!我的建议:

    1、以道润德!以德服人!以德导行!好好做事!!!好好做人!!!

    2、以义讲信!诚信做事!!!诚实做人!!!

    六、我的希望:

    希望大家大力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人人争做:讲道德、讲仁义、讲诚实、讲信用的合格的社会公民!!!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以上是我对您的问题:怎样理解“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问题的回答,解析、建议与希望!不知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您!!!非常非常感谢您!!!

    2018-04-11 12:02:51 0条评论
  • 吴言27
    吴言27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是《道德经》中的一段话:“……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题主说的失义而后信似乎有误。

    ·要理解这段话,一定要知道老子说的道德是什么。道德,道德,道在前,德在后。道为主,德为辅。道是自然是一切,而德只是道的一部分。翻译这句话“故失道而后德。”(故)因此。(失)偏离,失去。(而)所以。现代话就是:“因此,失去或偏离大道了,所以才需要德。”如果人们一切都顺从道的规律去做,这个世界就自然,就平和,就安好。但人有七情六欲,有私心有贪念有欲望有恶行,所以会偏离道。这个时候就要用德来教育,引导人们。

    ·失义而后礼。这句话最重要的是理解礼字。这里的礼,不是礼貌,而是礼法,是规矩,是制度。结合前面几句,失去了道,失去了德、失去了仁,失去了义。失去了人类这些最基本最美好的东西,所以只能用礼法规矩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了。这句话后面紧接着是“夫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礼这个东西呀,是因为忠、信这些好的品德越来越少了,祸乱也出现苗头了,因此没办法,只能用礼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了。)

    ·在理解《道德经》时,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老子在二千多年前写的文章,那个时代人们的语法字意跟现在人们的语法字意有很大的不同。在道、德、仁、义、礼这些层次中,礼是最低的层次,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人们都遵循道德、仁义去生活,还需要礼(规矩,法制)吗?

    ·也许会有人不同意我的解释,没关系,《道德经》一百个人看了会有一百个理解。也许我能给大家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道德经》,岂不是好事。

    2018-04-13 21:05:51 0条评论
  • 挥霍风华
    挥霍风华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是老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人们失去了本来善良的本体,所以圣人才教人以德行,世人迷失了做人的忠义,所以圣人才教人树立诚信。

    在老子看来,社会偏离了大道,才有了提倡道德的必要,这就是圣人和统诒者们在世风不正之时,便出台一些规范来限制和引导人们思想和行为,使社会稳定和发展。

    2018-04-11 06:51:08 0条评论
  • 颜丽明844
    颜丽明844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句话出自老子,原文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是我的个人理解,有错误可以指正。

    大意是:世人失去自己的社会秩序,所以圣人才以善良德行教导人民。人心变迁世人失去善良德行,所以圣人才以仁爱教导人民。世人又失去了仁爱之心,所以圣人才教人民忠义。人心不古,而忠义之心也没有了,所以圣人为复古道(社会秩序),所以才教导人们礼仪服从。

    这里的“礼”换成“信”,一点也不违和。““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也可以说是世人失去自己的社会秩序所以要用德行教导他们,世人失去自己的仁义道德,所以要用契约信用来约束他们。

    在老子看来,社会偏离了大道,才有了提倡道德的必要,但这里的“德”是“ 上德”,完全是出于内心之自然,圣人以“上德“教导出“下德”下“德”产生的仁已不是无心的自然的是人为训导出来的,所以仁义作为人心里的内在观念都很容易失去,礼仪不同,它是已经制度化了的行为准则,当人们自觉的道德观念不足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时,统治者便制定出一系列客观具体的行为标准约束人民。

    这些话表明老子认为内心的德行比有意识去提倡行为更自然。 要有仁爱之心,义与礼,要讲秩序,讲规则,讲究的是一种责任, 只要失去了所谓的道,所以才要用仁义礼去制约规范人民。

    识道才生德,生德而持仁。我们也一样,认识道理然后才能以道德约束自己,如果有仁慈忠义之心,自然而然就会有诚信之心。如果道德不足以制约我们,那么就以具体的行为准则规范我们的行为。

    2018-04-11 06:10:36 0条评论
  • 人体和意识
    人体和意识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失道而后德,……。”的释义:

    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番话,是揭示人对道的认识水平问题,而非指社会行为的内在道德水平问题。因为,如果人的道德水平不同,其各自的行为是千层百态,根本无法以“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礼。”这样的认识标准去评判和划分。这种社会道德评定和划分的解释,只是听上去像是有道理,实际上,在人正常认识事物的心理反应上,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也就是说,这种道德排序的解释是虚拟出来的错误和假想解释。

    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句话,只有一个说得通的解释,就是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每个人对道的理解水平不同,因此对道的理解是从道→德→仁→义→礼,其认识能力是逐渐降低的。例如,能理解道的看到的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只能理解德的看到的是符合自然条件需要的表现,只能理解仁的看到的是符合社会自然需要的表现,只能理解义的看到的是符合所属社会群体需要的表现,只能理解礼的看到的是符合自我心理情感需要的表现。仁者见仁,知者见知。这里的知者,是指知道者。(例如:将易经原文“仁者见仁,知者见知。”改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原文“知道”的“知”改为“智慧”的“智”,虽然解释为知和智是通假字,实际上,已经偏离知道的本义了,把感知的悟道而知道,说成想象出的理解而明白,二者的天差地别也是不言而喻了。)

    --2020.6.24

    2020-06-25 05:27:06 0条评论
  • 郝明41
    郝明41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我刚知道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话。我理解“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就是毛泽东说的,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人是难免犯错误的,改了就好。

    2018-04-11 13:25:56 0条评论
  • 人体和意识
    人体和意识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失道而后德,……。”的释义:

    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番话,是揭示人对道的认识水平问题,而非指社会行为的内在道德水平问题。因为,如果人的道德水平不同,其各自的行为是千层百态,根本无法以“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礼。”这样的认识标准去评判和划分。这种社会道德评定和划分的解释,只是听上去像是有道理,实际上,在人正常认识事物的心理反应上,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也就是说,这种道德排序的解释是虚拟出来的错误和假想解释。

    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句话,只有一个说得通的解释,就是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每个人对道的理解水平不同,因此对道的理解是从道→德→仁→义→礼,其认识能力是逐渐降低的。例如,能理解道的看到的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只能理解德的看到的是符合自然条件需要的表现,只能理解仁的看到的是符合社会自然需要的表现,只能理解义的看到的是符合所属社会群体需要的表现,只能理解礼的看到的是符合自我心理情感需要的表现。仁者见仁,知者见知。这里的知者,是指知道者。(例如:将易经原文“仁者见仁,知者见知。”改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原文“知道”的“知”改为“智慧”的“智”,虽然解释为知和智是通假字,实际上,已经偏离知道的本义了,把感知的悟道而知道,说成想象出的理解而明白,二者的天差地别也是不言而喻了。)

    --2020.6.24

    2020-06-25 05:27:06 0条评论
  • 笑颜254199207
    笑颜254199207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谢邀!这个问题,笑颜回答起来超难,知识太缺乏了,就解字意吧!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说的应该是治理天下的方针吧,一个新崛起的帝王要想收拢人心,就要以德治天下,树立言出必行的形象,将这种概念根植于民心,人们才会从两种极端反差之中感悟,百姓顺从你了,你的江山就稳固了!

    2018-04-11 09:50:22 0条评论
  • 春年一玄学心灵导师
    春年一玄学心灵导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天赋予人的是德,道是以德为中心而运行,德是道的方向。

    失道而后德,是老子告诉人们,不要等失去了自我才去寻找方向,是教育人要懂得修身。

    失义而后信,是告诉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无义,而导致别人也对你无情无义了,才去学会诚信。是告诉人们怎样立业。

    个人理解,失道而后德,失义而后信是告诉人们要懂得修身,立业。

    图片来自网络

    2018-04-11 20:20:14 0条评论
  • 舞醉红尘
    舞醉红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句话是老子说的,当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团体一个家庭失去道后,才知人的品德不能再丢失,而后崇尚德,再去推广,发展。后面这句话也是同理,失去了义,才去重建诚信,但也为之不晚。在世上一个人不能坚持大道,行侠仗义,但你却能守住德,守住诚信,也是很好的。大到团体,小到个人,都不能失去其中一样,否则一切规则就会乱

    2018-04-12 17:14:47 0条评论
  • 善护念堂
    善护念堂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老子《道德经》开篇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鉴,道之重要性是不容置疑。据《说文解字》注:“道”是个会意字,本义是马路。即人站在十字路口时,选对正确的道路非常重要。“德”字在甲骨文中,“彳”含义是道路或者方行,十字垂落的直线的下方是一只眼睛,合起表示目光向前直视。在金文中将心增添在目的下方,意思是不光要目正、心正,还要行动正直才算有德。行得正,走得直,才算是有德君子。本题之失道而后德,出自《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义而后信是狗尾续貂。道是德仁义的前提,个人出发点选择路径的错误,悖规律而行,岂能有正果。

    2018-04-11 12:48:35 0条评论
  • 横店明日哥
    横店明日哥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这其实是增减法,道德仁义礼是传统文化中最普及的人的修养层次,修道是最高的,修礼是最低的。一个人的文明修养最低也要有礼,如果礼都没修,那社会就乱了。当然,最好人人都修道,但修道很难,所以老子说:修不了道你修德也行,修不了德你修仁也行,修不了仁你修义也行,修不了义你修礼也好。

    2018-04-16 02:10:29 0条评论